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 導學案及答案【課標要求】了解古代非洲與美洲地區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預習重點】①重要概念:西非文明、東非文明、南非文明、北非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②歷史理解:古代非洲文明興起的原因及成就。③歷史現象:瑪雅文明的成就【自主學習】一、古代非洲文明1.班圖人(1)區域:從西非擴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區。(2)成就: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農作物,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 技術。2.東非(1)阿克蘇姆王國: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興起,4世紀,成為地區強國。(2)東非沿海地區①條件: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 的傳入。②代表:10~15 世紀,產生了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國家。③經濟狀況:廣泛使用奴隸勞動;以種植瓜果蔬菜的 為主;城市繁榮;對外貿易發達(當地把黃金、象牙和奴隸與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運來的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進行交換)。3.西非(1)概況:8~15世紀,加納、馬里、桑海先后興起;盛產黃金。(2)馬里:征服加納后進一步擴張;擴大貿易,城市和文化繁榮, 成為文化中心。(3)桑海:攻滅馬里;實行 ;擴大對外貿易,奴隸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力量;興建學校,發展文化。4.南非:11世紀末建立津巴布韋國家, 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二、古代美洲文明1.印第安人:獨立培育出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瑪雅文明(1)位置: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2)表現①政治:建立眾多 國家。②農業與手工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制造精美陶器。③藝術與文化:用于祭祀的 ; 文字、歷法紀年、20進位制,知道“零”的概念。3.阿茲特克文明(1)位置:墨西哥地區。(2)表現:“ ”擴大了耕地面積;最著名的建筑太陽金字塔。4.印加文明(1)位置:南美洲,都城庫斯科。(2)印加帝國的統治①15世紀末16世紀初鼎盛。最高統治者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權。②土地、礦藏和牲畜歸 所有。③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貴族充任長官;按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為征稅和征兵,編制 。④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命令和情報,調動軍隊;征服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防止反抗。【課堂作業】1.印加本是一個位于庫斯科的小部落,11-14世紀逐漸兼并周邊部落,發展壯大。這期間,印加人吸收了奇穆人的灌溉技術,蒂亞瓦納科人的石材打磨技術,瓦里人的城市設計規劃技術等。由此可見,印加帝國的崛起得益于( )A.重視經濟貿易 B.實行君主專制 C.農業發展繁榮 D.吸收外來文化2.印加人通過建造梯田(如下圖)來彌補山區干旱少地的自然環境,結構堅固的梯田既可阻擋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還可以防止山體滑坡等災害。由此可知,印加人( )A.科學技術十分發達 B.農業生產因地制宜C.嚴重破壞自然環境 D.主要從事集體耕作3.以下四項表述可以從史實直接推斷出結論的是( )史實 結論A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了阿克蘇姆王國 公元前后埃塞俄比亞地區進入文明時代B 1112年,法國瑯城居民起義,1128年,法王路六世頒發特許狀,同意瑯城實行自治 武裝暴動是西歐城市獲得自治的主要方式C 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以后,英格蘭逐漸形成較為強大的王權 此時歐洲民族國家已經形成D 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發展到鼎盛全國分為四大政區,由貴族充任長官統治 印加帝國實現了對整個美洲的統治A.A B.B C.C D.D4.從10世紀起,東非居民在漫長的海岸地帶和附近島嶼上建立起數十個定居地,并以這些定居地為基地,渡過印度洋,與紅海沿岸、阿拉伯南部、波斯灣、印度、東南亞乃至中國各城市展開了十分得利的貿易活動。這些活動( )A.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交流 B.推動了非洲城邦制度的發展C.統一了東非的社會風俗 D.促進了埃及行省制度的完善5.古代東亞和東南亞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亞、歐洲孕育了小麥文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則創造了獨特的玉米文明。這( )A.體現了文明發展的多元性 B.說明了各文明是孤立發展的C.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D.表明農業的起源至今無定論6.從迄今為止的發掘來看,阿茲特克雕刻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帝國用于祭祀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的大型雕刻,它們借助巨大的規模、繁縟的象征圖案、騷動的生命力和狂熱的宗教感情產生一種深沉的、震懾人心的感染力。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緣于( )A.政教合一的體制環境 B.高度發達的生產力C.對外擴張的好戰心理 D.高超的藝術審美能力答案:一、古代非洲文明1.班圖人(1)區域:從西非擴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區。(2)成就: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農作物,馴養了牛, 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2.東非(1)阿克蘇姆王國: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興起,4世紀,成為地區強國。(2)東非沿海地區①條件: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伊斯蘭教的傳入。②代表:10~15 世紀,產生了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國家。③經濟狀況:廣泛使用奴隸勞動;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城市繁榮;對外貿易發達(當地把黃金、象牙和奴隸與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運來的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進行交換)。3.西非(1)概況:8~15世紀,加納、馬里、桑海先后興起;盛產黃金。(2)馬里:征服加納后進一步擴張;擴大貿易,城市和文化繁榮,廷巴克圖成為文化中心。(3)桑海:攻滅馬里;實行中央集權;擴大對外貿易,奴隸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力量;興建學校,發展文化。4.南非:11世紀末建立津巴布韋國家, 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二、古代美洲文明1.印第安人:獨立培育出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瑪雅文明(1)位置: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2)表現①政治:建立眾多城市國家。②農業與手工業: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制造精美陶器。③藝術與文化: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表意文字、歷法紀年、20進位制,知道“零”的概念。3.阿茲特克文明(1)位置:墨西哥地區。(2)表現:_“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最著名的建筑太陽金字塔。4.印加文明(1)位置:南美洲,都城庫斯科。(2)印加帝國的統治①15世紀末16世紀初鼎盛。最高統治者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權。②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③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貴族充任長官;按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為征稅和征兵,編制人口調查表。④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命令和情報,調動軍隊;征服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防止反抗。1.D【詳解】根據材料“印加人吸收了奇穆人的灌溉技術,蒂亞瓦納科人的石材打磨技術,瓦里人的城市設計規劃技術”可知,印加人通過吸收周邊部落的先進技術,不斷發展壯大,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向周邊部落學習技術,沒有涉及到經濟貿易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政治方面的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沒有介紹農業的發展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2.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印加人在山區通過建造梯田來彌補不宜耕種的自然環境,B項正確;“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梯田可以阻擋水土流失,防治山體滑坡,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然環境,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印加人的勞作方式是集體耕作還是個體耕作,排除D項。故選B項。3.A【詳解】阿克蘇姆王國的出現意味著這一時期的埃塞俄比亞進入了文明時代,A正確;西歐城市獲得自治權的主要方式是購買,B項結論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C項只能證明當時英國的民族國家逐漸形成,而非整個歐洲,排除C項;D的史實不能得出印加帝國的統治范圍擴張到整個美洲,排除。故選A項。4.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東非居民與亞洲主要文明區開展貿易活動有利于促進人類文明的交流,A項正確;遠洋貿易對城邦發展無直接影響,排除B項;貿易活動促進了東非社會風俗多元化,排除C項;根據所學可知,埃及屬于北非,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5.A【詳解】材料呈現了不同文明區域早期農作物品種的差異,這體現了文明發展的多元性,A項正確;古代不同文明之間是存在聯系的,例如北非文明和西亞文明之間的交往歷史就較為悠久,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不同區域文明之間差異,而不同區域的文明在農業誕生之初生產力發展水平差別不大,排除C項;農業的起源不等于農作物文明的起源,排除D項。故選A項。6.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阿茲特克的雕刻藝術與祭祀有關,滲透著狂熱的宗教感情,這緣于阿茲特克政教合一的體制環境,A項正確;生產力發展水平主要影響雕刻技術而非藝術風格,排除B項;阿茲特克的雕刻與祭祀有關,看不出好戰心理,排除C項;阿茲特克獨特的雕刻藝術主要受地域文化的影響,而非主要由創作者審美能力決定,排除D項。故選A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