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第17課 明朝的滅亡【新課標】新課標·通過明末李自成起義,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1.政治腐?。好鞔泻笃?,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②皇室內部又鉤心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2.社會動蕩:①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②皇室、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3.矛盾加?。孩儇斦C嚴重,國家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②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知識點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過程:①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制定嚴明軍紀。②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③揮師北上,1644年,攻進北京城內,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知識點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洲興起:①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②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2.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后,明將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后失敗。【易錯易混】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的農民軍,不是清軍。清軍是在滅亡大順后統一全國的。【歷史解釋】1.明朝滅亡的原因(1)朝廷內因:諸多的內部因素導致明朝民心渙散,眾叛親離,最終滅亡。黃帝昏庸無能: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樂,疏于朝政;官場腐敗:大臣紛紛結黨營私,爭權奪利?;鹿賹啵核麄優榱艘患核嚼?,殺忠臣,刮民膏,還勾結敵國。(2)外部原因:天災人禍;農民起義軍力量強大;滿清強大,牽制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才導致鎮壓起義兵力不足。2.在明末農民起義軍中發展壯大的是哪一支?原因是什么?提示:李自成。原因: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②李自成規定了嚴明的軍紀,不許枉殺一人。③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④建立政權,以作號召。【知識延伸】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無)(二)、2021年中考真題1.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仡欀袊糯鷼v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下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黃巾起義 ②大澤鄉起義 ③黃巢起義 ④李自成起義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2.《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中①處是______(地名);《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中②處是______(地名)。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三)、2020年中考真題(無)參考答案(二)、2021年中考真題1. 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大澤鄉起義發生在秦朝末年,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李自成起義發生在明朝末年,按照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④,故C符合題意;ABD排序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2. 咸陽 西安【詳解】根據題干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末農民起義,始于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吳廣率主力西進,準備直搗咸陽,陳勝又派周文率軍直驅關中,到達函谷關,周文軍所向無阻,逼近秦都咸陽,根據地圖附近地名“驪山”“函谷關”等可知,①是咸陽;明末農民起義,爆發于明末的陜北起義,經過洛陽之戰、襄陽之戰之戰,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后,根據地圖附近地名“白水”“潼關”“商洛山”“洛陽”等可知,②是西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