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 學案 (無答案)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古代的商業貿易 學案 (無答案)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簡介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學習目標
1. 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商業活動的表現,理解商業活動的特點和意義。
2. 了解貿易通道的狀況,分析貿易通道的歷史意義。
3. 了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的表現,理解其特點和作用。
重點
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難點
古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產生的影響。
基礎梳理
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
1. 起源: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
2. 古代中國
(1)商業場所:交換物品的場所稱作“ 市 ”,通常設在人們經常集聚的地方。
(2)發展階段
①商朝: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地區,商業主要掌握在 官府 和貴族手里。
②春秋戰國時期: “ 工商食官 ”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漢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
④隋唐到兩宋:城市 坊市 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
⑤元、明、清時期: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 商品化 程度不斷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
3. 古代世界
(1)古埃及:已經有了市場交換;對外貿易控制在 國家 手中。
(2)古希臘: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3)古羅馬: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
(4)拜占庭帝國:一度壟斷了中國 絲綢 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
(5)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商人在亞、非、歐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
4. 貿易通道
(1)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將中國生產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
(2)中國朝貢貿易
①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官府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 市舶司 ,掌管對外貿易。朝貢貿易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②明清時期,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統攬對外貿易事務。1757 年,清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對外貿易皆由官府指定的“ 十三行 ”行商代理。
5. 商業貿易的影響
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1)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
(2)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
(3)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
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
1. 貨幣
(1)貨幣的起源與發展:早期商業交換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隨著商業規模的擴大,人們開始以 貨幣 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
(2)意義:它作為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便利了商品交換和流通,并成為財富的象征。貨幣促使商業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
2. 信貸
(1)古代世界
①兩河流域:公元前 22—前 21 世紀,出現了經營 借貸 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
②古埃及:公元前 16—前 11 世紀,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
③古希臘:公元前 4 世紀,古希臘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專門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 匯票 的雛形。
③唐朝:信貸業務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 飛錢 ”。
④宋朝: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
⑤明朝中期以后: 錢埔 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
⑥清朝:除傳統借貸關系外,資本性借貸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
3. 商業契約
(1)古代世界
①古埃及: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契約 在古埃及廣泛使用。凡轉讓重要財產,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達成書面契約,由書記官登記、備案,以證明財產的所有權。
②兩河流域: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
(2)古代中國
①商周:出現契約。
②漢朝以后:凡是涉及買賣、租佃、借貸等財產關系和收養、雇傭、立嗣等人身關系的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
③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
達標檢測
1.東周前期,齊景公以晏嬰之宅近市、每天臟亂嘈雜不堪為由,“欲更晏子之宅”。晏嬰自謂“小人”,拒絕說:“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這一現象說明( )
A. 貴族熱衷經營商業 B. 齊國國君抑制商業發展
C. 城市坊市界限打破 D. 市場交換便利齊人生活
2.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漸被破壞,私營工商業迅速發展起來,個體家庭和作坊手工業生產普遍存在。這主要反映了( )
A. 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高 B. 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 全國統一市場逐漸形成 D. 商業貿易逐步發展
3.有學者將中國歷史上“城”與“市”的演變概括為“有城無市,城中有市,城區即市區,城在市中”等多個階段。下列城市展示了“城區即市區”階段較早期面貌的是( )
A. 秦都咸陽 B. 唐都長安 C. 宋代東京 D. 明代蘇州
4.宋代對城市市場實行“以稅代管”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市令”,設立了“務”這一稅收和市場管理機構。這一改變( )
A. 使政府開始直接監管市場 B. 說明政府取消了抑商政策
C. 源于市的發展影響了坊內生活 D. 推動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
5.據《析津志》所載,元大都城內外商業行市即達30余種。其中,米市、面市、緞子市、皮帽市、窮漢市、鵝鴨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積水潭(當時是南北大運河的終點)北面的鐘樓、鼓樓一帶,這是因為南方來的漕運船只皆停泊在積水潭上。這一商業布局體現出( )
A. 水陸交通不暢阻礙了商業發展 B. 元朝時期南北物資交流頻繁
C. 市的細化便于征稅和百姓購物 D. 元政府積極鼓勵工商業發展
6.貝幣在商周時代已被普遍使用。考古發現商代的貝幣大多出土于都城安陽附近,而西周的貝幣出土的地區遍及陜西、河南、山東、江西、甘肅、江蘇等地。這說明( )
A. 王畿經濟發達 B. 貨幣形態穩定 C. 貿易中心轉移 D. 商業范圍擴大
7.戰國時期,青銅鑄幣在發行和流通中,相鄰的兩個諸侯國或幾個諸侯國往往會鑄行形制相似的青銅鑄幣。如齊、趙、燕都鑄行刀幣,韓、趙、魏、燕、楚都鑄行布幣,秦、魏、趙都鑄行圜幣。此現象表明戰國時期( )
A. 貨幣鑄行實現了局部統一 B. 出現跨國經濟合作的現象
C. 鑄幣與政治聯盟密切相關 D. 貨幣形制受經濟活動影響
8.唐朝后期出現了“食券”和“飛錢”。府兵可在家鄉用糧食交換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區用它買食物。“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商人在京城購買政府發放的憑證,把它們遞交給各地方財政部門,就可以拿到相等數額的錢。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 )
A. 具有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產生 B. 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C. 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 D. 經濟的發展催生新的金融業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井陉县| 大理市| 桐柏县| 荆门市| 阜新| 郧西县| 灌云县| 大姚县| 临泉县| 德江县| 察雅县| 玉门市| 松原市| 舟山市| 遂平县| 屏南县| 榆社县| 偏关县| 六枝特区| 定西市| 繁峙县| 京山县| 岚皋县| 友谊县| 永春县| 民县| 阳西县| 贵州省| 丹凤县| 富宁县| 大埔县| 荔波县| 遵义县| 扶沟县| 邢台市| 武冈市| 崇左市| 屏东县| 绥宁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