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初中知識回顧復分解反應條件:1、若反應物可溶,則交換成分后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2、若反應物有不溶,則必須要有酸參加反應,且交換成分后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初中知識回顧金屬堿性氧化物堿鹽非金屬酸性氧化物酸鹽O2H2OO2H2O典型的酸性氧化物:CO2、SO2等;典型的堿性氧化物:CaO、Na2O等。練一練:試將圖中的連線部分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舉例。⑦①②③④⑤⑥到圖書館借書時,為什么圖書管理員很快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書呢?進行了合理的分類!!!為什么要分類呢?數目太多。方便查找。思考:對于多達上億種的化學物質和更多的化學反應,人們要想認識它們的規律性,就必須運用分類的方法,按照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物質的分類1.分類法簡介(1)分類是根據研究對象的 和 ,將它們區分為不同 和的科學方法。科學的分類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 ,有利于人們分門別類地進行深入研究。共同點差異點種類層次特征(2)常見的分類方法分類有一定的 ,根據不同的 ,人們對研究對象進行不同的分類。標準標準一、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同素異形體:由 形成的幾種 的單質由 組成的純凈物。不同的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以 進行組合。由 組成的純凈物。2.物質的元素組成:根據 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研究的基礎。同種元素同一種元素性質不同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不同的方式元素組成元素物質單質每一種元素可以形成一種或幾種單質化合物絕大多數元素都能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由同一種元素形成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同素異形體。例如:C60 、金剛石、石墨 ;O2和O3;紅磷、白磷。金剛石石墨C60思考問題(1)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嗎?提示—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例如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O2和O3形成的混合氣體,只由氧元素組成,不是純凈物。(2)從宏觀上看物質由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提示—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離子。如金剛石由原子構成,CO、CO2、H2、H2O等均由分子構成,NaCl、CaCO3等均由離子構成。常用的分類方法1、交叉分類法(兩種或兩種以上標準)Na2CO3Na2SO4K2SO4K2CO3鈉 鹽鉀 鹽硫酸鹽碳酸鹽常用的分類方法2、樹狀分類法(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物質單質純凈物混合物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酸堿鹽氧化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SO2、SiO2堿性氧化物:CaO、Na2O、Fe2O3兩性氧化物:Al2O3不成鹽氧化物:CO、NO過氧化物:Na2O2、H2O2其他氧化物:NO24、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堿性氧化物不一定能與水反應生成堿,如Fe2O3是堿性氧化物,但它不能與水反應生成Fe(OH)3。1、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2、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應的酸?NO、CO××知識拓展:NO、CO等氧化物既不能與酸反應又不能與堿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屬于不成鹽氧化物。×概念辨析酸按組成元素分按性質分含氧酸強酸中強酸弱酸( HCl 、HNO3)( H3PO4)( HCl 、HBr、HI)( H2CO3、H2SO4)按電離出H+的個數分無氧酸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H2CO3、H2SO4)( HCl 、 H2SO4 、HNO3)( H3PO4)( H2CO3、H2SO3、HF、HClO)堿按溶解性分按性質分可溶性堿強堿兩性氫氧化物弱堿( Fe(OH)3、Al(OH)3)( Mg(OH)2、Cu(OH)2)( NaOH、Ba(OH)2)按電離出OH-的個數分難溶性堿一元堿二元堿多元堿( NaOH、KOH)( Mg(OH)2、 Ba(OH)2 )( Al(OH)3)( NaOH、Ba(OH)2、KOH)(NH3·H2O、Mg(OH)2 )鹽按是否溶于水按組成離子分無氧酸鹽鈉鹽鉀鹽銨鹽硫酸鹽碳酸鹽硝酸鹽按酸根是否含氧分含氧酸鹽可溶鹽難溶鹽NaCl、AgNO3、CuSO4CaCO3、BaSO4、ZnSKNO3、KMnO4、FeSO4NaCl、ZnS、CaCl2……酸式鹽堿式鹽正鹽KHSO4、 Ca(H2PO4)2Cu2(OH)2CO3NaCl、 BaSO4按組成分對應訓練典例1、按照物質的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HNO3應屬于( )①酸 ②氫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難揮發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④⑥⑦ C.①⑧ D.①④⑤⑥B典例2、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A.冰水混合物、水銀、澄清石灰水、淀粉屬于混合物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電離出氫離子,按分類屬于酸C.非金屬氧化物CO2、CO、SO3均為酸性氧化物D.冰醋酸、酒精屬于有機物D1.下列有關物質的分類錯誤的是( )A.混合物:醫用酒精、空氣、稀硫酸 B.化合物:燒堿、氧化鎂、硫酸C.鹽:氯化鈉、石灰石、生石灰 D.單質:石墨、臭氧、水銀C練一練2.下列有關氧化物的判斷正確的是( )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稱為氧化物B.依據性質不同氧化物只能分為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都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D.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C3.下列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堿 酸 酸性氧化物 純凈物A NaOH H2SO4 CO2 膽礬B 純堿 H2S CO 石灰石C NaOH NaHSO4 SO2 液氨D KOH HNO3 SO3 碘酒A4、有以下幾種物質:①液態氧 ②硝酸鉀溶液 ③膽礬晶體 ④干冰⑤生石灰 ⑥金剛石 ⑦純堿 ⑧甲烷 ⑨熟石灰 ⑩食鹽水 石灰水 KClO3 H2SO4 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硫酸氫鈉。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有 ,屬于正鹽的是 ;屬于酸的有 ,屬于堿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屬于單質的是 。①⑥②⑩ ③⑦ ⑨④⑤二、分散系1、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體系稱為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容納分散質的叫做分散劑。根據分散質與分散劑的狀態分類共有9種分散系。2、分類: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為:溶液:粒子直徑<1nm膠體:1nm<粒子直徑<100nm濁液:粒子直徑>100nm膠體的分類分散劑是液體——液溶膠:分散劑是氣體——氣溶膠:分散劑是固體——固溶膠:Fe(OH)3膠體、牛奶煙、云、霧有色玻璃、合金3.膠體(1)膠體的分類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分類:(2)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歸納: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①實驗操作: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 ,加熱至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鐵 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 色,停止加熱,即可得到氫氧化鐵膠體。②反應原理:實驗現象:燒杯中液體呈 色。紅褐蒸餾水沸騰飽和紅褐FeCl3 + 3H2O = Fe(OH)3 (膠體) + 3HCl△3、膠體的性質光束通過溶液和膠體時的現象:CuSO4溶液Fe(OH)3膠體當一束光通過膠體時,膠體內會出現一條 ,這是由 而形成的,利用該性質可區分膠體與溶液。丁達爾效應:光亮的通路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外觀本質區別微粒構成舉例能否透過濾紙能否透過半透膜均勻透明穩定均勻、有的透明 介穩定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d<1nm1nm<d<100nmd>100nm小分子或離子少量分子的集合體或大分子化合物大量分子的集合體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鐵膠體淀粉膠體泥水、油水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4、比較想一想:現有一個分散系、其中有泥沙、淀粉膠體及氯化鈉溶液,思考用何種方法將其分開?先過濾得到淀粉膠體和氯化鈉溶液的混合物,再經過滲析操作從而將淀粉膠體和氯化鈉溶液分離。怎樣判斷淀粉沒有透過半透膜?1、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別是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B.制備Fe(OH)3 膠體膠體的方法是將飽和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紅褐色。C.利用過濾的方法能將Fe(OH)3 膠體從FeCl3溶液中分離出來。D.“納米銅”是一種顆粒直徑為納米級的銅材料,屬于膠體。練一練BA.該制備方法屬于物理方法B.燒杯中液體的顏色逐漸變淺C.可用丁達爾效應判斷是否制得膠體D.加熱能促使該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粒子直徑減小2、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制備膠體的一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3、膠體與其它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 )A.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B.膠體微粒能通過濾紙C.分散質直徑在1-100nm之間 D、膠體有顏色C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