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1感覺世界(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知道人體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2、了解感覺形成的部位;3、了解皮膚和皮膚的感覺。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 人的感覺1、人的感覺器官和 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神經傳到,大腦作出分析,產生 、 、 、 和皮膚感覺等相應的感覺。2、人們的感覺會受到 、 等的影響。酒精會影響人們的反應 ,有些藥物會影響人們的神經系統,尤其是 。3、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毫克 /100毫升,小于 80毫克 /100毫升的為“酒后駕車”;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毫克 /100毫升的為“ 駕車”。 我們要珍愛生命,嚴禁酒后駕車。知識點2、皮膚和皮膚的感覺1、 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 、 和 等。2、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 程度是不同的。指尖部位的 神經末梢比較集中;而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3、皮膚除了作為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體散失、排汗 、保護身體免受 入侵等。二、例題講解例題1、俗話說:“十指連心。”這是因為( )A.手指比較靈活 B.指尖神經末梢比較集中C.心靈手巧 D.手指的皮膚特別薄例題2、下列關于感覺器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眼球內能夠形成視覺B.鼻腔上端黏膜有對氣味十分敏感的細胞C.舌能夠辨別酸、甜、苦、咸D.皮膚能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例題3、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覺形成的部位分別是( )A.均在手指傷處 B.分別在手指傷處和傷處附近C.在手指傷處的表皮和真皮 D.在手指傷處和大腦皮層例題4、如圖所示為盲人智能手機,整部手機只有一個按鍵,使用時,只要按下按鍵,手機就會發出語音提示:您需要進入電話模式還是短信模式。若進入電話模式,盲人通過念號碼手機就自動撥號完成打電話的全部過程。下列有關盲人使用手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盲人接受手機語音提示信號的感受器是鼓膜 B.所有的感覺均在大腦形成的C.失去視覺功能是因為視神經損傷造成的 D.中耳中耳蝸里面有液體和聽覺感受器例題5、請閱讀下列文字,并回答問題:雖是金秋十月,天氣還是那么熱。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園門口時,便已聞到一股濃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贊嘆:“真香呀!”在橘園里,他似乎看到了鑲嵌在綠葉中的一顆顆黃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動,便順手摘了一個嘗起味道來,“又酸又甜又涼”,味道真的不錯……(1)小明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 。(2)小明聞到橘香味形成嗅覺的部位是 。(3)當小明在橘園里待了一會兒,品嘗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覺不到起初那種濃郁的香味了,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三、隨堂練習:1、5月,枇杷樹上掛滿了一顆顆沉甸甸誘人的枇杷。“個大味甜”的枇杷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游客。我們感知到枇杷“個大味甜”是屬于( )A.聽覺和視覺 B.視覺和味覺 C.觸覺和味覺 D.嗅覺和聽覺2、在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具有保護意義的是 ( )A.痛覺 B.熱覺 C.觸覺 D.冷覺3、老中醫給病人看病時,都會“望、聞、問、切”,你知道“切”要用到人的感覺是( )A.痛覺 B.熱覺 C.觸覺 D.冷覺4、如圖所示的三杯水。左手伸入甲燒杯冷水中,右手伸入丙燒杯熱水中:過一會兒,同時拿出左手和右手并一起伸入乙燒杯溫水中,左手的感覺以及該感覺產生的部位是( )A.熱、大腦 B.熱、手上皮膚 C.冷、大腦 D.冷、手上皮膚(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5、如圖,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鋪設具有凹凸花紋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覺是( )A.痛覺 B.嗅覺 C.觸覺 D.味覺6、如圖所示是一款新型折疊導盲杖。該導盲杖工作時,會利用超聲波檢測障礙物,根據障礙物的距離,產生不同程度的振動并發出不同頻率的“嘀嘀”聲。盲人使用該導盲杖時,主要用到的感覺器官有( )A.眼、耳 B.鼻、皮膚 C.皮膚、耳 D.鼻、耳7、小明的媽媽在生二胎時,采取的是局部麻醉的剖腹產,媽媽說手術過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但能感到手術刀與人體的接觸,這說明( )A.病人的痛覺和觸覺均消失 B.病人的痛覺消失C.麻醉劑不起作用 D.大腦皮層被麻醉,所以感受不到疼痛8、小科做了一個小實驗,他準備了三盆水,甲盆裝10℃的水,乙盆裝60℃的水,丙盆裝30℃的水。先將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時間后,兩手同時放入丙盆。(1)結果兩手的感覺 ;(2)實驗結果說明了 。四、課后鞏固:1、“三頭一掌”是色香味俱全的衢州特色小吃。在感受”色香味”時沒有用到的感覺器官是( )A.眼 B.鼻 C.耳 D.舌2、新冠肺炎爆發期間,我們要關注體溫是否正常。媽媽用手背來感覺小科是否發燒,說明手背皮膚中有敏感的( )A.觸覺感受器 B.熱覺感受器 C.痛覺感受器 D.冷覺感受器3、關于人的感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感覺器官能感受環境中的刺激,并發出信息 B.感覺是在感覺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經傳送到大腦的 D.感覺是在大腦中形成的4、醫生對已經實施局部麻醉的病人進行手術的過程中,病人的感覺狀況是( )A.痛覺存在,觸覺消失 B.痛覺和觸覺完全消失 C.觸覺存在,痛覺消失 D.痛覺和觸覺都存在5、2021年,縉云燒餅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其“色、香、味、脆”俱全在全球廣大食客中享有盛譽。下列關于“色、香、味、脆”說法錯誤的是( )A.“色”是燒餅反射的光進入人眼 B.“香”味是在鼻腔中形成的C.“味”的感覺器官是舌 D.“脆”主要是靠觸覺感受的6、人體擁有各種不同的感覺,下列關于人體感覺的說法正確的是( )A.“時間長了,腥臭味聞不出來”是因為這時已經不能形成嗅覺B.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后產生的感覺C.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觸覺D.皮膚各個部位中,對觸覺最敏感的是手臂7、為測試不同部位的皮膚對觸覺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繪圖筆在小明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明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針輕輕接觸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明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將小明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記錄下來。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皮膚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A.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判斷實驗時針觸指尖的力度大于針觸手臂的力度B.本實驗說明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遠遠多于非敏感部位C.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D.身體各部位的不同觸覺的敏感性不同8、盲人在行走時需要借助手中的盲杖,通過盲杖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與下列體現方式相同的是( )A.吃西瓜 B.聞花香 C.摸東西 D.聽聲音9、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以下做法正確的有( )①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就診 ②生病時要慎用耳毒性藥物③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閉口 ④不要用尖銳的器具掏耳朵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0、指壓板是常見的游戲道具。如圖所示,當腳踩在指壓板上時,腳底是用 感受器來感知板的軟硬程度,站立時讓人覺得疼痛難忍,游戲者形成痛覺的部位是在 。(第10題圖) (第11題圖) (第12題表)11、為測試不同部位的皮膚對觸覺的敏感度,小剛利用一繪圖筆在小明皮膚的某些部位畫上測試區。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剛用針輕輕觸動測試區上不同的點,當小明感覺到針觸時,就說“是”。將小明能感覺到針觸的百分率記錄下來。在不同部位的皮膚上重復此實驗,其結果如表所示:(1)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 。(2)小明在實驗過程中,有時未感覺到針觸,原因是 。12、小娟因淋雨感覺不適去醫院檢查,一位老醫生用手背觸摸了一會她的額頭后便告訴她患了感冒,開了處方。掛鹽水時一陣疼痛令小娟差點哭了出來。晚飯時,面對母親辛辛苦苦準備的一桌好菜,小娟沒有聞到陣陣香味,也沒有胃口。請問:(1)老醫生用手背去觸摸額頭,這主要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 比較敏感。(2)小娟娟想:“如果沒有痛覺,那該多好啊!”你認為好不好?說明理由。 。(3)小娟面對好菜沒有胃口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 感受器 大腦 視覺 聽覺 味覺 嗅覺2、酒精 藥物 時間大腦3、大于或者等于 醉酒知識點2、1、皮膚 觸 痛 冷熱 2、敏感 觸覺 熱3、水分散失 散熱 細菌(病菌)二、例題講解:例題1、B解析:皮膚的結構是由表皮和真皮組成的,表皮由上皮組織組成,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觸摸一般用指尖,因為這個部位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B選項符合題意。例題2、 A解析:A、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人的眼睛是靠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來改變焦距獲得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并同時產生神經沖動,沿視神經傳入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從而形成視覺。故A錯誤。B、嗅覺是由化學氣體刺激嗅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內,感受細胞為嗅細胞,氣味物質作用于嗅細胞,產生神經沖動經嗅神經傳導,最后到達大腦皮層的嗅中樞,形成嗅覺。故B正確。C、味覺是由味覺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覺有甜、酸、苦、咸、辣、鮮、澀、麻等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種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覺感受器能夠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學物質的刺激。故C正確。D、皮膚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如觸覺、痛覺、壓力覺、熱覺、冷覺等。故D正確。故A符合題意。例題3、D解析: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受此刺激的感受器的存在部位在手指皮膚,痛覺形成的部位是大腦皮質里的軀體感覺中樞,故D符合題意。例題4、B解析:A.盲人接受手機語音提示信號的感受器是內耳的耳蝸;故A錯誤;B.感覺均是在神經中樞形成的,而神經中樞主要集中在大腦;故B正確;C.失去視覺功能的原因有多種,如神經損傷,視網膜損傷等等;故C錯誤;D.耳蝸是內耳的一部分;故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5、(1)鼻、眼、舌、皮膚(2)大腦皮層(3)這是由于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解析:(1)小明運用了鼻、眼、舌、皮膚感覺器官;(2)小明聞到橘香味形成嗅覺的過程:橘子散發出香味分子(大多是烯烴類的氣體)進入到鼻腔,香味分子和鼻腔粘膜細胞結合產生刺激刺激轉化為電信號傳遞到神經中樞(大腦) 于是嗅覺就產生了;(3)當小明在橘園里待了一會兒,品嘗了橘子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覺不到起初那種濃郁的“橘香味”了:在重復的刺激下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的緣故。三、隨堂練習:1、B 2、A 3、C 4、A 5、C 6、C 7、B8、(1)左手感覺熱,右手感覺冷;(2)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四、課后鞏固:1、C 2、B 3、B 4、C 5、B 6、B 7、A 8、 9、D10、觸覺;大腦或大腦皮層(或痛覺中樞)11、(1)指尖 (2)身體各部位的觸覺感受器分布不同,觸覺敏感性不同12、(1)冷熱 (2)不好,痛覺對人體有保護作用 (3)感冒使嗅覺失靈,而味覺是各種感覺的綜合感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1)教學設計課題 2.1感覺世界(1)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1節,主要使學生認識人的感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人類如何利用感覺器官去感知周圍的運動和變化的環境,學生對生物的主要形態、結構和分類有所了解,這為本節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體驗科學的奧妙,使學生了解各種感官接受環境的信息并作出處理,樹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本節是起始節,本節內容的學習為后續光等知道作了鋪墊,所以本節內容的學習也是基礎、入門知識。本節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第1課時為人的感覺,主要介紹皮膚和皮膚的感覺;第2課時介紹鼻的嗅覺及舌和味覺。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知道人體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了解感覺形成的部位;了解皮膚和皮膚的感覺;科學思維: 初步認識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結論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探究實踐:初步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等方法探究皮膚的感覺性質;態度責任:提升探究意識,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理念。重點 感覺的形成和功能特點難點 皮膚冷覺和熱覺的決定因素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引言:桂花飄香時節,在教室里我們就能知道校園里的桂花開了;春風楊柳拂面……無論我們在何處,眼睛、耳朵和鼻子把多彩的世界帶給了我們。 文字配合精美的圖片,進入新的課堂。活動:下面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景。在這些情景中,人們會用身體的哪個或哪些部位來辨別?試寫出用到的身體部位,以及你的感覺。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人的感覺 1、人能通過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產生各種感覺: (1)人的感覺器官: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嗅覺器官 、味覺器官、觸覺器官等多種; (2)人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世界: 人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它們是人類了解和認識世界的“窗口”。 例如,人們用眼來感受光,用耳來感受聲音,用鼻來感受氣味……。 (3)常用感覺器官和感覺: (附視頻:五官)2、感覺的形成: (1)感覺的產生: ①感覺的形成過程:人的感覺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神經傳到大腦,大腦作出分析,產生各種相應的感覺。 ②感覺形成的模式圖: ③感覺的類型: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皮膚感覺,等。 ④感覺形成的部位: *接受刺激的部位: 接受刺激的是各種感受器,如內的耳蝸、眼中的視網膜、舌中的味蕾、鼻中的嗅覺神經末梢、皮膚中還有多種感受器,等; *感覺形成的部位: 形成各種感覺的是大腦;大腦皮層上有多種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運動中樞,等。 3、影響人的感覺的因素: (1) 衰老與損傷對人體感覺的影響: ①老年期的感覺器官的功能隨年老而出現衰退; ②感覺器官的損傷造成感覺功能減弱或喪失。 (2)酒精、藥物等對人的感覺的影響: ①某些藥物會感覺功能減弱,如鎮痛藥、麻醉藥等,有些藥物會影響人們的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 ②酒精影響人的感覺和判斷力:酒精會影響人們的反應時間,會導致動作不協調等。所以每個人都應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科學技術和社會:喝酒后不能駕車 活動:以同桌為實驗小組,其中一個閉上雙眼, 另一同學放各種各樣的物品在盒中讓他摸。通過手的觸摸,說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表面的粗糙程度、冷熱、及軟硬等。1)你是用手 部位去觸摸物體的。 你使用這個部位觸摸、感知物體的原因是: 。 2)分別用一支鉛筆,用同樣大小的力觸試對方同學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臂、腳底、身體背部等處。(不能太用力) 二、皮膚和皮膚的感覺 1、皮膚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觸覺、痛覺和冷熱覺等。 2、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①指尖對觸覺較敏感: 觸摸一般用指尖,因為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 ②手背對熱較敏感: 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 讀圖分析: (1)皮膚分 層; (2)感受器位于皮膚的 層; 3、皮膚的感受器及相應的感覺: 活動:取3個杯子,分別盛上冷水、溫水和熱水,將自己的左、右手分別浸在冷水和熱水中,一段時間后,將兩手同時浸入溫水中,此時左右手感覺冷還是熱? 兩手的感覺是 。[左手熱右手涼][參考:①皮膚的冷熱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體溫度的刺激,而且還要感受皮膚散失或獲取熱量的快慢變化。 ②憑人的感覺有時是不可靠的,所以有時要借助專門的測量儀器比較可靠。 ]體驗活動: 1)試著體驗一下,盲人是如何識別人民幣的:用手指的指尖觸摸人民幣凹凸部分。2)討論分析一下:盲道是怎樣引導盲人走路的? 4、皮膚的其他功能: 皮膚作為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①防止身體水分散失; ②排汗散熱; ③吸收功能; ④皮膚的屏障功能,皮膚的分泌物有殺菌功能,保護身體免受細菌入侵等。討論交流: 1)若某人喪失了對冷熱的感覺能力,這將對他 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 2)人若沒有痛覺,對我們的身體有害還是有益,為什么?5、人體感覺的意義: 通過感覺能感受外界環境變化,感覺是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開端,是知識的源泉。 (1)感覺是最初的認識活動,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反映; (2)感覺是認識過程的開端,是一切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的基礎; (3)感覺可提供信息:通過感覺,人能夠認識外界事物,感受外界環境的變化,還能認識到自身的各種狀態,如饑餓、寒冷、疼痛等,從而進行自我調節。 圖片分析,引入人通過感受器官來感知事物,認識到五官的重要性,從而樹立保護五官的意識感覺產生的過程,先用模式圖來引導,認識到感受器與形成感覺的部位不同,知道感受器部位不同,但感覺的形成部位都是在大腦,模式圖也為后續味覺和嗅覺等提供思路人的感覺受到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認識到酒后駕車的危害通過活動認識到皮膚對感覺的重要性活動既讓學生認識到皮膚的作用,還知道光靠感覺有時還不可靠的,也體現測量儀器的重要性體現活動引導學生多體諒盲人的不易,學會尊重他人,討論交流,充分認識到皮膚的多重功能,認識到保護皮膚的重要性,也認識到感覺的意義所在。課堂練習 1、你用身體的什么感覺器官通過什么方法去辨別下列這些物質?請在橫線上寫出:(1)酒精與自來水: 。(2)熱水與冷水: 。(3)紅燈與綠燈: 。 (4)糖和鹽: 。[參考:鼻 皮膚 眼 舌]2、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對菜肴講究色、香、味俱佳。人們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主要參與的感覺依次為( C ) A.熱覺、味覺、痛覺 B.聽覺、觸覺、冷覺 C.視覺、嗅覺、味覺 D."觸覺、聽覺、味覺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5~2平方米。下列有關人體皮膚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 ) A.排汗和散熱等不是皮膚的重要功能之一 B.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 C.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 D.皮膚內分布著多種不同的感受器 4、在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 C ) A.冷覺 B.觸覺 C.痛覺 D.熱覺 5、完成下列各題: (1)用電視看體育比賽時可以獲取大量的體育比賽的信息,我們主要靠_____、_____感受器來感受電視機發出的_____、______。 (2)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故事里,盲人是用_____來感知大象的形狀的,形成大象形狀的部位是在______。(3)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覺形成的部位分別是 、______。 [參考:(1)視覺 聽覺 光 聲音 (2)觸覺 大腦(3) 痛覺神經末梢 大腦]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人的基本感覺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對應的感受器分別是眼、耳、舌、鼻、皮膚。 2、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有痛覺、觸覺、熱覺、冷覺等多種感受器。其中,指尖對觸覺刺激敏感;手背對熱覺刺激敏感。 3、感覺的意義:通過感覺能感受外界環境變化, 感覺是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開端,是知識的源泉。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1張PPT)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節 感 覺 世 界 (1)--- 人的感覺、皮膚及其感覺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人體主要的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了解感覺形成的部位;了解皮膚和皮膚的感覺;科學思維:初步認識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結論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探究實踐:初步學會用實驗和歸納等方法探究皮膚的感覺性質;態度責任:提升探究意識,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理念。新知導入桂花飄香時節,在教室里我們就能知道校園里的桂花開了;春風楊柳拂面……無論我們在何處,眼睛、耳朵和鼻子把多彩的世界帶給了我們。新知導入春 夏 秋 冬活動:下面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景。在這些情景中,人們會用身體的哪個或哪些部位來辨別?試寫出用到的身體部位,以及你的感覺。①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更優美?用 ___ __ 感覺,感受到的刺激是 ,產生的感覺是________________。③哪瓶是米醋?哪瓶是醬油?用 ___ __感覺,感受到的刺激是 ,產生的感覺是________________。②哪杯是熱的?哪杯是冷的?用 ___ __ 感覺,感受到的刺激是 ,產生的感覺是________________。④蘋果甜還是橘子甜?用 感覺,感受到的刺激是 ,產生的感覺是________________。耳聲音舌或皮膚冷熱舌或鼻氣味或味道嗅覺或味覺聽覺味覺或皮膚感覺(冷熱覺)舌味道味覺新知講解一、人的感覺1、人能通過感覺器官對周圍世界產生各種感覺:(1)人的感覺器官: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嗅覺器官 、味覺器官、觸覺器官等多種;(2)人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世界:人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器官,它們是人類了解和認識世界的“窗口”。例如,人們用眼來感受光,用耳來感受聲音,用鼻來感受氣味……。新知講解外界刺激 感覺器官 感 覺(3)常用感覺器官和感覺:冷 熱鼻皮 膚聽 覺嗅 覺視 覺冷熱覺味 覺聲 音氣 味光味 道眼 睛耳舌視頻:人的五官(點擊圖片播放)2、感覺的形成:(1)感覺的產生:①感覺的形成過程:人的感覺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環境的刺激時會發出信息,信息沿著神經傳到大腦,大腦作出分析,產生各種相應的感覺。②感覺形成的模式圖:新知講解新知講解③感覺的類型: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皮膚感覺,等。④感覺形成的部位:*接受刺激的部位:接受刺激的是各種感受器,如內的耳蝸、眼中的視網膜、舌中的味蕾、鼻中的嗅覺神經末梢、皮膚中還有多種感受器,等;*感覺形成的部位:形成各種感覺的是大腦;大腦皮層上有多種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運動中樞,等。新知講解3、影響人的感覺的因素:(1) 衰老與損傷對人體感覺的影響:①老年期的感覺器官的功能隨年老而出現衰退;②感覺器官的損傷造成感覺功能減弱或喪失。(2)酒精、藥物等對人的感覺的影響:①某些藥物會感覺功能減弱,如鎮痛藥、麻醉藥等,有些藥物會影響人們的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②酒精影響人的感覺和判斷力:酒精會影響人們的反應時間,會導致動作不協調等。所以每個人都應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科學技術喝酒后不能駕車活動:以同桌為實驗小組,其中一個閉上雙眼,另一同學放各種各樣的物品在盒中讓他摸。通過手的觸摸,說出物體的形狀、大小、表面的粗糙程度、冷熱、及軟硬等。1)你是用手 部位去觸摸物體的。你使用這個部位觸摸、感知物體的原因是:。2)分別用一支鉛筆,用同樣大小的力觸試對方同學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臂、腳底、身體背部等處。(不能太用力)手指的指尖指尖感覺比較靈敏、方便、……不同的部位感覺不一樣新知講解二、皮膚和皮膚的感覺1、皮膚內分布著多種感受器: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別感受觸覺、痛覺和冷熱覺等。2、各個部位的皮膚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①指尖對觸覺較敏感:觸摸一般用指尖,因為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②手背對熱較敏感:要測試病人額上的溫度,一般用手背,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讀圖分析:(1)皮膚分 層;(2)感受器位于皮膚的 層;讀圖:三真皮新知講解3、皮膚的感受器及相應的感覺:活動:取3個杯子,分別盛上冷水、溫水和熱水,將自己的左、右手分別浸在冷水和熱水中,一段時間后,將兩手同時浸入溫水中,此時左右手感覺冷還是熱? 兩手的感覺是 。①皮膚的冷熱感受器并非只感受物體溫度的刺激,而且還要感受皮膚散失或獲取熱量的快慢變化。②憑人的感覺有時是不可靠的,所以有時要借助專門的測量儀器比較可靠。左手熱右手涼活動:1)試著體驗一下,盲人是如何識別人民幣的:用手指的指尖觸摸人民幣凹凸部分。原因:手指的指尖觸覺較敏感。2)討論分析一下:盲道是怎樣引導盲人走路的?盲道采用固定形態且表面具有一定凹凸的原理,使視覺障礙者產生盲杖觸覺及腳感,引導視覺障礙者向前行走和辨別方向以到達目的地的通道。新知講解4、皮膚的其他功能:皮膚作為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功能。①防止身體水分散失;②排汗散熱;③吸收功能;④皮膚的屏障功能,皮膚的分泌物有殺菌功能,保護身體免受細菌入侵等。討論交流1)若某人喪失了對冷熱的感覺能力,這將對他 的生活產生什么影響?2)人若沒有痛覺,對我們的身體有害還是有益,為什么?若一個喪失了對冷熱的感覺能力,則他會很容易燙傷、燒傷和凍傷,因為他感覺不到冷和熱的刺激,所以不會產生保護機體的收縮反射,可能一直到他已經受傷的時候他才會發覺;同時也很容易生病,因為他不知道該穿多少衣物來適應外界氣候,等。痛覺是人體報警器,能感受刺激對身體操作的刺激,防止肌體進一步受到損害。所以痛覺具有保護意義。因為沒有痛覺,人體就不能感知對身體的損傷性刺激,也就無法對損傷部位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人就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所以有害。新知講解5、人體感覺的意義:通過感覺能感受外界環境變化,感覺是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開端,是知識的源泉。(1)感覺是最初的認識活動,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反映;(2)感覺是認識過程的開端,是一切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的基礎;(3)感覺可提供信息:通過感覺,人能夠認識外界事物,感受外界環境的變化,還能認識到自身的各種狀態,如饑餓、寒冷、疼痛等,從而進行自我調節。課堂練習1、你用身體的什么感覺器官通過什么方法去辨別下列這些物質?請在橫線上寫出:(1)酒精與自來水: 。(2)熱水與冷水: 。(3)紅燈與綠燈: 。(4)糖和鹽: 。用鼻聞氣味用皮膚接觸測試冷熱用眼觀察顏色用舌品嘗味道課堂練習2、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對菜肴講究色、香、味俱佳。人們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主要參與的感覺依次為( )A.熱覺、味覺、痛覺 B.聽覺、觸覺、冷覺C.視覺、嗅覺、味覺 D."觸覺、聽覺、味覺C課堂練習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總重量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5~2平方米。下列有關人體皮膚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排汗和散熱等不是皮膚的重要功能之一B.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C.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D.皮膚內分布著多種不同的感受器A課堂練習4、在冷、熱、觸、痛四種感覺中,對人體保護意義最大的是( )A.冷覺 B.觸覺 C.痛覺 D.熱覺C課堂練習5、完成下列各題:(1)用電視看體育比賽時可以獲取大量的體育比賽的信息,我們主要靠_____、_____感受器來感受電視機發出的_____、______。(2)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故事里,盲人是用_____來感知大象的形狀的,形成大象形狀的部位是在______。(3)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劃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覺形成的部位分別是__ _______、______。觸覺大腦視覺 聽覺光 聲音痛覺神經末梢 大腦課堂總結1、人的基本感覺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對應的感受器分別是眼、耳、舌、鼻、皮膚。2、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內有痛覺、觸覺、熱覺、冷覺等多種感受器。其中,指尖對觸覺刺激敏感;手背對熱覺刺激敏感。3、感覺的意義:通過感覺能感受外界環境變化, 感覺是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開端,是知識的源泉。板書設計2.1 感覺世界(1)1、 基本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眼 耳 舌 鼻 皮膚2、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痛覺、觸覺、熱覺、冷覺指尖:敏感觸覺;手背:敏感熱3、感覺的意義: 感受、感知(認知、保護、調整)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味覺和嗅覺”。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 感覺世界(1)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1).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1感覺世界(1)學案.doc 五官.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