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新課標】
通過了解隋朝的興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等史事,從制度、經濟等方面認識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維導學】
【背記要點】
知識點一、隋的統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統一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統一意義:①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
②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發展大趨勢。
③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措施:①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①促進了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
②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糧倉豐實;
③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知識點二、開通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605年起)
1.開通條件:①隋文帝的統治奠定了經濟基礎。
②隋朝國家統一。
③以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為基礎。
2.一中心,兩至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四段(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開通的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知識點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中門第。
2.過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3.意義: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
①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②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③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④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
知識點四、隋朝的滅亡
1.原因:
①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多次巡游,耗費大量人力財力);
②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
③屢次發動戰爭(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無法正常從事生產勞動),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④爆發農民起義(結果,也是滅亡直接原因)。
2.概況:山東地區首先爆發農民起義,隨即蔓延至全國,隋朝統治面臨瓦解。
3.滅亡: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與秦朝滅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國)
【易錯易混】
1.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統一全國。
2.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楊堅,開通大運河的是隋煬帝楊廣。
3.隋文帝時,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歷史解釋】
1.隋朝開通大運河的條件有哪些
①隋朝社會經濟的初步恢復和發展,為大運河的開鑿創造了物質條件;②隋朝完成統一,中央集權加強,能夠組織大規模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開鑿;③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作基礎。
2.如何評價隋煬帝
(1)功:隋煬帝時開通了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
(2)過: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三年真題】
(一)、2022年中考真題
1.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
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
2.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2500年來,大運河生動記錄了國脈的時代賡續,傳承著民族的班璨文明。大運河開鑿于春秋秋時期,完成于隋朝。關于隋朝大運河,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B.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D.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珠江五大水系
3.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演變。其中,與史書上“開皇中,明經舉”“開皇末,舉秀才”的記載相符的是( )
A.禪讓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4.繆鳳林先生在《唐朝的職官與選舉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貴族政治,矯之以科舉,而后貢選考試機會均等,不特混貴族平民之階級,庶民之優秀者,亦得與貴族均享政權.”這段話意在說明科舉制度( )
A.強調血緣,看重門第 B.注重才能,機會均等
C.發展教育,擴大基礎 D.重視門第,兼顧才能
5.隋的“國富”歷來為傳統的史學家所津津樂道,隋煬帝在全國各地廣設糧倉,長安、太原、洛陽等地的倉庫儲存了幾千萬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這些倉庫中的糧食、布帛還沒用盡,如此富庶的隋朝卻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層統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統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層的人民起義不斷 D.隋修建大運河耗費國力
6.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高超的青銅工藝 B.悠久的歷史文明
C.先進的科技成就 D.獨特的建筑技術
7.某班復習課上要求學生對秦、隋兩朝的治亂興衰進行比較,探究兩朝的相似之處。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都是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長安定都
C.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 D.都實行科舉制
8.歸納總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對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征進行了如下歸納,符合隋唐時期時代特征的是( )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繁榮與開放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9.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隋朝時,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之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某同學為進一步了解大運河,翻閱書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該同學從書中摘錄了有關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并制作了如下書摘。
書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藪汴河銘》
書摘二:隋煬帝開鑿運河,本是惠及百姓、澤被后世,利國利民的工程,但因勞役過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項虐政,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但是運河的開通,對于以后唐、宋兩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編《中國運河文化史》(上冊)
(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大運河的歷史價值。
(2)材料二中對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對我們認識史事有何借鑒意義?
(二)、2021年中考真題
1.學習歷史應掌握歷史發展的分期及其階段特征。下圖所示時間軸中①處對應的時期是( )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2.588年,隋文帝楊堅命令楊廣率水陸大軍50余萬渡江作戰,進攻江南的陳朝,589年,陳后主被俘投降,陳朝滅亡。這一歷史事件的影響是( )
A.奪取了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B.結束了長期分裂,統一全國
C.奪取了陳朝政權,建立唐朝 D.擊敗了東西突厥,控制西域
3.下列關于科舉制的創立,關聯正確的一組是( )
A.唐太宗——明經科 B.武則天——八股取士
C.隋煬帝——進士科 D.唐高宗——九品中正制
4.它對中國長期的政治統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經分裂了四個世紀的兩個各自為政的地區重新納入到一個政體當中,南方對成為軍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給養與支持也主要依賴它。文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長城
5.“為了整合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大河孕育的經濟板塊,楊廣用舉世無雙的大運河打通了中國的任督二脈,彌合了高原——山脈圈內長時間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這說明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A.實現了南北方統一 B.推動了隋朝的對外交往
C.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
6.一個朝代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政策密切相關。從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個王朝滅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A.實行殘暴統治 B.加強中央集權 C.實行民族壓迫 D.加強文化專制
7.下面示意圖中括號處應填入( )
A.分封制度 B.察舉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舉制度
8.唐代皮日休曾作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與詩句描繪相關的中國古代工程是( )
A.都江堰 B.靈渠 C.大運河 D.黃河
9.隋初有官員進表,稱:“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這說明當時(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國戶口眾多 C.土地兼并嚴重 D.郡縣數量過多
10.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后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這句話表明( )
A.楊忠經歷了北周和南朝 B.楊忠是隋朝的開國皇帝
C.楊堅沒有做過“隨國公” D.隋朝最初的國號是“隨"
(三)、2020年中考真題
1.在美國學者麥克 哈特《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書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屬于隋文帝功績的是( )
A.正式確立了科舉制 B.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C.開創了“開元盛世” D.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
2.秦朝開鑿了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隋朝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秦、隋兩朝的這一舉措都( )
A.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兩朝的長治久安
C.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D.推動了對外文化的交流
3.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大運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別是( )
A.涿郡、江都 B.洛陽、余杭 C.洛陽、江都 D.涿郡、余杭
4.自606年開始,中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公平、最科學的人才選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響著教育和整個社會。觀察家默德赫斯評論說:“該制度是真正值得贊賞和模仿的。”“該制度”誕生于( )
A.隋文帝時期 B.隋煬帝時期 C.唐太宗時期 D.武則天時期
5.科舉制度實行了1300年(606—1905年),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相對來說是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明清兩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過科舉考試,如宋應星、李時珍、曹雪芹等。對該材料解讀錯誤的是,科舉制( )
A.創立于隋朝,廢止于清朝末年
B.在歷史上曾經推廣到世界各國
C.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性
D.為政府選拔人才的同時,也埋沒了其他方面的特殊人才
6.解讀如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 )
A.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 B.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
7.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參考答案
【中考真題】
(一)、2022年中考真題
1、B
【解析】根據材料“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表明古代人民的智慧,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秩序、南北聯系以及經濟繁榮的信息,排除ACD項。故選B項。
2、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D項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項表述正確,不符題意,排除。故選D項。
3、D
【解析】依據題干“開皇中,明經舉”“開皇末,舉秀才”和所學知識,開皇是隋文帝的年號,由此可見隋文帝時期已經設立了明經等科目,采取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辦法,有利于科舉制的形成,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進步,D項正確;禪讓制是遠古時代后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經被世襲制所取代,排除A項;察舉制是漢武帝時期自下而上推薦人才的選官制度,排除B項;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流選官制度,主要是依據門第的高低,排除C項。故選D項。
4、B
【詳解】根據題干中“矯之以科舉,而后貢選考試機會均等,不特混貴族平民之階級,庶民之優秀者,亦得與貴族均享政權”可知,科舉制重視才能,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參加考試的機會均等,B項正確;強調血緣,看重門第是九品中正制的特點,排除A項;發展教育,擴大基礎題干未體現,排除C項;重視門第與題干“不特混貴族平民之階級”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5、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煬帝實行暴政,導致農民起義爆發,隋煬帝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由此可知,隋朝統治政策不得民心是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題意;上層統治者奢侈腐化不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排除A;下層的人民起義不斷是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隋修建大運河耗費國力是隋朝統治政策不得民心的表現,排除D。故選B。
6、B
【解析】商代司母戊鼎、隋唐大運河、隋朝趙州橋和秦朝兵馬俑,都是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的見證,B項正確;只有青銅器才能體現高超的青銅工藝,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先進的科技成就,排除C項;司母戊鼎和兵馬俑不能體現獨特的建筑技術,排除D項。故選B項。
7、C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秦朝統一了六國,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他們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C項正確;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排除A項;秦朝定都咸陽,排除B項;秦朝時期還沒有出現科舉制,排除D項。故選C項。
8、C
【解析】結合所學,隋唐時期,我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生產力比較發達,對外貿易活動頻繁,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時代特征是繁榮與開放,C項正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排除A項;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排除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是明清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
9、(1)大運河的開通,有力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對于鞏固國家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運河繼續發揮著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擔著水路運輸的作用。
(2)堅持唯物史觀,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史事。
【解析】
(1)由“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結合所學可知,大運河的開通,有力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對于鞏固國家統一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運河繼續發揮著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擔著水路運輸的作用。
(2)兩則書摘都對大運河的開鑿作了客觀公正的評價,說明認識史事要堅持唯物史觀,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史事。
(二)、2021年中考真題
1、B
【詳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618年滅亡,同年唐朝建立,907年被大將朱溫所滅,所以時間軸上的①處是隋唐時期。故選B;秦漢時期從公元前221年到220年,A錯誤;宋元時期從960年到1368年,C錯誤;明清時期從1368年到1912年,D錯誤。
2、B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結束了南北朝時期分裂割據局面,使南北重歸統一。B項正確;隋朝建立是在581年,排除AC項;材料沒有涉及擊敗了東西突厥,控制西域,排除D項。故選B項。
3、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隋煬帝設立進士科,科舉制誕生,C項正確;唐太宗、武則天、 唐高宗均為完善和發展科舉制做出了貢獻,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4、C
【解析】根據材料“它對中國長期的政治統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經分裂了四個世紀的兩個各自為政的地區重新納入到一個政體當中,南方對成為軍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給養與支持也主要依賴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的“它”指的是大運河,大運河是隋煬帝在位時期開鑿的,開通大運河的作用是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C項正確;戰國時期修建都江堰,與“它把已經分裂了四個世紀的兩個各自為政的地區重新納入到一個政體當中”不符,排除A項;秦朝時期修建靈渠,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秦朝時 期修建長城,與“南方對成為軍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給養與支持也主要依賴它”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5、D
【解析】材料“整合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大河孕育的經濟板塊”“彌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體現了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方的經濟交流,D項正確;隋朝修建大運河之前就已經統一了南北方,排除A項;材料“整合長江和黃河這兩條大河孕育的經濟板塊”“彌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強調的是大運河對國內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強調大運河的修建,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而非加速隋朝滅亡,排除C項。故選D項。
6、A
【解析】根據“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大規模地征調民力徭役和兵役,實行嚴苛的法律等”、“營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等信息可知這三個王朝的滅亡主要是統治者過度使用民力,采取了殘暴的統治,A項正確;綜上所述可知加速三個王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統治的殘暴,而非加強中央集權、民族壓迫和文化專制,排除BCD項。故選A項。
7、D
【詳解】 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 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從唐到清朝一直實行科舉制度 。故D符合題意;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地方制度,排除A;察舉制是西漢時期實行選官制度,排除B;刺史制度是西漢時期監察制度,排除C。故選D。
8、C
【詳解】"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可見作者認為隋煬帝開通大運河雖然加劇了人民的負擔,但是溝通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利大于弊,C正確;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 A排除;靈渠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為了征服越族地區而下令開鑿的水利工程,B排除;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并非古代工程, D排除。故選C。
9、D
【詳解】根據“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可知,隋朝郡縣數量過多,故選D;隋朝沒有實行分封制,排除A;材料反咉郡縣數量多,無法體現全國戶口眾多,排除B;材料信息與土地兼并無關,排除C。
10、D
【詳解】材料中介紹了隋朝的來歷。材料中“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后立國號為隨”說明隋朝最初國號是隨朝,后來改為隋朝。故D符合題意;楊堅并沒經歷南朝,排除A;隋朝的開國皇帝是楊堅,排除B;材料中“楊堅襲此封爵”說明楊堅做過“隨國公”,排除C;故選D。
(三)、2020年中考真題
1、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結束了南北朝時期分裂割據局面,使南北重歸統一,B正確;創立科舉制、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是隋煬帝的貢獻,排除AB;開創了“開元盛世”與唐玄宗有關,排除C。故選D。
2、C
【解答】秦朝開鑿了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隋朝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秦、隋兩朝的這一舉措都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
故選:C。
3、D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605年起,隋煬帝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南至余杭。D正確,BC排除;江都是大運河中邗溝一段南方的起點,A排除;故選D。
4、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隋煬帝時期,606年,中國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公平、最科學的人才選拔和任用制度——科舉制,故B符合題意;隋文帝統一全國,故A不符合題意;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故C不符合題意;武則天開創武舉,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5、B
【解析】考查點:科舉制。解題思路:根據”科舉制“、”解讀錯誤的是“可知本題要求選出對科舉制錯誤的認識。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科舉制是我國古代的考試選官制度,但它并沒有推廣到世界各國,B項說法過于夸張,符合題意,故選B;科舉制創立于隋朝,廢止于清末;通過考試選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才選拔的公平公正,但在為政府選拔人才的同時使讀書人集中于考試做官,埋沒了其他方面的 特殊人才,ACD項說法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6、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故A正確;南宋時期,我國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故排除B項;元朝時期,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故排除C項;大運河的開通與長安遭受軍事威脅無關,故排除D項。故選A。
7、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唐朝在政治上,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后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選項C符合題意;三公九卿制是漢朝官制,A排除;由“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可知,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創立于隋朝,唐朝時期進一步完善,B排除;元朝建立行省制,D排除。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广州市| 广平县| 平陆县| 肃北| 北辰区| 怀安县| 阜平县| 隆子县| 梁平县| 德安县| 米脂县| 青阳县| 石阡县| 梨树县| 文昌市| 长顺县| 乌兰县| 衡山县| 永平县| 安顺市| 阿坝县| 梁平县| 民县| 富裕县| 九台市| 湾仔区| 安康市| 水富县| 甘泉县| 龙海市| 海晏县| 衡南县| 青铜峡市| 北海市| 伊吾县| 城步| 古浪县| 乐安县| 微山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