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7張PPT)色彩原理第一章第一章 色彩原理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第二節 色彩系統第三節 色彩對比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第一節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色相、明度、純度是色彩的最基本屬性,稱為色彩的三要素,一切色彩都可以憑這三種屬性來確定。但是,在進行設計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調制不同的顏色,這就涉及色彩的混合方式。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一、色相色相即色彩的相貌。例如,日光通過三棱鏡分解出來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就稱為色相。在光譜中,色相由光的波長決定。在日常生活中,原裝繪畫顏料的各種顏色較為鮮艷,是比較容易識別的色相。色彩越灰或越混濁,其色相越不容易識別。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區別不同色彩的最準確的標準。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多年來,人們為了掌握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色彩系統逐漸發展起來,而解釋色彩關系最簡單易懂的形式就是色相環,色相環是其他復雜色彩系統的基礎。伊頓色相環(見圖1-1)顯示紅、黃、藍3種基本色相混合后得到的12種色相。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圖 1-1 伊頓色相環賞析:伊頓色相環是一個常用的色彩模型,它以紅色、藍色、黃色作為原色。它的設計特色是以三原色為基礎,色相環中每一個色相的位置都是獨立的,區分得相當清楚,排列順序和彩虹及光譜相同。色相環有6個補色對,分別位于直徑對應的兩端,然后發展出十二色相環(外環),這些原色互相混合形成間色——橙色、紫色和綠色(中間環)。三原色組成等邊三角形(內三角)。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通常,色相環上彼此相鄰的色相稱為類似色,如橙、紅橙和紅。類似色天生彼此和諧,使用類似色是協調畫面的重要手段。色相環上彼此相對的一對色互為補色,稱為互補色或補色。在顏料、染料等色料中,有幾組明顯的補色:黃色與紫色、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橙色。伊頓色相環中任何一對補色都包含完整的紅色、藍色、黃色三原色。色相中混入白色或黑色等無彩色系而合成的顏色稱為同色系。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另外,讓人感覺溫暖、有活力的色相稱為暖色,給人以涼爽、沉靜感的色相稱為冷色。色相環中紅、橙、黃的一邊為暖色系,另一邊為冷色系。色相的冷暖是一種心理作用而并非物理顯示。控制色相之間的差別也可以改變色彩給人的印象。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二、明度明度即每一種色相本身的明暗程度。明度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比較復雜。明度最明顯的表現方式是由白色至黑色的灰度級差(見圖1-2)。明度受光線強度影響,純粹的黑色和白色是在完全黑暗和完全明亮的環境中形成的,無法通過印刷和繪畫進行再現。人類的視覺可以感知黑白兩端之間的數百個明度級差。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圖 1-2 明度級差賞析:明度對比的配色關鍵在于明度級差的確定。位于黑白級差中端的可視點稱為中灰。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明色創造輕快效果,暗色創造凝重效果。在顏料中加入白色或黑色也可以提高或降低明度,直至無限接近白色或黑色(見圖1-3)。圖 1-3 純度相同、色相相同 的明度色階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同樣純度下,不同色相的明度也有區別,比如黃色比藍色明度高。黃色更接近白色,而藍色更接近黑色,即黃色的固有明度比藍色高。而其他色相的明度就不那么明顯,比如紅色與綠色,判定的方法是把它們和灰度色階邊界靠近反復比較。當色相和灰度的明度相同時,它們的邊界趨于融合。在繪畫中,學會對色彩之間的明度進行判定與比較是提高對色彩敏感性的基本要求。掌握色彩的明度對創作中創造強調效果非常重要,明度也是協調畫面的重要因素。例如,安迪·沃霍爾常用一種顛覆色彩固有明度的配色方法把固有明度反過來使用,他經常增加藍色、綠色的明度,形成強烈而前衛的波普風格(見圖1-4)。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圖 1-4 安迪·沃霍爾創作的《瑪麗蓮·夢露》賞析:安迪·沃霍爾作為波普藝術的倡導者和領導者,其創作方式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機器生產式的復制,完全相同的主題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題元素在同一個作品中不斷重復出現,體現出“個體”被符號化之后的強大力量。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色彩的明度屬性在設計與生活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機尾翼的Logo(見圖1-5)應用了色相中明度較高的黃色和明度較低的藍色,制造出醒目的視覺效果。圖 1-5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機尾翼的 Logo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三、純度純度即色彩的鮮艷程度,又稱飽和度,也可以認為是距離無彩色的程度。色性弱的色相幾乎是無彩色或灰色,色性強的色相接近光譜色的鮮艷程度。白色光通過棱鏡產生的色相是飽和度最大的顏色,或稱為色相的最強度。純度是一個獨立的屬性,與明度無關。當純度發生變化時,更容易看到它是一種獨立于明度和色相之外的屬性。圖1-6展示了一種由灰色變為鮮艷的橙色的色階變化過程:色相不變,并沒有變成黃色或紅色;明度不變,并沒有變淺或變深;只有純度發生了變化。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當純度發生變化時,更容易看到它是一種獨立于明度和色相之外的屬性。圖1-6展示了一種由灰色變為鮮艷的橙色的色階變化過程:色相不變,并沒有變成黃色或紅色;明度不變,并沒有變淺或變深;只有純度發生了變化。圖 1-6 純度不同、色相相同、明度相同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從繪畫顏料調色來看,原裝顏料的各種顏色比混合色多次調和后要純。同一種色經過稀釋后相對不純。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四、色彩的混合方式色彩混合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通過一定的方式混合或并置,產生新的色彩或新的視覺感受。常見的色彩混合方式有加色混合、減色混合和并置混合。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1.加色混合加色混合對燈光設計師或調節顯示器屏幕的人來說尤為常見。加色混合(見圖1-7)適用于色光,出現在產生光線的媒介上,如電視屏幕、計算機顯示器、室內燈光等。圖 1-7 色光的加色混合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可以混合出其他所有色彩的基本色相稱為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紅光、綠光、藍光按1∶1∶1混合產生白光,能反射所有光波。色光的每一組混合可產生比原來更淺的色彩效果。不同量的原色混合產生不同的色彩,如紅光和綠光按不同量混合可以產生黃色、橘色和棕色。三原色中的某兩種原色相互混合得到的顏色稱為“二次色”,又稱間色。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混合產生以下二級色彩。紅色(光)+藍色(光)=洋紅色(光)紅色(光)+綠色(光)=黃色(光)綠色(光)+藍色(光)=青色(光)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用任何兩個間色或三個原色混合而產生的顏色叫作復色。復色是指用原色與間色相調或用間色與間色相調而成的“三次色”。復色千變萬化,豐富異常,是最龐大的色彩家族。復色包括除原色和間色以外的所有顏色。復色可能由三個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組合而成,也可能由原色和包含另外兩個原色的間色組合而成。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2.減色混合畫家、平面設計師等與顏料、染料、印刷工藝接觸的人經常使用減色混合(見圖1-8)。減色混合適用于色料,它與色光的加色混合原理截然不同。本書的案例分析以減色混合為主。圖 1-8 三原色的減色混合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從理論上講,色料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減色混合成黑色,吸收所有光波。著色劑(如繪畫顏料、涂料、服裝染料、濾光片等)的每一次混合或疊加會產生比原來更暗的色彩效果,色料混合吸收部分光波、反射部分光波。三原色中的紅色與黃色等量調配就可以得出橙色,紅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可以得出紫色,而黃色與藍色等量調配則可以得出綠色,具體如下:紅色+黃色=橙色紅色+藍色=紫色黃色+藍色=綠色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在調配時,用不同分量的原色相混合可以產生豐富的間色變化。例如,紅色和黃色按不同用量混合可以產生暖黃色、橙色和橘紅色。黑色和白色,以及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灰色系列,稱為無彩色系。無彩色系在繪畫上通常稱為黑白灰系列。無彩色系只有明度的深淺,其中最亮的為白色,最暗的為黑色。無彩色系本身無色彩傾向,但容易受環境色影響。相對而言,紅、橙、黃、綠、青、藍、紫各色稱為有彩色系。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要注意的是,在理想狀態下,顏料和涂料的原色可以合成黑色,但實際上由于顏色的品質濃度或繪畫的實際操作原因,最終色彩卻顯示為接近黑色的混濁暗色而不是純黑色。在繪畫顏料中,實際上所用的原紅、原藍、原黃只是接近三原色,它們幾乎無法混合成純黑色。多數顏料生產商采用“偏色”的方法來控制顏料的純凈程度。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印刷用的CMYK體系,以C(青色)+M(洋紅)+Y(黃色)為印刷色彩的三種基本色(見圖1-9)。而實際上,這三種顏色混合后卻常顯示為棕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彩色印刷中單獨加入了K(黑色)顏料。圖 1-9 CMYK 體系的 CMY 基色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3.并置混合并置混合是指眼睛對小色塊進行視覺混合,在遠處觀看時,這些色彩在視網膜里混合變成另一種色彩。并置混合后色相與色光加色混合結果相同,明度是混合色的平均明度。并置混合的優點是混色后不降低明度。色光三原色按1∶1∶1并置混合后,從遠處看是灰色而不是加色混合的白色,但同樣屬于無彩色系(見圖1-10)。圖 1-10 色光三原色的并置混合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把色料三原色紅、黃、藍并置混合后,得到的并不是黑色,而是棕黃色。所以,并置混合的色相效果與減色混合的色相效果不同,與色光混合的色相效果相同,如圖1-11所示。圖 1-11 色料三原色的并置混合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印刷網點就是利用并置混合的視覺原理,把彩色原稿先利用分色原理分為洋紅、黃、青、黑四個色版,每個色版再經過網的處理,形成密布小點的網版(見圖1-12),套印四色后,即可得到具有四色的無數小點。通過并置混合,從一定距離看,這些小點好像擠在一起,顏色也跟著混合,從而得到新的如同原稿的色彩。圖 1-12 印刷彩色網點第一節 色彩三要素和混合方式傳統彩色電視的顯像管是將紅、綠、藍的顏色點在熒光幕上以線條形式做規則的排列,以形成畫面,使各顏色點在眼中混合成可見的彩色畫面效果。新印象主義畫家修拉等人以并置顏色小點的方法來獲取高彩度的效果(見圖1-13),這種創作方法稱為點彩畫法。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13 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賞析:畫面上有大塊對比強烈的明暗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上千個并列的補色小筆觸色點組成,整個畫面在色彩的量感中取得了均衡與統一。在這幅畫中,畫家使用了垂直線和水平線的幾何分割關系和色彩分割關系,描繪出盛夏烈日下很多人在大碗島游玩的情景,畫面有一種神奇的空氣感。色彩系統第二節第二節 色彩系統為了方便對顏色進行交流和使用,需要對“標準顏色”或者說“顏色的標準”進行研究。人們最先使用的是二維的色表,二維的色表把顏色由淺至深排列,用于描述自然界物體的顏色,使用者將實物與色表對比就可以確定所觀察對象的顏色名稱;后來逐漸形成三維立體模型;隨著對顏色理解的逐步深入,色相、飽和度、明度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并最終融合在三維模型中,使色彩表體系更有邏輯、更接近本質。第二節 色彩系統一、色立體將色彩按照屬性有秩序地進行整理、分類、命名而組成有系統的色彩體系稱為色彩系統(又稱色序系統)。這種系統如果借助三維空間形式來同時體現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之間的關系,則該立體模型稱為“色立體”。色立體就是把鮮艷的、不鮮艷的、發白的、發黑的顏色全部置于一個模型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龍格彩色球體發展為現在常見的孟塞爾色立體(見圖1-14)。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14 孟塞爾色立體第二節 色彩系統色立體像一本色彩詞典,為畫家和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色彩詞匯,拓寬了用色視域。更重要的是,色立體提供了一個可以直接感受的抽象色彩世界,它們實際地顯現了色彩自身的邏輯關系,并把如此全面、豐富的色彩集合在一起進行細微的比較,啟發藝術家對色彩的自由聯想,以便他們更富有創造性地搭配色彩。色立體形象地表明了色相、明度、純度的相互關系,有助于色彩的分類、研究和應用,有助于理解調和、對比等色彩規律。第二節 色彩系統二、國際常用色彩系統色彩系統是將色彩標準、色彩管理、色彩檢測合為一體的綜合系統,主要有孟塞爾色彩系統、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CIE系統、PANTONE色卡配色系統等。不同的色彩系統有各自的不足之處,應用范圍也有差別。其中,現代色彩系統集大成者是孟塞爾色彩系統。色彩系統的建立對于色彩的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研究及實際應用都具有重要價值,它可以使人們更清楚、更標準地理解色彩,更準確地把握色彩的分類和組織。第二節 色彩系統1.孟塞爾色彩系統孟塞爾色彩系統(又稱色彩表色體系)是由藝術家兼教師孟塞爾創建的,它用來規范色彩規格和色彩交流,經修正至今仍被廣泛采用,是比較色彩的標準。孟塞爾色彩系統的空間大致呈圓柱體,每種色彩均由色相(hue)、明度(value)和純度(chroma)定義,因此也稱HVC系統。在孟塞爾色彩系統中,可根據3D坐標信息定義出任何色彩的空間位置。如果把孟塞爾色立體像洋蔥一樣拉開看,效果就如圖1-15所示一樣。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15 3D 重建的孟塞爾色彩新系統第二節 色彩系統孟塞爾色立體的中心垂直軸為明度的標尺,上端(“北極”)是最高明度的白色,下端(“南極”)是最低明度的黑色,最外邊為各種純色的標準色相,水平切面均代表明度相同的可供采用的全部色階,如圖1-16所示。越接近色立體的表層,純度越高;越接近中心垂直軸,其中摻和的同一明度的灰色越多,越不飽和。由于每種色相的最純色的明度集中在明度中段,而高明度或低明度色最大飽和也只是分別接近白色和黑色,所以在色立體模型中,每種標準色相在中段,并向兩極逐漸縮小而純度減小。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16 孟塞爾色彩系統標志色彩的方式第二節 色彩系統2.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見圖1-17)是由德國科學家兼色彩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創造的色彩體系,它將同色相三角形按色相環的順序排列成一個復圓錐體,用色相、白量、黑量標志具體顏色。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的全部色塊都是由純色與適量的白、黑混合而成,其關系為:白量(W)+黑量(B)+純色量(C)=100。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的色相環以黃、藍、紅、綠為基礎,將四色分別放在圓周的四個等分點上,成為兩組補色對,然后再將每個色相細分,成為24色相的色相環(見圖1-18)。其明度劃分為8個階段(見圖1-19),從白到黑以8個英文字母a、c、e、g、i、l、n、p表示,a表示最明亮的色標白,p表示最暗的色標黑。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的優勢是系統上下對稱而容易理解,且由復圓錐體組成。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17 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圖 1-18 奧斯特瓦爾德色相環圖 1-19 奧斯特瓦爾德色彩系統立面剖面圖第二節 色彩系統3. CIE系統CIE系統又稱CIE標準色度系統,用于光源的比較和參考。CIE系統以紅、藍、綠為原色基礎,用色光三原色(三基色)的數量來定義色彩。CIE 1931色度圖(見圖1-20)可用來表示所有可感知顏色的色度特性,采用二維的形式顯示色光三原色,以波長(單位為 nm)為單位區分色度,發光強度以坎(德拉)為單位恒定不變。CIE系統的基礎是測譜學,它詳盡準確,但是無法像孟塞爾色彩系統那樣有效地顯示物體表面的色彩對比。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20 CIE 1931 色度圖第二節 色彩系統4.其他實用的色彩系統前面提到的基礎模型主要用于闡述色彩之間的關系,并提供交流專用的色彩信息。一些特殊用途的色彩目錄和系統就是從這些模型中衍生出來的,如印刷配色系統(又稱色譜),紡織色彩系統,涂料、染料色標。第二節 色彩系統其他常用的色彩系統有彩通配色系統(Pantone Matching System,簡稱PMS),它是選擇、確定、配對和控制油墨色彩方面的權威性國際參照標準。其中的“彩通配方指南”,即色卡集,單面印有一系列相關的顏色、彩通顏色編號及其混色配方(見圖1-21)。彩通色卡集把各種顏色編好PANTONE色號,只要告訴對方色號,對方就可以查到是什么顏色。PANTONE色號將顏色以數字的方式進行明確的描述,如pantone 256C、pantone 256U、pantone 19-1111TPX、pantone 18-1227TC分別代表不同的顏色。人們一般根據數字后面的字母來判斷色號的種類,C代表光面銅版紙,U代表啞面書紙,TPX代表紡織類紙版,TC代表棉布版色卡等。第二節 色彩系統圖 1-21 彩通色卡集第二節 色彩系統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會因自己的習慣和喜好而形成自己常用的色彩,反映自己的色彩偏好。在寫生與創作中,有意識地收集并整理自己的常用色彩,有助于積累經驗,逐漸擴大個人色域。色彩對比第三節第三節 色彩對比色彩對比是一種比較,無參照系的單一色彩是無法形成對比的。增強對比可以添加活力,而減少對比則顯得沉穩。了解色彩對比的目的在于用色時知道在什么條件下增強色彩之間的差別,在什么條件下讓色彩更接近,從而有意識地去組織、營造和設計色彩效果。常見的色彩對比有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同時對比和面積對比。一、色相對比色相對比是七種色彩對比中最簡單的一種,它由未經摻和的色彩以最強烈的明度來表現。也就是說,色彩的色相差別越大,則色相對比越大,越容易辨識。第三節 色彩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從色相環中我們知道,三原色可以調出任何其他色相,它們之間不包含任何一方。例如,顏料中,紅色不包含藍色,反過來藍色也不包含紅色,藍色和黃色、黃色和紅色之間也無包含關系,所以三原色之間的色相差別最大。也就是說,在所有色相對比中,紅、黃、藍之間的對比最強烈。比較明顯的色相對比組合還有紅、藍、綠,藍、黃、紫,黃、綠、紫、紅,紫、綠、藍、橙、黑。第三節 色彩對比色相越偏離三原色,其色相對比越弱。例如,二次色(間色)的橙、綠、紫之間的色相對比比紅、黃、藍之間的色相對比弱,而色相環的三次色(復色)的色相對比就更不明顯。紅、黃、藍在色相環上形成正三角形(見圖1-22),色相對比比較強烈。圖 1-22 三原色色相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許多繪畫題材都可以用色相對比的方法來處理。色相對比既可以表現無限的狂歡或深沉的悲傷,也可以描繪塵世的純樸。例如,蒙德里安將色彩、形狀純粹化,否定了除紅、黃、藍和無彩色系以外的一切色彩,線條也限定為水平或垂直,排斥了斜線(見圖1-23)。色相對比常用于描繪宗教題材的場景(見圖1-24)。色相對比也可以用于輕松題材,其好處是色彩大膽強烈的同時使畫面安定。例如,米羅充滿想象力的雕塑和繪畫就經常使用色相對比的手法(見圖1-25)。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3 蒙德里安的色彩分析賞析:蒙德里安的經典作品常用“紅、黃、藍色塊 +黑色線條”表現,簡單而規矩的線條會顯得畫面和諧而富有變化。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4 馬薩喬《圣母與圣子》賞析:畫中圣母的右手伸向男孩的脖子,輕輕地移動像念珠般的小項鏈。從這個小項鏈上垂下一個紅珊瑚的小分支,暗示耶穌為拯救人類的罪孽而奉獻的鮮血。圣母的頭巾和藍色披風上明顯而柔和的褶皺,也加強了人物在空間中的立體感。以奪目的金色為背景是對不確定的空間的故意抽象,以突出人物的整體性,將輪廓的衣褶襯托得更加鮮明。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5 米羅的雕塑第三節 色彩對比二、明度對比色彩之間的明度差形成明度對比,最強的明度對比是白色和黑色。深淺灰色間的明度對比、深淺純度色彩的明度對比,相對就沒有黑、白色的明度對比那么強烈。而色相環上的黃色和紫色的明度對比最強烈。無論是黑、白、灰還是有彩色系,都存在明暗現象。黑、白色為無彩色系,由于不存在色相對比和純度差,所以其明度對比在調色和搭配色彩中成為關鍵。增加明度對比容易得到強調畫面的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明度對比越大,畫面越有力度,效果越強;反之則越平靜。如果配色效果過于缺乏力度,特別是色相對比較小時,可以嘗試加大色彩的明度對比。但是明度對比也會破壞畫面的安定感。如果畫面的色彩種類過多、畫面過于無序,可以嘗試縮小不同色相之間的明度對比。即使色相對比很大,只要統一明度,也可以使畫面協調統一。用明度對比來構圖,從特征上說使用的色相都不多,并且可以避免過多的色相對比干擾;另外,這類構圖的明暗色階也是明確而有限的,通常把畫面組織歸納到幾個明確色階的色平面中,層次分明,一目了然。第三節 色彩對比倫勃朗是經常使用明度對比手段進行創作的油畫大師,并且在人像的布光中也非常重視明度對比因素。現代人像攝影中常用的“倫勃朗布光法”就是源自倫勃朗對人像中明暗表現的研究。明度對比有著多色調的可能性和造型力量。在《戴金色頭盔的男人》(見圖1-26)這幅經典作品中,金色頭盔使用亮度高而偏暖的黃橙色調,浮雕花樣的陰影使用明度低的綠灰色烘托,羽毛頭飾使用了一種模糊黯淡而又發光的紅色,它的暗色調往頭盔和背景靠近,使得頭盔的金屬質感呈現得厚重而閃亮。人物的面部在色相的明暗、冷暖、淡亮上做了極其巧妙的安排,各種色相都在深暗的陰影中顫動。明暗節奏堅實有力地表現出肩部,而身軀則消失在暗色的背景里,肩膀的一塊高光是塑造深度空間的關鍵因素。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1-26 倫勃朗《戴金色頭盔的男人》賞析:倫勃朗光線是一種普遍而好用的光線。它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余部分隱藏在光暗之中,給人穩定、莊重的感覺。第三節 色彩對比中國山水畫向來不在光色上大做文章,而是用筆墨的濃淡至簡至極地去探索自己的內在追求。淺絳山水畫也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素雅清淡、明快透澈,筆墨的明度對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畫畫面的留白和筆墨的黑色一樣重要,聯系在一起形成強烈的明度對比,構成一種復雜而概括的和諧,如圖1-27所示的八大山人《蕉石圖》。又如,莫蘭迪有意識地利用縮小畫面整體的明度對比來協調畫面,使畫面形成統一而豐富的彩灰色變化(見圖1-28);安迪·沃霍爾直接使用強烈的明度對比來創作波普圖像(見圖1-29)。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7 八大山人《蕉石圖》賞析:八大山人沉浸于筆墨的黑白世界,繪畫作品很少著色。本作品淡墨畫芭蕉,濃墨勾筋脈,層次豐富,濃淡干濕枯焦,有墨分五色之妙。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8 莫蘭迪《瓶子》賞析:莫蘭迪的色彩采用高級灰。現在大家把這些飽和度低,看起來更寧靜、親切的中間色稱為高級灰。高級灰顏色簡單卻不單調,顯得柔和優雅。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29 安迪·沃霍爾《自畫像》賞析:沃霍爾系列的自畫像采用粉紅、淺藍、淡紫、橙、綠和鈷藍六種顏色。這是自畫像中的一幅,橙色和黑色形成了強烈的明度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三、純度對比純度對比,從顏料上看,是指純度強烈的色彩與稀釋暗淡的色彩之間的對比,是一種色性強弱的差異、有色與無色的差異。色彩純度對比在色立體中表現為水平距離差。一種純度色彩可用四種不同的方法摻淡,即白、黑、灰和補色摻淡,其結果非常不同。第三節 色彩對比1.用白色摻淡一種純度色彩用白色摻淡后,會使其特性或多或少趨向冷色。洋紅色調白后產生一種略帶藍的色相,并且在特征上有急劇改變。黃色調白后會變冷。藍色調白后其特征幾乎沒有變化。紫色對白色極為敏感,飽和的暗紫色帶有某種潛在的威脅,調白后的紫丁香色則有一種適意和安靜的輕快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2.用黑色摻淡黃色同黑色摻和后會失去其光亮的特性,黃色的光亮度不復存在。洋紅色同黑色摻和后會獲得一種偏紫的色調。朱紅色同黑色摻和后生成一種燒焦了的紅褐色。藍色只需摻和少量黑色就會失去全部光亮,即黑色可使藍色失色。綠色同黑色摻和后會有多種可能性??傊谏珪儕Z色彩的光亮質感,可以使色彩黯然無光。第三節 色彩對比3.用灰色摻淡把灰色同一種飽和色彩混合就會得到亮度相等、較明或較暗的色相,但這些色調都不如相應的純色那樣強烈。摻入灰色會使色彩或多或少變得黯淡和中性化。第三節 色彩對比4.用補色摻淡如果把黃色和紫色相加,就可以得到介于淡黃色和深紫色之間的色調。紅色和綠色在明度上沒有太大的區別,然而混合后卻降為灰黑色。兩種補色混合后再用白色調淡,會產生稀有的顏色。第三節 色彩對比不少畫家使用純度對比的方法處理畫面,如呂克·圖伊曼斯的繪畫(見圖1-30)擁有強烈的隱喻性,明度、純度對比能讓畫面很有節奏感,通過各種暗喻給人曖昧不定的感覺,讓人產生對細節和支離破碎的事物的聯想,從而取得他所認為的好的畫作應該具有“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1-30 呂克·圖伊曼斯《鼻子》賞析:畫面在朦朧的灰綠色、灰棕色等灰色調子中,通過曝光式的色彩處理和選擇性地強調或刪除視覺信息,將主體物象與背景精簡至輪廓,賦予對象一種模糊感和暗示性。第三節 色彩對比喬治亞·奧基弗的創作離不開以顏色為主導的創作理念,他用純度對比的手法描繪那些宏偉卻意象簡單的花卉(見圖1-31),花朵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以足夠大的尺寸展示出來,畫面構圖極簡,但借著張力十足的色彩和精確的線條能巧妙地取得平衡。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1-31 喬治亞·奧基弗《植物》賞析:喬治亞·奧基弗受到平面構成和康定斯基的影響,作品平面化、抽象化, 用色主觀,他熱衷于繪畫被放大的花朵或者植物的局部。第三節 色彩對比四、冷暖對比冷暖對比不是純粹視覺的物理特性。把對溫度的感覺和視覺領域的色彩感覺聯系在一起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但實驗表明,人對冷暖的主觀感覺與色彩有關,同樣的室溫下,紫、藍、綠會使人體循環減慢,而紅、橙會使人體循環加快。一種色彩可以和多種色彩形成冷暖對比(見圖1-32),但是與它形成補色對比的卻只有一種(見圖1-33)。冷暖對比比補色對比包含更大范圍內各種顏色的相對變化。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2 冷暖對比圖例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3 冷暖對比與補色對比圖例第三節 色彩對比一般來說,暖色指黃、黃橙、紅橙、紅和紅紫色,冷色指藍綠、綠、藍紫和紫色。紅橙色與藍綠色是冷暖的兩個極端。而在色相環中,介于紅橙色和黃綠色之間的色相既可以是冷色也可以是暖色,這主要取決于它們是和更暖的色調還是和更冷的色調做比較。冷暖對比是表現遠近距離的常用手段。在風景畫中,因為有空氣介入,較遠的景物看上去總是冷色調。第三節 色彩對比色彩的冷暖特性還與其他因素相對應(見表1-1),這有助于人們利用冷暖對比關系來制造相應的畫面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藝術史上有許多畫家使用冷暖對比處理畫面,保羅·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體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的”。他的作品(見圖1-34)表現出結實的幾何立體感,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和物體之間的整體關系。色彩冷暖對比在表現這種幾何立體感與體積感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4 保羅·塞尚作品賞析:畫面反襯出冷暖的色彩對比,圓形、半圓形、方形和菱形相互襯托,弧線、豎線、斜線互為交錯。這些色和線的交響構成了統一和諧的布局,表現了陽光明媚的風景。整幅作品筆觸寬闊且色彩清晰明亮。第三節 色彩對比印象派畫家莫奈熱衷于研究自然光色,并善于利用受光面與陰影的色彩冷暖變化制造豐富的光影效果。在他的《草堆》系列作品中(見圖1-35至圖1-37),冷暖對比在畫面中大量呈現。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5 莫奈《正午時的草堆》賞析:莫奈擅長運用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畫面表現了正午時分的色彩。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6 莫奈《下雪時的草堆》賞析:畫面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下雪時的草堆》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7 莫奈《有陽光的雪天里的草堆》賞析:莫奈對于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的表達。第三節 色彩對比1.用白色摻淡一種純度色彩用白色摻淡后,會使其特性或多或少趨向冷色。洋紅色調白后產生一種略帶藍的色相,并且在特征上有急劇改變。黃色調白后會變冷。藍色調白后其特征幾乎沒有變化。紫色對白色極為敏感,飽和的暗紫色帶有某種潛在的威脅,調白后的紫丁香色則有一種適意和安靜的輕快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保羅·克利反復研究離本質更近的主題和形式(見圖1-38),在色彩、形式和空間方面創立了獨特的表達方式:通過冷暖對比進行顏色的推進與后退,從而產生空間感。克利從塞尚那里得到一個信念——“自然不在外部,而在內部深處”“表面的色彩要表現內在的力量”。對于克利而言,顏色已無任何補充含義,它們是畫面組織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8 保羅·克利《Highway》賞析:畫面為分解平面幾何、色塊面分割走向。繪畫作品按照色塊的形式,將不同的色彩關系按照極其和諧有序的方式排列出有趣的色彩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五、補色對比當兩種顏料混合后產生中性灰黑色時,這兩種色被稱為補色;當兩種色光混合后產生白光時,這兩種色光被稱為補色光。在色相環中,補色沿直徑方向對稱分布(見圖1-39)。減色混合中,成對的補色對比有:①黃、紫對比,在所有有彩色系中明度對比最強烈;②橙、藍對比和紅、綠對比,這兩種飽和色的明度相同;③紅橙、藍綠對比,同時也是冷暖對比中最強烈的一組。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39 補色對比圖例第三節 色彩對比在光譜的加色混合中,任何一種色光的補色是除它本身以外的其他所有光譜色相的總和,它本身與其補色光混合后產生白色光。如果兩種色彩無法按各種比例混合成中性灰色,這表明它們無法形成補色對比,而兩種補色可以調和組成美麗的彩灰色。補色間既對立又統一的特性使其能在視覺中建立精確的平衡性。補色通常作為其主色的補充,在許多基于補色對比的繪畫作品中,不僅顯示了對比色的補色本身,還有它們的混合漸變過渡(見圖1-40),而且用于漸變的補色混合色比補色本身占據更大的面積。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0 三組純色的補色對比圖例賞析:第一行是由黃色變化過渡成其補色紫色,第二行是由橙色變化過渡成其補色藍色,第三行是由紅色變化過渡成其補色綠色。第三節 色彩對比在藝術史上,很早就出現了使用補色對比處理畫面的手法。德拉克洛瓦發現了補色關系(參見緒論圖0-9《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在繪畫中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利用補色對比,他反對使用黑灰色。而古典油畫技法中也常用補色對比去處理畫面(見圖1-41)。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1 揚·凡·愛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賞析:這是一幅以油畫形式創作的“結婚照”。這件作品無論是在光影、空間、質感的塑造上,還是在色彩的飽和度、刻畫的精細程度上,都超越了同時代作品,是藝術史上當之無愧的經典畫作。第三節 色彩對比畫家梵高是使用十字形補色對比(見圖1-42)的典型,如梵高創作的《高更的椅子》中(見圖1-43)黃色與紫色、紅色與綠色兩組互補色在色相環中形成十字形補色,兩種對比色的組合給人帶來安定感和緊湊感。一般來說,使用兩組補色對比時應考慮面積對比,并選取其中一組作為主導。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2 十字形補色對比圖例賞析:綠色與紅色形成一組補色對比,橙紅色與藍色、紅色與綠色形成兩組補色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3 梵高《高更的椅子》賞析:這是畫家梵高與高更分手前繪制的高更的空椅子。從坐墊溫暖的綠色和椅架偏紫的藍色中可以看出兩位畫家臨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第三節 色彩對比六、同時對比同一色彩在不同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一現象被稱為同時對比(見圖1-44)。當人們看到任何一種特定的色彩時,眼睛會同時感受到它的補色,如果這種補色并沒有出現,眼睛就會自動將它補充出來。圖 1-44 同時對比圖例第三節 色彩對比同一色彩在不同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一現象被稱為同時對比(見圖1-44)。當人們看到任何一種特定的色彩時,眼睛會同時感受到它的補色,如果這種補色并沒有出現,眼睛就會自動將它補充出來。在圖1-45中,A和B是相同的灰色,但是由于同時對比,盯著紫色看時,灰色塊B看起來會偏黃。同時對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能產生,其中以一色包圍另一色時效果最為明顯。圖1-46中被粉紫色包圍的灰色看起來偏黃。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5 同時對比圖例圖 1-46 灰色在粉紅色中產生同時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另外,鄰近色也會使其純色的相應補色產生同時對比。例如,黃綠色是綠色的鄰近色,綠色的補色是紅色,黃綠色會使紅色產生同時對比,從而使自身色彩發生變化而變得不穩定。可以說,同時對比決定色彩的美學效應。對于學習色彩的人來說,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情況下同時對比會強,什么情況下同時對比會弱,怎樣對它進行強化或抑制。第三節 色彩對比1.強化同時對比強化同時對比效果的方法通常有:(1)提高對比色彩的純度,強化純度對比作用。(2)為對比色建立補色關系,強化色相對比作用。(3)適當擴大對比面積,強化面積對比作用。第三節 色彩對比2.抑制同時對比抑制同時對比效果的方法通常有:(1)改變純度,提高明度,緩和純度對比作用(見圖1-47)。在圖1-47中,明度對比的影響要比同時對比更明顯,使A和B本來一樣卻看上去不同,B更亮但是卻不容易看出其補色關系。因此,更改明暗關系是一種弱化同時對比的有效方法。(2)破壞互補關系,避免補色強烈對比。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色能強化同時對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黃灰色就能抑制同時對比作用。(3)采用間隔、漸變的方法,緩沖色彩對比作用。(4)縮小對比面積,建立面積平衡關系(見圖1-48)。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7 同時對比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48 梵高《阿爾夜間的露天咖啡座》賞析: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作品運用了他最喜歡的藍色與黃色作為主基調,兩種對比色,一個訴說著恬靜的心情,一個代表著喧鬧的氣氛。畫面中的主要色彩黃色和咖啡館的橙色同天空的藍紫色構成同時對比。紫色是黃色的補色,藍色是橙色的補色,但是梵高沒有選用它們而是選擇了藍色與紫色中間的藍紫色。由于每一種純度色彩的補色色相被色相環中的鄰近色取代時,同時對比效果會發生在純度色彩中,使得自身色彩發生變化而活躍,所以畫面中的藍紫色就使黃色和橙色都顫動起來。同時為取得畫面的和諧、均衡,紫藍色的面積要大于黃色和橙色(參見面積對比)。墻壁的黃色和樹木的暗綠色同點綴的紅色色點和線條之間又形成另一種同時對比,構圖的不對稱使畫面色彩充滿表現主義的強烈效果。第三節 色彩對比七、面積對比色彩因面積大小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稱為面積對比(見圖1-49),面積對比是一種多與少、大與小的對比,也就是因比例不同而形成的對比。圖 1-49 面積對比圖例第三節 色彩對比人能感覺到的色彩肯定具有一定的面積,不具備面積的色彩是不存在的。例如,當人看到一塊面積為1cm 的黑色時,會感到清晰、醒目;當黑色面積為1m 時,會感到嚴肅、沉悶;當黑色面積為100m 時,就會感到陰森、恐怖、絕望。又如,10cm 的純紅色使人覺得鮮艷、可愛;1m 的純紅色使人覺得興奮、激動;當被100m 的純紅色包圍時,人就會感到過分刺激、煩躁不安、難以忍受。因此,不能忽略色彩面積的影響。第三節 色彩對比面積對比經常被用于創造畫面和諧感、調和色彩,以獲得視覺的心理平衡。色彩可以組合在任何大小的面積里,但是同一面積的兩種純色的刺激量不同(見圖1-50)。要使它們和諧,不讓一種色彩比另一種色彩顯得突出,就需要改變它們的面積比例和明度。有兩種因素決定純色的力量,即它的明度和面積。圖 1-50 面積對比色彩差別:同一面積的兩種純色的刺激量不同第三節 色彩對比在實際創作中使用面積對比制造畫面協調、視覺平衡的關鍵是靠眼睛判斷。表1-2是歌德總結的幾種顏色的光亮度和面積對比。如表1-2所示,如果想讓黃色和紫色一樣突出(黃色比紫色光亮度強3倍),在面積上黃色只能占紫色的1/3。只有當所有色相呈現出它們最大的純度時,這里所說的比例才是有效的。第三節 色彩對比利用大面積對比可使畫面鮮明。當畫面沉悶時,可以將色彩歸納為幾大色塊,然后改變它們的面積,讓畫面生動起來。在寫生時,這種方法通常用在小面積的物體上。畫面變灰時,添加小面積的高純度色和高亮度的筆觸,畫面會馬上變得活躍而又不失統一。在平面設計中,經常使用面積對比。許多名作使用了面積對比,如弗朗西斯·培根經常使用大面積平整色彩概括的背景和小面積的人物細節來鮮明地烘托主體(見圖1-51)。第三節 色彩對比圖 1-51 弗朗西斯·培根《紀念喬治·戴爾》三聯畫第三節 色彩對比總之,對比的種類由色彩的三要素決定,直接產生的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由色彩混合關系和視覺平衡產生的補色對比,由色彩占有比例產生的面積對比,以及由人眼的接受過程、生理和心理作用衍生的冷暖對比、同時對比,構成了七種常用的色彩對比關系,這些對比關系常常同時出現在畫面中。在寫生創作中,這些要素一般不單獨使用,它們經常通過搭配使用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增大明度對比時減少色相對比,或減少明度對比,保持畫面協調;而增加色相對比以增加畫面的生動性,從而達到畫面整體的對立統一。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第四節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色彩具有自身的表情特征,并且具有脫離物象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在不同文化中包含了隱喻、象征,這意味著要使色彩的視覺印象與表現內容一致,使藝術和設計作品完整,還可以根據需要對色彩進行重構,賦予色彩全新的意義與力量。為了讓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使色彩具備自身的生命力,我們需要了解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對色彩的心理價值和表現價值的理解,源于視覺對象的色彩經驗。色彩被視為大眾生活中的一項強大的感情因素,大眾最感興趣的是色彩對心理和情緒的影響,這使得這個基本屬于主觀范疇的問題獲得重視。色彩能有力地表達情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色彩之所以具備心理特征,能夠表達感情,是因為人們會把它和對象的常態聯系起來,或者對它揭示的情況進行聯想。必須注意的是,任何一種色相都具備自身獨有的內在特征,并且與不同的色彩環境聯系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傳達不同的情感。所以對任何一種色彩,必須確定其色相與色調。下面以色相環中的紅、黃、藍、綠、黑、白、橙、紫色相為例加以說明。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一、紅色色相環中的純紅色既不帶黃也不帶藍(見圖1-52)。純紅色那不可抗拒的光輝不易喪失,卻特別易變。當它向淡黃或淡藍色漸變時,會非常敏感(見圖1-53),發黃的紅色和發藍的紅色都展現出變調的巨大能力。紅色系中的紅橙色是一種濃厚而不透明的色彩,充滿內在溫暖而閃閃發光。紅色的溫暖可以用橙紅色強化,藍紅的紫色則暗示精神上的愛。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2 盧齊歐·封塔納《空間概念》賞析:這幅作品其實就是將一塊畫布用小刀劃破,留下一道或幾道劃痕,一刀毀掉觀者原本想要看到一個正常畫面的期望。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3 馬克·羅斯科《紅色色彩》賞析:馬克·羅斯科是美國抽象派畫家,他將繪畫簡化至體積、色調與色彩,且作品尺幅巨大。羅斯科尤其鐘愛紅色這一熱烈而又沉重的色彩,對于色彩的處理滿溢著豐富的情緒。他不在乎形式與色彩的研究,將色彩運用看作一種達到目的的方式。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紅色色彩對比圖(見圖1-54)說明一種紅色在表現上可能產生的變化。在左上圖檸檬黃色上,紅色呈現一種深暗的受抑制的力量,它被黃色的力量所控制;在右上圖暗粉紅色上,紅色有平靜和熄滅熱情的作用;在左下圖綠藍色上,紅色像熾熱的火焰;在右下圖紫丁香色上,紅色代表受抑制的光輝,并促使紫丁香色積極抵抗。圖例中紅橙色的不同效果只代表它的表現潛力。紅色與黃色不同,它具有非常豐富的可變性,因為它可以在冷與暖、模糊與清晰、明與暗之間進行廣泛的變化,而不會毀壞本身的特性。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4 紅色在不同背景下的表現賞析:檸檬黃色—紅色,向前;暗粉紅色—紅色,退后;綠藍色—紅色,向外擴展;紫丁香色—紅色,相互支持。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在所有色彩中,紅色的象征意義最具有代表性。它代表陽剛、刺激、危險、激情,是鮮血、火焰、熱情、挑釁的顏色,是最猛烈、最富有侵略性、最讓人興奮的顏色。由于紅色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許多警告標志都用紅色的文字或圖像來表示,如在交通信號燈中紅色表示停止。紅色被認為能激起雄性荷爾蒙的分泌,所以在運動比賽中很多國家喜歡讓運動員身著紅色服裝以取得更好的成績。例如,多家著名的足球俱樂部都使用紅色作為球隊主色,包括英格蘭的利物浦、曼聯和米德爾斯堡。動物的血液大多是紅色,因此紅色還被看成流血、危險、恐怖的象征色。紅色在政治上常用來象征革命。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紅色也有溫和的一面,它是生命、活力、健康、熱情、朝氣、歡樂的象征。在中國,紅色表示喜慶,因此在婚禮上、在過春節時人們都喜歡用紅色來裝飾。紅色還表示愛的顏色。在許多國家和民族,紅色被賦予驅逐邪惡的功能。例如,在中國古代,許多宮殿和廟宇的墻壁都是紅色的,官吏服飾、官邸多以大紅為主,即所謂“朱門”“朱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對應的顏色就是紅色,八卦中的“離卦”也象征紅色。在俄語中,“紅色”和“美麗、美好、珍貴”同屬一個詞族,“紅色的事物”與“好的事物”意思相同,莫斯科的“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二、黃色在光譜上,黃色的波長適中,給人以輕快、透明、輝煌、充滿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見圖1-55)。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5 梵高《向日葵》賞析:黃色代表生命的力量,梵高通過該系列作品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用各種不同的色彩作底并置時,相同的黃色會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見圖1-56)。白色底上的黃色看上去黯淡無光,白色將黃色推到一種從屬的位置。如果將黃色與白色的位置互換一下,兩種色彩都會取得不同的表現效果。淺粉紅色底上的黃色由于并置效果使它轉向發綠的黃色,它發光的力量被消除了。橙色底上的黃色比橙色更純、更亮,這兩種色彩并置時就像強烈的上午陽光照射在成熟的麥田上。綠色底上的黃色向外放射,比綠色更亮。由于綠色是黃色和藍色的混合色,所以黃色屬于友色之列。紅紫色底上的黃色有一種極端的富有特點的力量,堅實而冷靜。黃色一旦同紅紫色相調和,就會立刻失去自己的特點,成為病態的、帶褐色的和冷淡的色彩。中等藍色底上的黃色是輝煌的,然而在效果上卻是不相宜的和令人討厭的。紅底上的黃色給人一種欣喜和喧鬧感。黑色底上的黃色顯示出自己最明亮和最有進取性的光輝,這時的黃色是有力的、強烈的、不妥協的和概括的。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6 黃色在不同背景下的表現賞析:白色底——不明顯,淺粉紅色底——缺乏生氣,綠色底——前景,黑色底——孔武有力。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黃色是一個高可見度的色彩,在現實中常被用作健康和安全設備及危險信號,它是國際通用的警示色彩。黃底黑字是有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物品的標志。黃、黑組合的標志是限制性標志,這種標志一般是為了防止車輛通行于縱深及狹窄的道路,以及防止機器棱角對人體造成傷害。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黃色也是東方最古老的印度教及“儒道釋”思想中地位最高的色彩,被認為是天地的根源色。從宋朝以后,明黃色就是皇帝的專屬顏色。黃色是黃金的顏色,因此也有財富的含義。中國傳統葬禮使用白色和黃色。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黃色是土的象征。果實中的檸檬、梨、甜瓜使黃色富有酸甜的食欲感(見圖1-57)。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7 梵高《豐收》賞析:黃色代表了豐收的歡慶和喜悅。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三、藍色在三原色中藍色的波長最短,純藍色是一種不包含黃色或紅色的色彩。從有形空間的觀點來看,紅色代表積極,藍色代表消極。紅色為暖色調,藍色為冷色調。藍色是收縮的、內向的色彩(見圖1-58)。在解剖學上,紅色表示血液循環系統,藍色表示神經系統。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8 伊夫·克萊因《藍色海綿》賞析:此作品是加了海綿塊的克萊因藍色板。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藍色總帶有陰影感,在鼎盛階段傾向于黑暗。它是一種捉摸不到的東西,然而又作為透明的氣氛出現。在大氣中,有最明亮的天藍色晴空,也有最深沉的藍黑色夜空;在海洋中,有最清澈的碧藍色大海。藍色對西方人意味著信仰,以前對中國人則象征著不朽。當藍色被處理得昏暗時,它就象征迷信、恐懼、痛苦與毀滅。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1-59清楚地表明了藍色在色彩對比中的不同效果。黃色底上的藍色效果暗淡,無光輝度。黑色底上的藍色顯現出明快純正的力量。淡紫紅色底上的藍色代表猥瑣、空虛和無能,淡紫紅色底會奪去藍色的全部意義。紅橙色底上的藍色維持著自身的暗色形象,但卻變得發光。綠色底上的藍色明顯地向著紅色轉移。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59 藍色在不同背景下的表現賞析:黃色底——放射,黑色底——退后,淡紫紅色底——空虛,綠色底——藍色帶有紅色。藍色在黃色的背景下顯得最活躍,因此在制服和反光衣制作中應用 廣泛。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藍色非常純凈,因而會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和宇宙。純凈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冷靜、理智、安詳與廣闊。由于藍色具有沉穩、理智、準確的意象,所以在商業設計中,當商品或企業形象強調科技、效率時,大多會選用藍色作為標準色、企業色,如計算機、汽車等的標志。另外藍色也代表憂郁,這個意象也被運用在文學作品或感性訴求的廣告設計中。許多國家警察的制服是藍色的,警車和救護車的燈一般也是藍色的,因為藍色有勇氣、冷靜、理智、永不言敗的含義。許多空軍和海軍的軍裝是藍色的,一般空軍為天藍色,海軍為深藍色。在伊斯蘭教中,藍色是一種純潔的顏色。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四、綠色綠色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在光譜中介于藍色與黃色之間。綠色中包含的黃色或藍色多一些,它的表現特色就會發生變化。綠色是植物王國的色彩,神秘的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綠色的表現意義是富饒、充實、寧靜與希望,以及知識與信仰的融合、滲透。當明亮的綠色被灰色暗化后,就容易產生悲傷、衰退之感。如果綠色傾向于黃色,進入黃綠色范圍,人們就會感到自然界朝氣蓬勃的青春力量。在春天或初夏,如果沒有黃綠色,那是不可想象的(見圖1-60)。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0 丟勒《一大片草叢》賞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彩畫,畫面層次分明,細節一絲不茍。植物或纖細或粗厚的質感,或多或少的受光照程度, 或直立或匍匐的姿態,盡收眼底,栩栩如生。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如果綠色傾向于藍色,它的精神成分就增加了。錳藍代表藍綠色中最豐富的色相。這種碧藍色是冷色的極端,正如紅橙色是暖色的極端。綠色在和藍色并置時呈現出生動有力的擴展性。“標準綠色”是一種深綠,它是人的眼睛長時間注視感覺最舒適的色彩,因此它是黑板的標準顏色。大多數的機器都漆成標準綠色,統一的色彩可以保證機器備件和新購置的設備在視覺上與原有的機器相匹配。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綠色代表和平、寧靜、自然、環保、生命、成長、生機、希望、青春等。綠色有準許行動之意,交通信號中綠色代表可行,建筑物里的綠色標示牌代表可以自由通行,一切有綠色信號燈的緊急出口都必須保持通暢,所有的救護通道都以綠底白箭頭標志。綠色也是環保的象征。綠色可以起保護色的作用,所以陸軍和野戰部隊通常使用綠色制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服顏色都以綠色為基調。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綠色是“木”的一種象征。綠色在中國文化中有生命的含義,也是春季的象征。綠色是吉祥色,象征安全、新鮮(見圖1-61)。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1 莫高窟第154窟 中唐《產女雌鹿》賞析:壁畫中的綠色寓意新生命的誕生。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五、黑色黑色是獨具特色的色彩,純度、色相、明度皆為零,它將光線全部吸收而沒有任何反射。黑色和暗黑色都隱喻著宇宙、自然力量的未知和無限深遠,黑色象征著地獄、悲哀和消亡,還代表了惰性的阻力(見圖1-62和圖1-63)。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2 阿道夫·戈特利布《黑色上的藍色》賞析:該作品融匯了印第安藝術和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以符號來表現當地的景 色和對象。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3 安塞姆·基弗《鐵軌》賞析:《鐵軌》是安塞姆·基弗帶有強烈批判性色彩的典型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題材作品。灰色的地面寬闊、傲慢、陰沉, 焦點透視增強了固有的脅迫感。鐵軌附近放著干枯的植物,仿佛被火焰焚燒過一樣,透露著死亡的氣息。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黑色是一個很強大的色彩。表面上,黑色是色彩中最缺乏格調的顏色,但它可以作為中性的背景來清晰地襯托其他顏色的細微變化。黑色可以很莊重和高雅,也可以起突出作用。加入黑色會突出原有的色彩,使畫面有力度。在只用黑色而不用其他顏色的時候,會有一種沉重感。例如,在商業卡片及印刷品中看到的反轉文字一般是黑色背景和白色文字。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黑色和白色的搭配永遠都不會過時。黑、白兩色是極端對立的色彩,然而有時卻存在著某些共性。白色與黑色都可以表達對死亡的恐懼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虛幻和無限的精神。黑、白又總是以對方的存在來顯示自身的力量。它們似乎是整個色彩世界的主宰者。黑色神秘、暗藏力量,是一種具有不同文化意義的顏色。黑色在非洲有著美好的意思,是肥沃土壤的顏色。在肯尼亞的馬塞人心目中,黑色代表陰云密布、雨季到來,因此象征著繁榮和生機。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是五色之一,沒有貶褒的含義。在京劇臉譜中,黑色一般代表正直、無私、剛直不阿,如包拯(見圖1-64)。圖 1-64 京劇包拯形象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六、白色白色是一種包含光譜中所有顏色光的顏色,通常被認為是“無色”的。白色為中性色,不破壞其他顏色,是所有色彩中最中立、最沒有個性的顏色。但是白色可以通過特定的使用方法使畫面突出,在不破壞其他色彩的感覺上提高整個畫面的質量(見圖1-65和圖1-66)。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5 馬列維奇《白底上的白方塊》賞析:白色方塊以傾斜的形式融入整個白色背景中,整個藝術作品被一個平 面的白色方塊所引導。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6 安塞姆·基弗《白色原野》賞析:除了白色,畫面大量運用油彩、鋼鐵、鉛、灰燼、感光乳劑、石頭、樹葉等綜合材料,有豐富的象征意義。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白色是萬能的色彩,與其他任何色彩搭配都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白色與過于強硬的色彩搭配,可使之緩和;與淺色搭配,可使之強調,并能保持淺色原本的感覺,突出整體效果。在中國畫中,畫面的留白常作為一種空間暗示的視覺因素,有空靈的含義,與黑色地位相當,以無勝有的留白讓方寸之地也顯天地之寬。西方繪畫中經常讓白色帶有微妙的色相傾向,印象派繪畫中看不到純白色。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在商業設計中,白色象征著高級、科技,通常需要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純白色會帶給人寒冷、嚴峻的感覺,所以在使用白色時都會摻入一些其他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在生活用品、服飾用色上,白色是永遠流行的主色,可以和任何顏色做搭配。白色具有特殊的雙重性質,它既是極度的充實,又是極度的虛無。與黑色相反,它猶如缺乏生活經驗的孩子般天真純潔,又猶如生命已消逝般空虛淡漠。白色讓美更加文雅,而同時又潛藏著一種難以捉摸感。和能引起恐懼心理的血紅色相比,白色更能激起精神的驚慌。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西方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主要著眼于其本身的色彩,如新下的雪、新鮮的牛奶及百合花的顏色。在中國,白色是藏族人民最喜愛的顏色,藏族人民視白色為理想、吉祥、勝利、昌盛的象征(見圖1-67)。圖 1-67 白塔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七、橙色橙色是介于紅色和黃色之間的混合色,又稱橘黃色或橘色。橙色是一種富足、幸福、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彩,處于最大輝煌度的焦點。它在有形的領域內具有太陽的發光度,發紅的橙色有溫暖的能量。橙色常作為前景色來突出重要的元素,或者作為一個主要的背景色來傳達熱情、活躍和熱烈的感覺。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橙色是紅色和黃色的搭檔,紅橙色是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顏色,而更溫和的黃橙色就比較緩和和低調。橙色與淡黃色相配有一種很舒服的過渡感,是一個充滿活力與華麗醒目的暖色。它比紅色少了一些熱情和挑釁,但同樣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會變成一種穩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是將其淡化后會很快失去特點。橙色加入較多的白色會帶來一種甜膩的感覺;而混入較多的黑色則成為一種燒焦的顏色,它會衰退為模糊的、緘默的和干癌的褐色。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橙色和綠色搭配可以表達出炎熱的感覺,橙色與淺綠色、淺藍色相配可以構成最響亮、最歡樂的色彩(見圖1-68),橙色與紫色或深藍色相配容易給人不干凈、晦澀的感覺。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8 橙色是最富人性化的色彩賞析:溫暖的橙色書房與靜謐的藍色客廳彼此呼應,產生了大面積的色塊律動和 幾何拼接趣味。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橙色通常傳達一種比較親近的感覺,同時又能保持嚴肅性和專業特質。反過來說,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時橙色會讓人想到廉價,使人有負面、低俗的想法,這種狀況尤其容易發生在服飾上。所以在運用橙色時,要注意選擇搭配的色彩和表現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潑的特性表現出來。不過總體來說,橙色是個很好的吸引注意力的色彩。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現代社會中,橙色往往作為標志色和宣傳色。橙色明度高,不過也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在工業安全用色中,橙色是警戒色,常用于火車頭、登山服裝、背包、救生衣等。紅、橙、黃三色均屬于暖色,是引人注目、引起食欲的顏色。橙色可以作為餐廳的布置色,據說在餐廳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欲。在心理上,橙色能給人以莊嚴、尊貴、神秘的感覺(見圖1-69)。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圖 1-69 養心殿賞析:橙色系的暖色在藻井的石綠和柜壁的景泰藍的映襯下顯得莊嚴、尊貴、神秘。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八、紫色紫色由溫暖的紅色和冷靜的藍色融合而成,是極佳的刺激色。色相環中紫色處于紅色和藍色的交匯點,而且中間有很多過渡色。紫色被認為在洋紅色方向是暖色,在紫羅蘭色方向是冷色。在情感上,紫色給人安全感和有點夢幻的沉思。紫色會通過植物與自然有所關聯,如丁香、薰衣草、紫羅蘭及各種紫色的蘭花。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紫色跨越了暖色和冷色,所以可以根據所混合的色彩創建與眾不同的情調。帶紅色的深紫色可以產生暖色調,淺紫色常常會讓人聯想到浪漫。當紫色結合粉色時會變得很女性化,而黑紫色卻相對男性化。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純粹的紫色較難調配。紫色作為黃色(稱為知覺色)的相對色,是非知覺色,神秘而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有時會給人以壓迫感。如果把紫色看作一種冷卻的紅色,它在物質和精神的意義上都有一種脆弱的因素、悲郁的氣味。一旦紫色被淡化,優美可愛的暈色會讓人心醉。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在西方教授們還穿長袍的年代,每個學科都有其專用的色彩。在普魯士的大學里,神學家穿紫色,法學家穿深紅色,醫學家穿淺紅色,哲學家穿深藍色。因而,紫色是代表虔誠和信仰的色彩(見圖1-70)。圖 1-70 拉斐爾《雅典學院》(局部)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表現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紫色有不同的意義。正色是指五行的青、赤、黃、白、黑,一方面,紫色由青與赤融合而成,不是正色,可以表達“不正統”;而另一方面,紫色又是尊貴的顏色,如北京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思考與練習1.簡述色彩的三要素。2. 名詞解釋:同色系,類似色,補色。3. 黃色和藍色中哪種固有明度高?4. 分別列舉伊頓色相環中三原色相應的補色。5.常見的色彩混合方式有哪幾種?印刷網點的成像原理依據哪種混合方式?6. 色彩發生并置混合前后,其色相變化與哪種混合方式相同?7.加色混合和減色混合的三原色是什么?列舉減色混合的三原色及其相應的間色。8. 常見的色彩系統有哪些?9.以七種色彩對比的主題進行簡單色塊組合的配色練習,每一個對比主題要求用兩套不同的色彩組合方式來完成,力求用色彩表達不同的視覺效果。10.選紅色、橙色、黃色、綠色、紫色、藍色、黑色、白色中自己喜歡的色彩為主要色調,收集自己喜歡的藝術、設計作品,思考并簡要分析所選作品中色彩所起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