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知識點一:我國最早的人類?1.?發現地點:云南省元謀縣。2.?距今年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3.?生活狀況: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4.?地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相關鏈接:?“遠古居民”?!缎氯A字典》釋“遠古”為“極遠的古代”。在本課“遠古居民”是一個統稱詞,主要用于稱呼我國境內生活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的先民。主要代表有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思維拓展:為什么說元謀人已經是人了?提示:“兩顆門齒化石”說明那里已經有了人類生活;“一些粗糙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經會制造工具;“大量炭屑、小塊燒骨”說明元謀人已經知道用火。而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元謀人已經會制造工具,所以說元謀人已經是人了。?知識點二:北京人?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2.?距今年代: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3.?體質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4.?生活狀況(1)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2)組織: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3)用火①使用: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②用途: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③意義: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誤區警示:?我國原始社會按生產力發展水平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叫舊石器時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叫新石器時代。從社會組織發展上,原始社會分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大階段。北京人從生產工具上看,處于舊石器時代,從社會組織上看,處于原始人群時期。?知識點三:山頂洞人?1.?距今年代:距今約三萬年。2.?發現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3.?體質特征: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4.?生活狀況(1)工具:仍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2)用火:會人工取火。(3)生產: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能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用骨針縫制衣服。(4)觀念:懂得愛美;死后要埋葬。(5)組織: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相關鏈接:山頂洞人的發現。1933年,考古工作者發掘北京人洞穴時意外發現了3個完整的頭骨、頭骨碎片、下頜骨、體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齒化石,還有25件石器,制作都較粗糙。另外還發現了一件大約作為矛頭用的鹿角,表面不僅經過刮磨,而且截去了枝杈,制作很精致。最有代表的是一根骨針,針耳微彎,刮磨的很光滑,一頭是鋒利的尖,另一頭是針孔。另外還有一些海蚶殼、鉆孔石珠等裝飾品。因為這個遺址位于龍骨山山頂,又是一個洞穴,故名山頂洞,洞中出土的人類化石便叫做山頂洞人。??【例題1】 我們判斷元謀人已經知道用火的依據是發現了( )A.遺址中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 ?B.遺址中的門齒化石C.遺址中的粗糙石頭???D.遺址中的骨針點撥??本題考查對元謀人發現的掌握。文物是鮮活的歷史,是獲知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門齒化石、粗糙石頭,均不能證明元謀人已經知道用火,骨針是在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的,解答本題可用排除法或直選法。答案??A【例題2】 北京人為擺脫險惡的生活環境而形成的社會組織是( )A.氏族 B.原始人群C.部落 D.部落聯盟點撥??本題考查對歷史現象的理解能力。野獸成群和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北京人必須過群居生活才能適應當時的環境。答案??B【例題3】 下列對山頂洞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他們已經懂得磨制和鉆孔技術B.?山頂洞人不會人工取火C.?山頂洞人的生活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D.?山頂洞人除了采集和狩獵外,還會捕魚點撥??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回顧所學可知,山頂洞人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從事采集和漁獵,他們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答案? B??“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日落西山,天色漸暗,年僅26歲的裴文中帶領發掘工人,用蠟燭照明,在龍骨山發掘地點的地層里,發現了“北京人”的一個完整的頭蓋骨。當時,這個頭蓋骨只露出了一半,其余部分埋在堅硬的土層中,裴文中擔心它在夜間會出現意外,便和工人們一起,連夜展開挖掘工作。“北京人”完整頭蓋骨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它奠定了“北京人”在科學上的堅實基礎,有力地證實了“北京人”的存在,從而粉碎了帝國主義“中國人西來說”的無恥讕言,并且為恩格斯“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重要依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