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學習目標:知識: 背誦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及其經濟社會條件,記憶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牢記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能力:熟讀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素養:學生梳理各文明古國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培養對人類文明悠久歷史與發展多元化認識的理性情懷。學習重點:人類文明的產生學習難點: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知識生成案一、導(3分鐘,緊跟老師思路,思考導學問題,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兩幅圖大約繪制于5000—6000 年前,左圖的人們在放牧,右圖的人們在收割。大家思考一下,兩幅圖反映了什么現象?對!反映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那么,人類文明是怎么產生的呢?文明的早期發展又有何表現和特點呢?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任務 學法指導 時間 要求知識點一 :人類文明的產生 閱讀課本第一子目,結合導學問題,梳理人類文明產生的過程與標志 7分鐘 坐姿端正,零抬頭,零發呆,做到:眼到、手到、筆到,心到; 認真研讀教材第一課內容,黑筆勾畫重點知識點,紅筆標注疑惑點 合上課本完成導學問題,積極思考,獨立完成知識點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閱讀課本第二子目,明確古代文明的特點與不同地區文明的差異,完成導學問題二 8分鐘預(15分鐘)導學問題:知識點一 人類文明的產生(7分鐘)閱讀教材內容并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文明”這一概念的認識是什么?說法一: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淀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文明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觀念、工具、語言、文字、信仰、宗教觀念、法律、城邦和國家等。說法二:文明是文化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當某個階段的文化,比較廣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已經初步形成,社會成員被劃分成了階級或等級,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已經比較完備,出現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發展到這種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稱作文明。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人類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發展過程如何?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社會分工與城市的形成過程?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私有制與階級的產生過程是怎樣的?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國家與文字又是如何產生的?知識點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8分鐘)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最初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它們的總體特征如何?請同學們結合表格提示,在課本上標出相關知識。地區文明 自然環境 政治制度 文化表現西亞兩河流域文明東北非尼羅河流域文明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文明歐洲希臘愛琴海文明知識鏈接:三、測(12分鐘,自主完成,黑筆寫答案,紅筆寫出疑問點,完成后坐端正)【小試牛刀】1.中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并稱四大文明古國。孕育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山地 D.大河流域2. 公元前18世紀的某條法律規定: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對該法律,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制定于古代印度B.出自《漢謨拉比法典》C.維護奴隸主利益D.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完備的成文法典3. 人類最早的文明一般產生于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類古代文明中,發源于非洲地區的是(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B.古代兩河流域文明C.古代尼羅河流域文明D.古代黃河流域文明4. 古代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下列與印度相關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金字塔B.《漢謨拉比法典》C.《吉爾伽美什》D.發明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5. 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B.古印度C.古希臘D.古巴比倫四、展:(5分鐘)(使用規范的課堂用語:我展示、我補充、我質疑……)口展:小試牛刀的答案、部分存在爭議的題目分享做題思路(聲音洪亮)五、疑:(1分鐘)其他同學提出疑問之處 (使用規范的課堂用語:我補充、我質疑)六、評:(1分鐘)講評學生展示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及有爭議的內容七、記:(5分鐘)快速并高效地通讀一遍本課講過的知識八、憶:(3分鐘)合上課本,嘗試回憶,組內互查。我的疑問:二、技能形成案時間與要求:①共45分鐘,態度認真,仔細審題,工整書寫,規范答題,合理分配時間,有效率意識。②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③根據標準答案,用紅筆訂正,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組內小組釋疑。④訂正時對錯誤題目進行錯因分析,對答題思路、方法、規律總結分析,關鍵點易錯點做好筆記。一、思:自主思考,按學法指導勾畫材料聯系所學,找準方向,簡寫要點,疑難紅筆標注(5分鐘)探究點一: 人類文明的產生在世界古代史上,各地區各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其發展異彩紛呈,各具魅力,并為近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據此探究下列問題。將下列“上古文明對比表”補充完整。(在橫線處作替)文明古國 文明形式 產生地區 主要文明成果古埃及 大河文明 ① ②古巴比倫 ③ ④古中國 黃河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等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阿拉伯數字等古希臘 海洋文明 地中海地區 ⑤古羅馬 地中海地區 基督教(或羅馬法,儒略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點二: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點材料一 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間)、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間)、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間)、中國(公元前2000年開始)、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這是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說法。材料二 古代中國人開通了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張揚的是國威與和平,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對自己的兒子亞歷山大說:“我的兒子,找一個適合你的王國吧,馬其頓太小了。”成年后的亞歷山大將300領波斯鎧甲作為給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衛城,帶著如下題字:“來自亞歷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臘人(除了斯巴達人)的奉獻,從居住在亞細亞的野蠻人奪取。”材料三 “平民政體”(民主政體)一詞的確解應該是自由而貧窮同時又為多數的人們所控制的政體;相似地,“寡頭政體”一詞的確解應該是富有而出身較高同時又為少數的人們所控制的政體。——[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政治學》探究:根據自然地理環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劃分為哪兩類?請探討造成兩類文明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四大文明古國是農業文明的代表。依據材料一地圖,說說其產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條件有哪些?(列舉兩例)并根據材料二提供的資料,說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3)指出材料三中的哪種政體更能發揮公民的創造力、造就輝煌燦爛的古希臘文化。試舉兩例予以說明。二、議:(10分鐘)小組合作,組組合作,站立討論,集思廣益整合答案,解決自主思考中疑難點三、展:(9分鐘)小組整理好問題答案即可上臺展示,(使用規范的課堂用語:我展示)口展 : 探究一(1)(聲音洪亮) 投影展示:探究一(2)四、疑:(5分鐘)其他同學提出疑問之處五、評:(6分鐘)講評學生展示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及有爭議的內容,并打分六、整:(7分鐘)錯誤點用紅筆修改并說明原因,總結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解題方法規律。三、能力提升案時間與要求:①30分鐘限時考,態度認真,仔細審題,工整書寫,規范答題,合理分配時間,有效率意識,不拖延限時完成②考后10分鐘,對照標準答案,小組互批,組長匯總分數。③根據標準答案,用紅筆訂正,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組內小組釋疑④訂正時對錯誤題目進行錯因分析,對答題思路、方法、規律總結分析,關鍵點易錯點做好筆記一、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4分,共48分。1.古巴比倫王國的一部法典規定:殺死或傷害奴隸不算犯罪,只須向主人賠償損失,就算了事;盜竊或隱藏他人奴隸者處死;消滅他人奴隸標記者斷指或處死;毆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隸處割耳之刑。這說明該法典的實質是( )A.體現自由平等 B.體現“君權神授”C.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D.規定嚴格的等級制度2.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那么下列關于埃及文明說法正確的是( )①古埃及科學和文化成就較高,突出成就之一是太陽歷②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③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④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 “尼羅河的贈禮”,是因為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某旅行社為配合學生研學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廣告,其中符合歷史事實的廣告詞是( )A.沿著印度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領略金字塔的壯美B.參觀羅馬歷史博物館,看獅身人面像,感嘆海洋文明的魅力C.在恒河南岸觀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風采D.在兩河流域駐足,了解楔形文字,感嘆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4.參觀法國盧浮宮時,解說員指著一塊黑色石柱說:“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該石柱上部的浮雕表達的政治觀念是( )A.王權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權在民 D.天賦人權5.下圖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圖,B處所在地區的代表性文明是( )A.種姓制度、佛教 B.分封制度、甲骨文和青銅器C.象形文字、金字塔 D.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6.一首古埃及的詩說:“他信守諾言多么按時,饋贈禮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個人饋贈禮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窮人,富人,強者,弱者,不加區別,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羅河 B.法老 C.金字塔 D.祭司7.下圖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區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統一國家并實行中央集權的是在(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8.“《摩奴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如果是吠舍罵了,就要罰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羅罵了,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羅門侮辱剎帝利,只罰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罰款25帕那;侮辱首陀羅罰款12帕那。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或者簡單地凈一次身就行了。”以上材料說明在古印度各種姓( )A.法律地位不同 B.社會權利不同 C.責任義務不同 D.社會觀念不同9. 根據古代某個國家的法律條文規定:各等級間貴賤分明,界限森嚴,不同等級不能通婚;若通婚生子,其父母子女皆為賤民,賤民將被敢出婆羅門村莊居住,成為不可接觸的人。這是那個國家的法律條文?( )A.埃及 B.巴比倫 C.印度 D.中國10.二十九歲那年,他看到世間人類的苦難,決心出家虔心修道。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樹下,經過多年的苦思冥想,他終于頓悟成佛。他是( )A.釋迦牟尼 B.耶穌 C.穆罕默德 D.孔子11.“它的規模不及圣彼得大教堂的四分之一,但卻展示了宇宙的形象;它的比例如此完美,在人們注視著那天際般的穹頂時,關于它的體量的概念不復存在。它向天空敞開著,它那寬廣的穹頂由處于永恒變化之中的外部世界所照亮。”“它”指的是( )A.帕特農神廟 B.萬神殿 C.圣母瑪利亞大教堂 D.西斯廷小教堂12.古希臘愛奧尼柱式建筑給人一種輕松活潑、優雅高貴的女人氣質,又被稱為女性柱,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如下圖)。該建筑風格的廣泛出現( )A.彰顯了古典人文主義精神 B.反映了希臘女性地位提高C.表明了希臘建筑藝術高超 D.體現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01年,法國考古隊在伊朗古城蘇薩遺址發現一根黑色的玄武巖石柱。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滿法典條文。法典分序言、正文、結語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282條,其中有35條已經磨損,但根據在蘇薩及其他地方發現的泥板文書上的法典抄本片段,大部分得以補上。石柱現存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如圖為石柱上部的浮雕。材料二 該法典片段:倘理發師未告知奴隸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隸的奴隸標識者,則此理發師應斷指。浮雕中站立的人物是法典的頒布者,法典因此得名。這是哪個國家的哪部古代法典,它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怎樣?浮雕中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政治觀?石柱和其他泥板文書上使用的應為何種文字?(4)材料二中該法典的規定反映了什么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