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4 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題與課時】本課是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 4 課,是唐朝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課時【課標要求】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圖片、視頻等,學生能說出唐與新羅交往、遣唐使等基本史實,提升概括基本史實的能力。2、通過學生閱讀教材及史料實證,總結鑒真東渡及玄奘西行產生的影響,提高分析能力。3、通過史料及圖片,探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重要原因,以及對今天的現實意義,強化論從史出的意識,感受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精神在國家交往中起到的積極作用。【評價任務】1、通過閱讀教材、圖片和視頻,完成活動一。2、通過閱讀教材、史料和視頻,完成活動二、活動三。3、通過閱讀教材、史料和視頻,完成活動四、活動五。【資源與建議】1、本課主要學習遣唐使、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交往和玄奘西行幾個內容。四部分的內容既有外國學習中國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國學習外國文化的事例。遣唐使、鑒真東渡從不同角度敘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況,唐與新羅交往描述了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系,玄奘西行則介紹了中印文化交流。學習這四部分的內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況。2、本課按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心馳神往入長安→乘風破浪赴東瀛→舍生求法向天竺→萬國衣冠拜冕旒3、本課的重點是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難點是唐朝對外交往繁榮的原因。你可以借助教材、書上圖片和老師提供的史料、視頻、圖片等,通過知識重構、探究分析、對比歸納,形成完整的認知,從而突破重難點。【學習過程】一、心馳神往入長安活動一 自主學習,結合教材和史料回答問題。1、聯系教材 P20《唐與新羅的關系》完成下圖。材料一: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 ——《日本書記》2、日本為什么要來中國?材料二:孝德天皇改革的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成立古代中央集權國家。——《日本通史》材料三:日本古代國家模仿唐制,通過“貢舉”培養和選拔官吏。——李卓《日本古代貢舉的貴族化》3、日本從中國學到了哪些東西?(結合圖片及史料)二、乘風破浪赴東瀛活動二 合作學習,閱讀教材 P20,結合圖片、史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四 “是為法事也,何惜生命……不至日本國,本愿不遂”。——《唐大和上東征傳》1、體現了鑒真什么樣的精神品質?材料五:鑒真……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被日本人譽為日本律宗的開山祖、醫藥的始祖、文化的恩人。——葉小文《一位值得永遠紀念的人物》2、聯系材料及課本 P20,鑒真東渡給日本帶來了哪些影響?三、舍生求法向天竺活動三 合作學習,觀看《玄奘西行》視頻,結合教材 P21 以及圖片、史料, 完成下列問題。1、《西游記》里的玄奘取經和歷史上的玄奘西行有什么不同呢?材料六:“關于印度當時的政治、經濟情況,關于宗教力量的對比……離開了《大唐西域記》,這些問題幾乎都是無法解答的。”——季羨林《關于大唐西域記》2、玄奘西行對哪些方面產生了影響?四、萬國衣冠拜冕旒活動四 集體探究,閱讀下列史料,結合圖片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七:唐朝均田制·為中國鄉村的穩定和富裕提供了基礎……儒家教育系統及相關的文官體制大大鞏固了中國政府……——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八:隋、唐、宋是的域外交通很發達,尤以唐中葉為盛。無論從交通路線的遠近誰,或是從交通密度的疏密說,唐均為隋、宋所不及。——白壽彝《中國交通史》材料九:唐王朝為了接待外國客人,中央政府還專門設置了鴻臚寺。——啟良 《中國文明史》(提示: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政策、交通方面出發去思考)1、為什么唐朝的時候對外交往會如此的繁榮?活動五 拓展延伸 集體感知在如今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各國依舊面臨著新冠疫情這個大難題,聯系唐朝時中外交流的史實,各國應該秉持怎樣的態度交往呢?【學后反思】1、 請嘗試繪制本節課的重要知識結構。2、 學完本課,你收獲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悟?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