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列舉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的表現,知道明朝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2.識讀《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了解明末農民起義經過,分析李自成“均田免賦”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原因,思考和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3.了解滿洲興起與清軍入關等基本史實,知道明朝最終在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明末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難點: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知識結構】
【自主學習】
1.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1)時間:明代中后期,社會經濟雖有明顯的發展,但政治日益   。
(2)表現:皇帝多是沉迷    ,疏于朝政。如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機構癱瘓,政事乏力。
(3)影響: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  不斷下降,法紀松弛,各級官吏  ,對民眾百般盤剝。皇帝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瘋狂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2.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原因:明朝末年,  越發嚴重, 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怨聲載道,  異常尖銳。災難深重的廣大農民紛紛發動起義,反抗朝廷的統治。
(2)主力軍:在各支農民起義軍中, 的隊伍發展迅速,成為起義的主力軍。
(3)勝利進軍原因:①提出“  ”的口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②規定了嚴明的  ,還向貧苦農民中發放錢糧。③起義軍英勇作戰。
(4)建立政權: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  。
(5)推翻明朝:1644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末帝   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  推翻了。
3.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1)滿洲興起:
①建立政權:明朝后期,活動于我國東北地區的   族不斷發展壯大。   年,  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  。
②與明朝的戰爭:努爾哈赤率軍與明朝交戰,接連取勝,使明朝的北部受到  。努爾哈赤死后,  繼位,繼續進攻明朝。
③清朝建立:  年,皇太極改族名為  ;次年,改國號為   。
(2)清軍入關:明朝滅亡以后,駐守重鎮山海關的明軍將領 降清,引清軍入關,并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  交戰失利,退回北京,隨即離京西行,轉戰各地,最后失敗。
【歸納提升】
歷代農民起義在原因和結局上有什么共同點?
原因:封建暴政:封建地主階級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是引起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
結果:1.大功未成先死或終被鎮壓,如陳勝、吳廣、張角、李自成等;
2.起義領袖蛻變為新的地主階級,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如劉邦、朱元璋等。
總之:農民戰爭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們可以打擊封建統治,實現改朝換代,但最終不能推翻這個封建制度。
【基礎鞏固】
1.“同年二月,農民軍以疾風暴雨之勢,從陜西經山西直搗北京……十八日,農民軍進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而死。農民軍勝利地開進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黃巢起義 D.李自成起義
2.明末農民起義軍中被稱為“闖王”的起義隊伍領袖是
A.陳勝 B.張角 C.黃巢 D.李自成
3.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進人中原后,提出的斗爭口號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B.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C.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D.均田免賦
4.李自成的“均田免賦”口號是針對明末以下哪些情況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③賦稅沉重 ④物價昂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不到兩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下列各項與明朝滅亡有直接關系的是
①朝政腐敗,宦官專權②土地兼并嚴重③朝廷征派苛捐雜稅
④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⑤大規模農民起義⑥吳三桂引清軍人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6.歷史課上講了這樣幾個詞:女真首領、八旗制度、舉兵反明。與這幾個詞有關的人物是
A.朱元璋 B.努爾哈赤 C.耶律阿保機 D.吳三桂
7.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的杰出首領是( )
A.完顏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鐵木真 D.皇太極
8.1636年,改國號為清的皇帝是( )
A.清太祖努爾哈赤 B.清太宗皇太極 C.清世祖福臨 D.清圣祖玄燁
9.清軍入關,占領并遷都北京,開始清朝在中國的統治是在( )
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83年
10.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都城經歷了從黃河時代到運河時代的變遷。從下面示意圖中可以看出,隋唐以后的都城( )
①呈逐漸東移趨勢,物資運輸更為便捷
②借助于大運河南北大動脈的經濟功能
③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轉移同步進行
④在明清時期,北京發揮著統管南北兼顧東西的政治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乙卯(1615年)……上既削平諸國(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設一牛錄額真,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左右設兩梅勒額真。初設有四旗,旗以純色為別,曰黃、曰紅、曰藍、曰白。至是,添設四旗,參用其色鑲之(黃、白、藍鑲紅邊,紅鑲白邊),共為八旗。
——《清實錄》
材料二 滿洲制度規定,“八旗子弟,人盡為兵。”
請回答:
(1)這是哪一少數民族的管理制度?這一制度的名稱是什么?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這一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2)這個少數民族是由誰統一的?
(3)這個少數民族何時建立何政權?歷史上這一少數民族還由誰在何時建立過哪一政權?
(4)這個少數民族的名稱后來是誰改變的?他改族名的目的是什么?
【培優提升】
1.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下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
①黃巾起義 ②大澤鄉起義 ③黃巢起義 ④李自成起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下關于秦末陳勝、吳廣起義與明末李自成起義相比較,說法正確的是( )
①都沒有建立過政權
②都興起于長江以南
③都是被剝削階級反抗剝削階級的斗爭
④最終都失敗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君王死社稷”指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至死不離,吊死煤山。下列與明朝的滅亡無關的是( )
A.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加派苛捐雜稅 B.李自成起義、攻陷北京
C.政治腐敗、朝政混亂 D.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
4.宋代程頤《代呂晦叔應詔疏》載言“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引用的名言。李自成起義中符合這一精神的措施是
A.均田免賦 B.八股取士 C.均田制 D.井田制
5.直接被農民起義推翻的王朝是
A.西漢 B.東漢 C.唐朝 D.明朝
6.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滿族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封建王朝的少數民族。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①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了蒙古國
②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
③公元1635年,皇太極即位后,把女真族改為蒙古族
④1644年,滿蒙八旗鐵騎入關,席卷大江南北,徹底推翻了明朝,建立起大清帝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從表面上看,明朝亡于內亂和外患交加之下,而實際上卻亡于明朝后期內政之腐敗與體制之僵化。”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太祖廢宰相、改動中央官制,使所有限制君權之機構削弱,而控制臣下之機構則多方加強,形成君主獨裁強橫而不可制。
——摘編自鄺士元《國史論衡》
材料二:十七日,農民軍圍攻北京城。城防已從根本上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崇禎帝只是“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
——摘編自趙毅《明史十二講》
材料三:順治帝將多爾袞封為奉命大將軍,讓他揮師南下與李自成的農民軍逐鹿中原。結果在多爾袞的運籌帷幄之下,北京城很快被清軍攻占。多爾袞認為這是入主中原的良機,所以他當即上書請求將都城遷往北京。
——摘編自王小軍《讓你愛不釋手的極簡清朝史》
(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回答:明太祖是如何“廢宰相、改動中央官制”的?他又是如何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這些措施的影響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農民軍”在此之前曾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是什么?
(3)大清王朝的奠基者是誰?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8.學習中國古代史不難發現每個王朝都會經歷由盛而衰的一個過程,而下一朝統治者又會吸取他的教訓,進一步加強王權。回顧歷史我們不光有興嘆,還要以史為鑒,借古知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王朝盛世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干群趨……來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唐 柳宗元
(1)“文皇”指的是誰?他開創的治世是哪一個?他之后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這個女皇帝是誰?她的統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生產,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唐朝的改革措施。
(2)該次改革后出現了什么治世?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哪一個?
(3)材料一、二中涉及到的三位帝王在治國上有何共同之處?
(二)窮途末路
材料三:“隋煬帝承文帝余業,海內殷阜,若能常處關中,豈有傾敗?遂不顧百姓,行幸無期徑往江都,不納董純、崔象等諫諍,身戮國滅,為天下笑。”
——李世民
(4)李世民認為隋煬帝“身戳國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材料四:“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聞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明末流傳的民謠
(5)“闖王”指的是誰?他們推翻了哪個王朝?起義的根源是什么?
(三)鑒古知今
(6)以上材料中朝代的興亡,給我們當代執政者的警示有哪些?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D
2.D
3.D
4.D
5.B
6.B
7.B
8.B
9.C
10.A
11. (1)女真族(滿洲)。八旗制度。八旗的編制是軍事的編制。
(2)努爾哈赤。
(3)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完顏阿骨打在12世紀初建立了金朝。
(4)皇太極先改族名為滿洲,次年又改國號為清。目的是有意抺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歷史,以表示清與明是平等的,解除“犯上”罪名對部眾的心理壓力,鼓舞將士的斗志。
【培優提升】
1.C
2.B
3.D
4.A
5.D
6.D
7.(1)明太祖廢除了以往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朱元璋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
(2)大順。
(3)努爾哈赤;吏治腐敗、財政危機、農民起義等。
8.(1)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武則天。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2)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3)重用人才.重視發展農業生產,體恤百姓.注重教育。
(4)剛愎自用不善于納諫.昏庸奢靡不體恤民情。
(5)李自成.明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
(6)執政者要體恤民情,發展經濟關心民生.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呼聲,執政為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专栏| 延津县| 成安县| 德令哈市| 错那县| 青川县| 宁国市| 垫江县| 观塘区| 扬中市| 布拖县| 阿瓦提县| 前郭尔| 长沙市| 平和县| 临泉县| 溧阳市| 盐山县| 稻城县| 宁德市| 麟游县| 宁都县| 广南县| 巴林右旗| 株洲市| 大荔县| 栾城县| 南平市| 湖口县| 舒城县| 墨脱县| 大方县| 读书| 庆云县| 宜丰县| 会宁县| 甘泉县| 乌拉特后旗| 屯门区|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