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8 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學習目標1. 掌握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理解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因和影響。2. 了解近代商業貿易變化的主要表現,理解商業貿易變化的影響。3. 理解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的關系。4. 了解世界市場形成與商業貿易變化對中國的影響。重點近代商業貿易的發展變化。難點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發展變化的關系。基礎梳理一、世界市場的形成1. 初步形成(1)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荷、英、法等歐洲國家紛紛進行殖民地爭奪,建立海外殖民地。(2)表現: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業聯系, 世界市場 初步形成。2. 繼續發展(1)原因①工業革命后, 大機器工廠 取代手工工場,資本主義國家的工廠產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和更多的原材料。②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各地間的聯系更為便捷。(2)表現:資產階級憑借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3. 最終形成(1)原因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除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材料外,還利用 資本輸出 ,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國家的經濟命脈,榨取大量財富。②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表現:20 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二、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1. 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 殖民擴張 ,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2. 表現(1)貿易中心轉移①歐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 大西洋沿岸 。②亞洲: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南亞、東南亞、東亞,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在東亞海域展開了激烈的商業競爭,形成新的亞洲貿易中心。(2)商業經營方式變化①交易所:1531 年,最早的一家 商品 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②銀行:16 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1694 年, 英格蘭 銀行創立,是最早全面發揮中央銀行各項職能的銀行。③證券交易所:17 世紀后, 倫敦 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④百貨公司:1852 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 巴黎 開業。⑤有限責任公司:1892 年, 德國 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這種企業組織形式相繼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所采用。⑥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國和荷蘭分別成立 東印度 公司,荷蘭和法國分別成立西印度公司。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對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3)新的商業經營形式引入中國①銀行:1865 年,英國在香港開辦匯豐銀行,隨后在中國許多城市設立分支行;1897 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 中國通商 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設立分行。②股票市場:隨著官督商辦與官商合辦的民用股份制企業出現,股票也開始走向市場。為了適應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現了最早專營股票的證券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③百貨公司:1900 年, 香港 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之后,廣州、上海等地也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4)商品流通種類變化①歐洲商品市場:煙草、咖啡、可可和 茶葉 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來自東方的產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歐洲等地,香料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②奴隸貿易:新航路開辟后,非洲成為殖民者擄掠 黑人奴隸 的場所,奴隸也成為貿易商品。16 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支配了早期的奴隸貿易。③鴉片貿易:18 世紀后期,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后來,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商人也開始向中國販運鴉片。(5)國際貿易格局變化① 17 世紀,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② 19 世紀中期,英國成為“ 世界工廠 ”和世界貿易中心。來自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國工廠里被加工成商品,銷往世界各地。③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 英國 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習題鞏固1.1572年至1644年,共有1 086艘從福建泉州出發的滿載生絲和絲織品的中國貨船抵達菲律賓馬尼拉,這些貨物再從菲律賓馬尼拉運到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據估計,1565—1820年,墨西哥向馬尼拉輸送的白銀高達4億比索,其中的絕大部分流入中國。從材料可以看出 ( )A.白銀流入引發了中國的“價格革命”B.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初顯C.世界市場的貿易中心在亞洲和美洲D.中國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場的參與者2.[2023重慶調研]18世紀北美馬薩諸塞州的農場主未使用硬通貨交易,而是采取記賬賒賬交易,稱為“簿籍交易”,農產品價格與倫敦和巴黎等地價格波動相符合。此種情況也出現在法屬加拿大地區,這說明( )A.北美地區農產品價格低于歐洲 B.大西洋世界的經濟聯系密切C.歐洲控制了北美地區農業生產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完全形成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隨著這種集中或少數資本家對多數資本家的剝奪,規模不斷擴大的勞動過程的協作形式日益發展……一切生產資料因作為結合的社會勞動的生產資料使用而日益節省,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網,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馬克思意在說明( )A.壟斷資本推動世界市場的發展 B.資本主義制度實現國際化的過程C.社會化分工促進世界市場初現 D.工業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場的形成4.[2023江蘇徐州期末]20世紀初,河北獻縣農村婦女無不嫻績織者,初用國產棉紗,其后外國線紗流入,乃“參用外貨,雅軋機聲遍于四村”。類似現象在民國初年的河北農村地區相當普遍。這主要表明( )A.小農經濟仍居主導地位 B.手工織布業獲得新發展C.民族紡織工業日益萎縮 D.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知識點2 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5.“17世紀的新興勢力——尼德蘭、瑞典、英國、法國都在北部。一些成長神速的城市也一樣——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相比之下,地中海顯得停滯不前。……16世紀和17世紀在歐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歐洲南部有著無可爭議的優勢。”這里的“優勢”主要是指( )A.工業資本取代商業資本 B.歐洲新貿易中心的形成C.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D.壟斷性貿易公司的建立6.[2023山東肥城模考]1850年后,隨著英、德、法的投資者大量購買美國鐵路證券,美國東部的貿易和制造業得到發展;與此同時,紐約的資本市場形成,美國銀行資本由1860年的10億美元增至1 900年的100億美元。這可以用來說明( )A.生產技術的進步 B.英國、法國的衰落C.世界市場的作用 D.美國成為金融中心7.如圖為1908年商辦湖南磁業有限公司的股票。股票上有“本公司議集股本光洋拾萬圓”“在醴陵縣江灣地方開辦磁業”“遵照奏定章程已在農工商部注冊”“領有第三類第一百八十四號執照”等字樣。該信息反映出( )A.民間興辦發展近代企業的強烈愿望B.民族資產階級實業救國的政治訴求C.民族資本企業對封建官府的依賴性D.近代民族企業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