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認識論知識點主標題:認識論副標題:剖析考點規律,明確高考考查重點,為學生備考提供簡潔有效的備考策略。關鍵詞:實踐、認識、真理難度:321世紀教育網重要程度:4內容:考點剖析:根據2015年考綱,認識論涉及實踐及其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真理及其特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等知識。學生可以從“一、二、三”來個“窺一斑而知全豹”,即掌握一個基本觀點,即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理解兩個概念,即實踐和真理;領會并運用三個特點、三個原理、三個方法論:即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三個特點;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這三個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這三個方法論要求。學生在復習迎考時,夯實基礎是前提。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考點掃描:考點 具體內容(注意點)實踐及其特點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真理及其特性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特點:真理是客觀的;是有條件的;是具體的。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 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21世紀教育網2.全面理解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非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21教育網方法論要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堅持正確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認識論備考策略主標題:認識論副標題:剖析考點規律,明確高考考查重點,為學生備考提供簡潔有效的備考策略。關鍵詞:實踐、認識、真理難度:3重要程度:4內容:備考策略。 21世紀教育網1.知識整合 有序識記21世紀教育網2.重點突破 著眼運用認識論部分常用的原理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學生在復習迎考過程中善于總結歸納是很重要的。就認識論來說,最常見的設問角度是: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的(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2)結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點與追求真理的過程。解題的理論要素:(1)運用真理的相關知識,談談對材料的認識21世紀教育網理論要素構成:真理特點+認識過程+材料21世紀教育網提示:①真理特點:真理的含義、客觀性+具體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條件性+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②認識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方法論(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21教育網(2)運用哲學知識,分析探索和實踐的過程理論要素構成:實踐的特點+實踐決定認識+認識過程提示:①實踐特點:客觀物質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②實踐決定認識:來源+動力+唯一標準+目的;③認識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21cnjy.com3.打破藩籬 融會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常分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四個部分,在回答問題時既要注意題目設問要求,到底要求從哪個方面作答,又要注意這幾個方面的聯系,尤其象認識的有關知識,與歷史唯物主義部分的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與選擇等還是有一定聯系的。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也屬于認識的范疇,因此在歷史唯物主義講述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這些知識時,講到了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也就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等等,這些也同樣適用于認識,即人們社會地位、需要的不同,人們站的立場不同,認識也會出現不同。因此在回答主觀題時要注意這一現象。比如2015新課標Ⅰ第39題第(2)小問,就體現這種現象。21·cn·jy·com例如.(2015新課標一39(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保護和傳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來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記錄片《記住鄉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視首播。該片選取100多個傳統村落,圍繞中華美德的千百年傳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采取紀實手法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有堅守精忠報國、寧死不屈民族氣節的,有傳承誠信為本,誠實待人村風的,有秉持積善成德、助人為樂精神的,有倡導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2·1·c·n·j·y《記住鄉愁的》的播出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古建筑學者將其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立體的教科書,現成的博物館”,歷史學者認為《記住鄉愁》呈現了一副生動的鄉村歷史畫卷,民俗學者從節目中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社會學者強調吸取傳統鄉村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經驗......【來源:21·世紀·教育·網】(2)運用認識論的相關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不同學者從《記住鄉愁》中獲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參考答案】(2)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功能反映。認識受到主體狀況、客體狀況以及認識條件的制約。(4分)不同學者在知識背景、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3分)記錄片涉及傳統村落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村規民約、民風民俗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導致不同學者感受的差異性。(3分)21·世紀*教育網【解析】該題的最大特點是,僅僅從“認識論”找答案似乎很難,但一旦學生理解了在歷史唯物主義部分,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等從本質上看都屬于認識的范疇,因而,凡是導致社會意識、價值觀、價值判斷出現差異的原因,均可遷移到導致不同人認識有差異,即本題感受有差異的原因,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www-2-1-cnjy-com含義實踐觀特點實踐決定認識追求真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認識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含義真理觀特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認識論易混易錯點主標題:認識論副標題:剖析考點規律,明確高考考查重點,為學生備考提供簡潔有效的備考策略。關鍵詞:實踐、認識、真理難度:3重要程度:4內容:熟記易混易錯點。學生熟悉易錯易混易考點,無疑對解答客觀題幫助是巨大的。本小節中,學生要著重把握以下內容:實踐的主體是人,也即實踐為人類所特有,動物的本能活動不是實踐;實踐以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為對象,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不是實踐;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即親自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不能作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是客觀的,但不是無條件的。真理的客觀性強調的是在它所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內,它是正確的;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真理是客觀的,但不是絕對的。真理都是有條件的,當客觀情況或實踐發生變化,原來屬于真理的認識有可能成為謬誤,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理是相對的。21·cn·jy·com1.(2014高考江蘇卷31) 曾幾何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技術所限,人類眼中的海洋只是鄰近的一方水域;隨著造船技術的提高和海上羅盤的使用,人類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視野投向更廣闊的海域;而今,借助載人深潛器、大洋鉆探船等高新技術設備,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紗逐步被揭開。 這表明www.21-cn-jy.com①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21世紀教育網③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體現了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人類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①符合題意;題中“隨著” “人類進入”“而今,借助”等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②符合題意;實踐的直接現實性,指的是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材料沒有體現,③不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答案A正確。2.(2014高考大綱卷30)農諺說:“蚯蚓叫,大雨到。”一位農民氣象員對此感到懷疑,經過反復觀察和實驗,他發現下雨前鳴叫的是螻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這條農諺改成了“螻蛄叫,大雨到”。經過進一步觀察和研究,他又發現“春秋螻蛄叫,大雨定會到”,但“盛夏螻蛄叫,大雨不會到”。這表明①親身的實踐經驗比他人的實踐經驗更可靠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根本動力③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農民氣象員經過反復觀察和實驗 ( http: / / www.21cnjy.com )檢驗出下雨前鳴叫的是螻蛄而不是蚯蚓,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經過進一步觀察和研究,他又發現“春秋螻蛄叫,大雨定會到” 但“盛夏螻蛄叫,大雨不會到”,說明“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故②④符合題意。①錯誤,親身實踐的經驗和他人實踐的成果都是源于實踐,不能片面強調誰更可靠。題中并未強調認識運用于實踐,③不符合題意。21教育網3.(2014高考浙江卷30)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們辨別音高的能力也可顯著提高。此前,科學界通常認為這種變化主要發生在幼年階段,且需要更長的時間。這表明[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cnjy.com①科學的價值在于造福社會 ②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復性和相對性 ④認識的真理性需要不斷經受實踐的檢驗[來源:21世紀教育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②④選項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證明以前科學界通常認為的觀點是錯誤的,說明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同時說明認識的真理性需要不斷經受實踐的檢驗,故入選。①選項觀點與題意不符,題中沒有涉及科學的價值在于造福社會,而是強調通過實踐獲得真理性的認識,故排除。③選項觀點錯誤,認識具有反復性,真理不具有反復性,真理具有具體性,沒有相對性,故排除。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4.(2015安徽文科綜合10C)經實踐檢驗的認識就是真理(×)提示: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但并不一定正確。5.(2015福建文科綜合35②)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21世紀教育網提示: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6.(2015江蘇單科27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提示: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符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認識論.doc 認識論備考策略.doc 認識論易混易錯點.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