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20.1數據的頻數分布的導學案課型:新授課 備課人:【學習目標】: 1、掌握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意義及畫法。 2、使學生了解描述數據的另一種統計圖——直方圖,通過事例掌握用直方圖的幾 個重要步驟,理解組距、頻數、頻數分布的意義,能繪制頻數分布圖?!局?、難點】:頻率與頻數的概念,識別各種圖表所含的信息.【知識鏈接】:1、前面學習的描述數據的方法主要有 、 、 。2、復述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合作探究】:活動一:為了參加全校各年級之間的廣播操比賽,七年級準備從63名同學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學參加比賽。為此收集到這63名同學的身高(單位:cm)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6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為了使參賽先手的身高比較整齊,需要知道數據(身高)的分布情況,即在哪些身高范圍的學生比較多,而哪些身高范圍的學生比較少,為此可以通過對這些數據適當分組來進行整理【導學】:(預習課本第107到110內容)1、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步驟(1)計算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2)決定組距和組數;將數據分成若干組,組的個數叫組數,, 叫組距(3) 列頻數分布表; 叫頻數,按組和頻數列成的表叫做頻數分布表。(4)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用橫軸表示各組數據,縱軸表示各組數據的頻數,作出直方圖。2、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注意事項1、分組時,不能出現數據中同一數據在兩個組的情況2、組距和組數的確定沒有固定的標準,這要憑借經驗和研究的具體問題來決定.通常數據越多,分的組也越多,當數據在100以內時,根據數據的多少通常分成5~12組.3、根據步驟畫前面問題詞情境中的頻數分布直方圖 (1)計算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上面數據中,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極差是 (2)決定組距和組數從最小值起每隔3cm作為一組,即組距為 ,那么組數為:= 因為是分數,所以將數據分成8組。所以組數為8,組距為3(3) 列頻數分布表;身高分組頻數152≤X<155155≤X<158158≤X<161161≤X<164164≤X<167167≤X<170170≤X<173 (4)畫頻數分布直方圖(橫軸表示身高,縱軸表示頻數)4、頻數折線圖:頻數分布直方圖的基礎上畫頻數折線圖. (1)取頻數分布直方圖中每個長方形上邊的中點; (2)在橫軸上取兩個頻數為0的點,它們分別與直方圖左右相距半個組距,在直方圖橫軸的左邊取點(147.5,0),在直方圖橫軸的右邊取點(174.5,0); (3)將這些點用線段依次連接起來就得到了頻數折線圖.達標測試】:1、完成教材P111的練習。 2、江濤同學統計了他家10月份的長途電話明細清單,按通話時間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1)他家這個月一共打了 次長途電話;(2)通話時間不足10分鐘的 次;(3)通話時間在 分鐘范圍最多,通話時間在 分鐘范圍最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