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A版(2019) 高數(shù) 必修第二冊 8.6.2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垂直(二)(課件+練習(x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A版(2019) 高數(shù) 必修第二冊 8.6.2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垂直(二)(課件+練習(xí))

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垂直(二)
知識點一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 a∥b
圖形語言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平面PAD,AD=AP,E是PD的中點,M,N分別在AB,PC上,且MN⊥AB,MN⊥PC.證明:AE∥MN.
關(guān)于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
(1)在證明與垂直相關(guān)的平行問題時,可以考慮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利用已知的垂直關(guān)系構(gòu)造線面垂直,關(guān)鍵是確定與要證明的兩條直線都垂直的平面.
(2)注意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推論的應(yīng)用,利用平行關(guān)系轉(zhuǎn)化為垂直關(guān)系,或?qū)⒋怪标P(guān)系轉(zhuǎn)化為平行關(guān)系.
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垂足為B,直線l(與直線BB1不重合)⊥平面A1C1,則有(  )
A.B1B⊥l       B.B1B∥l
C.B1B與l異面 D.B1B與l相交
2.如圖,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為A,EB⊥β,垂足為B,直線a β,a⊥AB.求證:a∥l.
知識點二 空間距離
1.直線與平面的距離
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時,這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這個平面的距離,叫做這條直線到這個平面的距離.
2.平面與平面的距離
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點到另一個平面的距離都相等,我們把它叫做這兩個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為棱AA1,BB1的中點,求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
空間中距離的轉(zhuǎn)化
(1)利用線面、面面平行轉(zhuǎn)化:利用線面距離、面面距離的定義,轉(zhuǎn)化為直線或平面上的某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2)利用中點轉(zhuǎn)化:如果條件中具有中點條件,將一個點到平面的距離,借助中點(等分點),轉(zhuǎn)化為另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3)通過換底轉(zhuǎn)化:一是直接換底,以方便求幾何體的高;二是將底面擴展(分割),以方便求底面積和高.
1.線段AB在平面α的同側(cè),A,B到α的距離分別為3和5,則AB的中點到α的距離為________.
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平面AB1D1到平面BC1D的距離為________.
考點 直線與平面垂直關(guān)系的綜合應(yīng)用
 已知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ABC,PA⊥平面ABC.AE⊥PB,AF⊥PC,E,F(xiàn)分別為垂足,如圖.
(1)求證:EF⊥PB;
(2)若直線l⊥平面AEF,求證:PB∥l.
線線、線面垂直問題的解題策略
(1)證明線線垂直,一般通過證明一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另一條直線的平面,為此分析題設(shè),觀察圖形找到是哪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哪條直線的平面;
(2)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就是要證明這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點在解題時一定要體現(xiàn)出來.
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證明:(1)BE⊥平面EB1C1;
(2)B1E⊥EC.
1.已知平面α∥平面β,a是直線,則“a⊥α”是“a⊥β”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已知m,n表示兩條不同的直線,α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 α,則m⊥n
C.若m⊥α,n∥α,則m∥n D.若m∥α,m⊥n,則n⊥α
3.在四棱臺ABCD-A1B1C1D1中,若點A1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4,則平面ABCD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4.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且四邊形ABCD是矩形,AE⊥PD于點E,l⊥平面PCD.求證:l∥AE.
[A 基礎(chǔ)達標(biāo)]
1.已知△ABC,若直線l⊥AB,l⊥AC,直線m⊥BC,m⊥AC,則l,m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A.相交 B.異面
C.平行 D.不確定
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B=2,則點C到平面BDD1B1的距離為(  )
A.1 B.
C.2 D.2
3.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AB⊥平面BCD,BC⊥CD,若AB=BC=CD=1,則AD=(  )
A.1 B.
C. D.2
4.(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平面垂直
B.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直線垂直
C.過平面外一點可作無數(shù)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平行
D.過直線外一點只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5.(多選)設(shè)m,n為不重合的兩條直線,α,β為不重合的兩個平面,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m∥α且n α,則m∥n B.若m⊥α且n⊥α,則m∥n
C.若m∥α且m∥β,則α∥β D.若m⊥α且m⊥β,則α∥β
6.(多選)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PB⊥BC B.PD⊥CD
C.PD⊥BD D.PA⊥BD
7.如圖,已知AF⊥平面ABCD,DE⊥平面ABCD,且AF=DE,AD=6,則EF=________.
8.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E∈BD,F(xiàn)∈B1D1,且EF⊥AB,則EF與AA1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9.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4,AD=3,AA1=2.則直線AB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平面ADD1A1與平面BCC1B1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
10.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點,N是A1C的中點,MN⊥平面A1DC,求證:MN∥AD1.
[B 能力提升]
11.在三棱錐P-ABC中,PO⊥平面ABC,垂足為O,且PA=PB=PC,則點O一定是△ABC的(  )
A.內(nèi)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12.如圖,設(shè)平面α∩平面β=PQ,EG⊥平面α,F(xiàn)H⊥平面α,垂足分別為G,H.為使PQ⊥GH,則需增加的一個條件是(  )
A.EF⊥平面α B.EF⊥平面β
C.PQ⊥GE D.PQ⊥FH
13.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長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點,F(xiàn)是BB1上的動點,AB1與DF交于點E.要使AB1⊥平面C1DF,則線段B1F的長為________.
14.如圖,已知AB為圓柱OO1底面圓O的直徑,C為的中點,點P為圓柱上底面圓O1上一點,PA⊥平面ABC,PA=AB,過點A作AE⊥PC,交PC于點E.
(1)求證:AE⊥PB;
(2)若點C到平面PAB的距離為1,求圓柱OO1的表面積.
[C 拓展沖刺]
15.(多選)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CD的中點,H為EF的中點,分別沿AE,EF,F(xiàn)A將△ABE,△ECF,△ADF折起,使B,C,D重合于點O,構(gòu)成四面體A-OEF,連接AH,則在四面體A-OEF中,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AO⊥平面EOF B.AH⊥平面EOF
C.AO⊥EF D.AF⊥OE
16.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C=90°,AB=BC=1,PA=AD=2.
(1)求證:CD⊥平面PAC;
(2)在棱PC上是否存在點H,使得AH⊥平面PCD?若存在,確定點H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52張PPT)
8.6 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
8.6.2 直線與平面垂直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垂直(二)
第八章 立體幾何初步
01
必備知識 落實
平行
a∥b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平面PAD,AD=AP,E是PD的中點,M,N分別在AB,PC上,且MN⊥AB,MN⊥PC.證明:AE∥MN.
【證明】 因為AB⊥平面PAD,AE 平面PAD,所以AE⊥AB,又AB∥CD,所以AE⊥CD.
因為AD=AP,E是PD的中點,
所以AE⊥PD.
又CD∩PD=D,CD,PD 平面PCD,
所以AE⊥平面PCD.
因為MN⊥AB,AB∥CD,所以MN⊥CD.
又因為MN⊥PC,PC∩CD=C,PC,CD 平面PCD,
所以MN⊥平面PCD,所以AE∥MN.
關(guān)于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
(1)在證明與垂直相關(guān)的平行問題時,可以考慮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利用已知的垂直關(guān)系構(gòu)造線面垂直,關(guān)鍵是確定與要證明的兩條直線都垂直的平面.
(2)注意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推論的應(yīng)用,利用平行關(guān)系轉(zhuǎn)化為垂直關(guān)系,或?qū)⒋怪标P(guān)系轉(zhuǎn)化為平行關(guān)系.
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垂足為B,直線l(與直線BB1不重合)⊥平面A1C1,則有(  )
A.B1B⊥l       B.B1B∥l
C.B1B與l異面 D.B1B與l相交
解析:因為B1B⊥平面A1C1,又l⊥平面A1C1,則l∥B1B.

2.如圖,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為A,EB⊥β,
垂足為B,直線a β,a⊥AB.求證:a∥l.
證明:因為EA⊥α,α∩β=l,即l α,所以l⊥EA.
同理l⊥EB.又EA∩EB=E,
所以l⊥平面EAB.
因為EB⊥β,a β,所以EB⊥a,
又a⊥AB,EB∩AB=B,
所以a⊥平面EAB.
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得a∥l.
知識點二 空間距離
1.直線與平面的距離
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時,這條直線上__________到這個平面的距離,叫做這條直線到這個平面的距離.
2.平面與平面的距離
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__________到另一個平面的距離都______,我們把它叫做這兩個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任意一點
任意一點
相等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
分別為棱AA1,BB1的中點,求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
【解】 因為E,F(xiàn)分別為棱AA1,BB1的中點,
所以A1B1∥EF,又EF 平面D1EF,
所以A1B1∥平面D1EF,所以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即為A1到平面D1EF的距離,設(shè)該距離為h.
空間中距離的轉(zhuǎn)化
(1)利用線面、面面平行轉(zhuǎn)化:利用線面距離、面面距離的定義,轉(zhuǎn)化為直線或平面上的某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2)利用中點轉(zhuǎn)化:如果條件中具有中點條件,將一個點到平面的距離,借助中點(等分點),轉(zhuǎn)化為另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3)通過換底轉(zhuǎn)化:一是直接換底,以方便求幾何體的高;二是將底面擴展(分割),以方便求底面積和高.
1.線段AB在平面α的同側(cè),A,B到α的距離分別為3和5,則AB的中點到α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如圖,設(shè)AB的中點為M,分別過A,M,B向α作垂
線,垂足分別為A1,M1,B1.
則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知,
AA1∥MM1∥BB1,
四邊形AA1B1B為直角梯形,AA1=3,BB1=5,
MM1為其中位線,所以MM1=4.
答案:4
02
關(guān)鍵能力 提升
考點 直線與平面垂直關(guān)系的綜合應(yīng)用
   已知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ABC,PA⊥平面
ABC.AE⊥PB,AF⊥PC,E,F(xiàn)分別為垂足,如圖.
(1)求證:EF⊥PB;
【證明】 因為PA⊥平面ABC,
所以PA⊥BC.
因為△ABC為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BC⊥AC.因為PA∩AC=A,
PA,AC 平面PAC,
所以BC⊥平面PAC.
因為AF 平面PAC,所以BC⊥AF.
又AF⊥PC,且PC∩BC=C,
PC,BC 平面PBC,
所以AF⊥平面PBC.
因為PB 平面PBC,所以AF⊥PB.
又AE⊥PB,且AE∩AF=A,
AE,AF 平面AEF,
所以PB⊥平面AEF.又EF 平面AEF,
所以EF⊥PB.
(2)若直線l⊥平面AEF,求證:PB∥l.
【證明】 由(1)知,PB⊥平面AEF,
而l⊥平面AEF,所以PB∥l.
線線、線面垂直問題的解題策略
(1)證明線線垂直,一般通過證明一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另一條直線的平面,為此分析題設(shè),觀察圖形找到是哪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哪條直線的平面;
(2)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就是要證明這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點在解題時一定要體現(xiàn)出來.
     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
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證明:(1)BE⊥平面EB1C1;
證明:因為ABCD-A1B1C1D1是長方體,
所以B1C1⊥側(cè)面A1B1BA,
又BE 平面A1B1BA,所以BE⊥B1C1,又BE⊥EC1,B1C1∩EC1=C1,B1C1,EC1 平面EB1C1,
所以BE⊥平面EB1C1.
(2)B1E⊥EC.
證明:由(1)得BE⊥平面EB1C1,所以BE⊥EB1,
又因為CB⊥平面ABB1A1,
所以B1E⊥BC,且BC∩BE=B,BC,BE 平面BCE,
所以B1E⊥平面BCE.
所以B1E⊥EC.
03
課堂鞏固 自測
1.已知平面α∥平面β,a是直線,則“a⊥α”是“a⊥β”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已知m,n表示兩條不同的直線,α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 α,則m⊥n
C.若m⊥α,n∥α,則m∥n D.若m∥α,m⊥n,則n⊥α
解析:由題可知, 若m∥α,n∥α,則m與n平行、相交或異面, 故A錯誤;
若m⊥α,n α,則m⊥n,故B正確;
若m⊥α,n∥α,則m⊥n,故C錯誤;
若m∥α,m⊥n,則n∥α或n⊥α,或n與α相交或n α,故D錯誤.

3.在四棱臺ABCD-A1B1C1D1中,若點A1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4,則平面ABCD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平面ABCD∥平面A1B1C1D1且點A1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4,所以所求距離為4.
答案:4
4.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且四邊形
ABCD是矩形,AE⊥PD于點E,l⊥平面PCD.求證:l∥AE.
證明:因為PA⊥平面ABCD,CD 平面ABCD,所以PA⊥CD,
又CD⊥AD,PA∩AD=A,PA,AD 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因為AE 平面PAD,所以CD⊥AE.
又因為AE⊥PD,CD∩PD=D,CD,PD 平面PCD,所以AE⊥平面PCD.
因為l⊥平面PCD,所以l∥AE.
04
課后達標(biāo) 檢測
[A 基礎(chǔ)達標(biāo)]
1.已知△ABC,若直線l⊥AB,l⊥AC,直線m⊥BC,m⊥AC,則l,m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A.相交 B.異面
C.平行 D.不確定
解析:依題意知l⊥平面ABC,m⊥平面ABC,所以l∥m.



4.(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平面垂直
B.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直線垂直
C.過平面外一點可作無數(shù)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平行
D.過直線外一點只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解析: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及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知A,B,C正確;
D錯誤,過直線外一點作平面與直線垂直,則平面內(nèi)過這一點的所有直線都與該直線垂直.



5.(多選)設(shè)m,n為不重合的兩條直線,α,β為不重合的兩個平面,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m∥α且n α,則m∥n B.若m⊥α且n⊥α,則m∥n
C.若m∥α且m∥β,則α∥β D.若m⊥α且m⊥β,則α∥β


解析:A:若m∥α且n α,則m,n可能平行或異面,故A錯誤;
B:若m⊥α且n⊥α,根據(j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互相平行,故B正確;
C:若m∥α且m∥β,根據(jù)面面的位置關(guān)系定義可得α與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C錯誤;
D:若m⊥α且m⊥β,根據(jù)面面平行的判定可知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互相平行,故D正確.故選BD.
6.(多選)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則下列結(jié)論
中正確的是(  )
A.PB⊥BC B.PD⊥CD
C.PD⊥BD D.PA⊥BD
解析:PA⊥平面ABCD PA⊥BD,D正確;



7.如圖,已知AF⊥平面ABCD,DE⊥平面ABCD,
且AF=DE,AD=6,則EF=________.
解析:因為AF⊥平面ABCD,DE⊥平面ABCD,
所以AF∥DE.
因為AF=DE,所以四邊形ADEF是平行四邊形,所以EF=AD=6.
答案:6
8.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E∈BD,F(xiàn)∈B1D1,且EF⊥AB,則EF與AA1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解析:如圖,因為AB⊥BB1,AB⊥EF,且AB不垂直于
平面BB1D1D,
所以EF與BB1不相交,所以EF∥BB1,
又AA1∥BB1,所以EF∥AA1.
答案:平行
9.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4,AD=3,AA1=2.則直線AB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平面ADD1A1與平面BCC1B1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如圖,在長方體中,因為AB∥平面A1B1C1D1,點A到
平面A1B1C1D1的距離就是AB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因為
AA1⊥平面A1B1C1D1,所以所求距離為AA1=2;AB⊥平面
ADD1A1,AB⊥平面BCC1B1,所以平面ADD1A1∥平面BCC1B1,所以所求距離為AB=4.
答案:2 4
10.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點,N是A1C的中點,MN⊥平面A1DC,求證:MN∥AD1.
證明:因為四邊形ADD1A1為正方形,所以AD1⊥A1D.
又因為CD⊥平面ADD1A1,AD1 平面ADD1A1,所以CD⊥AD1.
因為A1D∩CD=D,A1D,CD 平面A1DC,所以AD1⊥平面A1DC.
又因為MN⊥平面A1DC,所以MN∥AD1.
[B 能力提升]
11.在三棱錐P-ABC中,PO⊥平面ABC,垂足為O,且PA=PB=PC,則點O一定是△ABC的(  )
A.內(nèi)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如圖所示,分別連接OA,OB,OC,因為PO⊥平面
ABC,可得PO⊥OA,PO⊥OB,PO⊥OC,又因為PA=PB=
PC,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A=OB=OC,所以點O一定是
△ABC的外心.故選B.

12.如圖,設(shè)平面α∩平面β=PQ,EG⊥平面α,F(xiàn)H⊥平面α,垂足分別為G,H.為使PQ⊥GH,則需增加的一個條件是(  )
A.EF⊥平面α
B.EF⊥平面β
C.PQ⊥GE
D.PQ⊥FH
解析:因為EG⊥平面α,F(xiàn)H⊥平面α,所以EG∥FH,即E,F(xiàn),H,G四點共面.因為EG⊥平面α,PQ 平面α,所以EG⊥PQ.若EF⊥平面β,則由PQ 平面β,得EF⊥PQ.又EG∩EF=E,所以PQ⊥平面EFHG,因為GH 平面EFHG,所以PQ⊥GH,故選B.

13.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長為2,
AC=BC=1,∠ACB=90°,D是A1B1的中點,F(xiàn)是BB1
上的動點,AB1與DF交于點E.要使AB1⊥平面C1DF,
則線段B1F的長為________.
(2)若點C到平面PAB的距離為1,求圓柱OO1的表面積.
[C 拓展沖刺]
15.(多選)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xiàn)分別為
BC,CD的中點,H為EF的中點,分別沿AE,EF,
FA將△ABE,△ECF,△ADF折起,使B,C,D重
合于點O,構(gòu)成四面體A-OEF,連接AH,則在四面體A-OEF中,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AO⊥平面EOF B.AH⊥平面EOF
C.AO⊥EF D.AF⊥OE



解析:易知AO⊥OE,AO⊥OF,OE∩OF=O,所以AO⊥平面EOF,故A正確,B錯誤;
因為EF 平面EOF,所以AO⊥EF,故C正確;
同理可得OE⊥平面AOF,因為AF 平面AOF,所以O(shè)E⊥AF,故D正確.故選ACD.
16.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
AD∥BC,∠ABC=90°,AB=BC=1,PA=AD=2.
(1)求證:CD⊥平面PAC;
(2)在棱PC上是否存在點H,使得AH⊥平面PCD?若存在,確定點H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第2課時 直線與平面垂直(二)
知識點一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
文字語言 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 a∥b
圖形語言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平面PAD,AD=AP,E是PD的中點,M,N分別在AB,PC上,且MN⊥AB,MN⊥PC.證明:AE∥MN.
【證明】 因為AB⊥平面PAD,AE 平面PAD,所以AE⊥AB,又AB∥CD,所以AE⊥CD.
因為AD=AP,E是PD的中點,
所以AE⊥PD.
又CD∩PD=D,CD,PD 平面PCD,
所以AE⊥平面PCD.
因為MN⊥AB,AB∥CD,所以MN⊥CD.
又因為MN⊥PC,PC∩CD=C,PC,CD 平面PCD,
所以MN⊥平面PCD,所以AE∥MN.
關(guān)于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應(yīng)用
(1)在證明與垂直相關(guān)的平行問題時,可以考慮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利用已知的垂直關(guān)系構(gòu)造線面垂直,關(guān)鍵是確定與要證明的兩條直線都垂直的平面.
(2)注意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的推論的應(yīng)用,利用平行關(guān)系轉(zhuǎn)化為垂直關(guān)系,或?qū)⒋怪标P(guān)系轉(zhuǎn)化為平行關(guān)系.
1.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垂足為B,直線l(與直線BB1不重合)⊥平面A1C1,則有(  )
A.B1B⊥l       B.B1B∥l
C.B1B與l異面 D.B1B與l相交
解析:選B.因為B1B⊥平面A1C1,又l⊥平面A1C1,則l∥B1B.
2.如圖,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為A,EB⊥β,垂足為B,直線a β,a⊥AB.求證:a∥l.
證明:因為EA⊥α,α∩β=l,即l α,所以l⊥EA.
同理l⊥EB.又EA∩EB=E,
所以l⊥平面EAB.
因為EB⊥β,a β,所以EB⊥a,
又a⊥AB,EB∩AB=B,
所以a⊥平面EAB.
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得a∥l.
知識點二 空間距離
1.直線與平面的距離
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平行時,這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這個平面的距離,叫做這條直線到這個平面的距離.
2.平面與平面的距離
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個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點到另一個平面的距離都相等,我們把它叫做這兩個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為棱AA1,BB1的中點,求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
【解】 因為E,F(xiàn)分別為棱AA1,BB1的中點,所以A1B1∥EF,又EF 平面D1EF,
所以A1B1∥平面D1EF,所以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即為A1到平面D1EF的距離,設(shè)該距離為h.
連接A1F(圖略).由VA-DEF=VF-ADE,得××1××h=××1××1,所以h=.
所以A1B1到平面D1EF的距離為.
空間中距離的轉(zhuǎn)化
(1)利用線面、面面平行轉(zhuǎn)化:利用線面距離、面面距離的定義,轉(zhuǎn)化為直線或平面上的某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2)利用中點轉(zhuǎn)化:如果條件中具有中點條件,將一個點到平面的距離,借助中點(等分點),轉(zhuǎn)化為另一點到平面的距離.
(3)通過換底轉(zhuǎn)化:一是直接換底,以方便求幾何體的高;二是將底面擴展(分割),以方便求底面積和高.
1.線段AB在平面α的同側(cè),A,B到α的距離分別為3和5,則AB的中點到α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如圖,設(shè)AB的中點為M,分別過A,M,B向α作垂線,垂足分別為A1,M1,B1.
則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知,
AA1∥MM1∥BB1,
四邊形AA1B1B為直角梯形,AA1=3,BB1=5,
MM1為其中位線,所以MM1=4.
答案:4
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平面AB1D1到平面BC1D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由題意知兩平面平行,所以原問題等價于求解點C1到平面AB1D1的距離h,由等體積法可得VC-ABD=VA-BCD,即××22×sin 60°·h=××××,解得h=,即平面AB1D1到平面BC1D的距離為.
答案:
考點 直線與平面垂直關(guān)系的綜合應(yīng)用
 已知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ABC,PA⊥平面ABC.AE⊥PB,AF⊥PC,E,F(xiàn)分別為垂足,如圖.
(1)求證:EF⊥PB;
(2)若直線l⊥平面AEF,求證:PB∥l.
【證明】 (1)因為PA⊥平面ABC,
所以PA⊥BC.
因為△ABC為斜邊為AB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BC⊥AC.因為PA∩AC=A,
PA,AC 平面PAC,
所以BC⊥平面PAC.
因為AF 平面PAC,所以BC⊥AF.
又AF⊥PC,且PC∩BC=C,
PC,BC 平面PBC,
所以AF⊥平面PBC.
因為PB 平面PBC,所以AF⊥PB.
又AE⊥PB,且AE∩AF=A,
AE,AF 平面AEF,
所以PB⊥平面AEF.又EF 平面AEF,
所以EF⊥PB.
(2)由(1)知,PB⊥平面AEF,
而l⊥平面AEF,所以PB∥l.
線線、線面垂直問題的解題策略
(1)證明線線垂直,一般通過證明一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另一條直線的平面,為此分析題設(shè),觀察圖形找到是哪條直線垂直于經(jīng)過哪條直線的平面;
(2)證明直線和平面垂直,就是要證明這條直線垂直于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這一點在解題時一定要體現(xiàn)出來.
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點E在棱AA1上,BE⊥EC1.
證明:(1)BE⊥平面EB1C1;
(2)B1E⊥EC.
證明:(1)因為ABCD-A1B1C1D1是長方體,
所以B1C1⊥側(cè)面A1B1BA,
又BE 平面A1B1BA,所以BE⊥B1C1,又BE⊥EC1,B1C1∩EC1=C1,B1C1,EC1 平面EB1C1,
所以BE⊥平面EB1C1.
(2)由(1)得BE⊥平面EB1C1,所以BE⊥EB1,
又因為CB⊥平面ABB1A1,
所以B1E⊥BC,且BC∩BE=B,BC,BE 平面BCE,
所以B1E⊥平面BCE.
所以B1E⊥EC.
1.已知平面α∥平面β,a是直線,則“a⊥α”是“a⊥β”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答案:C
2.已知m,n表示兩條不同的直線,α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 α,則m⊥n
C.若m⊥α,n∥α,則m∥n D.若m∥α,m⊥n,則n⊥α
解析:選B.由題可知, 若m∥α,n∥α,則m與n平行、相交或異面, 故A錯誤;若m⊥α,n α,則m⊥n,故B正確;若m⊥α,n∥α,則m⊥n,故C錯誤;若m∥α,m⊥n,則n∥α或n⊥α,或n與α相交或n α,故D錯誤.
3.在四棱臺ABCD-A1B1C1D1中,若點A1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4,則平面ABCD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平面ABCD∥平面A1B1C1D1且點A1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4,所以所求距離為4.
答案:4
4.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且四邊形ABCD是矩形,AE⊥PD于點E,l⊥平面PCD.求證:l∥AE.
證明:因為PA⊥平面ABCD,CD 平面ABCD,所以PA⊥CD,
又CD⊥AD,PA∩AD=A,PA,AD 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因為AE 平面PAD,所以CD⊥AE.
又因為AE⊥PD,CD∩PD=D,CD,PD 平面PCD,所以AE⊥平面PCD.
因為l⊥平面PCD,所以l∥AE.
[A 基礎(chǔ)達標(biāo)]
1.已知△ABC,若直線l⊥AB,l⊥AC,直線m⊥BC,m⊥AC,則l,m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A.相交 B.異面
C.平行 D.不確定
解析:選C.依題意知l⊥平面ABC,m⊥平面ABC,所以l∥m.
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B=2,則點C到平面BDD1B1的距離為(  )
A.1 B.
C.2 D.2
解析:選B.如圖,連接AC,DB交于點O,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可得
AC⊥平面BDD1B1,
所以點C到平面BDD1B1的距離為CO,
CO=AC=.
3.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AB⊥平面BCD,BC⊥CD,若AB=BC=CD=1,則AD=(  )
A.1 B.
C. D.2
解析:選C.因為BC⊥CD,AB=BC=CD=1,
所以BD==,
又AB⊥平面BCD,BD 平面BCD,
所以AB⊥BD,因此AD==.
故選C.
4.(多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平面垂直
B.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直線垂直
C.過平面外一點可作無數(shù)條直線與已知平面平行
D.過直線外一點只可作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解析:選ABC.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及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知A,B,C正確;D錯誤,過直線外一點作平面與直線垂直,則平面內(nèi)過這一點的所有直線都與該直線垂直.
5.(多選)設(shè)m,n為不重合的兩條直線,α,β為不重合的兩個平面,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m∥α且n α,則m∥n B.若m⊥α且n⊥α,則m∥n
C.若m∥α且m∥β,則α∥β D.若m⊥α且m⊥β,則α∥β
解析:選BD.A:若m∥α且n α,則m,n可能平行或異面,故A錯誤;B:若m⊥α且n⊥α,根據(j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互相平行,故B正確;C:若m∥α且m∥β,根據(jù)面面的位置關(guān)系定義可得α與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C錯誤;D:若m⊥α且m⊥β,根據(jù)面面平行的判定可知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互相平行,故D正確.故選BD.
6.(多選)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PB⊥BC B.PD⊥CD
C.PD⊥BD D.PA⊥BD
解析:選ABD.PA⊥平面ABCD PA⊥BD,D正確;
BC⊥平面PAB BC⊥PB.
故A正確;同理B正確;C不正確.
7.如圖,已知AF⊥平面ABCD,DE⊥平面ABCD,且AF=DE,AD=6,則EF=________.
解析:因為AF⊥平面ABCD,DE⊥平面ABCD,所以AF∥DE.
因為AF=DE,所以四邊形ADEF是平行四邊形,所以EF=AD=6.
答案:6
8.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E∈BD,F(xiàn)∈B1D1,且EF⊥AB,則EF與AA1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
解析:如圖,因為AB⊥BB1,AB⊥EF,且AB不垂直于平面BB1D1D,
所以EF與BB1不相交,所以EF∥BB1,
又AA1∥BB1,所以EF∥AA1.
答案:平行
9.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4,AD=3,AA1=2.則直線AB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為________;
平面ADD1A1與平面BCC1B1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如圖,在長方體中,因為AB∥平面A1B1C1D1,點A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就是AB到平面A1B1C1D1的距離,因為AA1⊥平面A1B1C1D1,所以所求距離為AA1=2;AB⊥平面ADD1A1,AB⊥平面BCC1B1,所以平面ADD1A1∥平面BCC1B1,所以所求距離為AB=4.
答案:2 4
10.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點,N是A1C的中點,MN⊥平面A1DC,求證:MN∥AD1.
證明:因為四邊形ADD1A1為正方形,
所以AD1⊥A1D.
又因為CD⊥平面ADD1A1,AD1 平面ADD1A1,所以CD⊥AD1.
因為A1D∩CD=D,A1D,CD 平面A1DC,
所以AD1⊥平面A1DC.
又因為MN⊥平面A1DC,所以MN∥AD1.
[B 能力提升]
11.在三棱錐P-ABC中,PO⊥平面ABC,垂足為O,且PA=PB=PC,則點O一定是△ABC的(  )
A.內(nèi)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選B.如圖所示,分別連接OA,OB,OC,因為PO⊥平面ABC,可得PO⊥OA,PO⊥OB,PO⊥OC,又因為PA=PB=PC,利用勾股定理,可得OA=OB=OC,所以點O一定是△ABC的外心.故選B.
12.如圖,設(shè)平面α∩平面β=PQ,EG⊥平面α,F(xiàn)H⊥平面α,垂足分別為G,H.為使PQ⊥GH,則需增加的一個條件是(  )
A.EF⊥平面α B.EF⊥平面β
C.PQ⊥GE D.PQ⊥FH
解析:選B.因為EG⊥平面α,F(xiàn)H⊥平面α,所以EG∥FH,即E,F(xiàn),H,G四點共面.因為EG⊥平面α,PQ 平面α,所以EG⊥PQ.若EF⊥平面β,則由PQ 平面β,得EF⊥PQ.又EG∩EF=E,所以PQ⊥平面EFHG,因為GH 平面EFHG,所以PQ⊥GH,故選B.
13.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長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點,F(xiàn)是BB1上的動點,AB1與DF交于點E.要使AB1⊥平面C1DF,則線段B1F的長為________.
解析:當(dāng)AB1⊥平面C1DF時,AB1⊥DF,又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1B1,AB1⊥DF,且∠AB1A1=∠DB1E,故∠B1AA1=∠FDB1.
所以tan ∠B1AA1=tan ∠FDB1,即=,
所以B1F===.
答案:
14.如圖,已知AB為圓柱OO1底面圓O的直徑,C為的中點,點P為圓柱上底面圓O1上一點,PA⊥平面ABC,PA=AB,過點A作AE⊥PC,交PC于點E.
(1)求證:AE⊥PB;
(2)若點C到平面PAB的距離為1,求圓柱OO1的表面積.
解:(1)證明:因為AB為圓柱OO1底面圓O的直徑,C為的中點,所以BC⊥AC,因為PA⊥平面ABC,BC 平面ABC,所以PA⊥BC,又因為PA∩AC=A,所以BC⊥平面PAC,因為AE 平面PAC,所以BC⊥AE,又因為AE⊥PC,且PC∩BC=C,所以AE⊥平面PBC,因為PB 平面PBC,所以AE⊥PB.
(2)因為點C到平面PAB的距離為1且C為的中點,所以PA=AB=2,所以圓柱OO1的表面積為S=2×π×12+2π×1×2=6π.
[C 拓展沖刺]
15.(多選)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xiàn)分別為BC,CD的中點,H為EF的中點,分別沿AE,EF,F(xiàn)A將△ABE,△ECF,△ADF折起,使B,C,D重合于點O,構(gòu)成四面體A-OEF,連接AH,則在四面體A-OEF中,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AO⊥平面EOF B.AH⊥平面EOF
C.AO⊥EF D.AF⊥OE
解析:選ACD.易知AO⊥OE,AO⊥OF,OE∩OF=O,所以AO⊥平面EOF,故A正確,B錯誤;因為EF 平面EOF,所以AO⊥EF,故C正確;同理可得OE⊥平面AOF,因為AF 平面AOF,所以O(shè)E⊥AF,故D正確.故選ACD.
16.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C=90°,AB=BC=1,PA=AD=2.
(1)求證:CD⊥平面PAC;
(2)在棱PC上是否存在點H,使得AH⊥平面PCD?若存在,確定點H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1)證明:由題意,可得CD=AC=,又AD=2.
所以AC2+CD2=AD2,即AC⊥CD,
又因為PA⊥底面ABCD,所以PA⊥CD,
又因為PA∩AC=A,所以CD⊥平面PAC.
(2)存在.過點A作AH⊥PC,垂足為H,
由(1)可得CD⊥AH,又PC∩CD=C,
所以AH⊥平面PCD,
因為在Rt△PAC中,PA=2,AC=,PC=,
=,
解得PH=,
所以PH=PC,即在棱PC上存在點H,
且PH=PC,使得AH⊥平面PCD.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渭南市| 无锡市| 台东县| 股票| 茶陵县| 莎车县| 泰顺县| 玉山县| 阳西县| 龙门县| 淮南市| 关岭| 信阳市| 肥乡县| 南昌市| 大同县| 阳西县| 延长县| 集贤县| 祁东县| 延长县| 保定市| 绩溪县| 德州市| 玉溪市| 兰考县| 湖南省| 全南县| 锡林浩特市| 会宁县| 肃北| 资阳市| 临海市| 西畴县| 手游| 岳池县| 大同县| 桂东县| 雷山县|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