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地球的形狀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有什么證據證明地球是球體呢?提出問題 地球是什么形狀的?觀察海邊行駛的帆船,能說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因為人們用望遠鏡觀察海邊行駛的帆船,發現總是先看到帆頂,然后才看到船身。事實證據實驗步驟: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彩色小棒作為桅桿。2.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讓帆船在地球儀上移動模擬航行,觀察帆船進港和出港的情況。3.讓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4.比較并解釋帆船在地球儀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時所觀察到的不同現象,據此猜測地球的形狀。模擬實驗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實驗分析:1.通過讓帆船在地球儀上模擬進港和出港,我們可以發現由于帆船沿著球體航行,帆船進港時總是先看見“桅桿”(彩色小棒)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時看見的情況則相反。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擬航行,則一直能夠同時看見“桅桿”(彩色小棒)和船身。實驗結論:這個模擬實驗進一步論證了地球是球體這個假設的正確性。模擬實驗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觀察麥哲倫環球航線圖,能說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模擬實驗麥哲倫環球航線圖把自己收集到的證據講給大家聽,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表達交流我用籃球代表地球,用紅紙板代表帆船。帆船從遠處駛來,我們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這說明地球表面是彎曲的,不是平坦的。把畫有麥哲倫環球航線的地圖折成一個圓筒,從出發點一直向前最終又回到了起點,說明地球是球體。表達交流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顯示,地球確實是個球體。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觀察月食時,發現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圓的,我認為這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桅桿彎曲的船身太陽行星球體課堂回顧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球面平面現象:先看到桅桿,然后才看到船身。現象:同時看到桅桿和船身。結論在海邊;人們用望遠鏡觀察遠方來的船,發現總是先看到 然后才看到 。這說明地球表面是 。(1)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 。(2)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 ,它在不停地圍繞著 運轉。隨堂訓練一、選擇題1.在海邊,人們觀察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 )。A.船身 B.水手 C.桅桿2.( )帶領船隊朝一個方向航行,最終又回到了出發地。A.哥倫布 B.麥暫倫 C.鄭和3.我國古代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 )。A.天圓地方 B.球體 C.被四頭大象馱著CBA隨堂訓練4.下列證據能夠支持“地球是球體”這一觀點的是( )。A.觀看科幻電影時,發現影片中的地球都是球體。B.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由西方落下。C.發生月食時,月球表面上的地影是圓的。5.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 ),它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A.行星 B.衛星 C.恒星CA隨堂訓練二、判斷題1.人們一開始就知道地球是個球體。( )2.古人對地球的形狀、大小的猜想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進行科學探究不能用猜想的方法。( )3.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能夠清楚地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4.我們觀察到的地面是平的,是因為地球太大了,我們很難感受到地球是曲面。( )××√√隨堂訓練三、實驗探究題為了探究地球的形狀,小萌做了以下實驗請你根據提示完成練習。(1)實驗名稱:地球的形狀模擬實驗。(2)實驗材料:籃球、橡皮泥、火柴、紅紙板。(3)實驗步驟:①用橡皮泥做一只小船,插根火柴作為桅桿,紅紙板作為船 帆;②讓小船在籃球上模擬航行;③觀察小船進港。(4)實驗現象:觀察小船進港時,先看到 ,再看到(5)實驗結論:地球表面是 的,不是平坦的。桅桿和船帆船身彎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