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清朝設立軍機處的基本史實;理解清朝實施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基本知識以及它的嚴重惡果;了解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過程和結果。2.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使學生認識“文字獄”的社會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的道理。通過對明清經濟發展的分析和對“閉關鎖國”政策后果的討論,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3.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清朝制造“文字獄”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后果的分析討論,提高學生以史為鑒,擁護今天改革開放政策、珍惜改革開放成果的自覺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閉關鎖國”政策。教學難點: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作用。【知識結構】【自主學習】一、軍機處的設立1、背景:清朝初期,一切軍國大事由滿洲貴族組成的 決定。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洲貴族的權力,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 。2、設立時間 年間 組成 由 選派親信大臣組成 職責 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 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3)影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使 進一步強化。可繪制圖示來了解清朝君主權力的強化。圖示如下: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1文字獄(1)目的:清朝統治者從 嚴密控制 。(2)時期: 、 和 三朝。(3)影響:文字獄造成了 ,摧殘了許多 。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 ,嚴重阻礙了 、 的發展和進步。2、文化專制政策: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 統治,大力提倡 ,收繳銷毀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1、官場腐敗:政治腐敗導致 ,造成 越來越虛弱。2、社會矛盾:社會的 十分嚴重,廣大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四、閉關鎖國政策1、原因:(1)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2)西方殖民者向東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2、含義:嚴格限制 。3、表現:(1)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2)1757年,只開放 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 ”統一經營對外貿易。4、影響(1)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 作用。(2)消極: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 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歸納提升】比較秦、漢、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的專制措施及共同點。朝代 措施 相同點秦朝 焚書坑儒 目的相同:都是加強思想控制,加強中央集權 影響相同:都抑制了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漢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 八股取士清朝 大興文字獄【基礎鞏固】1.清朝是我國君主專制高度發展的時期。其君主專制空前加強,最突出的表現是:( )A.廢除行中書省,設三司 B.廢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C.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D.設軍機處2.如果你到故宮參觀,你可以在“軍機處”景點的文字說明上發現這樣的文字:“軍機處一日日程: ……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 (下發旨意)……”這說明了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 )A.縱論軍務,謀劃戰事 B.輔佐皇帝,參與決策C.陪讀陪寫,賦詩作畫 D.跪受筆錄,上傳下達3.雍正四年,因江西主考官查嗣庭出試題“維民所止”,有人誣告“維止”二字是把雍正的頭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將查氏革職問罪。結果,查嗣廷在獄中冤死。本案說明清朝推行( )A.嚴刑酷法政策 B.言論自由政策C.文化專制政策 D.科舉選官政策4.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陣清風將一個文人的書頁吹亂。這個文人詩興大發,吟詩抒懷:“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有人以此告他譏諷清王朝,結果這個文人被定罪問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科舉制度 B.焚書坑儒 C.大興文字獄 D.重文輕武政策5.清朝中期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這反映出清朝出現的問題是( )A.腐敗問題 B.土地兼并嚴重 C.殖民勢力東侵 D.君主集權強化6.乾隆皇帝通知浙海關把關稅稅率提高一倍,企圖通過關稅手段讓洋商無利可圖,使他們不再來寧波貿易。但英國東印度公司仍不斷派商船前往寧波貿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這反映了清朝A.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B.完全禁止對外貿易C.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D.實行閉關鎖國政策7.清朝推行閉關鎖國政策近200年,18世紀中期以后對外商開放的唯一通商口岸是( )A.上海 B.廣州 C.福州 D.寧波8.乾隆一再強調“我朝家法相承,乾綱獨斷”“我朝自定鼎以來,綜理政務,乾綱獨攬”。“乾綱獨斷”“乾綱獨攬”表明( )A.中央地方勢力的均衡 B.社會安定政治清明C.國家統治人才的匱乏 D.君主專制制度加強9.如果給下面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 )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 設立“廠衛”制度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設立軍機處A.君主專制的加強 B.統一國家的鞏固C.政治制度的變遷 D.監察制度的強化10.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貿易,學習他國先進文化科技。這樣才能促進國家的繁榮與富強,擴大國家的影響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節來往、留學生、貿易交流、宗教往來等。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袁行霈《中華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 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在一些重要港口開設專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設有“蕃市”“蕃學”,還先后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機構管理海外貿易……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七下)材料三 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大的消極作用。——《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四 “一帶一路”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因為它既傳承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又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有機地銜接,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陳鳳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略意義深遠》(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兩例唐朝對外交往的重要史實。(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宋朝為鼓勵海外貿易,設置了什么機構進行管理?并寫出一個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3)材料三中“限制貿易政策”指的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限制貿易政策”產生的影響。(4)根據材料四,概括指出古絲綢之路的精神有哪些? 中國積極對外交住,推行“一帶一路”有何重大意義?【培優提升】1.中國古代有一中央機構,保密性較強,不是法定的獨立的政府衙門。它一方面可參議軍國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摘抄輯錄的秘書部門。該機構是( )A.中書省 B.宣政院 C.市舶司 D.軍機處2.“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一見面(請皇帝旨)一述旨(擬皇帝旨意)一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一交發(下發旨意),”這實質上反映了A.皇帝的辛勞 B.君權的強化 C.地方的無權 D.儀式的完善3.“身無分文,心憂天下”是古代讀書人憂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但在清朝時期,更多的讀書人卻噤若寒蟬,遠離現實政治,埋頭于故紙堆中。這一變化是因為清政府( )A.設立“三司” B.設立錦衣衛 C.設立軍機處 D.大興文字獄4.清初有學者說:“為政之道,必先田市。農不安田,賈不安市,其國必貧。”以上言論反映的思想是A.重農抑商B.閉關鎖國C.農本思想D.農商并重5.清代舊例:凡內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結狀,限往返期,逾限者連坐。……過三年不歸者,不聽回籍。這體現了清朝的政策是( )A.壟斷商業 B.鼓勵貿易 C.閉關鎖國 D.重農抑商6.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密切了中外交往 B.加強了民族聯系C.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 D.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7.我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二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鞏固、強化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時進一步完善的?材料二 宋朝設官之制,……宰相不專用三省長官。中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別置中書于禁中,是謂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廷諸司、中外管庫,悉隸三司。——《文獻通考》(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宋宰相職權發生的具體變化。材料三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儀,造都邑,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元史·百官志》(3)根據材料三指出,元世祖采納儒士的建議在中央設立了哪三大機構?這三大機構分別掌管全國的什么事務?材料四(4)對比材料一,并結合材料四圖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明朝是如何強化皇權的?(5)材料四圖二這一機構設置于哪個皇帝時期?該機構的設立說明了什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D2.D3.C4.C5.A6.D7.B8.D9.A10.(1)史實:玄奘西行;鑒真東渡(2)機構:市舶司。大商港:廣州、泉州。(3)政策:閉關鎖國;影響:積極方面: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反侵略作用);消極作用:是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4)精神: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影響:將中國夢與世界夢有機地銜接,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培優提升】1.D2.B3.D4.D5.C6.D7.(1)三省六部制,唐太宗,(2)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在宰相之下又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3)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行政、軍事、監察(4)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5)雍正帝,我國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