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各具特色的歐洲美術作品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術作品目錄CONTENT文藝復興時期第一章17、18世紀第二章19世紀第三章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藝術作品代表《最后的審判》壁畫(1370 x 1220 cm )西斯汀禮拜堂祭壇墻壁 場面恢弘,人物眾多,分為天上、人間、地獄三個空間。畫面中央是耶酥基督揮動著手臂,把右邊負有罪孽的人們投進地獄,把左邊善良的、遭到不幸的人們的靈魂帶進天堂,表現了宗教的因果報應的思想,畫面構成關系極為復雜,充滿著悲壯的效果 。意大利(1475-1564)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作為文藝復興的巨匠,以他超越時空的宏偉作品,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他和達芬奇一樣多才多藝,兼雕刻家、畫家、建筑家和詩人于一身。他得天獨厚活到89歲,度過了70余年的藝術生涯,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西斯廷圣母》 為拉斐爾“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風格而聞名遐邇。拉斐爾意大利(1483-1520) 拉斐爾(1483-1520)是文藝復興意大利藝壇三杰之一,他父親是宮廷的二級畫師。他從小隨父學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進畫家畫室當助手。學習了十五世紀佛羅倫薩藝術家的作品,走上了獨創的道路。從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創作了大量圣母像,從此聲名大揚。他沒有達·芬奇那樣經驗豐富博學深思,也沒有米開朗基羅的雄強偉健的英雄氣概。可是他雖然只活了三十七歲,卻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畫家。 他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聰明特別表現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長,而后加以綜合的創造。他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如《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奧十世》等。還作了一些建筑設計,并為西斯廷小教堂設計畫稿。他的才能又表現在他創造出最合乎當時人們的口味的形象。風格被特稱為一種“秀美”的風格,不僅使當時人傾倒,并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范。《蒙娜麗莎》(約1503-1506)(木板油畫 77 x 53厘米) “蒙娜麗莎”那神奇而專注的目光,那柔潤而微紅的面頰,那由內心牽動著的雙唇,那含蓄、模棱兩可的微笑,總讓人琢磨不透…… 列奧納多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薩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里,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筑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 列奧納多·達·芬奇 這幅畫是舉行婚禮的場面。借助鏡子映照出畫面內外的人與景,擴大了畫面的空間,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楊·凡·埃克 (尼德蘭) 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著名畫家,油畫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重視對人物的刻畫,注意空間構成的處理和光、色的表現,是他的藝術特點。17、18世紀歐洲繪畫 魯本斯的《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取材于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孿生子劫奪邁錫尼國王所生的孿生姊妹的故事。魯本斯追求豐滿強健的肉感,這是對人的生命力的美的歌頌。開闊、有力的筆觸與富有動感的線條使畫面洋溢著勃勃生機。熱烈、明快的色彩,抒發了畫家的浪漫情懷。神話、歷史畫魯本斯 十七世紀佛蘭德斯著名畫家。擅長宗教、歷史、神話、風俗、肖像、風景畫。他吸收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形象夸張,效果強烈。屬“巴洛克” 風格。 作品:《畫家和他的妻子》、《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瑪麗·美第奇的生平》。魯本斯 倫勃朗的《夜巡》,是他創作盛期的代表作。是阿姆斯特丹民兵總部訂制的一幅群像畫,這導致倫勃朗后半生的貧困。畫家采用了接近舞臺效果的表現手法,一群民兵正在集合準備出發去執行任務,原畫是白天,由于保存不當,使畫面變暗,象夜景,此畫由此而得名。倫勃朗《夜巡》 委拉斯凱茲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像》,在這幅肖像中,畫家既表現了此人的兇狠和狡猾,又表現了這個七十六歲老頭子精神上的虛弱。畫面上,火熱的紅調子表現了特有的宗教的莊嚴氣氛;白色的法衣和紅色的披肩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筆觸十分流暢自由,表現出藝術家的高超技巧。《教皇英諾森十世像〉 17世紀荷蘭風景畫家。一生創作了500多幅風景畫,一生貧困,默默無聞,最后死于救濟醫院。雷斯達爾《埃克河邊的磨房》 荷蘭流行的風力磨房象巨人一樣屹立在河邊,船只和大面積的云層,使畫面保持了力的平衡。但對色彩還沒有重視,這是古典主義的特點。卡拉瓦喬 17世紀初意大利畫家,富于革新精神,忠實的描繪現實,但只活了37歲。作品《水果藍》已經達到了亂真的程度。19世紀歐洲美術 作為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安格爾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師的樣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藝術的造型美,把這種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從古典美中得到一種簡煉而單純的風格,始終以溫克爾曼的“靜穆的偉大,崇高的單純”作為自己的原則。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體的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現了少女的天真和青春活力。安格爾《泉》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是直接反映畫家親眼目睹的法國“七月革命”的不朽詩篇。畫家大膽地將浪漫主義藝術常用的寓言象征的手法和現實場景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庫爾貝畫過許多婦女形象, 而以這幅畫《篩麥婦》中的篩麥女子最樸實、 最能體現他的美學思想。 庫爾貝出身于法國東部奧爾南農村的富裕農場家庭。庫爾貝創作全盛時期正值1848年2月革命,社會的進步思想活躍,他和同時代文學家福樓拜、左拉一樣,把注意力放在社會生活觀察上,因此畫出《石工》、《奧爾南的葬禮》、《篩麥婦》、《畫家的畫室》等名作,熱情歌頌勞動者,在法國畫壇上獨樹一幟。 庫爾貝畫過許多婦女形象, 而以這幅畫《篩麥婦》中的篩麥女子最樸實、 最能體現他的美學思想。庫爾貝問題思考:十九世紀以后,歐洲的藝術走向會是怎樣?收集資料并整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