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新課標】新課標·通過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遼宋夏金時刻書盛行,雕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弊端:刻板費工費時,刻好的版只能印一種書籍。活字印刷術:①北宋匠人畢昇發明,用膠泥刻字。②后來又出現了木活字。③元代科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對木活字作了系統總結并有所創新,發明了轉輪排字法。④元朝中期,出現了銅活字印刷。傳播:13世紀傳入朝鮮,后傳到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經絲綢之路傳到波斯,經蒙古人西征等途徑傳入歐洲影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知識點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1.指南針發明發展:①中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磁石指南的特性,②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司南”;③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④后來人們又制成了羅盤。應用: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傳播影響: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火藥發明: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應用:①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②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制成爆炸性武器或管形火器,宋金戰爭,蒙古滅金、滅宋戰爭)。南宋初,竹管火槍;南宋后期,有彈丸的突火槍(突火槍是槍炮的始祖,揭開了世界軍事史上熱兵器時代的序幕)。③元代用金屬作筒取代竹筒,發明了火銃(突破)。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影響: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知識點三、發達的中外交通宋代由于航海技術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元朝建立后,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1.陸路:①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驛站發達,②元代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2.海路:條件:①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有較大發展(指南針;潮汛、信風、氣象等規律)。②政府鼓勵外貿。航線:①宋代形成了多條航線,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②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海外貿易:①宋元時,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②宋代時與中國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五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作用:①陸路和海陸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②中國的創造發明傳入歐亞各國,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溫馨提示】1.宋元時期的科技和交通的發展與國家統一(宋局部統一,元統一全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分不開;2.四大發明中直接促進文化傳播的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為航海活動提供條件的是指南針,改變作戰方法的是火藥。【唯物史觀】宋元時期科技進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從經濟、政治、民族關系和對外交往四個角度回答)①經濟:宋元時期經濟持續發展,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質基礎。②政治: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元朝實現了大一統,使社會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面。③民族關系:民族交融加強,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④對外交往:對外交往增多,各國之間互相學習,豐富本民族文化。【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發達,明朝鄭和下西洋,16世紀前后新航路開辟,都得益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 )A.造紙術 B.印刷術 C.火藥 D.指南針2.美國學者卡特說:“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了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舞臺。”他的表述主要體現了中國四大發明的( )A.發明過程 B.傳播途徑C.先進程度 D.世界貢獻3.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下表①處應為( )科技成就 傳播及影響造紙術 8世紀傳播到阿拉伯地區,新型紙張取代了羊皮紙和紙草紙① 14世紀初傳到歐洲,對其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社會變革《本草綱目》 17世紀被翻譯為拉丁文等文字,促進了歐洲植物學的發展A.《齊民要術》 B.火藥 C.活字印刷術 D.《農政全書》4.十七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寫道:“舉世皆知的印刷術、火藥和磁石,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明而為之改觀。首先在學術上,其次在戰爭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計其數的變化。”材料中作者討論的是中國古代的( )A.文學成就 B.軍事力量 C.科學技術 D.政治制度5.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指出,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出現于某一朝代。該朝代是( )A. 秦朝 B. 漢朝 C. 隋朝 D. 宋朝6.《夢溪筆談》記載了中國古代的一項重大技術,包括選泥、制料、刻字、燒制、排版、印刷等工藝流程,它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技術是( )A. 雕版印刷術B. 活字印刷術C. 泥范鑄造法D. 造紙術7. 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寫道“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明而為之改觀,首先在學術上,其次在戰爭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起了不計其數的變化”。在航行方面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是( )A. 火藥B. 指南針C. 印刷術D. 造紙術8.某同學選用了如下圖片對宋元時期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 )A.科技發展 B.商業繁榮 C.民族交融 D.政權并立9.宋朝出版事業興盛,官方圖書事業獲得很大發展,民間藏書之風也極為盛行,涌現出許多藏書家和藏書中心。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 )A.造紙術的發明 B.印刷術的改進 C.科舉制的確立 D.宋詞的繁榮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實力強盛的諸侯國為稱霸中原而開始興建運河。魏國開鑿的鴻溝演變為隋唐宋大運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濟渠。……有的河段與京杭大運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時期,以隋朝通濟渠和永濟渠為標志,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全國水陸干道構架……全線貫通于13世紀的京杭大運河對泗水、汶水、衛河和黃河的溝通,……顯示出中國運河工程技術在17世紀前領先世界的水平。——摘編自譚徐明等《京杭大運河遺產的特性與核心構成》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國就開始設置驛站。元朝建立以后,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元世祖又將驛站制度推行到國力所及的一切地區。當時,以大都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驛道,東連高麗,東北至遼陽行省的奴兒干,北達嶺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國和欽察汗國,西南抵達烏思藏,南接安南、緬甸國。驛站的普遍設置……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摘編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春秋戰國時期興建運河與隋朝開鑿大運河目的的變化。(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朝大運河與元朝驛站在作用方面的異同點。(二)、2021年中考真題1.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哪一選項體現宋朝是一個“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 ( )A.改進造紙術 B.正式確立科舉制度C.發明活字印刷術 D.編寫《天工開物》2.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大約在14世紀傳到明鮮和日本,15世紀傳到歐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歐洲第一家印刷廠”。此后歐洲各國的印刷廠便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材料說明活字印刷術( )A.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深制變革 B.促進了世界選洋航海技術的發展C.開創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3.公元105年,察倫改進造紙術。751年,造紙術傳入西亞,400年后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此可知,造紙術傳入歐洲的時間是( )A.2世紀 B.7世紀 C.11世紀 D.12世紀4.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指出: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三項發明是( )A.雕版印刷術、司南、火藥 B.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C.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5.下列選項中,屬于宋元時期社會變化的是( )A.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現 B.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期C.科技發明取得重大成就 D.京劇成為最主要的劇種6.《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驛站分布廣泛,加強了各地聯系 B.絲綢之路暢通,便利貿易往來C.鼓勵對外貿易,驛站最遠達歐洲 D.實行開放政策,強化邊疆管理7.下列是某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收集的地圖,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海上交通的繁盛 B.中外交流的發展 C.世界市場的形成 D.絲織技術的進步8.《經世大典》載:海運時,惟憑針路定向行船,仰觀天象以卜明晦。這體現了宋元時期( )A.指南針已運用于航海 B.造船技術適應遠航C.地理知識有長足進步 D.對外貿易繁榮昌盛9.老師在課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幅PPT,選出一條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A.四大發明的對外傳播 B.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C.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 D.開放平等的統治政策10.元代青花瓷,于中西互動間演繹世界的中國符號。(1)據圖7指出元代青花瓷外銷的特點?(2)根據上述材料,歸納元代青花瓷暢銷海外的原因?(三)、2020年中考真題1.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上文記載的畢昇發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紙術B.火藥C.活字印刷術D.指南針2.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有利于人類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是( )A.火藥、指南針B.指南針、印刷術C.印刷術、造紙術D.火藥、造紙術3.今天生活中常見的郵政特快專遞、菜鳥驛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時已出現與此類似的雛形。下列文物能為此提供佐證的是( )A. B.C. D.4. 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寫道:“舉世皆知的印刷術,火藥和磁石,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明而為之改現。”下列對此解讀不準確的是( )A.三大發明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轉型B.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C.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D.火藥的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5.元朝時來到大都,在揚州擔任官職3年,其描繪的經歷和見聞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的意大利旅行家是( )A.玄奘B.鑒真C.崔致遠D.馬可·波羅6.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擴大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為兩者成功航行提供重要條件和直接幫助的是( )A.造紙術B.印刷術C.指南針D.火藥7.為下表選取一個名稱,最恰當的是( )相關史實 影響宋代雕版印刷已經使用彩色套印技術北宋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元代,木活字、銅活字印刷相繼出現 提高了印制效率,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宋元時期火藥廣泛應用于戰爭元代發明火銃 對歐洲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歐洲社會變革宋代應用人造磁針制成羅盤北宋末年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 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中國和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提供了技術條件A.宋元時期的科技 B.四大發明的傳播C.古代的中外交流 D.影響世界的文化參考答案(一)、2022年中考真題1. 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北宋時,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指南針的發明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發達,明朝鄭和下西洋,16世紀前后新航路開辟”都要在大海上航行,離不開指南針的應用,D項正確;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但與題意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2. D【解析】根據題干中“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了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舞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對世界發展的影響,D項正確;發明過程、 傳播途徑、 先進程度題干未體現,排除ABC項。故選D項。3. B【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在宋元時期廣泛用于戰爭,后來傳到歐洲,對其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社會變革,B項正確;《齊民要術》是賈思勰所著農業著作,排除A項;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排除C項;《農政全書》是明代農學作品,不符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4. C【解析】根據材料“舉世皆知的印刷術、火藥和磁石,人類的世界因為這三種發明而為之改觀。首先在學術上,其次在戰爭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計其數的變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國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等科學技術的發明對世界學術、戰爭、航海事業的影響,C項正確;“火藥和磁石”與文學成就無關 ,排除A項;印刷術與軍事力量關聯不大,排除B項;“印刷術、火藥”與政治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5. 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宋朝商貿繁榮促進了貨幣量的增長,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年間中國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宋金戰爭中宋軍使用了火器,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D項正確;秦朝、漢朝、隋朝不滿足材料的信息,排除A、B、C項。故選D項。6. 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包括選泥、制料、刻字、燒制、排版、印刷等工藝流程,它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活字印刷術是由北宋時的匠人畢異發明的。他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制版時,在塊四周有框的鐵板上撒上松脂、石蠟和紙灰等,將燒制好的字模在鐵板上排成版,用火將鐵板中的松脂熔化,將字版壓平,這樣就可以印書了。印刷術的發明,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B項正確;雕版印刷術,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進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排除A項;泥范鑄造法與青銅器制造相關,排除C項;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排除D項。故選B項。7. B【解析】根據材料“航行方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南針是用于航行,B項正確;火藥用于軍事,排除A項;印刷術利于文化的傳播,排除C項;造紙術用于書寫,排除D項。故選B項。8. A【解析】根據圖片“泥活字板”可知,反映的史實是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根據圖片“南宋持羅盤陶俑”可知,反映的史實是指南針在南宋的使用,根據圖片“宋代火器”可知,火藥用于軍事,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他確立的研究主題應該是科技發展,A項正確;題干材料與商業無關,排除B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出民族交融,排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政權并立,排除D項;故選A項。9. 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宋代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和廣泛運用為出版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北宋國子監刻書一枝獨秀,到南宋書坊刻書的全面興盛,宋代的印刷出版事業迅速發展壯大,B項正確;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發明時期于漢朝西漢時期,改進時期于漢朝東漢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讀書風氣盛行,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宋詞的繁榮與出版事業的興盛沒有直接的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10. (1)春秋戰國:為稱霸中原;隋朝:為加強南北交通。(2)相同點:都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不同的,驛站的范圍更廣,同時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了陸路交通網的修建。【解析】(1)根據材料“ 春秋戰國時期……實力強盛的諸侯國為稱霸中原而開始興建運河。”表明春秋戰國時期興建運河目的是為稱霸中原;根據材料“全線貫通于13世紀的京杭大運河對泗水、汶水、衛河和黃河的溝通,”表明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加強南北溝通。(2)根據材料一“全線貫通于13世紀的京杭大運河對泗水、汶水、衛河和黃河的溝通”和“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元世祖又將驛站制度推行到國力所及的一切地區。”表明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元世祖又將驛站制度都起到溝通全國的作用。不同之處在于“驛站的普遍設置……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表明驛站還可以溝通邊疆地區,大運河沒有此功能。結合所學可知,驛站加強了同各地的聯系,同時促進了陸路交通網的修建。(二)、2021年中考真題1. C【詳解】題干強調的是宋朝是一個文化繁榮時期,結合所學可知,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故選C;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隋朝正式確立科舉制,明朝宋應星編寫了《天工開物》,三者不屬于宋朝,故排除ABD。2. D【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大約在14世紀傳到明鮮和日本,15世紀傳到歐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歐洲第一家印刷廠。此后歐洲各國的印刷廠便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其在朝鮮、日本以及歐洲的廣泛傳播及運用,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所以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術在世界范圍的廣泛傳播,沒有提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深制變革,所以A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術在世界范圍的廣泛傳播,沒有提及促進了世界選洋航海技術的發展,所以B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術在世界范圍的廣泛傳播,沒有提及開創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題意。3. D【詳解】根據材料所給時間“751年,造紙術傳入西亞,400年后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可知,造紙術傳入歐洲的時間是1151年以后。這時候是12世紀。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C項。故選D。4. D【詳解】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在北宋時期成型,并廣泛應用于航海;火藥在北宋時期廣泛應用于戰爭。D符合題意;雕版印刷術是隋唐時期發明,排除A;造紙術是漢代發明,排除B和C。故選D。5. C【詳解】宋元時期,我國科技發明取得重大成就,如四大發明中三大發明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北宋平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廣泛用于軍事,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事業,C正確;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現是指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A排除;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期是在唐朝,B排除;京劇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劇種是在清代,D排除。故選C。6. 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代統一以后,疆域十分遼闊,為了加強各地之間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元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道、驛站體系,所以A符合題意;題干材料沒有提及絲綢之路,所以B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主要體現元朝驛站分布廣泛,沒有體現驛站最遠達歐洲,所以C不符題意;題干材料主要體現元朝驛站分布廣泛,實行開放政策,強化邊疆管理不是題干材料直接所體現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7. 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絲綢之路促進了亞歐各國個中國之家的友好往來。玄奘西行促進了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從元朝交通路線圖可以看出,元朝陸路和海外交通發達,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所以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主題是中外交流發展,B正確;“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絲綢之路路線圖”為陸上交流排除A;三幅圖片與世界市場形成、絲織技術的無關,排除CD。故選B。8. 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題干的“海運時,惟憑針路定向行船,仰觀天象以卜明晦。”這體現了宋元時期指南針已運用于航海,故A符合題意;造船技術適應遠航、地理知識有長足進步、對外貿易繁榮昌盛在題干信息中不能體現,排除BCD。故選A。9. 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元朝時中國的火藥、指南針等傳入阿拉伯和歐洲,阿拉伯、歐洲、南亞等地科技文化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可見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是元朝時期科技高度繁榮的原因,C項正確;材料中不僅有中國技術的向外傳播,還有其他國家技術傳入中國的信息,表述片面,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開放平等的統治政策”的信息,且元朝實行四等人制,是不平等的統治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10. (1)元代青花瓷風靡亞、非、歐三大洲:主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2)元代海路交通暢通;元代青花瓷符合伊斯蘭審美,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北方陶瓷工匠南遷,促進了景德鎮陶瓷技術的發展;元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元代造船業發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答出兩點即可)【詳解】(1)依據圖7可見,元代青花瓷出土地點遍布亞、非、歐三大洲,且出土地點離海洋較近。由此可知,元代青花瓷風靡亞、非、歐三大洲,主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2)依據材料一信息“藍白色相間的基本色調是與當地的民族教派伊斯蘭文化相契合”“宋元早期戰爭沒有對景德鎮造成重大破壞,南北工匠多聚于此”“元代在重要商港設市舶司”“當時所造海船至少是三帆”“海上航行必須根據指南針定向航行”并結合所學可知,元代青花瓷暢銷海外的原因有:元代海路交通暢通;元代青花瓷符合伊斯蘭審美,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北方陶瓷工匠南遷,促進了景德鎮陶瓷技術的發展;元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元代造船業發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三)、2020年中考真題1. C【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的匠人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省時、省工,降低制書成本,有利于圖書普及,加快文化傳播,題干所描述的也就是活字印刷術使用的情況,所以C選項符合題意;西漢時期,人民已經掌握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紙的質量提高,此后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A項不符合題意;唐朝時期,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到宋代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B項不符合題意;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阿拉伯人將指南針傳到歐洲,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 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造紙術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造紙術和印刷術傳播到歐洲后,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從而打破了貴族和教會對教育的壟斷,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正確;火藥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AD錯誤;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B錯誤。綜上故選C。3. 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元朝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在驛道上設置了許多“急遞鋪”,急遞鋪令牌就體現了這一點,故C符合題意;A體現了東羅馬帝國的發展水平,B西夏符牌是西夏國的一種令牌,用以證明持牌者身分和所負使命,故不符合題意;D是明代錦衣衛的身份證明,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4. 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降低了制書成本,加快了圖書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北宋時期發明的指南針,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西歐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藥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而三大發明并沒有促進中國社會的轉型,因此解讀不準確的是A,A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5. 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降低了制書成本,加快了圖書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北宋時期發明的指南針,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西歐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藥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而三大發明并沒有促進中國社會的轉型,因此解讀不準確的是A,A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6. 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宋代發明了指南針,用于航海后,促進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繁榮,這種技術,也為以后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提供重要條件和直接幫助,故C符合題意;造紙術、印刷術均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故AB均不符合題意;火藥,在西方,促進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 A【解析】根據題干表格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列介紹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在宋元時期的發展,一列介紹其外傳對歐洲乃至世界所產生的影響,能夠涵蓋這兩方面的是宋元時期的科技,選項A符合題意。四大發明的傳播,這里沒有造紙術,并且表格中是講述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發展歷程還有影響,B排除;古代中外交流,圖表內容沒有體現,C排除;圖表只是講述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發展歷程還有影響,主題太大,不符合題意,D排除。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