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章末總結1~5課件(5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章末總結1~5課件(5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41張PPT)
第二章 烴
本章總結
構建·知識網絡

總結·專題提升
1.烴的熔、沸點變化
(1)同系物均隨分子中碳原子數目的增多而升高(少數物質例外)。
(2)同分異構體(同類):無支鏈>支鏈少>支鏈多。
烴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質及遞變
2.溶解性與密度
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但同系物的密度通常隨分子中碳原子數目增加而增大。
3.狀態
分子中碳原子數≤4的各類烴及C(CH3)4常溫下為氣態;分子中碳原子數為5~16的烴常溫下通常為液態。
    僅用一種試劑鑒別下列物質: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試劑中不能選用的是 (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溴水、FeCl3溶液、酸性KMnO4溶液與待檢驗的溶液混合時的現象如下:
物質 苯 CCl4 NaI溶液 NaCl溶液 Na2SO3溶液
溴水 分層,有機層在上,有色 分層,有機層在下,有色 生成I2,溶液呈黃色 不反應,溴水顏色變淺 無色溶液
FeCl3溶液 分層,有色層在下 分層,有色層在上 生成I2,溶液黃色加深 不反應,FeCl3溶液顏色變淺 溶液呈淺綠色
酸性KMnO4溶液 分層,有色層在下 分層,有色層在上 溶液由紫色變成黃色 不反應,紫色略變淺 KMnO4溶液顏色褪去
上述變化中的現象各不相同,故可以將這些物質區別開。而加入AgNO3溶液后,NaCl與Na2SO3均會產生白色沉淀而無法區別開,D不能選用。
烴完全燃燒問題分析
一定量烴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計算,或者等量不同的烴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的比較均是計算題常考內容。
條件 結論
溫度不變時,氣態烴(CxHy)完全燃燒,反應前后的氣體體積的變化 (1)H2O為氣態(t≥100 ℃)時:
①y=4,體積不變,如CH4、C2H4等
②y<4,體積減小,如C2H2
③y>4,體積增大,如C2H6、C3H8等
(2)H2O為液態(t<100 ℃)時,體積一定減小
    20 ℃時,某氣態烴與氧氣混合,裝入密閉容器中,點燃爆炸后又恢復到原溫度,此時容器內氣體壓強為反應前的一半,經NaOH溶液吸收后,容器幾乎成真空,則該烴的化學式可能是________ (填序號)。
A.C2H4 B.C3H8
C.C3H4 D.C4H8
【答案】AB
【解析】由題給條件知:烴與氧氣恰好反應生成CO2和H2O,且由阿伏加德羅定律推知生成的CO2氣體物質的量是反應前混合氣體的一半。設烴的化學式為CxHy,體積為a,
    等物質的量下列各組物質,完全燃燒時消耗氧氣的量前者多于后者的是 (  )
A.乙烯、甲烷 B.乙炔、苯
C.甲烷、丁烷 D.乙醇、乙烷
【答案】A
典練·素養提升
素養解讀:烴是組成較簡單的一類有機化合物,認識烴的組成、結構特點,掌握烴的性質與結構間的關系、掌握烴的化學性質是學好有機化學的基礎。通過烴的結構特點、物質性質、制備等知識的學習,可逐步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烴的物理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習,烴的類型討論與有機化合物化學性質的學習,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乙炔、溴苯等物質的實驗室制取原理、分離提純過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素心素養。
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下列有關物質名稱正確的是 (  )
A.3-甲基-2-乙基戊烷
B.2,2,3-三甲基丁烷
C.2,2-二甲基-1-丁烯
【答案】B
【解析】烷烴2號碳原子上不可能出現乙基,A錯誤;碳骨架“C==C—C—C”的2號碳原子上不可能有2個烴基,C錯誤;該物質名稱應為1,2,4-三甲苯,D錯誤。
2.(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某研究性小組為了探究石蠟油(高級脂肪烷烴)的分解產物,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X是純凈小分子烷烴
B.石蠟油的分解產物可全部被B、C中試劑所吸收
C.若C中溶液褪色,則說明一定有乙烯生成
D.一定條件下X中的有機化合物可與溴單質發生取代反應
【答案】D
【解析】X是多種烷烴的混合物,A錯誤;石蠟油分解產物是烯烴、烷烴的混合物,烷烴與B、C中的試劑均不反應,不能被它們吸收,B錯誤;C中溶液褪色可說明有烯烴生成,C錯誤;烷烴在光照條件下可與鹵素單質發生取代反應,D正確。
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下列有機化合物與有色溶液混合后,不會導致有色溶液褪色的是 (  )
A.乙烯與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與溴水
C.己烷與碘酒
D.甲苯與酸性KMnO4褪色
【答案】C
A.分子中只有6個碳原子共平面
B.比苯更易揮發
C.能發生加成反應、取代反應
D.不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C
【解析】由苯分子中12個原子共平面知8個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A錯誤;對二甲苯沸點比苯的高,B錯誤;對二甲苯可從溴水中萃取單質溴而使溴水褪色,D錯誤。
5.(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某分子式為C4H7Br的有機化合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則其結構最多有 (  )
A.8種 B.7種
C.9種 D.10種
【答案】A
B.Y能使溴水褪色,且反應后的混合液靜置后不分層
C.Y不能發生取代反應
D.Y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共面
【答案】A
7.(2023·江西上饒鉛山一中階段考)(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1,3-丁二烯與溴單質按物質的量1∶1發生加成反應時,會生成兩種物質M和N(不考慮立體異構),其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N存在順反兩種異構體
B.M、N互為同分異構體
C.該過程涉及非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
D.根據以上反應機理,一定條件下,將1,3-丁二烯和水蒸氣等物質的量混合,有3種物質生成
【答案】C
【解析】N中碳碳雙鍵碳原子上連接兩個不同的原子和原子團,存在順反異構體,A正確;由結構簡式可知M、N的分子組成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B正確;由反應機理可知該過程中存在碳碳雙鍵和Br-Br鍵斷裂,均為非極性鍵,形成產物M時只存在C-Br極性鍵,C錯誤;因H-OH不對稱,因此當1,3-丁二烯發生1,2-加成時有兩種產物,發生1,4-加成時有一種產物,D正確。
8.(2023·廣東汕頭金山中學期中)(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廣藿香(如圖1)是十大廣藥(粵十味)之一,在廣東的主產地是湛江、肇慶等地。具有開胃止嘔、發汗解暑之功效,是藿香正氣水的主要成分。愈創木烯(結構簡式如圖2)是廣藿香的重要提取物之一。下列有關愈創木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常溫下是氣體
B.屬于乙烯的同系物
C.除了甲基碳原子為sp3雜化,其
他碳原子為sp2雜化
D.能與Br2發生加成反應
【答案】D
【解析】該物質碳原子數大于5,分子量較大,熔、沸點較高,在常溫下不是氣體,A錯誤;該物質中含有兩個碳碳雙鍵,同時含有環狀結構,和乙烯不是同系物,B錯誤;該物質結構中所有的飽和碳原子都是sp3雜化,碳碳雙鍵上硫原子是sp2雜化,C錯誤;該物質中含有兩個碳碳雙鍵,可以與Br2發生加成反應,D正確。
9.(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溴苯,并驗證該反應是取代反應。
(1)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混合液流入到A試管中,預計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放熱),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2)試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裝置中具有防倒吸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
(3)能表明A中發生的是取代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4)A中反應結束時得到的粗產品中,分離出固態催化劑后還需要進一步提純,相應的提純操作是:①蒸餾,②水洗,③用干燥劑干燥,④用稀NaOH溶液洗滌,其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劇烈反應,液面上方出現紅棕色氣體
(2)吸收A中揮發出來的苯、Br2,防止對HBr檢驗產生干擾 DEF
(3)D中導管口產生大量的白霧、溶液變紅色(或E中導管口產生大量的白霧、溶液中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4)②④②③①
【解析】(1)苯與溴反應很劇烈且放熱,會導致苯、液溴氣化,液面上方出現紅棕色溴蒸氣。(2)若要驗證是取代反應,就需要檢驗有HBr生成,但溴單質易汽化,會干擾對HBr的檢驗,故需要用CCl4吸收揮發出來的Br2。D、E中的導管沒有插入溶液中,因此具有防倒吸功能,F中使用了倒置的漏斗,也具有防倒吸功能。(3)A中發生取代反應時,會有HBr進入D、E、F中,因此可根據這三種裝置中相應的現象變化進行判斷。(4)反應有Br2、HBr、FeBr3、苯等雜質,可先用水洗滌除去HBr、FeBr3,再用堿除去Br2,用水除去殘留的NaOH溶液,再用干燥劑除去H2O,最后用蒸餾法除去苯,故操作順序為②④②③①。(共58張PPT)
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
本章總結
構建·知識網絡
總結·專題提升
1.分析思路
烴的衍生物同分異構體分析
2.分析方法與技巧
(1)具有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一般的分析程序:碳架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官能團類別異構。
(2)芳香族化合物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要注意兩個方面:
①三個技巧性數據。
取代基數量 3個相同的取代基 3個取代基,其中有2個相同 3個各不相同的取代基
同分異構體數量 3 6 10
②具體書寫含有3個取代基的同分異構體方法:3個取代基有“連、偏、均” 三種位置關系
(3)書寫同分異構體時注意常見原子的價鍵數。
在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價鍵數為4,氧原子的價鍵數為2,氮原子的價鍵數為3,鹵原子、氫原子的價鍵數為1,不足或超過這些價鍵數的結構都是不存在的。
3.常用的同分異構體的推斷方法
(1)由等效氫原子推斷。
①同一種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
②同一碳原子所連相同烴基上對應位置的氫原子是等效的。
(2)用“定一移一”法推斷。
對于二元取代物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可固定一個取代基的位置,再改變另一個取代基的位置以確定同分異構體的數目。
(3)減碳法。
即主鏈(或碳環)上碳原子數目由最多開始逐一減少碳原子數目,裁減下來的碳原子作為支鏈(側鏈),支鏈(側鏈)的數目由少到多,組成由簡單到復雜。
①官能團含有碳原子:主鏈上一定含有官能團。如分析分子式為C6H12O2的羧酸同分異構體方法有主鏈依次為:
a.C—C—C—C—C—COOH(結構唯一,1種)、b.C—C—C—C—COOH、c.C—C—C—COOH、d.C—C—COOH。—CH3在b主鏈上有3種不同的位置;—CH2CH3在c主鏈上有1種連接方式(連在2號碳上)、2個—CH3在c主鏈上有3種連接方式(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有2種方式,連接在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上有1種方式);d主鏈不存在相應的同分異構體結構,故共有8種同分異構體。
    分子式為C4H8BrCl的有機化合物共有(不含立體異構) (  )
A.8種 B.10種
C.12種 D.14種
【答案】C
常見酯化反應類型
5.羥基酸的酯化反應
羥基酸是指分子中含有—OH、—COOH兩種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反應過程中,可以是同種分子之間酯化,還可以是分子內酯化,同種分子間或不同分子間的酯化,可以形成鏈狀、環狀、小分子酯、高分子酯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反應的類型:A→C______________,A→E____________。
(2)在A~E五種物質中,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填代號)。
(3)C能形成高聚物,該高聚物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由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D與足量NaOH溶液共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出A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據有機化合物的特殊試劑確定分子中的官能團
有機推斷合成的突破口
官能團種類 試劑與條件 判斷依據
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 飽和溴水 橙黃色褪去
酸性KMnO4溶液 紫紅色褪去
鹵素原子 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沉淀產生
羥基 鈉 有H2放出
官能團種類 試劑與條件 判斷依據
苯環上的羥基 FeCl3溶液 顯紫色
飽和溴水 有白色沉淀產生
羧基 NaHCO3溶液 有CO2氣體放出
醛基 銀氨溶液,水浴加熱 有銀鏡生成
新制Cu(OH)2,煮沸 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酯基 NaOH、酚酞的混合液,加熱 紅色褪去
2.由官能團的特殊結構確定有機化合物的類別
(1)羥基連在脂肪烴基或苯環側鏈上的物質為醇,而直接連在苯環上的物質為酚。
(2)與連接醇羥基(或鹵素原子)碳原子相鄰的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4)1 mol —COOH與NaHCO3反應時生成1 mol CO2。
3.根據條件信息確定有機化合物
反應條件 可能的反應
濃硫酸 ①醇的消去;②酯化反應(含有羥基、羧基)
稀硫酸 ①酯的水解(含有酯基);②雙糖、多糖的水解
NaOH水溶液/△ ①鹵代烴的水解;②酯的水解
NaOH醇溶液/△ 鹵代烴的消去(HX)
H2、催化劑 加成(碳碳雙鍵、碳碳三鍵、醛基、苯環等)
O2/Cu、加熱 醇羥基的氧化(—CH2OH等)
Cl2(Br2)/Fe 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Cl2(Br2)/光照 烷烴或苯環側鏈上烷烴基的取代反應
4.根據有機反應中定量關系推斷
(1)烴和鹵素單質的取代:取代1 mol氫原子,消耗1 mol鹵素單質(X2)。
(3)含—OH的有機化合物與Na反應時:2 mol —OH生成1 mol H2。
(4)1 mol —CHO對應2 mol Ag;或1 mol —CHO對應1 mol Cu2O。
5.根據官能團的衍變推斷反應類型
    有機分析中,常用臭氧氧化分解來確定有機化合物中碳碳雙鍵的位置與數目。如:
已知某有機化合物A經臭氧氧化分解后發生以下一系列的變化:
從B合成E通常經過多步反應,其中最佳次序是 (  )
A.水解、酸化、氧化 B.氧化、水解、酸化
C.水解、酸化、還原 D.氧化、水解、酯化
【答案】B
則A、B、C、D、E的結構簡式分別是: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典練·素養提升
素養解讀:烴的衍生物的知識是有機化學知識的核心,它包括鹵代烴、醇與酚、醛與酮、羧酸與酯、胺與酰胺等,同時還會涉及眾多的含有多種官能團的物質。學習中我們需要從官能團角度認識物質的結構特點,進而掌握典型物質的特殊性質、用途及制備原理、方法,逐步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烴的衍生物對官能團性質進行分類討論,掌握烴的衍生物的性質,了解不同類別的有機化合物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并遵循一定的規律,從而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對物質檢驗、用途的討論,培養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對物質同分異構體推斷、物質合成路線的設計,培養推理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
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下圖所示的物質X是合成某新型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組成元素為C、H、O ,有關X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X屬于芳香族化合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
B.X能發生加聚反應、取代反應


D.1 mol A完全燃燒需要消耗11.5 mol O2
【答案】C
2.(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已知A、B、C三種醇互為同系物,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
選項 假設 推斷
A 若A、B均能發生消去反應 C一定能發生消去反應
B 若A、B的分子中分別有1個、2個碳原子 C的摩爾質量不小于60 g/mol
C 若A的用途之一是配制飲料 B或C可能是丙三醇
D 若A、B均存在醇類同分異構體 C一定存在醇類同分異構體
【答案】B
【解析】甲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也無同分異構體,A、D均錯誤;丙三醇與乙醇不是同系物,C錯誤。
3.(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下列有關醛的判斷正確的是 (  )
A.用溴水檢驗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
B.1 mol HCHO發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2 mol Ag
D.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化合物不一定是醛類
【答案】D
【解析】碳碳雙鍵、醛基均可使溴水褪色,苯的同系物、碳碳雙鍵、醛基等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C均錯誤;1個HCHO分子中相當于含有2個醛基,1 mol HCHO發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4 mol Ag,B錯誤。
4.(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一種新藥物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分子式為C17H17N2O6
B.能發生水解反應、加聚反應、取代反應
C.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但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
D.與HCl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的一氯代物有3種
【答案】B
【解析】 從分子結構可知其分子式為C17H18N2O6,A錯誤;該有機化合物中含有酯基,能夠發生水解、取代反應,含有碳碳雙鍵,能夠發生加聚反應,B正確;含有碳碳雙鍵,既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又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生成的一氯代物不只3種,D錯誤。
5. (2023·廣東佛山H7教育共同體)(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我國自主研發對二甲苯的綠色合成路線合成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過程①發生了取代反應
B.M的某種同分異構體含有苯環且能與鈉反應放出氫氣
C.異戊二烯系統命名法的名稱為2-甲基-1,3-二丁烯
D.該反應的副產物可能有間二甲苯
【答案】D
6.(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以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為原料生產的材料具有優異的回彈性、柔軟性等一系列優點。以乙烯為基本原料生成PTT的過程如下:
(1)X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A中含有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C的名稱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屬于芳香族,且能與FeCl3溶液顯色的D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 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4組峰的物質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寫一種)。
(4)由A→D的信息知,碳碳雙鍵間可發生加成反應形成環狀物質,故可先將乙醇氧化為乙醛,然后乙醛分子間反應生成CH3CH==CHCHO,CH3CH==CHCHO再與1,3-丁二烯發生加成反應即可得到目標產物。(共36張PPT)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本章總結
構建·知識網絡
總結·專題提升
1.實驗原理
淀粉水解程度的實驗檢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水解是否已經發生;二是水解是否完成。前者本質上是檢驗樣品中有無葡萄糖生成,后者則是檢驗樣品中是否還有淀粉存在。檢驗有無葡萄糖生成的試劑通常是銀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檢驗淀粉的試劑是碘液。其中檢驗葡萄糖時試液不能顯酸性(H+能與檢驗試劑反應);檢驗淀粉的試液不能顯堿性(堿能與I2反應)。
淀粉水解程度的實驗檢測
2.實驗步驟
3.實驗現象及結論
編號 現象A 現象B 結論
① 未出現銀鏡 溶液變藍色 淀粉尚未水解
② 出現銀鏡 溶液變藍色 淀粉部分水解
③ 出現銀鏡 溶液不變藍色 淀粉完全水解
    某同學稱取9 g淀粉溶于水,測定淀粉水解的百分率,其操作步驟如圖所示。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所加試劑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加A,不加B是否可以?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析出2.16 g沉淀時,淀粉的水解百分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稀硫酸 NaOH溶液(合理即可) 
(2)不可以 銀鏡反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 (3)18%
與水有關的有機反應總結
1.能水解的有機反應
2. 有水生成的反應
某種甜味劑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熱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在許多國家已被廣泛使用。A的結構簡式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稀酸條件下加熱,化合物A首先生成的水解產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
(2)在較濃酸和長時間加熱的條件下,化合物A最終水解的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A分子內的官能團之間也可以發生反應,再生成一個酰胺鍵,產物是甲醇和____________________(填結構簡式)。
典練·素養提升
素養解讀:生物大分子與生命活動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不存在離開生物大分子的生命現象、活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性質、功能等知識,有益于人類生活質量、生命質量的提升。
通過對生物大分子結構與性質的學習,可逐步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對生物大分子鑒別方法的學習與討論,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對生物大分子生物功能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組成DNA的基本成分是 (  )
①核糖 ②脫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答案】C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2023·北京朝陽二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纖維素能夠發生酯化反應,不能被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
C.攀登高山時佩戴護目鏡,防止強紫外線引起皮膚和眼睛的蛋白質變性灼傷
【答案】B 
【解析】纖維素分子中葡萄糖單元存在醇羥基,能夠發生酯化反應,纖維素屬于非還原糖不能被銀氨溶液等弱氧化劑氧化,A正確;核苷與磷酸通過磷酸酯鍵結合形成核苷酸,B錯誤;紫外線能夠使蛋白質變性,因此攀登高山時佩戴護目鏡,防止強紫外線引起皮膚和眼睛的蛋白質變性灼傷,C正確;把與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相連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因此丙醛糖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中間碳),存在對映異構體,D正確。
【答案】D 
【解析】核酸由C、H、O、N、P元素組成,由一個磷酸分子、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堿基組成脫氧核糖核苷酸,D正確。
4.(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下圖表示一個反應過程,圖中黑球表示兩個相同的糖或糖的一部分,則圖中a、b、c分別表示(  )
A.麥芽糖、麥芽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C.纖維素、纖維素酶、葡萄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麥芽糖在麥芽糖酶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中酶參與反應過程,A正確。
5.(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某蛋白質充分水解后能分離出有機化合物R,R可與等物質的量的KOH或鹽酸完全反應。3.75 g R與5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則R的結構簡式為(  )
A.H2NCH2COOH
B.CH3CH(NH2)COOH
D.HOOCCH2CH2CH(NH2)COOH
【答案】A 
6.(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某化學興趣小組欲研究當酶的濃度一定時,反應速率(v)與反應物濃度(c)、溫度(T)的關系。以下兩個圖像是根據實驗畫出的。試根據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圖Ⅰ中,反應物達到某一濃度時,反應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圖Ⅱ中,A點所對應的溫度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
(3)圖Ⅱ中,A點后反應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將裝有酶與反應物的甲、乙兩試管分別放入12 ℃和75 ℃的水浴鍋內,20 min后取出轉入37 ℃的水浴鍋中保溫,兩試管反應速率變化分別為: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答案】(1)酶的數量有一定限度(或酶的濃度一定)
(2)最適宜溫度
(3)溫度過高,酶的活性下降 
(4)反應速率加快 反應速率基本不變或幾乎為零(共28張PPT)
第五章 合成高分子
本章總結
構建·知識網絡
總結·專題提升
合成高分子的兩種反應比較
類型 加聚反應 縮聚反應
含義 單體間相互加成形成高分子的反應 單體間通過相互取代形成高分子及小分子的反應
單體結
構特征 含不飽和碳碳鍵(C==C、C≡C)、醛基 分子中含有的特征官能團:—OH、—COOH、—NH2、—X(或活潑性較強的氫原子)等
化學鍵
變化情況 不飽和鍵斷裂后,原來的不飽和碳原子間彼此相互成鍵 兩個官能團(或活性氫原子,如苯酚中羥基鄰位、對位上的氫原子)間相互取代,生成小分子(水或NH3或HX)及高分子
    下列關于高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高分子的特點之一是組成元素簡單、結構復雜、相對分子質量大
B.高分子鏈之間均是靠微弱的分子間作用力結合的,因此高分子材料的強度小
C.高分子均為長鏈分子
D.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天然高分子材料與合成高分子材料兩大類
【答案】D 
【解析】高分子的結構并不復雜,有較強的強度,有網狀、線型、支鏈型三種結構,A、C均錯誤;網狀高分子的鏈之間存在共價鍵,B錯誤。
典練·素養提升
素養解讀:從某個角度來說,21世紀是高分子材料時代,人類從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種類、功能有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到目前有目的地研制出種類眾多、功能各異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已與人類的生活、生存密不可分了。通過對高分子類型、合成原理、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學習,可逐步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分析高分子的鏈節和單體,了解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質與用途,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加聚反應、縮聚反應的原理和應用,了解合成高分子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1.(2023·江蘇宿遷期中改編)(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第24屆冬奧會以“科技冬奧”為理念,以下事實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冰墩墩”用聚氯乙烯等原材料制作,聚氯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
B.餐具均由可降解聚乳酸制作,可有效減少白色污染
C.有舵雪橇中的碳纖維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
D.國家速滑館使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與傳統制冷劑氟利昂相比更加環保
【答案】C 
【答案】D 
3.(2023全國甲卷)(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光學性能優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異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應制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該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異山梨醇分子中有3個手性碳
C.反應式中化合物X為甲醇 D.該聚合反應為縮聚反應
【答案】B 
4.(2023·福建福州第三中學質檢)(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高分子N可用于制備聚合物離子導體,其合成路線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苯乙烯存在順反異構體


C.試劑b為HO(CH2CH2O)mCH3
D.反應1為加聚反應,反應2為縮聚反應
【答案】C 
5.(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單體的質量之和等于所生成聚合物的質量
B.單體為一種物質時,則單體發生加聚反應
C.縮聚反應的單體至少有兩種物質
D.淀粉和纖維素的鏈節都是C6H10O5,但聚合度不同,彼此不是同分異構體
【答案】D
(1)①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
(2)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業上獲得二甲苯的重要方法是從煤焦油(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中提取二甲苯,從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中提取二甲苯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萃取分液 B.蒸餾
C.分餾 D.加入酸性KMnO4溶液
(4)物質A是對苯二甲酸的同分異構體,具有如下性質:①遇FeCl3溶液呈紫色;②能發生銀鏡反應,且n(A)∶n(Ag)=1∶4;③能水解;④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時,A與溴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寫出符合條件的任意三種物質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53張PPT)
第一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與研究方法
本章總結
構建·知識網絡
總結·專題提升
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結構(簡)式的確定是有機計算的核心內容,如何掌握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的計算方法、技巧及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推斷依據呢?
1.有機計算的基本內容與途徑
有機計算包括有機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分子式的計算、結構的推斷(結構簡式的書寫或同分異構體數目的確定)三個方面,具體情況如下。
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分析
引起國人共憤的“結石寶寶”事件中的罪魁禍首是三聚氰胺,實驗測得其蒸氣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63,又知分子組成中含C:28.57%、H:4.76%、N:66.67%。試確定其分子式。
【答案】C3H6N6
【解析】三聚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3×2=126,故1 mol三聚氰胺分子中含C原子、H原子、N原子的物質的量分別為:
(2)最簡式(實驗式)法。
先求出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個數最簡整數比,以此為依據得出最簡式,然后依據有機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或類別確定其分子式。分子中原子個數最簡整數比的求解方法為:
此方法適用于各元素質量分數(或質量)已知或可求出的情況。
28 g某氣態烴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 L,其中含碳85.7%,求出其分子式。
【答案】C4H8
(3)單位物質的量法。
通常用于一定量有機化合物完全燃燒時所得產物量值已知情況下的計算,主要過程是由CO2、H2O的量值求出C、H原子物質的量,然后轉化為1 mol有機化合物中所含碳氫(氧)原子物質的量,進一步確定其化學式。
    某有機化合物8.80 g,完全燃燒后得到CO2 22.0 g、H2O 10.8 g。該有機化合物的蒸氣密度是相同狀況下H2密度的44倍,則該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為 (  )
A.C5H6O      B.C5H12
C.C5H12O2 D.C5H12O
【答案】D
說明:運用此種解法有時需要確定有機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方法是將m(C)+m(H)與m(有機化合物)進行比較,若二者相等,無氧;若前者小,有氧;若前者大,計算的數據有錯誤。
(4)組成通式法。
此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有機化合物的組成通式進行計算。適用于有機化合物種類已知或可以推導出來的題目。
某氣態不飽和烴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27,取0.54 g該烴恰好與濃度為0.2 mol/L的溴水100 mL完全反應,使溴水完全褪色,求該烴的分子式。
【答案】C4H6
【解析】M(烴)=27×2=54。該烴與溴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54 g/54 g·mol-1)∶( 0.2 mol/L×0.1 L)=1∶2。該烴為炔烴(或二烯烴),通式為CnH2n-2, 12n+2n-2=54,n=4。分子式為C4H6。
10 mL某種氣態烴,在50 mL氧氣中充分燃燒,得到液態水和體積為35 mL的混合氣體(所有氣體體積都是在同溫同壓下測定的),則該氣態烴可能是 (  )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炔
【答案】B
(6)余數法。
適用于烴類物質的計算,用烴的相對分子質量除以14,看商數和余數。
其中商A為烴中的碳原子數,此法適用于具有特定通式的烴(如烷烴、烯烴、炔烴、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3.有機化合物結構與有機化合物的特征性質
利用有機化合物波譜法測量的結果或根據有機化合物的一些具有特殊現象的反應可推測出物質的結構特征,常見特征反應與對應官能團關系如下:
(3)能與鈉反應放出H2的物質:含有—OH、—COOH的物質。
(4)能與Na2CO3或NaHCO3反應放出CO2的物質可能含有—COOH。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模型的分析
本文所說的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模型是指球棍模型與空間填充模型。如三種C5H12的球棍模型圖為:
乙炔、苯、乙醇的空間填充模型分別如下:
分析某種“小球”代表的原子種類的依據是原子成鍵數目,首先找出表示碳原子的小球,而找出碳原子的技巧是與另外4個原子相接觸或居中的“小球”代表的就是碳原子,氫原子或鹵素原子只與一個原子相接觸或成鍵,氧原子(形成2個鍵)或氮原子(形成3個鍵)。
(1)該有機化合物的最簡式為____________,其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_____,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將X歸為不同物質類別,請寫出其中的兩種類別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鍵線式表示出其組成與結構:
(3)Y是X的芳香族同分異構體,則Y中的官能團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有羧基。若Y的苯環上有3個相同的取代基,Y的同分異構體最多有________種。
【解析】 (1)該圖中有3種球,其中最大的白球最多與另外4個原子成鍵,故它代表碳原子,所有最小白球均只有一個鍵,故它代表氫原子,另一種灰球代表氧原子,與1個碳原子成鍵的氧原子形成的是雙鍵,與2個碳原子成鍵的氧原子形成的是單鍵,由此可確定X的分子式為C9H12O3,最簡式為C3H4O。X中含有碳環,含有酯基、酮羰基,故可稱為脂環化合物、酯類、酮類等。(3)因Y中含有苯環,故Y中不可能再有雙鍵或三鍵。除去苯環后,還剩余3個碳原子、3個氧原子、若干個氫原子,三個取代基有2組情況:①3個—OCH3,②3個—CH2OH,3個相同的取代基在苯環上可形成3種同分異構體,故共有6種同分異構體。
1.不飽和度含義:不飽和度又稱缺氫指數,是有機化合物分子不飽和程度的量化標志,用希臘字母Ω表示。規定烷烴的不飽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飽和)。
2.不飽和度的計算方法
Ω=雙鍵數+三鍵數×2+環數。
如苯:Ω=3+0×2+1=4 (苯可看成三個雙鍵和一個環的結構形式); CH3C≡C-CH2CH==CHCH3:Ω=1+1×2=3。
有機化合物分子不飽和度與分子式的確定
3.有機化合物分子中不飽和度的確定
鍵類型或苯環 雙鍵(C==C、C==O) 飽和碳環 三鍵 苯環
Ω值 1 1 2 4
與等碳鏈狀烷烴相比,氫原子數目差值 2 2 4 8
4.不飽和度在分子式確定中的應用
根據鍵線式確定有機化合物分子式時,確定氫原子數目是最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運用不飽和度進行分析,就可大大提高計算正確率。
根據A、B、C、D四種有機化合物的鍵線式確定它們的分子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C5H12O2 C18H31O4N C18H18O2 C35H53N3O
【解析】A分子中直接數出分子中C、H、O原子的個數,根據碳四價原則互換,得出其分子式為C5H12O2。B分子中有12個終點、拐點,1個苯環,故共有18個碳原子,不飽和度為4,故氫原子數目=(18×2+2)-2×4+1=31(注意氮原子連接有1個氫原子),另有1個氮原子、4個氧原子,分子式為C18H31O4N。 C物質因多個環連接、部分碳原子共用,不宜利用不飽和度法計算,可根據碳必須形成4個共價鍵,先確定環上有9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再觀察環外結構知還有9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故分子式為C18H18O2。
D分子中5個彼此獨立的六元環和1個三元環,環外還有2個碳原子,不飽和度為10,與碳原子數目相同的烷烴相比少20個氫原子;故共有5×6+3+2=35個碳原子,含有35個碳原子的烷烴有72個氫原子,故氫原子數目為72-20=52,另外有3個N、1個O,一個N==C鍵,再加一個H原子,分子式為C35H53N3O。
典練·素養提升
素養解讀:有機化合物數量龐大、結構復雜,利用分類法是認識和研究有機化合物及其變化的一種常用科學方法。通過分類可以將數量龐大的有機化合物分為若干類別,將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簡化為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羥基、羧基、酯基、醛基等官能團或苯環等特定的基團,通過分析官能團的性質、變化,從而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基礎知識。通過對有機化合物性質及變化的學習,可逐步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對物質性質的分析,選用適當的方法分離提純有機化合物,從而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學科核心素養。
通過對物質結構的探究,并運用化學現象、測量數據,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1.(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下列四組物質的分子式都相同,其中屬于同一類物質的是 (  )
【答案】C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工業上食用油的生產大多數采用浸出工藝。菜籽油的生產過程為將菜籽壓成薄片,用輕汽油浸泡,進行操作A;過濾,得液體混合物;對該混合物進行操作B,制成半成品油,再經過脫膠、脫色、脫臭即制成食用油。操作A和B的名稱分別是 (  )
A.溶解、蒸發 B.萃取、蒸餾
C.分液、蒸餾 D.萃取、過濾
【答案】B
【解析】操作A是用輕汽油浸泡,該過程屬于萃取;汽油與油脂的混合物則需用蒸餾的方法分離,B正確。
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某氣態烴對空氣的相對密度為2,在氧氣中充分燃燒1.16 g 這種烴,并將所得產物依次通過裝有無水氯化鈣的干燥管和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稱量這兩個干燥管的質量,它們依次增重1.8 g和3.52 g。這種烴的分子式是 (  )
A.C2H6 B.C4H10
C.C5H10 D.C5H12
【答案】B
4.(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質譜儀可用于測定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C.某烴的同分異構體只能生成一種一氯化物,該烴的分子式可能為C5H12
D.用紅外光譜儀可區別CH3COOCH2CH3與CH3CH2CH2COOH
【答案】B
5.(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按如下方案可從樣品粉末中提取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物質A:
下列每步實驗所需所用裝置、操作正確的是(部分夾持裝置省略) (  )
【答案】B
6.(模型認知與證據推理)已知某有機化合物A的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由紅外光譜可知,該有機化合物分子中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化學鍵
B.由核磁共振氫譜可知,該有機化合物分子中有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C.僅由核磁共振氫譜無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氫原子總數
【答案】D
7.(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有機化合物A可由葡萄糖發酵得到,也可從酸牛奶中提取。純凈的A為無色黏稠液體,易溶于水。為研究A的組成與結構,進行了如下實驗,試通過計算填空:
實驗步驟 解釋或實驗結論
(1)稱取A 9.0 g,升溫使其氣化,測得其密度是相同條件下H2的45倍 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___
(2)將此9.0 g A在足量純O2中充分燃燒,并使其產物依次緩緩通過濃硫酸、堿石灰,發現兩者分別增重5.4 g和13.2 g A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解釋或實驗結論
(3)另取A 9.0 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應,生成2.24 L CO2(標準狀況),若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則生成2.24 L H2(標準狀況) 用結構簡式表示A中含有的官能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核磁共振氫譜圖如下:



A中含有________種氫原子;
綜上所述,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0 (2)C3H6O3 (3)—COOH —O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沈阳市| 宜宾县| 曲松县| 榆林市| 巴林左旗| 黔东| 嘉兴市| 辽宁省| 永新县| 虞城县| 阿城市| 曲麻莱县| 板桥市| 平江县| 阿城市| 陕西省| 磐安县| 桐梓县| 瑞安市| 开封市| 盐池县| 新宾| 东至县| 兰考县| 岱山县| 上饶市| 蒙城县| 南京市| 长春市| 集安市| 霸州市| 灵川县| 澄江县| 韶山市| 清徐县| 石阡县| 隆尧县| 四会市| 霍城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