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蒙古族的興起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史實,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過程,認識元朝的統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識讀有關成吉思汗、忽必烈兩位歷史人物的圖像資料、文字史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嘗試了解蒙古族興起與元朝統一的歷史;正確評價文天祥的抗元行動。3.體會元朝統一對多民族國家進步發展起到的作用。【教學重難點】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的建立。難點:正確看待文天祥抗元行動。【知識結構】【自主學習】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1.背景:12世紀時,蒙古各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2.統一蒙古:__________逐一打敗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鐵木真被尊稱為______________。二、蒙古滅西夏與金1.西夏滅亡:________年西夏滅亡。 金的滅亡:________年,蒙古滅金。2.攻宋: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__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______多年。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建立:1260年,____________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______,1272年定都于________。2.統治措施: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__________”“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____________”的方略,廣開言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________。3.統一:________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南宋滅亡。________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4.影響: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____________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歸納提高】1、 有人認為,既然元朝統一全國是進步的,為什么還要贊揚文天祥的抗元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元朝統一全國,從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角度來看具有進步性。元朝統一后,疆域廣大,社會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但是,在元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蒙古是通過軍隊征服來完成全國統一的,大肆屠殺和掠奪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基礎鞏固】1.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分別評價成吉思汗為“千年風云第一人”“千年偉人”。 以下屬于成吉思汗功績的是A.聯系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 B.建立元朝,統一中國C.建立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 D.推行漢法,實行改革2.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編排有關成吉思汗的課本劇,設置了以下場景。其中不符合史實的是( )A.案上擺著《資治通鑒》 B.蒙古軍隊進攻西夏時使用突火槍C.成吉思汗登長城察看軍情 D.營帳內掛著一幅元代疆域圖3.1260年,他繼承了汗位,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中統五年,他選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將“中統五年”改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改國號為元。其中的“他”指的是A.鐵木真 B.窩闊臺 C.阿保機 D.忽必烈4.在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的遷都不勝枚舉,但學術界公認的著名的遷都卻只有八次,其中,元朝于1272年遷(定)都至( )A.西安 B.開封 C.北京 D.洛陽5.宋遼金夏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多民族政權并立的時期。其中,遼、西夏、金、北宋四個政權滅亡的先后順序是( )A.遼、西夏、北宋、金 B.遼、西夏、金、北宋C.遼、北宋、西夏、金 D.遼、北宋、金、西夏6.他被俘后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詩句,從容就以。他是( )A.陸秀夫 B.文天祥 C.李白 D.柳公權7.下列有關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 ④都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格局局面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8.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材料二 “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論和之后,武備皆廢。”——《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三 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四 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割據分裂局面:第三種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摘編自《歷史創新能力培養》請回答:(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辦法”是什么?舉出唐太宗“贏得了他們的愛戴”的史實。(2)材料二涉及的盟約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依據材料說一說作者怎樣看待這一盟約的?(3)依據材料三,指出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4)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分別屬于哪一種模式?(5)綜合以上探究內容,談談這對當今民族關系的處理有何借鑒意義。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試卷第1頁,共3頁【培優提升】1.有英國學者指出,在當今亞洲的男人中,有8億多名男人其實只是11個父親的血裔,在這11名“國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成吉思汗所屬民族為A.鮮卑族 B.蒙古族 C.滿族 D.藏族2.蒙古族的史學巨著《蒙古秘史》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描述:“天空在旋轉,都落在征戰,老百姓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結束這一局面的歷史事件是( )A.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B.忽必烈建立元朝C.元滅南宋,統一全國 D.蒙古滅西夏和金3.會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下圖年代尺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A.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并完成統一B.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4.意大利傳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達廣州,經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 陸路經西藏、中亞回到歐洲,并著游記傳世。你認為當時最有可能是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5.“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白話譯文)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俘,被關押在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文天祥作此詩時A.蒙古正和南宋結盟夾擊金朝 B.南宋與元朝的對峙局面形成C.忽必烈即將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軍已經攻占南宋都城臨安6.2013年11月3日,第九屆中美電影節開幕式在洛杉磯舉行。《忽必烈傳奇》獲優秀電視劇金天使獎。下列屬于忽必烈功績的是A.統一蒙古草原 B.定國號為元,定都大都C.建立蒙古國 D.滅西夏、金,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宋太祖為了統一大業,在大臣趙普等人的建議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掉后蜀、南漢,統一南唐,收復吳越。在滅掉南方政權后,宋太祖把重心轉移到北方,于976年第三次進攻北漢(前兩次無果而終),可惜在中途宋太祖暴亡。979年,宋太宗進兵北漢,此時,宋朝軍隊擊垮遼支援北漢的軍隊,北漢投降。五代十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終于結束,北宋基本實現了統一。材料二 宋太祖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采取設置文官分權以及完善科舉制度等措施防止武將專權,偏重提高文人的社會地位。抑制武將即陸續解除各節度使的兵權,將禁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使大權旁落。提升文官地位,即選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官職,甚至主持軍務。而且,宋朝規定軍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務。材料三 宋代經濟的發展類別 發展成就 發展集中的區域農業 糧食作物 南方水稻產量居糧食作物首位 蘇州、湖州等經濟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由南向北推進 福建、成都平原等A 紡織業 紡織業南方勝過北方;棉紡織工具改進 四川、江浙、海南島制瓷業 景德鎮瓷都;南宋制瓷業中心在江南地區 江西、江南地區造船業 造船業世界領先;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 廣州、泉州、明州商業 都市商貿 大規模的都市:街市、早市、夜市、草市等出現 杭州貨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四川海外商貿 大商港;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廣州、泉州材料四 從1205年開始,蒙古軍三次進攻西夏。1227年,西夏滅亡,蒙古解除了西顧之憂。早在1211年,成吉思汗為擺脫金的奴役,就親率大軍攻金,但沒有達到滅金的目的。窩闊臺汗改而采取“聯宋攻金”的策略。在南宋軍與蒙古軍聯合攻打下,1234年,金朝滅亡。此后,蒙古貴族發動了歷時40多年的滅宋戰爭。1276年,元軍攻占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以上材料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寫出結束五代十國以來分裂割據局面的皇帝。(2)根據材料二寫出宋朝政治的特點。(3)材料三表格中“A”處填寫什么?(4)根據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5)根據材料四寫出蒙古貴族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先后滅掉的政權。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7頁,共4頁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C 2.D 3.D 4.C 5.C 6.B 7.D8.(1)開明友善,真心相特,軍事征伐,加強管理;實行和親,加強交流等(任意一點);被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尊奉為天可汗”。(2)遼和北宋;這一盟約促進了雙方邊境維持幾十年的和平局面;削弱了北宋的軍事力量。(3)相互吸收的特點;創制文字,發展生產,制訂法律(任意一點)。(4)唐——第三種;宋——第二種;元——第一種。(5)加強民族間的交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等。【培優提升】1.B 2.A 3.A 4.C 5.D 6.B7.(1)宋太宗(2)重文輕武(3)手工業(4)宋代經濟重心南移(5)西夏、金、南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