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時 偉大的改革開放【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改革開放的進程。 能簡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闡明改革開放的意義。 3、通過講述改革人物故事,闡述改革開放精神,體會中華民族的變革精神。重點 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意義【自主讀學】學習任務活動:閱讀教材P31-3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結合所學,說說為什么我們需要改革開放? 2.閱讀教材P31-33,從教材文本中歸納出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完成下列表格。在課中展示,看看誰做的最仔細。(目標一) 改革開放幾大階段時間(年)事件及意義改革開放的開端(起步階段)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開,作出 的決策。率先在農村改革取得突破, 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十二屆三種全會,改革 ,企業改革邁開重要步伐。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起步階段)1980 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開放了大連、青島等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設立海南省,把海南開辟為 1990開發開放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逐步深化階段)1992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 目標為標志1993十四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我國加入世貿,標志對外開放 。2003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3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 的部署,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 2017黨的十九大提出3.查閱資料,說說改革開放對中國有何巨大作用?(意義在教材中標注起來) 4.查找網絡資料,準備改革開放的人物故事,在課中進行分享,說說他作出了什么貢獻?為什么能做出這些貢獻?【合作探究】學習任務目標二: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 活動: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資料一: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資料二:當前,國際國內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訴求相互碰撞,各種力量競相發聲,使得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問題尤為重要。“要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沒有很強的戰略定力是不行的。”習近平反復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 結合資料一,說說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2)根據上述資料,請你談談對改革開放性質、意義的認識。 (3)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結合我國P33頁的相關鏈接,說說你的理解。目標三:闡述改革開放精神,體會中華民族充滿變革精神 活動:閱讀下列資料,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資料: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1)結合【自主讀學】問題4,與同學們分享你搜集的人物故事,說說他作出了什么貢獻?歸納:他們有什么樣的共性和精神力量? (2)閱讀資料,說說這些人物的精神品質和我國中華民族精神有何內在聯系性?2第一課時 偉大的改革開放【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改革開放的進程。 能簡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變,闡明改革開放的意義。 3、通過講述改革人物故事,闡述改革開放精神,體會中華民族的變革精神。重點 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意義【自主讀學】學習任務活動:閱讀教材P31-3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結合所學,說說為什么我們需要改革開放? 參考答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2.閱讀教材P31-33,從教材文本中歸納出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完成下列表格。在課中展示,看看誰做的最仔細。(目標一) 改革開放幾大階段時間(年)事件及意義改革開放的開端(起步階段)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開,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率先在農村改革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十二屆三種全會,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開重要步伐。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起步階段)198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1984開放了大連、青島等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設立海南省,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逐步深化階段)1992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1993十四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我國加入世貿,標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3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2017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3.查閱資料,說說改革開放對中國有何巨大作用?(意義在教材中標注起來) 答案略,見教材P34。建議:可以從經濟、文化、政治、生態等角度查找資料。 4.查找網絡資料,準備改革開放的人物故事,在課中進行分享,說說他作出了什么貢獻?為什么能做出這些貢獻? 答案略,只需準備好即可。【合作探究】學習任務目標二: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 活動: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資料一: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資料二:當前,國際國內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訴求相互碰撞,各種力量競相發聲,使得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問題尤為重要。“要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沒有很強的戰略定力是不行的。”習近平反復強調,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 (1)結合資料一,說說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參考答案:(可以引導學生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等方面引導)原因示例:①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④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增強我國綜合實力;⑤堅持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⑥堅持黨的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 (2)根據上述資料,請你談談對改革開放性質、意義的認識。 參考答案: 性質: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社會發展方向的改變,不是變更根本政治制度,而是改革在生產發展中不適合生產發展的生產關系,改革不適合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意義:(四個改變、三大飛躍)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③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一個證明)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3)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結合我國P33頁的相關鏈接,說說你的理解。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核心知識小結】 改革開放的意義(作用) 四個改變: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一個證明: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目標三:闡述改革開放精神,體會中華民族充滿變革精神 活動:閱讀下列資料,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資料: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1)結合【自主讀學】問題4,與同學們分享你搜集的人物故事,說說他作出了什么貢獻?歸納:他們有什么樣的共性和精神力量? 參考答案: ①貢獻:略。 ②共性: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沖破思想束縛,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奮斗在改革開放一線,引領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變革,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③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風優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等。 (2)閱讀資料,說說這些人物的精神品質和我國中華民族精神有何內在聯系性? 參考答案: ①變革創新和開放包容精神支撐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②中華民族所具有的變革和開放精神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改革開放精神,既與中華民族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一脈相承,更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奮斗中淬煉升華、輝映時代、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1 偉大的改革開放 (學生版).docx 3.1 偉大的改革開放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