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第四節 羧酸 羧酸衍生物教學目標1、教學目標1) 認識羧酸的官能團與組成,能對簡單羧酸進行分類。能依據羧酸的結構特點預測羧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 認識羧酸衍生物(酯、油脂、酰胺)和胺的結構特點及應用。3) 通過探究羧酸的酸性和乙酸乙酯的水解,熟悉控制變量法的應用,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4) 能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安全使用。2、教學重點和難點1) 重點: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結構與性質。2) 難點:羧酸酸性強弱的比較,酯化反應中有機化合物的斷鍵規律。一、羧酸1、羧酸概述1) 概念:2) 官能團:3) 通式(飽和一元羧酸):由烴基(或H)與羧基( C OH)相連構成的有機化合物O C OH (或 COOH)OCnH2n+1 COOH 或 CnH2nO24) 分類:根據羧基的數目根據烴基的種類根據烴基是否飽和羧酸一、羧酸4) 分類:脂肪酸芳香酸低級脂肪酸:如乙酸(CH3COOH)高級脂肪酸:如油酸(C17H33COOH)如苯甲酸 ( ) COOH一元羧酸:如甲酸(HCOOH)二元羧酸:如乙二酸(HOOC COOH)多元羧酸飽和羧酸:如丙酸(CH3CH2COOH)不飽和羧酸:如丙烯酸(CH2=CHCOOH)根據羧基的數目根據烴基的種類根據烴基是否飽和羧酸一、羧酸5) 羧酸的命名寫名稱編號位選主鏈從羧基碳原子開始給主鏈上的碳原子編號在“某酸”名稱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號和名稱選取含羧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按主鏈碳原子數稱為“某酸”。如:CH3 CH CH2 COOHCH33 甲基丁酸CH2=C CH2COOHC2H53 乙基 3 丁烯酸一、羧酸5) 羧酸的命名CH3COOHCH=CH COOH結構特點:羧基與苯環相連結構特點:羧基與側鏈相連名稱:對甲基苯甲酸名稱:3 苯基丙烯酸一、羧酸5) 羧酸的命名HOOCCH CHCOOHC2H5CH3COOHCOOH2 甲基 3 乙基 丁二酸對苯二甲酸(習慣)一、羧酸2、幾種常見的羧酸甲酸苯甲酸乙二酸結構式俗名色態氣味溶解性用途HOOC COOH蟻酸安息香酸草酸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無色晶體無色晶體(常含兩分子結晶水)能與水、有機溶劑等互溶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水和乙醇還原劑、消毒劑合成醫藥、農藥和燃料等的原料合成香料、藥物等其鈉鹽用于食品防腐劑分析化學中常用的還原劑、重要的化工原料H C O HO一、羧酸3、羧酸的物理性質規律物理性質舉例溶解性沸點分子中碳原子數較少的羧酸能夠與水互溶乙酸、乙二酸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下降,甚至不溶于水高級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蠟狀固體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一元羧酸的沸點逐漸升高丙酸>乙酸注意:羧酸的沸點一般高于與其相對分子質量相當的其他有機化合物,因為羧酸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一、羧酸4、羧酸的化學性質羧酸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羧基官能團。由于受氧原子電負性較大等因素的影響,當羧酸發生化學反應時,羧基中C O和O H容易斷裂:COO Hδ δ+δ+羧酸表現出酸性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酯、酰胺等羧酸衍生物一、羧酸4、羧酸的化學性質1) 酸性①羧酸是一類弱酸,具有酸的通性。RCOOH RCOO +H+與酸堿指示劑作用與活潑金屬反應與堿發生中和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與某些鹽發生反應一、羧酸1) 酸性②教材P73·探究 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弱利用下圖所示儀器和藥品,設計一個簡單的一次性完成的實驗裝置,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弱。實驗裝置一、羧酸②教材P73·探究 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弱實驗裝置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化學方程式B裝置中有大量氣泡產生,C裝置中有少量氣泡產生,D裝置中澄清溶液變渾濁。酸性:CH3COOH > H2CO3 >OH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ONa+CO2+H2O→ NaHCO3+OH一、羧酸練、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物質(Na、NaOH、Na2CO3、NaHCO3)COOHOHHOCH2COONaOHHOCH2COONaONaHOCH2COONaONaNaOCH2NaHCO3NaOH或Na2CO3Na( )( )( )結構簡式小結:羥基( OH)中氫原子活潑性的比較結構簡式乙醇苯酚乙酸羥基氫原子的活潑性酸堿性與Na反應與NaOH反應與Na2CO3反應與NaHCO3反應C2H5OHOHCH3COOH不能電離能電離能電離活潑性逐漸增強中性極弱的酸性弱酸性反應放出H2反應放出H2反應放出H2不反應反應反應不反應反應反應不反應不反應反應一、羧酸4、羧酸的化學性質2) 酯化反應R C OH + H O R'OR C O R' + H2OO濃硫酸Δ同位素示蹤法探究酯化反應中的脫水方式CH3 C OH+H 18O C2H5OCH3 C 18O C2H5+H2OO濃硫酸Δ酯化反應的本質:酸脫羥基、醇脫羥基氫一、羧酸4、羧酸的化學性質2) 酯化反應注意事項添加順序:乙醇→濃硫酸→乙酸濃硫酸作用:催化劑、吸水劑碎瓷片作用:防暴沸長導管作用:冷凝回流導管末端在飽和Na2CO3溶液上方防倒吸①溶解乙醇②中和乙酸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酯的分層一、羧酸4、羧酸的化學性質3) 還原反應:實現羧酸向醇的轉化R COOH R CH2OHLiAlH44) α H的取代反應:合成鹵代酸,進而制得氨基酸、羥基酸等R CH2COOH+Cl2R CH COOH+HClCl催化劑小結:酯化反應的類型一、生成鏈狀酯1、一元羧酸與一元醇RCOOH + H O R' RCOOR' + H2O濃硫酸Δ2、一元醇與二元羧酸或一元羧酸與二元醇COOHCOOH+ C2H5OH濃硫酸ΔCH2OHCH2OH+ CH3COOH濃硫酸Δ2COOC2H5COOC2H5+ 2H2O2CH2OOCCH3CH2OOCCH3+ 2H2O乙二酸二乙酯二乙酸乙二酯小結:酯化反應的類型一、生成鏈狀酯3、無機含氧酸與醇形成無機酯CH3CH2OH+HO NO2 CH3CH2O NO2+H2O濃硫酸Δ4、羥基酸分子間形成鏈狀酯2CH3 CH COOHOH濃硫酸ΔCH3 CH COO CH CH3 + H2OOHCOOH小結:酯化反應的類型二、生成環狀酯1、多元羧酸與多元醇分子間脫水形成環酯COOHCOOH濃硫酸ΔCH2OHCH2OH+COOCH2COOCH2+ 2H2O環乙二酸乙二酯思考:乙二酸乙二酯是______元環CCCH2CH2OOOO2、羥基酸分子間脫水形成環酯2CH3 CH COOHOH濃硫酸Δ3、羥基酸分子內脫水形成環酯CH3 CH COOHOH濃硫酸Δ小結:酯化反應的類型三、生成聚酯:二元羧酸與二元醇、分子內同時含醇羥基和羧基的有機物都可以通過酯化反應生成聚酯。H O CH2 CH2 O C C OHnOO+ (2n 1) H2On HO CH2 CH2 OH + n HOOC COOH濃硫酸Δn CH3 CH COOHOH濃硫酸Δ+ (n 1)H2OH O CH C OHnOCH3二、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概述1) 概念:2) 構成:3) 常見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的生成物。酰基:R C (或RCO )O鹵原子 ( X) →酰鹵 (如:R C X )O烴氧基 ( OR) →酯 (如:R' C OR )O胺基 ( NH2) →酰胺 (如:R C NH2 )O二、羧酸衍生物1、酯2) 官能團:3) 通式(飽和一元酯):4) 命名:羧酸分子羧基中的 OH被 OR′取代后的產物,可簡寫為RCOOR′酯基 ( C O R )OCnH2nO2(與飽和一元羧酸通式相同)“某酸某酯”→酸的名稱寫在前,醇的名稱寫在后,將其中的“醇”改寫成“酯”即可。1) 概念:二、羧酸衍生物4) 命名:“某酸某酯”:酸的名稱寫在前,醇的名稱寫在后,將其中的“醇”改寫出“酯”即可。HCOOCH2CH3甲酸乙酯COOC2H5COOC2H5CH2OOCCH3CH2OOCCH3COOCH2COOCH2乙二酸二乙酯二乙酸乙二酯乙二酸乙二酯二、羧酸衍生物5) 酯的物理性質酯的密度一般比水的小,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機溶劑。低級酯是具有芳香氣味的液體。6) 酯的化學性質①教材P75·探究 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內容實驗現象實驗結論(1)中性、酸性和堿性溶液中水解速率的比較(2)不同溫度下水解速率的比較二、羧酸衍生物①教材P75·探究 乙酸乙酯的水解(1)中性、酸性和堿性溶液中水解速率的比較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③向三支試管中放在70oC水浴中加熱幾分鐘,記錄酯層消失和酯香味消失的時間。①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約2 mL)的稀硫酸、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和蒸餾水;②向上述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約1 mL)的乙酸乙酯;稀硫酸中:酯層和酯香味消失慢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酯層和酯香味消失快,溶液褪色蒸餾水中:分層,酯層無明顯現象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堿性>酸性>中性二、羧酸衍生物①教材P75·探究 乙酸乙酯的水解(2)不同溫度下水解速率的比較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①向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約2 mL)的稀硫酸;②向上述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約1 mL)的乙酸乙酯;③將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在40oC、 70oC水浴中加熱幾分鐘,觀察實驗現象。酸性條件下70oC水浴條件下試管中的酯層更薄溫度越高,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越快二、羧酸衍生物6) 酯的化學性質①教材P75·探究 乙酸乙酯的水解CH3COOCH2CH3+H2O CH3COOH+HOCH2CH3濃硫酸ΔCH3COOCH2CH3+NaOH → CH3COONa+HOCH2CH3特殊的酯——甲酸酯H C O RO特點: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具有醛和酯的性質注意:能發生銀鏡反應、與新制Cu(OH)2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酯等含有醛基的物質。二、羧酸衍生物練、對有機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常溫下能與Na2CO3反應放出CO2B. 0.5 mol該有機物與NaOH溶液完全反應需消耗4 mol NaOHC. 與稀H2SO4共熱生成兩種有機物D. 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14H10O9OCHOHOHOOHCOOHOHOC二、羧酸衍生物練、寫出符合C4H8O2的所有羧酸和酯的結構簡式1) 羧酸:取代法或插入法①取代法:以羧基( COOH)作取代基CH3 CH2 CH3①②① CH3CH2CH2COOH② CH3CHCH3COOH①二、羧酸衍生物練、寫出符合C4H8O2的所有羧酸和酯的結構簡式1) 羧酸:取代法或插入法②插入法:將酯基( C O )作基團(正插)插入C HOH—C—C—C—HH H HH H H①②①取代法:以羧基( COOH)作取代基二、羧酸衍生物練、寫出符合C4H8O2的所有羧酸和酯的結構簡式2) 酯:插入法或分配法①插入法:將酯基( C O )作基團(反插)插入C HOH—C—C—C—HH H HH H H①②(正、反插)插入C C ×2×2二、羧酸衍生物練、寫出符合C4H8O2的所有羧酸和酯的結構簡式2) 酯:插入法或分配法①插入法:將酯基( C O )作基團(反插)插入C HO(正、反插)插入C C ×2②分配法:注意羧酸和醇的同分異構情形 羧酸 醇(1) C1 C3(2) C2 C2(3) C3 C1··· ··· ···×2當堂反饋—分配法的優勢練、[2013·新課標] 分子式為C5H10O2的有機物在酸性條件下可水解為酸和醇,若不考慮立體異構,這些醇和酸重新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15種 B. 28種 C. 32種 D. 40種D當堂反饋—分配法的優勢練、某一有機物A可發生下列變化:已知:D為羧酸,D、E都不能發生銀鏡反應,則A可能的結構有( )A. 2種 B. 3種 C. 4種 D. 5種BCDEHClCuO NaOH A(C6H12O2)A當堂反饋—插入法的優勢練、寫出符合C8H8O2的所有芳香羧酸和芳香酯的結構簡式(1) 羧酸(正插):_____4種C HHHHHHHH(2) 酯(反插):__________4種(正、反插)插入C C×2+2種二、羧酸衍生物小結:烴取代鹵代烴R X水解醇R OH氧化醛R CHO氧化酸R COOH不 飽 和 烴消去消去酯加成加成取代HX強氧化劑二、羧酸衍生物2、油酯1) 油脂的組成和結構①R、R'和R''代表高級脂肪的烴基②如果R、R'和R''相同,這樣的油酯稱為簡單甘油酯;如果R、R'和R''不相同,這樣的油酯稱為混合甘油酯。③在天然油脂中, R、R'和R''一般不相同,屬于混合甘油酯CH2 O C RCH O C R'CH2 O C R''OOO二、羧酸衍生物2) 油脂的化學性質CH2 O C RCH O C R'CH2 O C R''OOO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化學性質與乙酸乙酯的相似,能夠發生水解反應高級脂肪酸中又有不飽和的,因此許多油脂又兼有烯烴的化學性質,可以發生加成反應油脂兼有酯類和烯烴的性質①水解反應酸性水解:在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級脂肪酸二、羧酸衍生物2) 油脂的化學性質①水解反應酸性水解:在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級脂肪酸CH2 OOCC17H35CH OOCC17H35CH2 OOCC17H35硬脂酸甘油酯+ 3H2O濃硫酸Δ+ 3C17H35COOHCH2 OHCH OHCH2 OH甘油 硬脂酸應用:工業上以油脂為原料制取高級脂肪酸和甘油二、羧酸衍生物2) 油脂的化學性質①水解反應堿性水解: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又稱為皂化反應+3C17H35COONaCH2 OHCH OHCH2 OH甘油 硬脂酸鈉CH2 OOCC17H35CH OOCC17H35CH2 OOCC17H35硬脂酸甘油酯+3NaOHΔ應用:高級脂肪酸鈉(或鉀)鹽是肥皂的有效成分,工業上利用油脂的皂化反應來制造肥皂。二、羧酸衍生物②油脂的氫化:不飽和程度較高、熔點較低的液態油,通過催化加氫可提高飽和度,轉變成半固態的脂肪,這個過程稱為油脂的氫化,也稱為油脂的硬化。CH2 OOCC17H33CH OOCC17H33CH2 OOCC17H33油酸甘油酯+3 H2ΔCH2 OOCC17H35CH OOCC17H35CH2 OOCC17H35硬脂酸甘油酯應用:油脂氫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又稱硬化油。硬化油不易被空氣氧化變質,便于儲存和運輸,可作為制造肥皂、人造奶油的原料。二、羧酸衍生物3) 油脂的用途①油脂是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和食物之一②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③油脂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因此進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進人體對食物中含有的這些維生素的吸收。④油脂也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主要用來生產肥皂、高級脂肪酸和甘油等。二、羧酸衍生物3、酰胺1) 胺:①定義:②官能團:③典型代表物:烴基取代氨分子中的氫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胺;也可看作是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氨基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氨基 ( NH2)CH3 NH2 NH2 + HCl →甲胺 苯胺④化學性質:與NH3類似,具有堿性,能與酸反應 NH2 NH3Cl⑤用途: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合成醫藥、農藥和染料等二、羧酸衍生物2) 酰胺:①酰胺的分子結構酰胺是羧酸分子中羥基被氨基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可表示為:R C NH2O酰基 ( R C )O酰胺基 ( C NH2 )O②常見的酰胺③酰胺的化學性質:在酸或堿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CH3 C NH2O C NH2OH C N(CH3)2O乙酰胺 苯甲酰胺 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羧酸衍生物③酰胺的化學性質:在酸或堿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R C N HOHRCOOH + NH4ClRCOONa + NH3↑④酰胺的用途:酰胺被用作溶劑和化工原料+H2O + HClΔR C N H + NaOHOH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