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 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研讀材料,了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與影響;通過觀察圖片,了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傳播。2.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的發展和影響。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作出的主要貢獻,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發達的中外交通。難點: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的對外傳播和影響。【知識結構】【自主學習】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雕版印刷術:我國在 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遼、宋、西夏、金時期, 很盛行,雕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2)活字印刷術:北宋時的匠人 發明泥活字。此后,能工巧匠們又發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學家 在《農書》中對木活字技術作了系統的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了 。 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3)印刷術的傳播:13世紀時,活字印刷術傳入 ,之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又經絲綢之路傳到 ,后來經過 的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1、指南針的發明(1)司南的發明: 時,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司南”。(2)指南針的發明: 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后來,人們把這種有磁性的鋼針安置在刻有度數的盤中,于是就制成了 。2、指南針的應用、傳播與影響(1)應用: 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2)傳播:乘坐中國海船的 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3)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 的發展。3、火藥的發明與應用(1)發明: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2)應用: ,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時期,廣泛用于戰爭。元朝還用金屬作筒,取代竹筒,發明了 。4、火藥的傳播與影響(1)傳播: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 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 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2)影響: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 和 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 。三、發達的中外交通1、陸上交通的發展(1)絲綢之路: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 。(2)驛站:宋代驛站比較發達,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 ,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3)中外往來:元代的陸路向西通往 、 及 等歐洲國家。2、海上交通的發展(1)原因:宋元時期 和 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中國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針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2)航線: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 時期。(3)海外貿易:宋代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五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3、中外交流的發展: 與 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歸納提升】問題一: 中國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在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說一說中國古代科技遠超西方的原因①社會相對穩定②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③各族人民互相學習,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④宋元時期相對開放,中外交流頻繁,共同促進⑤隋唐文化高峰為宋元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問題二: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發達的條件是什么?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發展;(使用指南針、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統治者的重視。【基礎鞏固】1.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材料中的“極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業的繁榮 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C.“瓦舍”的出現 D.造紙術的重大改進2.宋元時期科技文化發達,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北宋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發明者是( )A.王禎 B.沈括 C.畢昇 D.吳道子3.當時在海上航行時,“舟師(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術人員)識地理,夜則觀星,晝(白天)則觀日(太陽),陰晦(指陰天)則觀指南針”,“當時”最早是指( )A.戰國時期 B.南宋 C.北宋 D.元朝4.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發明與發現可能有一半來源于中國”。由中國傳入歐洲,并由歐洲“發現世界”進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針 B.造紙術 C.印刷術 D.火藥5.13世紀后期,阿拉伯書籍中有關“中國雪”的記載被翻譯成拉丁文傳入歐洲 ,(它)“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推動了近代社會的到來 。這里的“中國雪”是指A. B.C. D.6.黃巖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史料記載,1279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對國家領土進行測繪,黃巖島就是其中的一個測繪點。1279年我國處于哪一歷史時期(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7.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宋朝“創新和文化繁盛”表現的是( )A.活字印刷術 B.交子C. 指南針 D.造紙術8.在四大發明向西方傳播的過程中,做出最大貢獻的是A.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傳教士 C.阿拉伯人 D.中國航海家9.小莉同學收集了“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由此可以推斷她探究的主題是A.唐朝繁榮的文學 B.宋代領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發達的對外貿易 D.明代先進的航海技術10.宋元時期,我國科技取得了燦爛的成就,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明或廣泛的應用。請結合下列相關材料,進行問題探究。材料一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覆蓋)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版,持就火煬(烘烤)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夢溪筆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這一科技的發明者和優點材料二 忽作一聲霹靂,謂之“爆仗”。則蠻牌者引退,煙花大起。……或就地放煙火之類,又一聲爆仗,樂部動《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聲,有假面長髯、殿裹綠袍靴簡,如鐘馗像者。——《東京夢華錄》(2)材料二“爆仗”是哪一發明的應用?這一發明什么時候廣泛應用于戰爭?材料三(3)材料三圖中發明的原理是什么?對世界有何影響?【培優提升】1.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指出: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三項發明是A.雕版印刷術、司南、火藥 B.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C.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2.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通過網絡搜集到下面這樣一組圖片,進行探究性學習,你認為他們的探究主題是泥活字版 司南(模型) 元代火銃 日本書籍封面A.秦漢時期燦爛的科技成就 B.影響世界的中華文明C.古代中日兩國的頻繁交流 D.領先世界的中國發明3.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王朝。”下列成就屬于“趙宋王朝”的是A.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經濟重心開始南移C.發明了活字印劇術 D.詩歌創作達到頂峰4.以下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傳播路線圖,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四大文明的傳播( )A.最遠傳播至非洲 B.主要發生于漢唐時期C.以海路傳播為主 D.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5.《韓非子·有度》戟:“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東西方向)《鬼谷子·謀》稱:“鄭(國)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上述材料給我們的信息是( )A.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 B.傳說中的黃帝發明戰車C.鬼谷子代表道家學派 D.戰國時期已使用指南針6.李約瑟對古代中國科技作出這樣的評價:“在中國完成的發明和技術發現,改變了西方文明的發展進程,并因而也確定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以下可以支持這一觀點的是①指南針使地理大發現成為可能②造紙術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傳播③火藥推動了歐洲社會歷史變革④印刷術為文藝復興準備了條件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印刷術的發明不僅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受高級的教育的狀況……印刷術的推廣,給市民階級和王權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帶來了好處……推動著歐洲從中世紀的黑暗中走出來”。這里,馬克思主要強調了印刷術A.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轉型B.加速了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C.促進了歐洲教育的發展D.開啟了歐洲的思想啟蒙運動8.“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對此材料解讀不準確的是( )A.三大發明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轉型B.印刷術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C.指南針為發現新大陸創造了條件D.火藥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9.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回顧歷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不少的創造 、創新、發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面的圖片反映了唐朝時期人民的創新能力。(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圖1、圖2兩種生產工具的名稱。材料二: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英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2)材料二中“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請列舉兩例史實加以說明。材料三: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二冊》(五·四學制)(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推行的什么制度?今天的山東省轄地在元朝時歸哪一機構管轄?材料四: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風神……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下圖人物就是杰出代表之一。(4)材料四中的人物是誰?他的詞有什么特點?南宋時期誰繼承了他的詞風,并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5)綜上所述,在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B2.C3.C4.A5.B6.C7.D8.C9.B10.(1)發明者:北宋畢昇;優點:既經濟又省時。(2)發明:火藥;應用:宋元時期。(3)原理:磁石指南的特性;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培優提升】1.D2.D3.C4.D5.D6.D7.A8.A9. (1)曲轅犁、筒車。(2)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3)行省制度。中書省。(4)蘇軾詞風豪邁而飄逸。辛棄疾。(5)勤思多問,勇于實踐,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繼承前人寶貴經驗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