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7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2016高考歷史備考策略(人民版必修3,16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7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2016高考歷史備考策略(人民版必修3,16份打包)

資源簡介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1節 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備考策略
主標題: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備考策略
副標題:剖析考綱考點,透視命題趨勢,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備考方案
關鍵詞:牛頓經典力學、愛因斯坦和相對論、量子論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備考策略
1.考點解讀
(1)了解經典力學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展中的歷史地位。知道相對論、量子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意義。
(2)重點考查牛頓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意義。
2.整合知識清單,把握知識主干
(1)牛頓經典力學
(2)相對論
(3)量子論
3.運用數字法識記核心考點:(學法點睛)
(1)近現代物理學發展中的三大理論、三個關鍵人物:
三大理論: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論。
三個關鍵人物:牛頓、愛因斯坦、普朗克。
(2)牛頓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意義(三個“一”)
牛頓力學體系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建立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量子力學標志著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第一次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
4.運用圖示法總結考點框架(思維拓展)
物理學的發展史小結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1節 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考點精析
主標題: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副標題: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關鍵詞:牛頓經典力學、愛因斯坦和相對論、量子論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考點精析:
一.牛頓經典力學
1.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
中世紀的歐洲,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長期被教會奉為教條。后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創立了自由落體定律,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2.牛頓的經典力學
(1)背景:近代科學誕生后,亞里士多德的力學不斷受到質疑,以伽利略、笛卡爾、開普勒為代表的科學家奠定了經典力學的理論基礎。
(2)基本內容: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慣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3)牛頓經典力學的特征:注重實驗和數學化。
(4)歷史地位:
理論:牛頓力學體系正確反映了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對自然界的力學現象做出了系統、合理的說明,從而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
影響: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
實踐: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人們準確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確地解釋了潮汐的成因;還發現了海王星。
(5)適用范圍:適用于宏觀世界的運動;適用于物體運動的低速狀態,是絕對的時空論。
二.愛因斯坦和相對論
1.狹義相對論
(1)提出: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一文,在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的基礎上,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2)內容:時間和空間都與物質的運動有關,隨著物質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3)認識:否認了牛頓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展。
2.廣義相對論
(1)提出:1916年,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推廣到加速運動的參考系中,建立了廣義相對論。
(2)內容:物質存在的現實空間不是平坦的,而是彎曲的;空間彎曲的程度體現為引力場強度。空間、時間不是獨立的實在,它們是物質存在的形式。
(3)認識:廣義相對論第一次闡述了四維時空和物質的分布相聯系的重要思想。
3.相對論建立的意義:
(1)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建立,是對近代物理學理論框架的重大突破,它不僅揭示了空間、時間的可變性,而且說明,時空的變化和時空結構同物質的運動和狀態密不可分。
(2)這種全新的時空觀、運動觀和物質觀的形成,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變革,對整個自然科學和哲學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3)相對論同量子理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三.量子論
1.量子理論的誕生
(1)基礎:奧地利物理學家斯蒂芬對黑體的研究成果。
(2)誕生: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即物體在發射輻射和吸收輻射時,以一定數值的整數倍進行能量交換。正如物質是由一個個原子組成的一樣,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構成的。普朗克把每一份能量稱做“能量子”,簡稱“量子”。并在《關于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中闡述了這一思想,標志著量子理論的誕生。
2.量子理論的發展
(1)愛因斯坦:將量子理論推廣到光學中,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得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
(2)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
(3)奧地利、德國的物理學家建立了量子力學。
3.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產生的意義
(1)量子力學標志著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
(2)量子理論讓人們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物理學中的傳統觀念,使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觀念都發生了重大變革。
考點小結:
1.經典力學的奠基者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因為他用觀察、實驗和推理創立了自由落體定律,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是牛頓,因為他創立的經典力學完成了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近代物理學的革命者是愛因斯坦和普朗克,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否認了牛頓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論標志著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
2.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論的區別與聯系
(1)經典力學正確反映了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律,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但它無法解釋高速運動物理的運動現象,也不能解決一些微觀世界發生的問題。
(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否認了牛頓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論標志著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相對論同量子理論一起,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1節 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易錯易混
主標題: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的易錯易混點
副標題:用“火眼金睛”識別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的易錯易混點
關鍵詞: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普朗克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一.易錯易混點
1.伽利略的杰出成就為牛頓經典力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
2.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提出比普朗克的量子論要晚。
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牛頓力學的概括,而不是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是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低速狀態下的一個特例。牛頓力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導著物理學思想。相對論發展了牛頓力學,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
4.牛頓力學體系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理論性概括和總結;相對論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量子論使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從宏觀世界深入到了微觀世界。
二.易錯全剖析
【易錯題1】(2015屆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10月月考23).“大家深深意識到混亂擾攘的危險,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和為達到安全而必須作出的犧牲?謹慎被看成是最高美德,理智被尊為對付破壞性的熱狂之輩頂有力的武器,□□□的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著合乎定則的軌道一成不變地繞日回轉,這成了賢良政治的富于想像性的象征?”方框里缺省的人名應是( )
A.尼古拉·哥白尼 B.伽里列奧·伽利略 C.艾薩克·牛頓 D.查爾斯·達爾文
【錯誤答案】A。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確判斷,導致錯選A項。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牛頓經典力學。從材料關鍵信息“宇宙井然有序,各行星沿著合乎定則的軌道一成不變地繞日回轉”,而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方框里缺省的人名應是艾薩克·牛頓。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易錯題2】(江蘇省淮安市新馬高級中學2012屆高三歷史試題)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生在展望20世紀物理學前景時,講道:“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兩種方式,現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云籠罩了。”其中第二朵“烏云”,尤以黑體輻射理論出現的“紫外災難”最為突出。下列哪一理論驅散了這一烏云( )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定律 B.牛頓導出萬有引力定律
C.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D.普朗克創立量子理論
【錯誤答案】C。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理解材料的有效信息,導致錯選C項。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量子理論。材料中的“第二朵烏云”,主要是指熱學中的能量均分定則。在氣體比熱以及勢輻射能譜的理論解釋中,得出與實驗不等的結果,其中尤以黑體輻射理論出現的“紫外災難”最為突出。普朗克量子理論的提出,打破了能量的輻射是連續的這一傳統物理學的觀點。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1節 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經典考題
主標題: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經典考題精析
副標題:品味經典考題 把握高考方向
關鍵詞: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對點訓練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一、選擇題:
1.(2015年福建文綜卷第22題)16、17世紀歐洲學者質疑、改變和放棄了歐洲所繼承知識中最神圣化的認識。科學革命的思想巨變使他們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質及其力量。在這里,對宇宙的性質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論是( )
A.進化論 B.萬有引力定律 C.量子論 D.相對論
【考點】牛頓經典力學
【解析】根據題干的時間要求“16、17世紀”,本題可用排除法。進化論產生于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故排除A項;量子論、相對論產生時間是20世紀,故排除C、D兩項。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內容,產生時間是17世紀,研究對象符合材料“宇宙的性質及其力量”。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項。
【答案】B
2.(2015年重慶文綜卷第10題)1727年春,伏爾泰參加了牛頓的葬禮,隨后訪問了牛頓的外甥女凱瑟琳并聆聽了蘋果墜地的故事。該故事通過伏爾泰的著作迅速傳遍世界,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佳話。這則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
A.科學團體推動了歐洲啟蒙運動的發展 B.跨國文化交流促進了科學思想的傳播
C.18世紀早期英國啟蒙運動已接近尾聲 D.18世紀早期法國思想自由度遜于英國
【考點】牛頓經典力學的傳播
【解析】材料講述了伏爾泰的文學著作使牛頓蘋果墜地的科學故事傳遍世界,并不是科學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展,故排除A項;英國啟蒙運動已接近尾聲,材料內容無從體現,故C項錯誤;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心在法國,并不是英國,故D項錯誤。據材料“訪問了牛頓的外甥女凱瑟琳并聆聽了蘋果墜地的故事”“該故事通過伏爾泰的著作迅速傳遍世界,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佳話”說明牛頓經典力學借助文學得以推廣,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項。
【答案】B
3.(2015年江蘇單科卷第15題)“科學革命引發了觀念形態的革命:宗教神秘主義的面紗和覆蓋真相的無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開一角,傳統的權威受到撼動,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此處“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普朗克
【考點】牛頓經典力學的歷史地位
【解析】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創立了生物進化論。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900年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說。但這些都與題目中“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不符,故排除B、C、D三項。根據所學知識,1687年,牛頓把地球上的物體的運動和天體運動概括到同一個理論之中,形成了經典力學體系,確認了物體宏觀運動的規律,對解釋和預見物理現象具有決定的意義,改變了自中世紀以來人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與“引發了觀念形態的革命……人類第一次從對自然恐懼的陰影下走出來”相符。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項。
【答案】A
4.(2015年四川文綜卷第11題)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選擇移民美國,放棄愿意為他提供避難所的歐洲國家。悉知該消息時,法國物理學家保羅·朗之萬評價道: “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一樣。”在此,朗之萬( )
A.譴責納粹德國迫害猶太科學家 B.擔心歐洲大陸的戰爭威脅日益臨近
C.意識到世界科學中心即將轉移 D.覺察到科學家全球流動為大勢所趨
【考點】愛因斯坦的影響
【解析】題干中法國物理學家郎之萬所提到的“把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這句話與譴責納粹德國之間沒有關系,故排除A項。材料也體現不出擔心歐洲大陸戰爭威脅日益臨近的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只提到愛因斯坦個人的流動,與科學家的全球流動無關,排除D項。根據所學知識,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之后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當時在科學界處于科學中心的地位,因而其移民到美國意味著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題干中郎之萬所說的“把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這句話意思相近。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項。
【答案】C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2節 追尋生命的起源 備考策略
主標題:追尋生命的起源 備考策略
副標題:剖析考綱考點,透視命題趨勢,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備考方案
關鍵詞:達爾文和進化論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備考策略
1.考點解讀
(1)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2)重點考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2.整合知識清單,把握知識主干
(1)達爾文和進化論
3.運用多角度掌握歷史背景和影響的分析方法:(學法點睛)
(1)分析歷史事件的背景要從經濟、政治、思想、個人努力等角度來分析。
(2)達爾文進化論產生了許多影響,要分別從思想、科學、宗教、社會等角度來分析。
4.運用圖示法整合所學知識(思維拓展)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2節 追尋生命的起源 考點精析
主標題:追尋生命的起源
副標題:達爾文和進化論
關鍵詞:達爾文、進化論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考點精析:
一.達爾文和進化論
1.進化論產生的背景
(1)思想基礎: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面向現實世界、重視實踐、崇尚理性成為歐洲社會的潮流。
(2)物質基礎: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3)理論基礎:施萊登和施旺等人的細胞學說和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的生物進化思想,為達爾文創立進化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4)個人努力:1831年,達爾文作為博物學家參加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
2.進化論誕生的標志
1859年,達爾文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
3.進化論的內容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是不斷進化的,是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自然界進化的規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4.進化論的發展和傳播
(1)達爾文提出人類起源于古猿的觀點。
(2)1863年,赫胥黎發表《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過比較解剖學的研究,使人猿同祖論進一步得到了確立,促進了進化論的傳播。
5.進化論的影響
對思想界:把發展變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進了人類認識的飛躍;
對科學界:開創了生物科學發展的新時代;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自然史基礎;
對宗教界:否定了神創說,對封建神學是個有力挑戰;
社會影響:對處于國家危亡時期的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巨大的震動。
考點小結:
1.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進化論的觀點開始挑戰基督教神學所宣揚的神創論,極大地沖擊了基督教神學思想,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
2.牛頓定律解決了物體的運動之謎,證明了物體不是按照神的意志運動的,把造物主從無生命的領域中驅逐了出去;達爾文的進化論說明了生物的發展方向是生物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這與神的意志沒有任何關系,它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的研究領域驅逐了出去。所以達爾文被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2節 追尋生命的起源 易錯易混
主標題:追尋生命的起源的易錯易混點
副標題:用“火眼金睛”識別追尋生命的起源的易錯易混點
關鍵詞:達爾文、進化論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一.易錯易混點
1.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并不完全適用于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它雖然成為激勵弱小民族和國家發憤圖強的理論武器,但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特殊規律,用進化論來說明社會歷史現象,必然會否定階級斗爭,否定社會的根本質變,從而為近代西方殖民者美化侵略、現代西方大國推行強權主義提供了理論根據。
2.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有明顯的分歧:從世界觀方面說,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義世界觀基礎上的,而科學是從唯物主義立場出發的。從方法論方面說,宗教學說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研究基礎上的。從政治方面來說,宗教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維護其特權的工具,科學則要追求民主和平等。
二.易錯全剖析
【易錯題1】(2015鄭州一質測15題).彭新武在《造物的譜系》中聲明,“那個時代感到已經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將上帝當成為解釋萬事萬物的第一因,而是認為,全部的生命奧秘都能夠用自然法則來解釋。”該思想最有可能出現在
A.《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B.《天體運行論》
C.《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 D.《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
【錯誤答案】A
【錯因分析】導致錯選的原因是不能正確理解材料的關鍵信息,僅從“不再需要將上帝當成為解釋萬事萬物的第一因”這一信息來判斷,這是牛頓的經典力學,導致錯選C項。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內容。從材料中“《造物的譜系》”“全部的生命奧秘”等關鍵詞可以看出,這種理論指的是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相關的著作。再仔細對比四個選項,只有D項與達爾文的觀點最類似。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易錯題2】(2015年山東煙臺適應性練習25題)近代西方某著作闡述:“變異通過自然選擇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種適應現存環境的特征得到發展,這些適合生存的物種發展起來,而另一些不適合生存的物種就自然滅亡.隨著這些特征越來越突出,由此就產生了更高級的物種。”這種理論的主要意義是( )
A.開辟了微觀物質世界研究的新途徑 B.為啟蒙運動提供了思想武器
C.開創了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 D.有力地沖擊了神創世學說
【錯誤答案】C
【錯因分析】導致錯選的原因是不清楚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誤認為近代科學形成的標志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錯選C項。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意義。從材料中“變異”“自然選擇”“物種”等關鍵詞可以看出,這種理論指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進化論論證了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觀點,是對上帝造人說的顛覆,有力地沖擊了神創世說。生物進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打破了神學的禁錮,但它只是對封建神學創世說的有力挑戰,其提出并不能說封建神學退出舞臺。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易錯題3】(2015屆江西省師大附中上學期期中考試19題).有人評論英國的發展:“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國的下層階級迅速擴張,超過道德和素質都較優越的上層階級,那么,不僅英格蘭本土的人口素質會遭破壞,而且美國與澳洲的英國后裔也不會像現在如此聰明。”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種說法是受到哪一種學說的影響?( )
A.法西斯主義 B.帝國主義 C.民族主義 D.社會達爾文主義
【錯誤答案】C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正確理解材料的核心意思,認為民族主義導致人口素質的破壞。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認為它在人類的進化發展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解讀材料核心觀點,“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強調英國下層的擴張會破壞人口素質,這種說法是受到社會達爾文主義學說的影響。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2節 追尋生命的起源 經典考題
主標題:追尋生命的起源 經典考題精析
副標題:品味經典考題 把握高考方向
關鍵詞:追尋生命的起源 對點訓練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一、選擇題:
1.(2014年山東文綜卷第22題)在1543年出版的《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理論。兩種學說的共同意義是( )
A.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 B.推動了近代科學體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觀察世界的新視角 D.奠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基礎
【考點】哥白尼和達爾文成就的意義
【解析】哥白尼日心說主要探究宇宙,與人無關,故排除A項。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提出的時候近代科學體系早就形成了,“推動了近代科學體系的形成”的是牛頓經典力學,排除B項。“奠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基礎”是啟蒙思想;故排除D項。根據所學知識,哥白尼日心說反對教會宣揚的地心說,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反對了教會宣揚的上帝造人說,都是提供了觀察世界的新視角。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答案】C
2.(2014年天津文綜卷第5題)達爾文《物種起源》一出版,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馬上將達爾文的學說運用到社會歷史領域,創立了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認為,人類社會也像自然界一樣,存在著生存競爭。在競爭中,強者生存了下來,而弱者則被淘汰。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進步。這種觀點( )
A.正確。社會科學可以借鑒自然科學理論
B.錯誤。社會科學不可以借鑒自然科學理論
C.正確。自然科學理論可以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
D.錯誤。自然科學理論不可以移植到社會科學領域
【考點】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
【解析】斯賓塞將達爾文的學說運用到社會歷史領域,而不是簡單的借鑒,故排除A、B兩項。社會達爾文主義主張國家、民族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公然將以強欺弱的強權主義宣稱為“社會倫理”,是應當否定的,故C項錯誤,D項正確。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答案】D
3.(2013年廣東文綜卷第21題)被宗教人士評論為“讓上帝遠離了這個世界,降低了人類在其中的獨一無二性”的學說是( )
A.伏爾泰的天賦人權說 B.達爾文的進化論
C.馬丁·路德的新教學說 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考點】達爾文進化論
【解析】“讓上帝遠離了這個世界,降低了人類在其中的獨一無二性”說明對宗教思想的顛覆,只有B項符合。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項。
【答案】B
4.(2013年四川文綜卷第9題)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的中學教師斯科普斯因在課堂上講授達爾文進化論而被判有罪。該州還立法禁止教師傳授任何有違背圣經上帝造人教導的學說。此法在該州一直適用到1967年。據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國開始接受進化論 B.斯科普斯言論違背美國的宗教信仰自由
C.進化論沖擊了美國的基督教信仰 D.田納西州的立法行為違反了美國憲法
【考點】達爾文進化論的傳播和影響
【解析】據美國1878年憲法規定:各州在不違反聯邦憲法下,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田納西州1967年才開始接受進化論,不意味著整個美國才開始接受,也不能表明其立法違反了美國憲法,排除A、D兩項。斯科普斯言論符合美國倡導的自由思想,排除B項。田納西州無論對斯科普斯因的判罰,還是最后的接受,都體現了進化論對美國基督教信仰的沖擊。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答案】C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3節 人類文明的引擎 備考策略
主標題:人類文明的引擎 備考策略
副標題:剖析考綱考點,透視命題趨勢,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備考方案
關鍵詞:蒸汽機、電氣技術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備考策略
1.考點解讀
(1)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2)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3)重點考查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2.整合知識清單,把握知識主干
(1)蒸汽時代
(2)電氣時代
3.運用多角度掌握兩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影響:(學法點睛)
(1)分析兩次工業革命的背景要從政治保障、資本、市場、勞動力和技術等角度來分析。
(2)分析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要從生產力、交通工具、新興工業、經濟格局、資本主義制度、經濟組織方式、社會結構、世界市場等角度來分析。
4.運用表格對比兩次工業革命(思維拓展)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3節 人類文明的引擎 考點精析
主標題:人類文明的引擎
副標題: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蒸汽機、電氣技術
難度: 3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綜合題形式出現,有時也會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考點精析:
一.人類文明的引擎
1.棉紡織業的技術創新
發明:鐘表匠凱伊發明飛梭后,造成全國性的紗荒。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一次能紡出多根紗線。1769年,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1779年,克隆普頓發明了“騾機”。1785年,卡特萊特研制出水力織布機,。
2.“萬能的原動機”——蒸汽機的發明
(1)原因: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和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
(2)過程:法國工程師巴本發明的帶有活塞的實驗型汽缸,可以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紐可門等人合作制造出了大氣活塞式蒸汽機,被稱為紐可門蒸汽機。1782年,瓦特設計了一套連桿曲柄傳動裝置,此后,蒸汽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機”。
(3)影響:
①推動了工廠的建立,人類歷史由此跨入了“蒸汽時代”。
②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進: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有力地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改進。1803年,美國工程師富爾頓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制成蒸汽機車,昭示著“鐵路時代”的到來。
③機械加工制造業的誕生:1794年,英國人莫茲利發明了移動刀架;1797年制成帶有移動刀架和導軌系統的車床;19世紀初,刨床、銑床、磨床、鉆床和汽錘等機械加工設備相繼問世。近代工業生產體系最終確立。
3.“科”“技”結合的典范
(1)電力的發明和應用
①時間: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
②理論:1831年,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提出發電機的理論基礎。
③發明:1838年,俄國物理學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電動機。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電動機。1882年,美國人愛迪生創建了第一個中心發電廠,把輸電線連接成網絡。
④影響: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氣設備工業的發展;使世界跨入“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
①發明:19世紀80年代前期,德國人卡爾·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獨立地制成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1887年,狄塞爾發明了柴油機。
②影響:對交通領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汽車、遠洋輪船、飛機陸續出現。也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加速了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
(3)化學工業的建立
1867年,瑞典人諾貝爾發明了炸藥。
考點小結:
全面認識科技革命的影響
積極影響:
(1)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率;使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推動了生產關系、生產組織形式的轉變;改變了各國的經濟布局。
(2)對政治發展的影響: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推動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使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斷發展、完善。
(3)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化。
(4)對世界的影響: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改變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
消極影響:
(1)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與落后。隨之建立起來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是南北貧富懸殊的重要原因之一。
(2)經濟發展導致人口增長過快,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加劇,嚴重破壞了全球的生態平衡。
(3)科技發展在給人類生活帶來一系列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3節 人類文明的引擎 易錯易混
主標題:人類文明的引擎的易錯易混點
副標題:用“火眼金睛”識別人類文明的引擎的易錯易混點
關鍵詞:蒸汽機、電氣技術
難度: 3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綜合題形式出現,有時也會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一.易錯易混點
1.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不是凱伊的飛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機。
2.注意分辨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分期和主要標志: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發電機和其他電力技術發明的出現,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
3.從特殊性來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結束于19世紀40年代(英國);從普遍性來看,則開始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結束于19世紀中后期。
4.歐美國家的工業化是通過兩次工業革命建立起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以輕工紡織為支柱的工業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以重工化石為支柱的工業化。
二.易錯全剖析
【易錯題1】(2015年廣東省珠海二模22題).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電力時代,其引發力量不是來自生產技術本身,而是來自似乎同生產沒有關系的科學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發明或創新不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機②西門子制成發電機③迪塞爾發明柴油機④史蒂芬孫研制“旅行”號機車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錯誤答案】A。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認真審題或沒有正確識記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正確解答】本題屬于否定式選擇題。從材料中“電力時代”的關鍵信息,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②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但題目要求選擇的是“不符合這一觀點”的選項,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項。
【易錯題2】(2015年寧夏固原第二次綜合30題).下表反映了英國部分年份經濟主要部門的收入變化(單位:萬英鎊),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是
部門
年份
農林漁牧業
工礦建筑業
商業運輸業
地產房租業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業革命完成,階級矛盾趨于緩和 B.地主階級消亡,王權開始受到削弱 C.資產階級壯大,責任內閣制度出現 D.社會結構變動,議會改革勢在必行 【錯誤答案】A。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正確理解材料信息,僅根據時間,而沒有全面把握材料信息。
【正確解答】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是在1840年前后,排除A項。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英國從1801年到1831年,工礦建筑業的收入增長最快,而其它行業增長較慢,考慮課本知識英國工業革命導致社會階級結構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增長,他們要求進行議會改革,分享國家政權。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易錯題3】(2015年山西省太原4月模擬考試31題).關于下面經濟結構圖的敘述,其中錯誤的一項是
A.A圖這種結構是在英國工業革命后形成的
B.B圖這種經濟結構是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C.C圖這種經濟結構當今世界正在形成
D.經濟結構演變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錯誤答案】B。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認真審題,沒看到題目要求的“錯誤”二字。
【正確解答】本題涉及經濟結構變遷和工業革命的關系,學習中要清楚每次工業革命產生的新工業行業。根據所學知識,工業革命實現了由手工操作到機器大工業的飛躍,圖A是傳統農業和手工業,顯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經濟結構。所以,本題選A項。
【易錯題4】(2015年甘肅蘭州41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貿易增長率與世界工業生產增長率比較表
時 段
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
世界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5.5
3.2
3.7
0.7
?1.2
0.0
6.8
2.9
3.7
4.2
2.7
2.0
4.1
5.6
——摘編自姚曾蔭《國際貿易概論》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項影響世界貿易增長率的主要因素,并選取表格中任一時段用史實進行說明。
【解析】本題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材料中的時間、工業生產增長率以及所學知識,正確分析影響世界貿易增長率的因素。學生往往容易只從增長的角度來分析,而忽略了世界貿易下降的那個視角。回答材料題,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從正反兩個角度和視角來思考,才能全面解答。
【答案】41.示例一:因素:科技進步(世界工業生產狀況);國際貿易政策;世界市場。(6分)說明:1860—1870年,工業革命促進世界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貿易增長迅速。(6分) 示例二:因素:世界工業生產狀況;國際貿易政策和世界市場;國際局勢。(6分) 說明:1929—1938年,經濟大危機,世界工業生產下降;應對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世界市場體系遭到破壞;法西斯上臺,國際局勢緊張動蕩,世界貿易呈負增長。(6分)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3節 人類文明的引擎 經典考題
主標題:人類文明的引擎 經典考題精析
副標題: 品味經典考題 把握高考方向
關鍵詞:人類文明的引擎 對點訓練
難度: 3
重要程度:5
內容:
一、選擇題:
1.(2014年廣東文綜卷第20題)歐美國家率先實現了從有機物經濟向無機物經濟的轉變,即生產活動中的動力來源從動植物向礦物的轉變。直接推動這一轉變的是( )
A.牛頓經典力學 B.達爾文進化論 C.蒸汽機 D.計算機
【考點】蒸汽時代到來的影響
【解析】牛頓經典力學是科學知識,與題干“直接推動”的要求不符,故排除A項。1859年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1946年計算機出現,這都與動力來源沒有關系,故排除B、D兩項。抓住題干的關鍵信息 “動力來源從動植物向礦物的轉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直接推動這一轉變的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使人類生產活動的動力由人力、畜力轉變為蒸汽動力,而蒸汽機以煤為燃料。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答案】C
2.(2014年江蘇單科卷第17題)英國學者懷特海論及近代西方科學精神時說:人們“完全有意識地認識到……知識對技術進步的重要性,發現了抽象知識和技術進步相聯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術進步的無限前程。”能夠為這種觀點提供論據的史實是( )
A.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構 B.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的創立
C.瓦特聯動式蒸汽機的制造 D.法拉第電磁感應理論的應用
【考點】電氣技術的應用
【解析】牛頓經典力學體系、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瓦特聯動式蒸汽機的制造皆出現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這一時期科學與技術聯系不夠緊密,故排除A、B、C三項。法拉第電磁感應理論的應用出現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科學與技術緊密相連,促進了技術的進步,促進了電氣時代的到來。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答案】D
3.(2012年上海單科卷第18題)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上,璀璨耀眼的展覽場館和高聳入云的建筑物成為新亮點。為此提供物質基礎的是( )
A.電力與蒸汽 B.電力與鋼鐵 C.蒸汽與煤炭 D.煤炭與鋼鐵
【考點】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會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工業成果,這也是此次世博會的物質基礎,蒸汽、煤炭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與鋼鐵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4.(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第41題)(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歷史學者為說明近代以來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這一公式表明,科學技術有乘法效應,它能放大生產力諸要素。
——摘編自齊世榮總主編《世界史》
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
(說明:可以就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
【考點】三次工業革命
【解析】本題是開放性試題。依據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史實,選取科學技術與公式中一個或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如選擇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牛頓力學與瓦特改良蒸汽機、工廠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廣泛使用、壟斷組織的形成、流水線生產等內容,論證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可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以下答案可作為參考:
觀點:我認為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確實有有乘法效應,它能放大生產力諸要素(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出現新興產業等);或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可以放大生產力諸要素(有乘法效應)是有道理的。
論證:技術水平落后的農業時代,生產力進步速度有限;進入工業時代后,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工具得以改進,生產管理更加科學高效等,生產力迅猛發展(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速度加快,例如
事例
科學+技術
勞動力+勞動工具+生產管理=生產力
一工革
牛頓力學、熱學、蒸汽機等
蒸汽時代(工具)工廠制(管理水平提高)煤炭被大量開采(勞動對象)等
二工革
電磁感應、發電機、內燃機等
電氣時代、汽車(工具)企業制(管理水平提高)石油、鋼鐵化工產業(勞動對象)等
三工革
量子力學、相對論等
信息時代、原子能(工具)、經營者革命(管理水平提高)第三產業興起(勞動對象)等
評分說明: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觀點明確(4分),論證(8分)。
一等(12-9分)①觀點明確、理由充分。②能夠準確、充分運用世界近現代史史實予以說明。③對公式中要素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闡述明確,邏輯嚴密。二等(8-5分)①觀點明確、理由較充分。②能夠運用世界近現代史史實予以說明。③對公式中要素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有一定認識,邏輯關系較清楚。三等(4-0分)①觀點或觀點不明確,缺少論證。②運用世界近現代史史實不夠準確或不能夠運用史實。,邏輯關系不清。③對公式中要素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或沒有認識,邏輯關系不清。(各省評分細則對證據部分的要求不盡相同,如某省只要求“合理地答出一例即可”。)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4節 向“距離”挑戰 備考策略
主標題:向“距離”挑戰 備考策略
副標題:剖析考綱考點,透視命題趨勢,為高三考生提供有效的備考方案
關鍵詞:汽車、飛機、電報、互聯網
難度: 1
重要程度: 1
內容: 備考策略
1.考點解讀
(1)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2)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3)重點考查交通通迅事業的發展及對人類帶來的影響。
2.整合知識清單,把握知識主干
3.運用數字法識記核心考點:(學法點睛)
(1)向“距離”挑戰可歸納為“三、四、二”:
拉近人類距離的三個成就:交通、通訊、互聯網。
交通事業的四大成就:汽船、火車、汽車、飛機。
通迅事業的二大成就:電報、電話。
4.運用圖示法對考點巧學速背(思維拓展)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4節 向“距離”挑戰 考點精析
主標題:向“距離”挑戰
副標題:世界交通通迅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汽車、飛機、電報、互聯網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考點精析:
一.立體交通的誕生
1.條件: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高效率的內燃機進入推廣使用階段,推動了汽車工業、航空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2.成就: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和戴姆勒分別獨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車。1887年,人們把內燃機裝配到輪船上。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一架飛機并試飛成功,開創了人類交通事業的新紀元。
3.影響:推動了全世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人類進入立體交通的新時代;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二.穿越大洋的電波
1.條件: 19世紀電磁感應現象和電磁波的發現以及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
2.成就: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機。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機。意大利人馬可尼將電磁波的理論首先運用到無線電通信上,被后人稱為“無線電之父”。1902年,馬可尼橫跨大西洋傳送無線電信息的試驗獲得了成功。1916年,馬可尼再一次完成了信息傳播史上的重大突破——短波試驗,從而奠定了幾乎所有現代遠距離無線電通信的技術基礎。
3.影響:促進了電信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經濟聯系進一步密切。
三.改變世界的網絡
1.形成: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969年互聯網產生。20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功能:收發電子郵件、資料檢索、瀏覽新聞、休閑游戲、網上購物、網上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上談心等。
3.特點:使信息能夠大量、高速并行,迅速到達各個計算機用戶終端。
4.影響: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使全人類進行相互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信息傳遞與匯集成為可能。這種高效率的信息傳輸網絡,被稱為“信息高速公路”。目前,遍布世界的互聯網,改變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考點小結:
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發電機和其他電力技術發明的出現,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4節 向“距離”挑戰 易錯易混
主標題:向“距離”挑戰的易錯易混點
副標題:用“火眼金睛”識別向“距離”挑戰的易錯易混點
關鍵詞:汽車、飛機、電報、互聯網
難度: 1
重要程度:高考多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內容:
一.易錯易混點
1.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交通領域的成就是火車和汽船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交通領域的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
2.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和戴姆勒分別獨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車。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一架飛機并試飛成功,開創了人類交通事業的新紀元。
3.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機。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機。
4.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互聯網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二.易錯全剖析
【易錯題1】(2015鄭州二質測35題)在無線電和電視時代,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提高到中產階級的水準。與此同時,人們的閑暇大多花在“嘻嘻逗趣的活動”上,這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精神生活的無產階級化。這反映了( )
A.無線電和電視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現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進步的毒瘤 C.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沒能避免人們精神空虛
D.工人階級作為無產者的階級屬性暫時難以改變
【錯誤答案】A。
【錯因分析】形成錯因是沒有正確理解材料信息。錯誤認為“在無線電和電視時代,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提高到中產階級的水準”這句話是材料的核心意思,導致錯選A項。
【正確解答】材料有兩層意思:一是“工人階級的物質生活提高到中產階級的水準”;一是“人們的閑暇大多花在‘嘻嘻逗趣的活動’上”。而“嘻嘻逗趣的活動”為工人階級與中產階級的精神活動的體現,所以體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的空虛,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易錯題2】(2007年廣東單科24題)1954年,美國一個城市管理自來水的專員發現,該市自來水耗費量在某些三分鐘的時段內會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當時汽車開始在美國普及,這三分鐘剛好是車主集中洗車的時間
B.黑客通過互聯網攻擊自來水公司的電腦系統,導致數據顯示錯誤
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統計數據計算錯誤
D.當時電視開始在美國普及,這三分鐘是廣告時間,大家上廁所集中用水
【錯誤答案】B
【錯因分析】導致錯選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理解材料信息。誤認為電視有問題,大家才上廁所。
【正確解答】本題考查電視的出現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普及時間應比1954年稍早一些,且“車主集中洗車”的結論不具備科學依據;互聯網問世的時間是在1969年;二戰之后資本主義各國發生了“經營者革命”,管理企業的是專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統計數據計算錯誤的可能性不大。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第4節 向“距離”挑戰 經典考題
主標題:向“距離”挑戰 經典考題精析
副標題:品味經典考題 把握高考方向
關鍵詞:向“距離”挑戰 對點訓練
難度: 1
重要程度:1
內容:
一、選擇題:
1.(2014年浙江文綜卷第20題)某《英漢辭典》在解釋“bus”時,列出的義項有①公共汽車②火箭的一級③火車車廂④公共馬車。如果按照歷史上這些含義出現的先后來編寫辭條,那么正確的排序應當是(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考點】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遷
【解析】汽車發明于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火箭發明于開始于20世紀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間,火車發明于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期間,馬車出現于4000多年前。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D項。
【答案】D
2.(2010年福建文綜卷第24題)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是( )
A.電報業 B.大眾報業 C.鐵路交通業 D.輪船航運業
【考點】電報事業的發展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方便和快捷,故選A。
【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疏附县| 汝南县| 阳曲县| 湖北省| 廊坊市| 阿巴嘎旗| 阳谷县| 师宗县| 张掖市| 西平县| 湛江市| 新田县| 孟津县| 额尔古纳市| 玉树县| 郧西县| 同仁县| 育儿| 临泉县| 安新县| 郑州市| 磴口县| 金寨县| 益阳市| 邵东县| 广元市| 浠水县| 达州市| 商城县| 清镇市| 杭州市| 清徐县| 甘孜县| 宽甸| 长宁区| 大渡口区| 永宁县| 扶风县| 开远市|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