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導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資源簡介

第11課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課程標準 了解中國古代的民族政策和邊疆管理制度,認識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古代處理對外關系的體制。
重點難點 1.中國古代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2.重大的民族關系史實。3.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歷程。4.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重大史實及發展趨勢。
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 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1.秦朝的民族關系
(1)秦朝地位:秦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
(2)管理官職:設“典客”“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
(3)民族關系: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長城;南撫夷、越,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漢朝的民族關系
(1)管理官職:漢朝設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
(2)民族關系
①與匈奴關系:漢初,朝廷對北方的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出擊匈奴,取得大勝。東漢初,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遷,逐漸漢化;89年,竇憲出擊北匈奴,取勝后刻銘燕然山。北匈奴數敗之后,西遷遠方。
②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管理:西漢在河西走廊設“河西四郡”,成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西漢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在東北,西漢設護烏桓校尉。
3.漢朝的對外交往
(1)陸路交往
①陸路經河西走廊向中亞、西亞延伸。
②97年,甘英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達波斯灣一帶。
(2)海路交往
①海路從合浦郡徐聞縣出發,最遠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②東漢時期,倭國派使臣來朝,光武帝劉秀賜“漢委(倭)奴國王”金印一枚。
知識點二 隋唐至兩宋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1.民族關系
(1)機構:隋唐時期,負責民族事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的禮部及鴻臚寺。
(2)隋朝的民族關系
①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關系:隋朝結束了中原長期割據狀態,突厥、吐谷渾、黨項等周邊民族先后歸附隋朝。
②加強對嶺南的治理:589年,百越首領冼夫人迎接隋軍統帥韋洸進入廣州,被冊封為譙國夫人,為隋朝治理嶺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推行郡縣制:隋朝在邊疆主要推行郡縣制,但往往以邊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縣令。
④加強與流求的接觸:曾三次派人抵達流求。
(3)唐朝的民族關系
①與突厥等族的關系:唐朝與突厥等地方政權保持著密切聯系,西北邊疆各族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②與吐蕃的關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間還數次會盟。
(4)宋朝的民族關系
①政權并立:宋朝先后與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長期并立。
②交往交流:遼、金、西夏、大理等政權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驗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權割據、爭戰狀態下,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沒有中斷過。
2.對外關系
(1)隋唐時期的對外關系
①商貿往來:隋唐時期與西域商路暢通。隋煬帝命裴矩駐張掖,掌管通商事務,管理與西域商人的往來。
②唐朝與大食的接觸:唐朝與大食國的接觸,使包括造紙術在內的中國技術傳到了阿拉伯地區。
③隋朝與馬來半島的往來:隋朝常駿從南海郡出航到達赤土國,國王亦遣其子隨常駿來到中國。
④唐朝與日本的交流: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學生、學問僧隨船而來,將唐朝文化帶到日本。
(2)宋朝發達的海路交通
宋朝不僅恢復了唐朝由廣州出發經越南到阿拉伯的舊路,又開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寧波)到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航路,以及泉州到南海的航路。
知識點三 元明清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
1.元朝的民族關系
(1)貢獻:元朝結束了多個地方政權長期并存和對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2)民族政策:元朝疆域遼闊,統治者一方面“行漢法”,另一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了明顯的差別對待政策。
(3)邊疆管理
①元朝對西藏的有效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帝師,領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
②元朝還在東北、云南等地設行省,征發賦役。
2.明朝的民族關系
(1)管理機構:明朝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除禮部、鴻臚寺外,還有負責培養各種民族文字翻譯人才的提督四夷館。
(2)明朝長城:明朝在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一線,陸續修筑長城,防范蒙古騎兵入境,并沿長城布置一系列軍鎮,號“九邊”。
(3)邊境貿易:明朝在遼東、宣府、大同等地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開展貿易。
(4)對東北、西北和西南的管理:明朝在東北設都司、衛、所,對女真等族進行管理;在西北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在西南設土司。衛所和土司官員由各族酋長世襲任職,按時進貢。
(5)對西藏的管理: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領袖為“王”“法王”,建立羈縻性質的都司等機構,對藏族地方進行管轄,并通過貢賜、茶馬貿易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的民族關系
(1)管理機構:清朝設立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
知識總結 管理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
秦朝:中央設“典客”“典屬國”;漢朝:大鴻臚;隋唐:尚書省的禮部及鴻臚寺;明朝:禮部、鴻臚寺、提督四夷館;清朝:理藩院。
(2)滿蒙關系:清朝通過滿蒙聯姻,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通過軍事斗爭平定噶爾丹叛亂,鞏固了西北邊疆。
(3)對西藏的管理:清朝政府分別冊封五世達賴與五世班禪為“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區設西寧辦事大臣、駐藏辦事大臣。
(4)對西南的管理:沿襲土司制度,后來逐漸進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官,選派有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
4.元朝的對外關系
元朝通往歐洲的海陸通道都很通暢。13世紀,馬可·波羅抵達中國,留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行紀》。
5.明清的對外關系
(1)朝貢貿易:明清政府在對外關系上致力于維護朝貢體制和朝貢貿易體系,但民間貿易和走私貿易也屢禁不絕。
(2)中俄關系:1689年,中俄訂立《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政府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
概念闡釋
《尼布楚條約》是1689年中俄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既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地區是中國領土,也使沙俄獲得了外興安嶺以北的領土并取得了通商權利。
(3)中英關系: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遭到清朝皇帝的拒絕,中英交往的大門被關閉。
達標檢測
1.從16世紀20年代一直到18世紀末期將近300年的時間里,有20多個入覲的西方使節被迫向中國皇帝行了跪拜禮;1793年大英帝國派來的馬戛爾尼使團進入中國境內后,車隊被清廷強行插上標有“英吉利貢使”的旗幟。據此可知( )
A.朝代更替延緩制度創新 B.綜合國力決定外交地位
C.外國使節需要更新觀念 D.宗藩體制影響中外交往
2.下圖為唐朝壁畫《禮賓圖》,反映當時官員接待外賓的場景。當時負責管理民族事務和對外交往的機構是( )
A.鴻臚寺 B.大鴻臚 C.四夷館 D.小行人
3.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各朝代都有管理邊疆民族事物的機構,下列管理機構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宣政院②安西都護府③西域都護府④衛所⑤理藩院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⑤④
4.叨初建立了一套以衛所為骨干的軍事制度。衛所有實土、非實土之分、大部分衛所設于府、州、縣境內,并非自成區域。為非實土衛所。在明初北部和西部一些未設置府州縣的區域,衛所擁有較為完整的單獨轉境。為實土衛所。實土衛所的建立( )
A.削弱了各節度使的權力
B.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
C.加強了民族之間的聯系
D.適應了邊防管理的需要
5.遼人自稱中華兒女,并不否認宋人也是中華兒女。遼人自稱“北朝" ,稱北宋為“南朝”,認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進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但沒有將宋人排除在中國之外。遼、金的“中國觀"表明( )
A.徹底突破了地理和族群界限 B.民族交融的開始出現
C.因俗而治的統治政策 D.多元一體意識的增強
6.研讀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與下圖所示路線密切關聯的歷史事件是( )
A.法顯西游天竺 B.倭國遣使來朝
C.班超通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7.宋末元初某學者指出:“自隋以后,名稱揚于時者,代北之子孫(泛指鮮卑后裔)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推動這一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朝廷在邊疆推行屯戍政策 B.少數民族后裔采用漢姓
C.宋代社會等級觀念的弱化 D.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8.雍正四年(1726年),鄂爾泰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選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務,“改流之法,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其投獻為上策,敕令投獻為下策”。清朝改土歸流的這一策略( )
A.確保了邊疆地區的社會穩定 B.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C.改善了傳統的民族結構狀況 D.使中央集權體系趨于完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霍州市| 布拖县| 铜鼓县| 万安县| 岳阳市| 南昌县| 灯塔市| 民权县| 宽城| 顺平县| 堆龙德庆县| 思南县| 临洮县| 平塘县| 绿春县| 上饶县| 彭阳县| 喜德县| 赫章县| 修水县| 澄迈县| 永德县| 镇赉县| 肃南| 美姑县| 蚌埠市| 岑巩县| 纳雍县| 长岛县| 文山县| 泉州市| 鄂尔多斯市| 香格里拉县| 井陉县| 水城县| 阿荣旗| 灵寿县| 调兵山市| 双牌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