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緒論 電子課件-《色彩基礎(第二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緒論 電子課件-《色彩基礎(第二版)》

資源簡介

(共45張PPT)
緒 論
緒論
緒 論
色彩作為造型藝術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造型藝術的基礎。色彩作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其應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毋庸置疑。同時,色彩還能作用于人的心靈,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人的情感,甚至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系統、科學地認識色彩,學習色彩的基本規律和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色彩的表現技巧,了解色彩的學習目的和方法,對每一個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緒 論
一、認識色彩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色彩產生于光。從根本上說,色彩是光的一種表現形式,受光物體由于對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而呈現出千差萬別的顏色。肉眼可感知的光稱為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為380~780 nm(紅光)。臨近可見光光譜處,波長小于380 nm的電磁波稱為紫外線,波長大于780 nm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紫外線和紅外線已經超出人的感知范圍。在可見光的范圍內,不同波長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顏色感覺,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顏色(見圖0-1)。
緒 論
圖 0-1 電磁波波長
緒 論
光譜里的顏色稱為“光譜色”,日常看到的彩虹的顏色就是光譜色。彩虹的顏色是從太陽光里折射出來的。不過,彩虹里只有飽和度很高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
棱鏡可以將白光發散為彩色光譜(見圖0-2),從而分離出單色光。單色光照射到不同物體上,不會改變自身的性質。無論是反射、散射或折射,單色光都會保持同樣的顏色。如果改變各種單色光的比例,并把它們混合到一起,將會產生不同的色彩。
緒 論
圖 0-2 牛頓三棱鏡
賞析:17世紀中葉的某一天,一束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了物理學家牛頓的 實驗室。當這束光透射進牛頓手里拿 著的小小三棱鏡時,一個重要的發現 產生了。自然界的斑斕色彩其實是人 眼對不同波長光的響應,原來色彩是 與光聯系在一起的。
緒 論
然而,色彩對人的影響并不局限于光學范圍。因為人們要通過眼睛感受色彩,眼睛決定人們感受光線和色彩的能力。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光線從瞳孔進入眼睛,經水晶體匯聚后形成倒置的圖像,圖像被投射到視網膜,激活視網膜上負責感光調節的桿狀細胞和對紅藍綠敏感的錐狀細胞,它們將影像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送到大腦進行處理,讓人感知圖像。一般認為,顏色視覺是由錐狀細胞作中介的,錐狀細胞主要集中在視網膜的中央區,它含有光敏色素,在接受光的刺激后形成神經興奮,傳達到大腦皮質中的視覺中樞,進而產生顏色視覺。
緒 論
另外,對色彩的感受會因人而異、因條件而異,并會由此引發色感(冷暖感、脹縮感、距離感、重量感、興奮感等)、對色彩的好惡、色彩的意義(象征性、表情性等)、色聽聯覺等。簡而言之,在特定條件下色彩會產生與觀者的感受和情感的聯系。例如,紅色對中國人來說通常表示吉祥、幸福、興旺,對西方人來說則通常有禁止、停止、警告的意思。
緒 論
總之,色彩產生于光,同時還與物體的表面特征相關;受視覺感知的影響,色彩會因觀者、環境條件不同而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進而產生象征和隱喻。因此,色彩寫生和設計受多種因素影響,但總體而言應遵循一定的通用原則。長期以來,色彩學家、藝術家、設計師在觀察、調配、混合色彩方面已經整理出一整套實用的知識體系。
緒 論
二、色彩的認知及色彩藝術表現的發展歷程
從古至今,人類對色彩的認知、顏料的使用及色彩藝術表現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始使用簡單的彩色顏料。
從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見圖0-3)、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見圖0-4),到北京山頂洞人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彩陶、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的朱漆木碗等考古中發現,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已初步掌握了鐵紅色、赭紅色、黃色、黑色、白色、青色等幾種色彩材料的簡單使用。
緒 論
圖 0-3 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
賞析:法國拉斯科洞穴中的動物壁畫是人類美術史上最早的繪畫記錄,距今已有約 15 000年。壁畫中的打獵場景中有約 100種動物形象,描繪細致,色彩豐富,栩栩如生。
緒 論
圖 0-4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
賞析: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是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壁畫,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市的阿爾塔米拉洞穴內。洞穴壁畫的顏色主要由紅、黑、黃褐組成,色彩濃重,艷麗奪目。
緒 論
第二階段:使用色相、明度、純度等基本概念表現色彩。
這一階段對色彩材料的應用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技術的細化使人們能用更多的色相來制作工藝品或進行粗淺的繪畫。在繪畫中,人們懂得運用勾線并適當地填涂色彩來描繪形象,但沒有光影效果。色彩表現只是對相應的自然色彩的基本色相進行描繪。
公元前5 000年至公元前1 000年的古埃及、古代愛琴海地區的居民開始在建筑中使用高純度色彩來裝飾生活,再后來古埃及人使用棕紅色描繪男子,使用黃色描繪女子(見圖0-5),開始學會用不同色相區別男女,并形成一種表現習慣,同時能夠用不同明度來模擬現實(見圖0-6)。
緒 論
圖 0-5 沼澤狩獵的古埃及男女
賞析:古埃及人對顏色的純度極其重視,古埃及藝術家同時也是技術高超的礦工。公元前4 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生產顏料,他們發掘了銅、青銅、銀和鉛等各種礦物顏料,并發明了通過洗滌顏料來增加其強度與純度的方法。古埃及藝術家嚴格按照程式描繪對象,圖中的男子上身是正面,下肢是側面,這種表現方法的目的是為了翔實地反映人體的每一個細節。農作物和家禽也非常真實地反映出其特征,可以分辨出具體的品種。
緒 論
圖 0-6 敦煌壁畫《飛天》
賞析: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歷時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一千余年間的敦煌飛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變化,其姿態意境、風格情趣也在不斷變化。
緒 論
第三階段:把色彩作為文化符號使用。
到了11世紀以后,中國人逐漸形成了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東、西、南、北、中)和五色(黑、白、青、赤、黃)相配的數術學說(見表0-1),色彩成為劃分地理方位和族群的符號。黑、白、青、赤、黃五色也是對光學三原色和黑白兩種無彩色極端的概括,這說明人類對色彩全光譜結構有了基本的認識。
緒 論
緒 論
中國遠古時期的少數民族羌族先民曾經分化為黑白兩大族系,就與原始色彩材料有一定關系。華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經歷了春秋戰國5個多世紀。春秋華夏五方角逐中原,色彩作為圖騰象征使用,起著識別的作用,后來演變成文化符號和陰陽哲學的審美符號。兩河流域按紅、白、藍、褐、黑、銀白、金黃的次序來劃分祭祀建筑的等級,說明色彩作為劃分事物層級的抽象符號已經產生。
總之,這一階段各個文明區域都在使用色彩符號,并在材料的選用上形成了自己的區域色彩傳統。
緒 論
第四階段:光與色結合。
公元前4世紀至3世紀,古希臘、古羅馬畫家已經觀察到光與色的關系,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光與影的畫法。到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畫家掌握了焦點透視和統一光源法。由于發現了現實世界色彩的明度變化受光源照射角度的影響,人們開始感受到色彩對空間塑造的意義。色彩本身的審美價值被暫時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中國的墨子也開始研究光和影的規律,并開始反對五色附會五行、五方的說法。
緒 論
第五階段:使用色彩進行設計。
在中國,漢代時染色和繪畫使用的顏料已經非常豐富了,不同級別、時間、場合的服飾配飾都有相應的色彩規范設計,如唐代《歷代帝王圖》中漢昭帝劉弗陵身著的通天冠絳紗袍(見圖0-7),其色彩搭配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唐代出現了色彩鮮明的壁畫和鑲嵌漆畫,大約在同一時期還發明了“唐三彩”釉陶(見圖0-8)。
緒 論
圖 0-7 唐代《歷代帝王圖》(閻立本)
賞析: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人物的頭發、胡須、衣領邊沿、袖口、鞋履皆以黑色的淡墨渲染,既顯沉靜、古雅,又與朱砂的紅色形成對比,透露出一股高古、雅靜之氣。
緒 論
圖 0-8 唐三彩
賞析: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
溫釉陶,釉彩以黃、綠、白三色為主,
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緒 論
中世紀歐洲拜占庭藝術的彩色玻璃和石子鑲嵌的建筑裝飾繪畫是基督教教堂裝飾的主要形式,這一時期的繪畫不再追求對體積感的描繪,而是強調平面化的裝飾,多應用明度對比強烈和純度高的色彩,加上瑣碎的線條分割來創造華麗浪漫的色彩設計風格。受此影響,哥特式繪畫的色彩表現也極其強烈。
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到中國瓷器色彩的影響,以法國為中心的整個歐洲開始流行色調輕柔、雅致的洛可可藝術風格。
中國古代的絹本繪畫逐漸開始運用墨色。明朝園林建筑多用白色,多借用材料的原始色彩構成明代江南園林與水墨山水意味相近的視覺效果。
緒 論
第六階段:科學認識光色原理和色彩調和原理。
明、清時期物理學家方以智記錄了他用棱寶石、三棱水晶把光分成五色的試驗,并指出這與五色彩虹同理。直到1666年,牛頓用棱鏡實驗系統地揭示了光色的本質形態,隨后其他物理學家陸續發表了色彩減法混合三原色的發現和色彩色覺三原色等色彩分類的研究。這些對人類認識色彩的本質起著關鍵的作用,標志著人類對光學、色彩學的認識進入了新的階段。
緒 論
到了19世紀,德國文豪歌德發表了《色彩論》,德國畫家龍格發表了用球體色標表示的色彩系統,法國化學家米歇爾·尤金·謝弗勒爾揭示了色彩的同時對比法則,這些對印象派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發現了色彩補色的重要性(見圖0-9),并將其運用于創作中。威廉·透納首次運用冷暖關系表現光色和大氣(見圖0-10)。
緒 論
圖 0-9 德拉克洛瓦《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又譯為《自由引導人民》)
賞析:該作品取材于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作品展示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以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為主體。她健康、
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高擎著三色旗,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前進。畫面氣勢磅 ,色調熾烈,用筆奔放,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動力的構圖烘托出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畫面生動活潑,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
緒 論
圖 0-10 威廉·透納《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鐵路》
賞析:藍天之下,雨霧和蒸汽交織成一片金黃色的光輝。近景中用濃墨重彩畫出了一座宏偉的鐵路橋,橋上從遠處疾馳而來一列火車。畫面中間是一片水岸,后面是一座山丘,山丘上有一片樹林,樹林左側是另一座高架橋,在高架橋下面有一只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作品將陽光下的雨、蒸汽的朦朧和火車的速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光線在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表明這一時期的畫家已經開始運用科學的光色原理進行創作。
緒 論
第七階段:色彩藝術表現獲得自由突破。
到了19世紀末,赫林發表心理四原色理論(見圖0-11),提出對立色理論模型。
印象派畫家開始觀察和表現光色的瞬間微妙變化,將室外光的復雜光影效果作為創作的主要興趣點,如莫奈的《睡蓮》(見圖0-12)、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見圖0-13)。后期印象派塞尚的《圣維克多山》(見圖0-14)、梵高的《星夜》(見圖0-15)在色彩表現上全力追求脫離傳統模式、寫生邏輯、光影要素限制的自由色彩藝術表現,色彩在他們的作品中至關重要,并深刻影響著現代藝術。
緒 論
圖 0-11 赫林《心理四原色圖》
賞析:赫林將黃、藍、紅、綠作為生理四原色的基礎,將四色分別放在圓周的四個等分點上,成為兩組互補色。
緒 論
圖 0-12 莫奈《睡蓮》
賞析:莫奈運用了自己獨創的“色彩分割法”,通過水面中倒影的顏色來表現光,藍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玫瑰色的、橘色的等。
緒 論
圖 0-13 雷諾阿《煎餅磨坊的舞會》
賞析:雷諾阿的繪畫發揚了印象派繪畫的光影魅力,同時對從文藝復興至安格爾以來的古典主義繪畫在結構、構圖、色彩等方面的成就進行了系統的整合。在這幅畫中,他使用了補色、對比色等方法,在眼睛視網膜同時調色的情況下,畫面產生了耐人尋味的色彩變化與效果。
緒 論
圖 0-14 塞尚《圣維克多山》(一)
賞析:在一片沒有人跡的廣闊天地間,雄偉的大山似乎從明朗清澈的空氣中升起,圣維克多山那堅實的、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現在閃爍的光影之中。
緒 論
圖 0-15 梵高《星夜》
賞析:云和樹木像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一樣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的樣子,這使我驚訝。”
緒 論
第八階段:色彩系統誕生并開始應用于市場。
20世紀初,人們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將全光譜中可見光的大多數色彩復制出來,色相再現技術標準越來越精細。色彩產品具有了全球通用的可參照系統,成為全球化統一產業中的一部分。人類對色彩的描述由感性進入理性、嚴格、精確的階段:孟塞爾色彩系統誕生,隨后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自然色彩系統等被各國色彩學家研究開發出來。在建筑材料、服裝染色、顏料制作、印刷色彩工藝等領域,色彩系統的控制可以做到在色彩交流中幾乎不存在色差。
緒 論
第九階段:色彩數字化。
到了1980年以后,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數字色彩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再次促進了色彩設計、色彩藝術表現的發展。數字色彩設計比傳統色彩設計具有更加可靠的色值穩定性、行業統一性,從而提高了色彩產業循環的運行效率。
今天,色彩在美術繪畫、紡織服裝、室內裝飾、展覽展示、焰火燈光、影視媒體、工業設計、平面印刷、攝影、形象設計、舞臺美術、動畫卡通、流行趨勢、色彩管理、建筑涂料、文物、航空航天、氣象、生物科學、宗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見圖0-16至圖0-18)。
緒 論
圖 0-16 法海寺壁畫數字化研究
圖 0-17 金色系列色彩樣本采集
緒 論
圖 0-18 菩提樹葉色彩樣本采集
賞析:色彩數字化研究是指在傳統色彩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基礎上,以面向數字化的應用研究為特點,將單一的色相數據延展為局域采集的四色至八色色彩標注序列(個別色彩采用二色、三色色彩標注)。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團隊對文化遺產法海寺壁畫進行了色彩數字化研究,對壁畫的色彩和相關屬性數據進行了數字化、系統化的記錄保存。這些數據不僅能夠為法海寺壁畫的數字化傳播提供色彩反演與數字復原信息,還可以為壁畫的虛擬修復、臨摹和藝術創作等提供美學、美術學與科學的分析和支持。
緒 論
三、學習色彩的目的和方法
1.學習色彩的目的
色彩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對從事造型藝術的人來說,學習色彩的目的是有意識地去組織、營造色彩效果,把觀察獲得的色彩印象納入具有藝術意義的形式構造中,對自然色彩中無序的狀態進行整合、提煉,使其變成有序的色彩結構語言。在現代視覺藝術中,色彩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表現主義、光效應藝術、抽象主義等,它們將色彩作為主要的視覺藝術語言。色彩材料和表現手段的不斷更新和豐富,為色彩的應用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緒 論
對設計專業的人來說,色彩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他們可以利用色彩的視覺傳達特性和商業誘導功能去創作,憑借色彩的表現力提升作品本身的魅力、強化視覺美感、創造新穎的視覺效果,使作品能夠有效吸引更多的目標群體。色彩能夠充分傳達作品所關聯產品的內涵,從視覺上提高產品的檔次,影響客戶與消費者的情感取向。
緒 論
色彩在設計領域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例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形式,將冬季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結合,大量地利用了色彩設計元素,大膽地采用艷麗的紅色,以及紅色/迎春黃、紅色/藍色的對比搭配,讓人眼前一亮,而且畫面具有視覺一致性(見圖0-19)。色彩基礎課程的學習將始終關注色彩的有效運用,無論是色彩原理的學習還是色彩寫生的訓練,都以色彩在藝術、設計、生活中的應用為目的。
緒 論
圖 0-19 2022北京冬奧會色彩元素
賞析:1—體育圖標,圖標設計既展現出冬季運動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特點,又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博大精深,彰顯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理念和愿景,再一次為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了“中國文化符號”。圖標以霞光紅為底色,寓意著日出東方,代表著熱情和希望,也為在春節期間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烘托出喜慶氣氛。
2—主色、間色、輔助色部分應用示意圖。
緒 論
2.學習色彩的方法
學習色彩,首先要學習色彩的基礎知識,了解色彩基本原理,這些通用的原理對觀察色彩、辨識微妙的色彩差異、調配色彩起著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實踐,從實際運用顏料下手,在實際寫生中學會觀察色彩、調色、配色和表達畫面。在寫生觀察方法上,強調整體觀察,并在對比中對色彩關系進行分析與概括;在調配色彩時,要對自己的常用色彩進行總結,逐漸擴大自己的色域;在表達畫面上,通過專題寫生訓練,包括靜物寫生、風景寫生和歸納與裝飾的綜合表現技法,學習各種材料的運用和表現技法,通過色彩在寫生中的具體實踐,驗證所學的色彩原理和色彩語言詞匯。
緒 論
而在設計應用色彩時,由于需要實現某種特定目的,所以要求功能性與審美高度統一。所以在學習方法上,應將寫生與裝飾圖案的配色練習相結合,不同專業通過相關案例進行練習。
為了顯現色彩自身的邏輯關系并能進行細微的比較,藝術家和色彩學家們逐漸按照一定次序把成千上萬種色彩組織匯聚成一部“色彩詞典”,色立體便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中,為了讓每種色彩都能在交流溝通中精確呈現,色彩系統必不可少。色立體和色彩系統的重要之處是顯示色與色之間的聯系,為觀察色彩、比較色彩、調配色彩提供參考。
緒 論
色與色之間存在差異,了解色彩的對比關系有助于創造豐富的視覺效果。掌握色彩對比規律的目的是有意識地去組織、營造和設計色彩效果,把觀察獲得的色彩印象納入具有藝術意義和設計價值的形式構造中,對自然色彩中的無序狀態進行整合、提煉,使其變成有序的色彩結構語言。
緒 論
色彩是人的眼睛與大腦共同作用的結果,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這意味著要使色彩的視覺印象與表現內容一致,必須考慮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
色相、明度、純度是色彩的最基本屬性,稱為色彩的三要素,一切色彩都可以憑這三種屬性來確定。但是,在進行設計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調制不同的顏色,這就涉及色彩的混合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神农架林区| 峨眉山市| 册亨县| 巧家县| 河间市| 章丘市| 河源市| 桃源县| 双鸭山市| 临颍县| 赞皇县| 顺义区| 库车县| 陆川县| 东城区| 陕西省| 平凉市| 廉江市| 米易县| 长宁区| 舞阳县| 芒康县| 汾阳市| 灵石县| 石城县| 淮滨县| 彝良县| 澄城县| 西盟| 浙江省| 佛学| 象州县| 吴旗县| 吉首市| 临洮县| 杭州市| 施秉县| 临西县| 南康市|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