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8課放飛希望PART 1識風箏了解風箏的歷史及由來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風箏的歷史五代時期的李鄴,在宮中放紙鳶為游戲時,在鳶的頭部安裝竹笛,風入竹哨,發出像古箏一樣的響聲,因此得名“風箏”。世界上一致公認,中國是風箏的故鄉。風箏的命名PART 2賞風箏欣賞各地特色的風箏北京濰坊(山東)天津南通(江蘇)風箏四大產地北京燕子箏肥燕(紙)北京風箏,又稱宮廷風箏,是最具代表性的,對全國影響最大的風箏。造型:燕子形象,有肥型、瘦型、雛燕和比翼燕之分裝飾特點:雍容華貴,彩繪嚴謹,觀賞價值極高。濰坊龍頭蜈蚣風箏濰坊龍頭蜈蚣風箏是濰坊風箏的代表性作品,工藝之繁雜、難度之高,堪稱世界風箏之最。造型:龍形。立體龍頭與串式蜈蚣相結合。裝飾特點:風箏的繪制上運用民間木板年畫,傳統國畫相結合的方式,色彩艷麗,風格獨特,成為中國風箏的一個重要流派。龍頭蜈蚣風箏天津軟翅風箏天津風箏主要是以天津魏(魏元泰)為代表。造型:逼真的昆蟲和鳥類形象的軟翅風箏,結構精巧,樣式輕靈。裝飾特點:色彩逼真,用料講究(風箏面多用絲綢與絹),吸收了宮廷風箏和民間風箏之特長。臉譜七星板鷂南通板鷂風箏有“空中交響樂”之美譽 。南通盛產板鷂風箏,為全國絕無僅有。造型:如一平板而得名,(板子風箏)其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多角形等。裝飾特點:一排排口哨。當地俗諺:“鷂子滿天飛,家家有的收”。板鷂箏 南通瘦燕箏 北京比翼燕 北京龍頭風箏 濰坊軟翅風箏 天津傳統風箏的特點—造型:形式美法則的體現對稱對比傳統風箏的特點—圖案與顏色孔雀風箏(北京)重復龍頭鷂子(南通)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傳統風箏的特點—含義:仙鶴松柏鹿牡丹百合荷花富有寓意,寄托感情PART 3做風箏手工制作一只風箏1.設計圖樣3.裱糊翼面4.彩繪圖案傳統風箏的制作步驟:2.扎制骨架無骨風箏小組討論:你認為制作無骨風箏需要哪幾步?1.設計2.繪制3.對稱折疊4.粘貼尾翼(獨尾、雙辮)5.穿引箏線無骨風箏的制作要求:1.四人為一小組2.以中國傳統紋樣為主題,如祥云紋樣、水紋等3.構圖飽滿,色彩鮮艷4.分工合作,制作完整中國傳統紋樣:PART 4悟風箏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放風箏作為中國傳統民俗之一,流傳已久。這個習俗在《紅樓夢》中就有:當風箏放飛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線剪斷,讓風箏遠遠飄去,據說它可以帶走晦氣、煩惱、苦悶、憂患與病痛。于是有人便將自己的苦惱事寫在紙上,扎在風箏上,讓它隨著風箏一去不復返。隨著時光的流逝,現在放風箏早已沖去舊時的“巫術”色彩,人們只不過是借此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風箏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拓展:本堂課我們初步感受了風箏的藝術魅力,請同學們課下查閱更多有關風箏的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