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學案【課標要求】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過程,理解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重難點】重點: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過程中的基本史實難點: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時間定位】【知識拓展】1、民族運動與民主運動的異同:民族運動: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統治(反抗異族統治),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的運動。(對外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民主運動:指反對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爭。(對內反對專制獨裁,實現民主自由)民族運動和民主運動之間往往有著密切的聯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要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一般都伴隨著反對專制統治的民主革命。如拉美獨立戰爭既推翻了外國殖民統治,又推翻了本國專制統治,所以合稱民族民主運動。埃及、埃塞俄比亞的抗爭可稱之為“民族革命”,但不是民主革命,因為反抗異族的結果和民主沒有直接聯系,甚至結果可能還是專制的。2、門羅主義:(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3、大棒政策:美國第26任總統羅斯福提出和實行武力威脅和戰爭訛詐的外交政策。主張以武力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國家“循規蹈矩”,聽命于美國。他曾在一次演說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諺語:“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著急”來說明這項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國,特別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對。4.金元外交: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提出的鼓勵和支持銀行家擴大海外投資,以實現向外擴張的外交政策。塔夫脫提出“用金元代替槍彈”,他們主張運用外交政策推動和保護美國銀行家的海外投資。事實上,金元并沒有完全取代槍彈,而只是槍彈的補充。金元外交實際上是一種資本滲透,通過對外投資來奪取更多的海外市場和殖民特權。5、考迪羅(Caudillo):亦稱考迪羅主義、考迪羅制度,原意是首領、頭領。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獨裁制度。拉美地區的大多數國家在19世紀20年代獨立后至20世紀前盛行。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問題探究】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結合教材,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對P79漫畫《大棒政策》進行合理解讀。結合P79史料閱讀,提取信息,談談你對1917年墨西哥憲法作用的理解。【高考鏈接】(2023北京)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 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 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亞洲的覺醒4、教材P82問題探究:閱讀上述材料,思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民族解放運動興起的原因。5、教材P80學思之窗:你如何理解列寧這句話?【高考鏈接】 (2022山東)1913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歷史命運》中說:“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 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 B.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 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D. 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非洲的抗爭教材P81思考點: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有哪些重要特點?【跟蹤練習】1.19世紀末20世紀初,拉丁美洲人民面臨著艱巨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其中“反帝”主要是指反A.西班牙、葡萄牙B.英國、美國C.日本、俄國 D.德國、法國2.1815年,玻利瓦爾提議:“使新世界組成一個國家,依靠一種聯系使各部分同整體連接起來,這是一個偉大的理想。”1819年,他領導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26年,他又提出“新世界將由以一項共同法律相連結的一切獨立國家組成”的觀點。上述史實說明玻利瓦爾的理想是A.美洲獲得獨立B.美洲聯合建國C.實行獨裁統治D.成為拉美“解放者”3.有學者指出,“(海地)從1791年爆發大規模革命運動到1803年發表《獨立宣言》,前后不過十幾年,就完成了從奴隸制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的轉化。獨立后不久,海地的憲法即規定:‘海地為共和國,永遠廢除奴隸制,禁止白人獲取地產,沒收白種法國人從前占有的所有財產’”。這在本質上表明A.獨立符合民眾的意志B.國家實現了社會穩定C.變革缺乏必要的社會基礎D.共和制更加符合國情4.19世紀初,拉美各國獨立后,美國總統門羅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98年,美西戰爭后,美國奪取了古巴和菲律賓,美洲開始從“美洲人的美洲”向“美國人的美洲”轉變。此轉變A.說明歐洲殖民體系已經開始瓦解B.體現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C.反映美國即將成為新的世界霸主D.表明美國放棄“孤立主義”走上殖民道路5.亞洲覺醒時期與之前的民族解放運動時期相比,亞洲國家社會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的不同是A.亞洲大多數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B.亞洲地區淪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C.亞洲國家的民族工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D.亞洲國家傳統的自然經濟逐步遭到破壞6.與19世紀70—90年代相比,20世紀初的亞洲覺醒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新”主要表現在A.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平等權利C.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D.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7.伊朗立憲革命期間頒布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基本法》,觸動了伊朗幾千年來極端專制的封建制度,爭取了國家的主權和人民的民主權利,限制和約束了國王的權力,對封建政治制度進行了初步改革。這表明伊朗立憲革命A.具有強烈的資產階級民主色彩B.贏得了近代伊朗的民族獨立C.推翻了伊朗幾千年的封建制度D.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8.辛亥革命“完成了國家政權由傳統封建政治制度向現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轉變”,基本實現了從“朝代國家”向“共和國家”的轉變。這說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B.促成了中國社會性質的轉變C.推動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9.1882年面對英軍對埃及的侵略,祖國黨立即發表《告人民書》,宣布“埃及民族和英國人之間進行著勢不兩立的戰爭”,允諾農民廢除所欠外國人的債務。這表明A.埃及走向資本主義道路B.埃及民族意識的覺醒C.埃及推翻了封建制度D.英國控制埃及內政外交10.1899年,埃及開羅幾家卷煙廠工人聯合舉行罷工斗爭,參加人數約900人,斗爭堅持了兩個月,迫使英國資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1895年,尼日利亞拉各斯發生了抗征房捐和地產稅的群眾示威運動,參加者達5 000人。這本質上表明非洲A.群眾性反帝斗爭規模較大B.城市反帝運動興起與發展C.工人階級成為斗爭的主力D.民族經濟發展為根本動力題組一 唯物史觀11.列寧在《落后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一文中寫道:“在亞洲,強大的民主運動到處都在發展、擴大和加強。那里的資產階級還在同人民一起反對反動勢力。數億人正在覺醒起來,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這一論述認為亞洲覺醒A.主要反對本國的封建勢力B.具有民主革命的色彩C.斗爭形式具有多樣性特點D.遍及亞洲每一個國家12.1917年的《墨西哥憲法》規定:實行8小時勞動制,每周6天工作日,確定最低工資,實行女工和童工保護制,勞工有組織工會和罷工的權利等。這表明該憲法A.為進一步爭取民主進步奠定了基礎B.為墨西哥進一步發展民族經濟創造條件C.反映了墨西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D.徹底廢除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題組二 時空觀念13.1840年,英國議會發生了一場辯論。約翰·布羅克赫斯特認為,“印度現在是一個農業國,而不是一個制造業國家”。羅伯特·蒙哥馬利·馬丁回應道:“印度既是農業國,也是制造業國家……自古以來,印度一直善于制造各類產品,在公平競爭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根據史實可知A.英國對印度制造業采取了不正當競爭B.布羅克赫斯特的觀點符合當時印度的現實C.馬丁指出了印度實現工業化的必要性D.印度制造業此時仍然對英國擁有優勢14.1809年阿根廷牧場主的代言人認為,因為西班牙諸省不能消費阿根廷的農產品而導致了農產品的浪費;因為西班牙海軍無力將阿根廷豐富的產品運出去而導致了產品爛在倉庫里。這反映出的實質問題是A.西班牙沒有能力管理殖民地經濟B.殖民地經濟水平已超過西班牙C.殖民地希望西班牙有一支強大海軍D.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動機之一是獨立發展經濟題組三 歷史解釋15.1907年,亞洲許多國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亞洲和親會”,明確提出:“本會宗旨在反對帝國主義,期使亞洲已失主權之民族,各得獨立。”并約定:“亞洲諸國,若一國有革命事,余國同會者應互相協助。”這表明A.亞洲國家實現了革命斗爭的聯合B.亞洲各國面臨著共同的歷史任務C.聯合斗爭是革命取得勝利的保證D.日本是民族解放運動的指揮中心16.林伯渠說:“對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容易的事。”這段話旨在強調A.辛亥革命影響深遠 B.廣大民眾尚未覺悟C.革命時機不夠成熟 D.革命缺乏社會基礎17.《卿云曲》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簡短的歌詞頌揚了辛亥革命A.結束君主專制制度的偉大功績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推動社會生活習俗的迅速進步D.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榮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