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講 正余弦定理一、余弦定理1.公式:a2=b2+c2-2bccos A; b2=a2+c2-2accosB; c2=2.推論:cos A=; cos B=; cos C=3.在△ABC中,a2+b2=c2 C為直角;a2+b2c2 C為 .二、正弦定理1.公式:= = = =(R是△ABC的外接圓半徑)2.推論:sin A∶sin B∶sin C=a∶b∶c; ;三、三角形面積公式1.2.3.4.,【課堂訓練】一、單選題1.在中,,,,則的面積為( )A. B.4 C. D.2.如圖所示,在平面四邊形中,,,.若,,則的長為( )A. B.2 C.3 D.3.在中,,,若該三角形有兩個解,則邊范圍是( )A. B. C. D.4.在中,內角,,的對邊分別為,,,若,,,則的外接圓的面積為( )A. B. C. D.5.在中,,則此三角形的解的情況是( )A.有兩解 B.有一解 C.有無數個解 D.無解6.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且,則的面積為( )A. B. C. D.7.在△ABC中,A=45°,B=60°,a=10,則b=( )A.5 B.10 C. D.58.的三個內角,,的對邊分別為,,,若三角形中,,且,則( )A.3 B. C.2 D.49.△ABC的三邊長之比為,則最小角和最大角之和的余弦值為( )A. B. C. D.10.的內角A,B,C的對邊是a,b,c,若的面積為,則C的大小( )A. B. C. D.11.在中,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A. B.C. D.12.已知中,,,,角B等于( )A. B.C.或 D.或二、多選題13.在△ABC中,已知,給出下列結論,其中正確的結論是( )A.由已知條件,這個三角形被唯一確定 B.若,則△ABC的面積是C. D.△ABC一定是鈍三角形14.在中,角、、的對邊分別為、、,且滿足,的面積,,則、值分別為( )A., B.,C., D.,15.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為,且.若有兩解,則的值可以是( )A.4 B.5 C.7 D.1016.在△ABC中,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則△ABC是等腰三角形B.若,則△ABC是直角三角形C.若,則△ABC是鈍角三角形D.若,則△ABC是銳角三角形17.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若,則C.若,則是直角三角形D.若,三角形面積,則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18.在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若,則B.若,,則滿足條件的三角形共有兩個C.若,,則為正三角形D.若,的面積,則三、填空題19.已知△是等邊三角形,且,那么四邊形的面積為 .20.在中,,M在邊BC上,且,則 .21.在中,內角,,所對的邊分別為,,,若,的面積為,且,則 .22.在中,已知,,,則 .23.在平面上,已知為兩個不平行的單位向量,O為定點,集合,若中所有的點構成圖形的面積為1,則與夾角的大小為 .24.設△的內角 的對邊分別為,且,則25.在梯形中,,則的面積是 .26.若的三邊長分別為,,,則該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等于 .27.中,,,,是上一點且,則的面積為 .28.已知等腰的內角的對邊分別為,且,延長線段至,使,若的面積,則 .四、解答題29.在中,已知,,且三角形面積. 求.30.已知向量 ,把函數化簡為的形式后,利用“五點法”畫在某一個周期內的圖象時,列表并填入的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①00 1 0 0(1)請直接寫出①處應填的值,并求的值及函數在區間 上的單增區間、單減區間;(2)設的內角所對的邊分別為 ,已知 ,求31.記的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已知.(1)求C;(2)求的最大值.32.若ABC的內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且滿足,(1)求值:(2)從下列條件①,條件②,條件③三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的值,條件①若;條件②若;條件③若33.已知函數經化簡后利用“五點法”畫其在某一個周期內的圖象時,列表并填入的部分數據如下表:①0 1 0 0(1)請直接寫出①處應填的值,并求函數在區間上的值域;(2)的內角,,所對的邊分別為,,,已知,,,求的面積.34.已知.(1)化簡:;(2)在中,內角A、B、C所對的邊長分別是a、b、c,若,,且的面積,求a、b的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講 正余弦定理1.C【分析】首先根據余弦定理求,再利用面積公式,即可求解.【詳解】由余弦定理可知,,,解得:,所以.故選:C2.C【分析】由余弦定理求,同角平方關系求,設則,利用差角正弦公式求,最后應用正弦定理求的長.【詳解】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又,∴,設則,∴,在中,由正弦定理:,故.故選:C.3.D【分析】根據三角形解的個數的結論可求出結果.【詳解】因為三角形有兩個解,所以,所以,所以.故選:D4.B【分析】利用內角和定理求角,再用正弦定理求外接圓半徑即可求解【詳解】因為所以,所以所以的外接圓的面積為故選:B5.D【分析】作出示意圖,先確定邊a和角B,然后算出C到AB的距離即可解得.【詳解】如圖,則,而,∴這樣的三角形無解.故選:D.6.C【分析】根據條件,由余弦定理可得角B得大小,再由正弦公式即可求得三角形得面積.【詳解】∵,∴∴則,.故選:C.7.D【詳解】由正弦定理得 ,∴b=·10=5故答案為D8.D【分析】易知,利用兩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簡原等式,可推出,從而知和的值,再結合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與兩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得的值,然后由正弦定理,知,最后由,得解.【詳解】,且,,,,即,,,,,,,由正弦定理知,,,即,,.故選:D9.C【分析】可設,,,k>0,根據余弦定理可求,于是可求.【詳解】三邊的比為,不妨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k>0,則最大角為,最小角為,由余弦定理得:,.故選:C.10.A【分析】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余弦定理建立等式,即可求得的大小.【詳解】由余弦定理得:的面積,又.故選:A.11.D【解析】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誘導公式判斷四個選項的正誤,即可得正確答案.【詳解】對于選項A:由正弦定理有,故,故選項A錯誤;對于選項B:因為,故,故選項B錯誤;對于選項C:,由余弦定理得;故選項C錯誤;對于選項D:由正弦定理可得,再根據誘導公式可得:,即,故選項D正確;故選:D12.C【分析】根據正弦定理,求得,結合,得到,即可求解.【詳解】由正弦定理得,即,可得,因為,所以,且,所以或,均滿足題意.故選:C.13.CD【分析】由比值關系可得(),再結合正余弦定理逐項分析判斷即可得解.【詳解】由可設:(),所以,對A,只知道各邊的比值關系,并不能確定大小,所以這個三角形不能被唯一確定,故A錯誤;對B,若,即,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故B錯誤;對C,,故C正確;對D,由,所以為鈍角,故D正確.故選:CD14.AB【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對已知等式邊化角,結合兩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求得角C,繼而利用面積推出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的值,即可求得答案.【詳解】由題意知,故,即,而,則,又,故;由,則,又,即,即,即,結合,解得或,故選:AB【點睛】方法點睛:此類同時含有邊和角的等式的化簡,一般利用正弦定理進行邊角互化,即可求得角或邊之間的關系,也可利用余弦定理邊角互化,進行求解.15.BC【分析】由題意畫出圖形,可知,求出的范圍,根據選項,得出結果即可.【詳解】解:如圖:要使有兩個解,則,即,解得:,故選:BC16.CD【分析】對于A,利用二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轉化為邊的關系,化簡可得結果,對于B,舉例判斷,對于C,利用余弦函數的性質判斷,對于D,利用兩角和的正切公式化簡判斷【詳解】解:對于A,由,得,由正余弦定理得,得,化簡得,,所以或,所以或,所以△ABC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所以A錯誤,對于B,若,則,而△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錯誤,對于C,因為,,所以中只有一個鈍角,所以△ABC是鈍角三角形,所以C正確,對于D,因為,,所以,所以,所以,因為,所以都為銳角,△ABC是銳角三角形,所以D正確.故選:CD17.ABC【分析】利用誘導公式化簡判斷A;利用正弦定理結合三角形邊角關系判斷B;利用余弦定理計算判斷C,利用面積定理、正余弦定理計算判斷D作答.【詳解】對于A,在中,,A正確;對于B,在中,由正弦定理得:,B正確;對于C,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C正確;對于D,依題意,,解得,由余弦定理得:,由正弦定理得外接圓半徑,D不正確.故選:ABC18.AC【分析】由正弦定理求得,可判定A正確;利用余弦定理列出方程求得的值,可判定B錯誤;由正弦定理得,結合,可得,可判定C正確;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得,得到,可判定D錯誤.【詳解】對于A中,因為,由正弦定理得,即,因為,所以,所以A正確;對于B中,由余弦定理,即,解得,此時三角形有唯一的解,所以B錯誤;對于C中,因為,由正弦定理得,又因為,可得,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所以C正確;對于D中,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解得,則,所以D錯誤.故選:AC.19./【分析】根據已知向量的線性關系畫簡圖,令,結合求相關線段長度,進而求四邊形面積.【詳解】若,則,且,如下圖示, 由△是等邊三角形,且為平行四邊形,,易知:△、△是含的直角三角形,且,又,則,,即△各邊為2,綜上,四邊形的面積.故答案為:.20.【分析】在中,由余弦定理求得,可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詳解】在中,,,則 ,即,解得 , (舍去),由可得 ,故 ,故 ,故答案為:21.【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化簡,可得,利用面積公式可知,進而知,代入正弦定理可得答案.【詳解】利用余弦定理知即,又,,,,,即利用正弦定理知故答案為:【點睛】方法點睛:在解三角形題目中,若已知條件同時含有邊和角,但不能直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得到答案,要選擇“邊化角”或“角化邊”,變換原則常用:(1)若式子含有的齊次式,優先考慮正弦定理,“角化邊”;(2)若式子含有的齊次式,優先考慮正弦定理,“邊化角”;(3)若式子含有的齊次式,優先考慮余弦定理,“角化邊”;(5)含有面積公式的問題,要考慮結合余弦定理使用;22./【分析】已知三邊,利用余弦定理可得.【詳解】已知,,,由余弦定理得,,解得.故答案為:.23.或【分析】根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得正確答案.【詳解】設的夾角為,,依題意,在平面上,已知為兩個不平行的單位向量,O為定點,集合,根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可知點的軌跡是以為鄰邊,且夾角為的平行四邊形,所以,所以或.故答案為:或24.【詳解】:,由余弦定理得則,即故25.【分析】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的值,進而求出的面積,由的面積為得結論.【詳解】解: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所以的面積為:,因為.所以的面積為.故答案為:.26.【解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出邊長為所對角的余弦值,再求出正弦值,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求解.【詳解】的三邊長分別為,邊長為所對角的余弦值為,所以,設該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為,所以,即,解得.故答案為:27.【分析】根據正弦定理,求出的值,由倍角公式求出的正余弦值,根據誘導公式求出的正余弦值,根據求出的正余弦,再求的正切值,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的長,最后求面積.【詳解】由正弦定理得:,又因為所以,且,即,所以,又由且所以,而所以,又因為,所以所以,而又因為,所以又因為,且為銳角,所以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并且,所以,所以的面積為:.故答案為:28.【分析】由正弦定理結合余弦定理化簡可得,進而根據等腰可得等邊,再根據面積公式可得或,進而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詳解】由正弦定理,,即,故,又,故,所以等邊.又的面積,故,解得,解得或.當時,,當時,,故,故故答案為:29.或【分析】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及余弦定理可得結果.【詳解】由,得,所以.①當時,,從而;②當時,,從而;綜上,或.30.(1)①處應填;;單減區間,單增區間;(2)1.【分析】(1)先根據向量數量積及三角函數恒等變換可得,結合五點法可得函數解析式,再利用正弦函數性質求單調區間;(2)先根據條件可得,再根據余弦定理及向量數量積定義即得.【詳解】(1)由根據五點作圖法中等距性可得①處應填入,∵,∴,因為 ,所以 ,所以 ,因為,,由,可得,由,可得,所以函數在區間 上的單增區間為,單減區間為.(2)由,可得,因為,所以 ,即,又,由余弦定理,解得或(舍),所以 ,所以.31.(1)(2)【分析】(1)將等式化簡,再結合余弦定理,即可求解;(2)由(1)的結果可知,利用正弦定理邊角互化,得到,再結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詳解】(1)由,化簡得,由余弦定理得,又因為,所以.(2)由及正弦定理得,即,由基本不等式得,所以即當且僅當,即為等邊三角形時,等號成立.所以的最大值為.32.(1)1(2)詳見解析【分析】(1)由,利用二倍角公式得到,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2)選條件①由,利用正弦定理求得a,c的關系,再結合(1)利用余弦定理求解;選條件②,利用余弦定理結合(1)求得求得a,c的關系,再結合(1)利用余弦定理求解;選條件③,由(1),利用正弦定理得到,再結合兩角和的正弦公式得到求解.【詳解】(1)解:由,得,則,化簡得 ,由余弦定理得,即,化簡得;(2)選條件①若,則,解得或,當,由(1)得,此時,當時,由(1)知不成立;若選條件②,則,結合(1)化簡得,解得或,當時,,;當,,;若選條件③若,由(1)知:,則,即,即,聯立解得,所以.33.(1),(2)【分析】(1)利用二倍角公式及輔助角公式將函數化簡,再結合函數的周期求出,即可求出函數解析式,根據五點作圖法確定①的值,由的取值范圍,求出的取值范圍,再根據正弦函數的性質計算可得;(2)由求出的值,再由余弦定理求出,最后由面積公式計算可得.【詳解】(1)解:因為,即,,,,所以.令,解得,所以①處應填入.,,,,即在區間上的值域為.(2)解:,又,,所以,所以.由余弦定理得,即,,的面積.34.(1);(2).【分析】(1)根據誘導公式可化簡;(2)由(1)可得,再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和余弦定理可求得,解之得答案.【詳解】(1)因為,所以;(2)因為,即,又,所以,因為的面積,所以,解得,又,所以,由,解得,所以.【點睛】本題考查運用誘導公式化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和余弦定理的運用求解三角形,屬于中檔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A版(2019)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 第4講 正余弦定理.docx 人教A版(2019)高中數學必修第二冊 第4講 正余弦定理(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