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傳神寫照—— 中國人物畫·知識回顧·中國畫按照題材可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中國畫按表現形式可分為:工筆寫意兼工帶寫早期人物畫《人物龍鳳帛畫》《人物御龍帛畫》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東漢《伏羲女媧畫像磚》洛神賦圖 東晉 顧愷之連環畫歷代帝王圖 唐代 閻立本閻立本 (601-673)唐代杰出畫家。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 相。擅長書畫,尤其善畫人物肖像。此圖描繪從西漢至隋朝十三個皇帝的形象。畫家力圖通過對各個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畫,揭示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開朝建代之君,在畫家筆下都體現了“王者氣度”和“偉麗儀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國之君,則呈現委瑣庸腐之態。畫家對作品中的每個形象都寓有褒貶,而這一褒貶又是寓于每個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氣質之中。在表現帝王的形象時,畫家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間流露出的神情來刻畫不同的個性和氣質,以表達作者對前代帝王的作為和才能的評價。此圖經歷代內府或個人收藏,清末落入梁鴻志之手,流入國外。這是一幅長三米多的工筆重彩畫長卷,選取了南唐吏部侍郎韓熙載夜宴中的五個代表性生活片段加以描繪,每段用屏風相隔又連貫一氣,好像連環畫一樣展現出整個夜宴的過程。韓熙載出身北方望族,才華橫溢,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入仕南唐,卻飽受猜忌和排擠,為求自保,遂縱情聲色以自污。畫家顧閎中受后主李煜差遣,夜至其地,暗中觀察、默記,歸來繪成此卷。韓熙載夜宴圖(絹本設色)全圖28.7cm×335.5cm【五代】 顧閎中 故宮博物院藏《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夜宴圖》聽樂《韓熙載夜宴圖》觀舞《韓熙載夜宴圖》休憩《韓熙載夜宴圖》清吹《韓熙載夜宴圖》告別《小庭嬰戲圖》 宋代 佚名畫面生動地記錄了古代兒童的生活樂趣。《免胄圖》北宋 李公麟《免胄圖》卷所繪即為郭子儀率數十騎免胄(徒手不著盔甲)見回紇首領大酋,大酋舍兵下馬拜見的情景。圖卷左側是郭子儀所率部將兵騎,儀容鎮定,佇立于側。右側是入侵關中的回紇兵騎,陣營龐大而惶惶無措。回紇大酋著戎裝,攜副將滾鞍落馬,正單膝跪地作欽服之狀,拜見免胄著燕服的郭子儀。郭神情雍穆誠懇,俯身援手以禮相見,體現出從容大度的一代名將風范。潑墨仙人圖 南宋 梁楷這是一幅水墨寫意的人物畫,畫了一名袒胸露腹、自由自在的仙人醉酒以后踉蹌步態。以淋漓的潑墨畫出人物的服裝,看似隨意,實則于表現衣著的質感、結構與人體姿態方面很是嚴謹的。以細筆勾出的五官像是緊縮到了一起,夸張的漫畫式表現手法很富于幽默感。圖中畫有二位高賢老者坐在方凳上,頭戴小冠,腳著紅鞋,正在翻看典籍面前有石案,上有書函壺、花瓶及梅花。案前坐有一中年人,頭戴幞頭手握書卷坐于圈椅上,似乎正在開口向老者請教。從其畫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松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高賢讀書圖軸》 明代 陳洪綬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云門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陳洪綬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人謂其人物畫成就“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女媧補天圖 清代 任伯年任伯年,名頤,字伯年。他的人物畫題材非常廣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神佛鬼怪以及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市井人物都會在他的筆端生動流現。歷史傳說人物、神佛鬼怪形象出現在任伯年的畫中,常常是寓意深刻、有所特指的。《女媧補天圖》隱含著畫家對山河破碎、清政府腐敗無能的黑暗現實的不滿。《九方皋》 現代 徐悲鴻開國大典 現代 董希文《開國大典》描繪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在天安門舉行慶典的盛況。作者董希文曾親自參加開國大典,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傾注于作品中。《開國大典》不僅真實再現了這一震撼世界的歷史事件,而且以宏大的氣勢、莊嚴的構圖、燦爛輝煌的色彩歌頌了新中國的似錦前程和無限生機。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