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八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案(含答案)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八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案(含答案) 2024年廣東省中考歷史一輪復習

資源簡介

第十八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時空坐標
階段特征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政治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我國逐步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逐漸形成并先后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經濟 (1)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對外開放從范圍上不斷擴大,從層次上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外交 (1)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2)堅持對外開放,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積極應對挑戰。 (3)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與周邊國家積極合作,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文化 科技、教育、文藝等方面全面繁榮,生活時尚、思想開放成為新時期人們精神面貌的主特色
思維導圖
考點1 偉大的歷史轉折
2022版課程標準: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
①“兩個凡是”方針引起人們的普遍不滿。
②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③1978年12月,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光明日報》上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召開: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
(3)內容
思想 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政治 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組織 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歷史意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撥亂反正
背景 伴隨著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在全國展開
表現 (1)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恢復了名譽。 (2)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高考制度的恢復(1977年),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撥亂反正
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知識點撥 “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是最能體現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轉折意義的內容。
考點2 經濟體制改革
2022版課程標準:了解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年3考)
目的 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游行時的標語“聯產承包好”
開始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
推廣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特點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生產變為分戶經營、自負盈虧
意義 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易混易錯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有改變土地公有制的性質,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
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背景 (1)農村改革取得成功,為繼續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主要內容 (1)所有制改革: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國有企業改革: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3)分配制度改革: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環節 增強企業活力
意義 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大大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目標 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特點 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
意義 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易混易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不是1992年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考點3 對外開放
2022版課程標準:了解經濟特區建設、沿海港口城市開放、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史事,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
1.經濟特區的建立(5年1考)
背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建立 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特點 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
代表 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作用 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知識點撥 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設立經濟特區的原因是鄰近港澳臺,便于吸引港資和外資;沿江沿海,外貿、運輸較方便。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5年1考)
擴大 19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后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
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0年,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向沿江城市、陸地邊境城市、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等縱深推進
格局 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背景: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2)時間:2001年12月。
(3)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有助于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對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刻影響。
易混易錯 改革開放最早開始于農村,農村改革最早開始于安徽鳳陽小崗村,對外開放最早開始于設立4個經濟特區。
考點4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22版課程標準:了解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意義。知道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形成過程 初步提出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基本形成 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充實發展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指導地位確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評價 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易混易錯 中共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中共十五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 確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意義 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確立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核心內容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義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 確立 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內容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意義 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確立 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意義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2)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中共二十大 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上指出,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拓展延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想理論成果,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理論成果。
考點5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022版課程標準:知道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人民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通過新時代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的史事,特別是取得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史事,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及對世界的貢獻;認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
1.中國夢宏偉藍圖
提出 2012年11月,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
基本內涵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實現途徑 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
思維點撥 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中國道路是經過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探索出來的道路;是近代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傳承,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內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發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意義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新發展理念 內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意義 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國當前最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
3.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5年1考)
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新措施 (1)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2)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保障了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3)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意義 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對突發事件、戰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4.開啟新征程
(1)概況
①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②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
③2022年,中共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了全面部署。
(2)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探究一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代先聲
材料一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頻頻出現。1919年元旦,李大釗在《新紀元》一文中寫道,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詞出現的頻率劇增。
(1)材料一說明1919年后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提示 轉變:由民主科學轉向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時代先鋒
材料二 縱觀陳獨秀一生,經歷十分復雜……他是那個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過許多變化而成為復雜的歷史人物。
——摘錄自《紀念陳獨秀誕辰一百四十周年》(《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2)結合所學知識,用相關史實對材料二中劃線部分加以說明。
提示 說明: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主張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號召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等。
時代巨變
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百年重要會議(部分)
(3)依據材料三中年代尺上四次會議的內容和作用,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釋。(要求:觀點鮮明,邏輯嚴密,表述簡潔)
提示 示例 觀點:正確的抉擇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的保證。
論述:秋收起義失利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中國共產黨通過總結經驗,深入分析中國國情,認識到農村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陣地,從而開創了井岡山革命道路。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把中國逐漸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結論:正確的抉擇是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的保證。
歷史解釋 中國共產黨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
(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指導理論:毛澤東思想。
(2)鄧小平建設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起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指導理論:鄧小平理論。
探究二 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奏響“共同富裕”新樂章
蝶變之路
材料一 溫州H村,原是無資源、無產業、無發展環境的“三無村”。近年來,在村黨支部領導下,通過“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條鄉村蝶變之路,成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典型案例。
(1)根據材料一,概括H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提示 成就: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就業崗位增加。
振興之舉
材料二 H村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發展。倡導綠色生產,推廣鐵皮石斛高標準種植;打造四季飄香的百果園。充分利用科技,引進人才,重點延伸鐵皮石斛產業鏈,研發沖劑、日化品等深加工產品。建設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打造高品質的鄉村文旅項目。
(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H村發展舉措的合理性。
提示 合理性:H村倡導綠色生產,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在提升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通過科技研發深加工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擴大了經濟收益;堅定文化自信,通過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濃郁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領路之人
材料三 走共同富裕路,就是百姓的“中國夢”。圓夢,離不開領路人。
身為共產黨員,他致富不忘鄉親,投入數億資金建設美麗鄉村,通過“村企合作”帶動鄉村發展。身為黨支部書記,他為了H村的發展,帶領40余名黨員奮戰在工作一線,緊盯施工現場、頻繁走訪村民、組織工作夜談會、舉辦石斛觀賞節、解決閑余勞動力就業……鄉村振興路上,這樣的領路人還有很多。
(3)以“中國夢”為主題寫一段話,向領路人致敬。
提示 結合人物事跡,從加強黨的領導、凝聚中國力量等角度,向發揮引領作用的領路人致以敬意,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在共同富裕的奮斗路上,你們不忘初心,示范引領,凝聚發展共識,為推進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在民族復興的逐夢路上,你們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傳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凝聚實干興邦的中國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時空觀念 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
1.(2023·廣東)到1984年底,我國鄉鎮企業數達到606.52 萬個,比上年增長3.5倍;總產值1 709.89億元,比上年增長63.2%(按當時價格計算)。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
C.國防安全體系的建立 D.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開展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我國鄉鎮企業取得這些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經濟體制改革。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B項正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時間是1952年底,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未體現國防安全體系的建立,排除C項;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開展是在1978年,排除D項。
2.(2023·廣東)下圖反映了中國關稅平均稅率的變化情況。這說明,我國(  )
A.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開
C.經濟特區相繼建立
D.小康社會全面建成
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按照我國入世承諾繼續分步降低關稅稅率,近年來,我國不斷自主地大幅度降低關稅稅率,由此可見,我國為實現非歧視原則在全關境內實施公平、統一的關稅政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A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擴大,未涉及城市改革深入展開,排除B項;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特區相繼建立,排除C項;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除D項。
3.(2021·廣東)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1990年中國只有1家國有企業上榜;到2018年達120家,其中國有企業有83家,約占70%。這表明(  )
A.中國國有資本的迅速壯大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C.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實現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中國國有資本的迅速壯大,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排除B、C項;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
4.(2020·廣東)下表反映的是我國工農收入差距狀況,與表中差距變化趨勢緊密相關的是(  )
A.農村土地改革的推進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C.沿海開放城市的設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表格內容反映1978年以后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工人收入的增長,說明農業發展速度快,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項正確。1950-1952年我國進行土地改革,與表格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農民收入增加與沿海開放城市的設立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C、D項。
5.(2020·廣東)改革開放初期有學者認為,經濟特區會淪為過去的“租界”,利用外資創辦中外合資企業是西方國家資本輸出、經濟侵略的表現。這反映出當時(  )
A.經濟全球化的逆轉 B.對特區的認識存在分歧
C.全面開放格局形成 D.國有經濟失去主導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設立經濟特區得到了中央的批準,經濟特區的創辦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不是舊中國被迫形成的租界。該學者的觀點反映出當時對特區的認識存在分歧,B項正確。A、C、D選項與題意不符,均排除。
6.(2019·廣東)鄧小平說:“這些年來搞改革的一條經驗,就是首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利下放給農民。”下列能夠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
A.農業合作社 B.農業集體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答案 D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包產到戶,農民自負盈虧,D項正確。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農民參加農業合作社,走農業集體化道路,農民沒有生產經營的自主權,排除A、B項。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遭到打擊,排除C項。
7.(2023·江西)下圖是小明同學制作的知識卡片,橫線處應填(  )
改革開放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0年 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3年 全國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 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199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C.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 D.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 D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項正確;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A項;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奠定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排除B項;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推動了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排除C項。
8.(2022·廣東)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領導人民百年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中國共產黨百年大事記(部分)
時間 大事
1921年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7年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軍到達井岡山
1929年 古田會議
1935年 遵義會議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戰爭勝利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3年 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80年 決定在廣東、福建設置經濟特區
1984年 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201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2021年 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
(1)根據材料,指出標志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事件。
提示 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選擇材料中至少兩個相互關聯的事件,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參考示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提示 示例
①觀點:中國共產黨重視軍隊建設。
論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結論: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型人民軍隊,對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②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歷次重要會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論述: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共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進一步豐富了黨的思想,提出了更深層次的社會主義建設要求。
結論:從中共七大到中共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的歷次重要會議都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新兴县| 万全县| 焉耆| 隆昌县| 邯郸县| 湟源县| 南溪县| 汉川市| 宁蒗| 登封市| 黄平县| 扎赉特旗| 蓝田县| 慈溪市| 井研县| 读书| 平昌县| 子洲县| 班玛县| 循化| 邯郸县| 睢宁县| 鹿泉市| 历史| 尼玛县| 丁青县| 南召县| 抚顺市| 手游| 北碚区| 汾西县| 天气| 郎溪县| 涞水县| 辉南县| 临海市| 兖州市| 吴旗县| 昌宁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