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一、時序坐標二、考點梳理考點1 明朝的統治1.明朝的建立: 年, 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2.朱元璋強化皇權:3.科舉考試的變化:(1)概況。①考試題目必須來自“四書”“ ”;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②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即“ ”。(2)特點:內容空疏,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旨在培育皇帝旨意的順從者。4.經濟的發展:考點2 明朝的對外關系1.鄭和下西洋:(1)前提:15世紀初,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成為世界強國。(2)目的:明成祖欲提高明朝在國外的 ,“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3)概況。①時間: — 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②路線: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 和 。(4)地位: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 上的空前壯舉。(5)意義:不僅增進了中國與 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 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戚繼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倭患”嚴重。(2)概況:1561年,戚繼光率戚家軍南下浙江抗倭,在 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3)評價: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 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 。3.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1)背景: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我國沿海地區。(2)葡萄牙: 年,攫取在廣東澳門的居住權。考點3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1.科技名著:2.明長城和北京城:(1)明長城:為防御北方_________南擾,明朝修建東起鴨綠江邊、西至_______的明長城。它既是一個完整的_________體系,又是各民族交往的紐帶。(2)北京城:_______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核心是_____,即紫禁城。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___________。3.小說和藝術:考點4 明朝的滅亡1.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2.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洲興起:我國東北地區的_____族不斷發展壯大;1616年,_________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35年,_______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2)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后,明軍將領_______降清,引清軍入關。考點5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1.清朝對全國的統治:(1)政治制度方面:加強_________,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2)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_,繼承歷代文化傳統。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1)臺灣建制。(2)管轄西藏。(3)鞏固西北邊疆。①平叛:_____帝三次率軍親征,平定_________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_____皇帝平定___________叛亂。②管轄:設置_________,管轄包括___________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在新疆駐扎軍隊,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③土爾扈特部回歸:1771年,在首領_______領導下,擺脫_________的控制和壓迫,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4)雅克薩之戰。①概況: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黑龍江流域,在_______和_______修筑城堡作為軍事侵略據點;1685年和1686年,_______兩次命清軍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②結果:_____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___________》,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考點6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考點7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1.軍機處的設立:(1)設立:_____年間,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2)職責:輔助皇帝處理政務,_________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3)影響: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_________進一步強化。2.文字獄:(1)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2)措施:歪曲解釋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羅織罪狀,制造冤獄。(3)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_____、學術的發展和進步。3.文化專制:(1)措施: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2)影響:許多珍貴書籍被查禁和銷毀,給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4.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1)吏治腐敗:官吏結黨營私,貪污成風。八旗兵的_____精神蕩然無存,軍風軍紀日益敗壞,軍備廢弛,腐敗之風普遍。(2)經濟衰退:官僚機構臃腫,財政入不敷出,出現了財政危機。_________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社會危機重重。5.閉關鎖國政策:(1)原因。①思想: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現實: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統治。(2)含義:嚴格_____對外貿易。(3)表現。①順治時期,頒布“_______”,嚴厲限制海上貿易。②1757年(乾隆年間),清政府下令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___________”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國商人。(4)影響。①積極: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_____作用。②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8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三、實戰演練1.下圖是某朝代政府官僚機構的改制圖,據此判斷該朝代是( )政府架構(改制前) 政府架構(改制后)A.秦朝 B.西漢C.唐朝 D.明朝2.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這表明明朝( )A.開創科舉制度 B.推行重文輕武C.提倡尊孔崇儒 D.大興文字獄3.“永樂三年,有海軍三萬七千人,攜羅盤針,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蘇州劉家港出發,泛海經福建,南達占城,以次遍歷諸國”。該歷史事件指的是( )A.張騫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C.鑒真東渡 D.鄭和下西洋4.下邊兩幅圖是我國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圖。畫面直觀生動地記載了我國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術。由此判斷這部著作應該是(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5.下列圖片所示我國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北朝《齊民要術》 唐朝曲轅犁 明朝《農政全書》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B.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加強C.農業科技著作十分豐富 D.農業生產技術比較先進6.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下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黃巾起義 ②大澤鄉起義 ③黃巢起義 ④李自成起義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7.鄭成功說“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珍瑤不急之物,悉聽而歸。”這里“貴國”是指( )A.葡萄牙 B.荷蘭 C.西班牙 D.英國8.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為了對臺灣實施有效管轄設置的機構是( )A.宣政院 B.臺灣府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9.清朝統一全國后,加強君主專制,并對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進行有效的管轄。1727年,清朝對西藏進行有效管轄采取的措施是( )A.設置澎湖巡檢司 B.設置伊犁將軍C.設置駐藏大臣 D.設置臺灣府10.1793年10月,英國特使馬嘎爾尼在給和珅的照會中提出“英國商人在舟山或寧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廣州一樣經商;他們必須服從中國法律和習俗,并安分守規矩。”從材料可知( )A.英國已經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B.英國當時和中國沒有商業往來C.英國當時想和中國自由通商 D.英國企圖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11.中國歷史的主流是統一,統一是歷史大勢,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據此回答問題:(1)元朝結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了統一,成為我國古代版圖最遼闊的朝代。元朝設置的正式管轄臺灣和西藏兩地的機構分別是什么?(2)清朝前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清政府是怎樣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轄的?(3)依據“一國兩制”的方針,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這一方針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4)請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大業問題的看法。參考答案1-10 DCDBD CBBDC11.(1)澎湖巡檢司和宣政院。(2)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3)堅持一個中國。(4)統一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流,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統一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