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歷史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新課標】新課標·通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的建制、冊封達賴和班禪以及設置駐藏大臣等中央政權在邊疆地區的各種舉措,認識西藏地區、新疆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理解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思維導學】【背記要點】1.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出兵侵占我國寶島臺灣。 1622年,荷蘭殖民長官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①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臺灣建制: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3.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1)冊封:1653年,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封號。 1713年,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②“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2)設機構: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4.鞏固西北邊疆(1)康熙時,三次率軍親征噶爾丹,平定叛亂。(2)乾隆時,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4)1771年,土爾扈特部在首領③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5.雅克薩之戰:1685年和1688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④《尼布楚條約》, 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6.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易錯易混】回部與回族的區別在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居住了維吾爾族人,由于他們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清代常把這一地區叫做“回部”?;刈迨侵干贁得褡宓拿Q,形成與元朝時期,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歷史解釋】歸納清朝前期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1)康熙帝三次親征,打敗噶爾丹,平定了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2)乾隆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設伊犁將軍管理新疆地區。(3)確立了中央政府冊封西藏佛教首領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置駐藏大臣。(4)妥善安置重返祖國的土爾扈特部眾.(5)在臺灣設置臺灣府.(6)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中俄簽訂 尼布楚條約 ,劃定了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總之,反抗外來侵略和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等措施都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時空觀念】清朝在臺灣建制過程【史料實證】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 三國時期,吳國衛溫等一萬多人到達臺灣1294年 元朝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1662年 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1684年 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 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 2017年8月,在福州市鼓樓前公園立起了“隆武帝賜姓鄭成功紀念碑”。該碑文中記載:明崇禎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鄭芝龍引其子鄭森入見隆武帝。鄭森被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兼賜名“成功”。鄭森遂改姓名為朱成功,自此人稱“國姓爺”。鄭成功知恩圖報、從此終身尊奉明朝正朔。據此記載,可知鄭成功( )A.收復臺灣前已經是清朝將領 B.已從荷蘭手中收復寶島臺灣C.本來姓“朱”后來改姓“鄭” D.在明朝滅亡后仍效忠于明朝2.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清朝政府對如圖①區域采取的措施是( )A.冊封宗教首領 B.設置西域都護 C.派遣公主和親 D.由宣政院管轄3.清朝是統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為了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清朝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設置西域都護 B.設置安西都護府 C.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D.設置伊犁將軍4.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疆域遼闊,清朝奠定了我國現在疆域的基礎。下列四幅地圖中屬于清朝疆域圖的是( )A. B.C. D.5.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在該校舉辦“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專題講座,需要搜集相關史料。下列能夠選用的是( )①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②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 ③鄭成功收復臺灣④清朝設置臺灣府 ⑤1885年清朝設置臺灣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6. 1686年,康熙命前方將領曉諭俄軍:“爾羅剎外國人,貪利棄命,擾我邊疆,今大兵復至,當速降,如不降則盡誅之?!边@次軍事行動的最后結果是( )A.設置臺灣府B.冊封“達賴喇嘛”C.統一黃河流域D.簽訂《尼布楚條約》7.乾隆時,六世班禪拒絕了英國殖民者與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聯系的要求,明確表示西藏的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為紀念他的功績,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凈化城塔(見下圖,位于北京西黃寺內)。此塔的修建見證了( )A.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 B.清朝經濟的恢復發展C.清朝東北邊疆的穩定 D.文化專制政策的推行8.鄭成功收復臺灣和康熙帝設置臺灣府的共同之處是( )A.抗擊了西方國家的侵略 B.促進了祖國統一C.維護了祖國海疆安全 D.加強了清朝的對外交往9.通過下面歷史課上的學生筆記,可以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 )方位 史實東南地區 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置臺灣府西南地區 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西北地區 平定噶爾丹、大小和卓等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東北地區 兩次雅克薩之戰,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A.中華文明的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0.下列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對某-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A處應為( )A. 發動雅克薩之戰B. 設置臺灣府C.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D. 設立軍機處11. 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兩岸關系持續緊張。臺灣向美國訂購多款先進武器,美國參議員又竄訪臺灣。我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枕戈待旦,在臺海周邊舉行戰備演練……閱讀下列大事年表,回答問題。大事年表時間 大事 時間 大事三國 衛溫率船隊到夷洲 1949年 國民黨退往臺灣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 1950年 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971年 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683年 清軍統一臺灣 1984年 鄧小平正式提出“一國兩制”1684年 清朝設臺灣府 1992年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1885年 臺灣正式建省 2005年 《反分裂國家法》頒布1895年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2008年 兩岸開啟“三通”1943年 《開羅宣言》明確臺灣歸屬中國 2010年 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2012年 “遼寧艦”交接入列1945年 日本投降,臺灣光復 2015年 習馬新加坡會面(1)從大事年表中,找出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2)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目前威脅臺海和平與穩定的因素。(3)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12.下表概括了我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進程(部分)。閱讀表格,完成下列要求。進程 朝代 關鍵人物形成和初步發展 秦朝 秦始皇漢朝 漢武帝大發展 隋朝 隋文帝、隋煬帝唐朝 唐太宗民族交融高潮 元朝 元世祖鞏固和發展 明朝 明太祖、明成祖清朝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 鄧小平(1)根據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秦朝在政治、漢朝在思想方面鞏固大一統的措施。(2)根據表格,分別結合清朝鞏固西北、東北邊疆的相關史實,論證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二)、2021年中考真題1.與下圖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戚繼光杭倭 B.鄭成功收復臺灣 C.雅克薩之戰 D.左宗棠收復新疆2.下圖內容反映了清朝政府( ) 設立臺灣府 平定噶爾丹叛亂 設置駐藏大臣 設置伊犁將軍A.鞏固皇權的軍事手段 B.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C.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 D.主動對外交流的表現3.建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圖中橫線處的主題表述最恰當的是(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盛世局面形成與發展C.兼容并包的社會新風貌 D.西北邊疆的鞏固措施4.乾隆時頒布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這體現了清朝( )A.設置宣政院統轄西藏 B.完成對全國的統一C.創設了金瓶掣簽制度 D.加強對西藏的管轄5.從設置宣政院到在臺灣的建制,從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到康熙帝兩次雅克薩之戰,從設置駐藏大臣到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與創新 B.文明的碰撞與交流C.外交的沖突與危機 D.國家的鞏固與發展6.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下列各項最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戚繼光抗倭B.加強對西藏的有效管轄C.推行文字獄D.設“廣州十三行”7.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下列屬于清朝安定邊疆的措施是( )A.建立八旗制度B.設置駐藏大臣C.設立軍機處D.大興文字獄8.以下史實共同的歷史作用是 ( )A.加強了對西北有效治理 B.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C.推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D.實現了清朝對全國的統治(三)、2020年中考真題1.某歷史論文提到了“1662年”“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民族英雄”等信息。據此判斷該論文重點研究的人物是( )A.鄭成功 B.文天祥 C.戚繼光 D.忽必烈2.《清史稿 圣祖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康熙23年正月,羅剎踞雅克薩、尼布楚二城,飭斷其貿易,薩布素以兵臨之?!痹撌录傅氖牵?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C.土爾扈特部回歸 D.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3.韓老師為學生上網課準備的專題復習資源包中有以下材料,該專題復習的是( )資源 名稱地圖 清朝疆域圖(1820年)視頻 影視作品《民族英雄鄭成功》、《東歸英雄傳》圖片 順治會晤五世達賴圖、金奔巴瓶、伊犁將軍府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用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A.華夏與戎、狄等族的民族交融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鮮卑與漢、羌等族的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4.觀察下邊的歷史地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它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A.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5.了解歷史時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請按時間先后順序給下列史實排序( )①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開通 ②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③我國版圖達到歷史上最大 ④我國第一個統一封建國家建立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參考答案(一)、2022年中考真題1. D【解析】根據材料“鄭成功知恩圖報、從此終身尊奉明朝正朔”可知,鄭成功在明朝滅亡后,仍然效忠于明朝,D項正確;收復臺灣前已經是清朝將領,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已從荷蘭手中收復寶島臺灣,材料未提到,排除B項;本來姓“朱”后來改姓“鄭”,說法與材料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2. A【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圖①區域“喜馬拉雅山脈”,與西藏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政府對如圖①區域采取冊封達賴、班禪,設駐藏大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選項A符合題意;西漢時期,設置西域都護管轄西域,B排除;唐朝派遣公主入藏和親,C排除;元朝時期,由宣政院管轄西藏,D排除。故選A。3. 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D項正確;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排除A項;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排除B項;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排除C項。故選D項。4. D【解析】據D圖片“京師、烏里雅蘇臺”等結合所學可知,D是清朝疆域圖,D項正確;據A圖片“咸陽、南???、桂林郡”等結合所學可知,A是秦朝疆域圖,排除A項;據B圖片“大都、遼陽行省”等結合所學可知,B是元朝疆域圖,排除B項;據C圖片“唐、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等結合所學可知,C是唐朝疆域圖,排除C項。故選D項。5. B【解答】元朝時設立澎湖巡檢司,加強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府,1662年,鄭成功率軍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次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②③④⑤正確;西漢設置西域都護是對新疆的管轄,不符合題意,①錯誤。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歷朝歷代對臺灣的管轄的相關史實。6. 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滴醯劢M織雅克薩之戰,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據“爾羅剎外國人,貪利棄命,擾我邊疆,今大兵復至,當速降,如不降則盡誅之。”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這次軍事行動是雅克薩之戰,其最后結果是簽訂《尼布楚條約》,D項正確;設置臺灣府是清朝在臺灣采取的措施,排除A項;冊封“達賴喇嘛”是清政府在西藏采取的措施,排除B項;統一黃河流域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 A【解析】六世班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他拒絕了英國殖民者與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聯系的要求,明確表示西藏的一切無不聽命于朝廷。乾隆皇帝修建清凈化城塔是為了紀念六世班禪的功績。清凈化城塔的修建見證了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A項正確;清朝經濟的恢復發展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項;西藏屬于中國西南邊疆,排除C項;文化專制政策的推行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8. 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康熙帝設置臺灣府,維護了祖國海疆安全,C項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9. D【詳解】根據題干學生筆記內容可以看出,清朝設置臺灣府,設置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主要是為了加強對臺灣、西藏和新疆的統治,其目的是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據此判斷,該學生研究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D項正確;材料沒涉及中華文明的起源、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排除ABC項。故選D項。10. 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對新疆地區的管理,乾隆時期,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回部大小和卓叛亂,乾隆皇帝下令調兵討伐,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軍經過兩年戰斗,平定了這場分裂祖國的叛亂,C項正確;沙俄侵占我國東北地區,康熙帝發動雅克薩之戰,排除A項;1684年,清朝在臺灣地區設置臺灣府,排除B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排除D項。故選C項。11. (1)澎湖巡檢司。(2)臺獨分子;國際反華勢力。(3)觀點:臺灣自古以就是中國領土。論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1萬余名軍士、30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并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并入其內,卻是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置臺廈道,臺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臺灣為一府,稱臺灣府。臺灣府的設置,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密切了臺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臺灣成為國家統一整體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臺灣自古以就是中國領土,統一是歷史發展的的必然趨勢。【解析】(1)根據材料大事年表,結合所學可知,元朝設澎湖巡檢司是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2)根據材料“《反分裂國家法》頒布”,表明目前威脅臺海和平與穩定的因素有臺獨分子;根據“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表明影響因素有:國際反華勢力。(3)可以從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與大陸交流日益頻繁,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等角度提取觀點。注意在進行論述的時候分三步走,第一步,提出觀點: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第二步從歷史史實中尋找論證,做到史論結合,史實為觀點服務,可以選取2件或者三件事進行論述,著重談史實的歷史意義來論證觀點: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1萬余名軍士、30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并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并入其內,卻是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置臺廈道,臺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臺灣為一府,稱臺灣府。臺灣府的設置,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密切了臺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臺灣成為國家統一整體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第三步:總結觀點,進行升華。臺灣自古以就是中國領土,統一是歷史發展的的必然趨勢。12. (1)措施: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或實行郡縣制; 漢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2)西北: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穩定了西北邊疆地區,維護了國家統一;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派兵駐扎新疆各地,設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清政府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該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東北:康熙帝時期,清政府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打敗沙俄侵略者,粉碎沙俄妄圖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維護領土主杈;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城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鞏固西北邊疆的史實有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穩定了西北邊疆地區,維護了國家統一;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派兵駐扎新疆各地,設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清政府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該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東北地區,康熙帝時期,清政府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打敗沙俄侵略者,粉碎沙俄妄圖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維護領土主杈;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城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二)、2021年中考真題1. B【詳解】據圖片“1662年,荷蘭軍隊、臺灣海峽”等信息可知,這反映的是鄭成功收復臺灣,B正確;戚繼光的成就是抗倭,A錯誤;雅克薩之戰是對俄戰爭,C錯誤;左宗棠收復新疆,主要是反抗阿古柏的侵略,D與題意不符。2. 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灣、西藏和新疆都我國的邊疆地區,設立臺灣府、平定噶爾丹叛亂、設置駐藏大臣、設置伊犁將軍都是清朝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C項正確;清朝鞏固皇權的軍事手段是設立軍機處和實行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排除A項;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指的是兩次雅克薩之戰,抗擊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排除B項;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主動對外交流的說法錯誤,且題干措施不屬于對外交流,排除D項。故選C項。3. 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管轄。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元朝設立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1684年,康熙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對臺灣的管轄。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故A符合題意;題干史實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排除B;兼容并包的社會新風貌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西北邊疆的鞏固措施與西藏、臺灣無關,排除D。故選A。4. D【詳解】依據題干“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可知這表明駐藏大臣代表了中央,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地區,體現了清朝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D正確;元朝設置宣政院統轄西藏,A排除;乾隆時期已經是清朝完成對全國統一之后,B排除;乾隆時期創設金瓶掣簽制度是確定達賴、班禪繼承人選,與題干不符,C排除。故選D。5. D【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元朝設置宣政院、澎湖巡檢司,標志西藏、臺灣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明清時期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康熙組織雅克薩之戰擊退沙俄對東北的入侵,捍衛東北邊疆,雍正時期設置駐藏大臣加強中央對西藏的管轄,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這些都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D正確;題干的重點反映的是元明清時期中央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以及進行反侵略斗爭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并非政治的成熟與創新,A排除;元朝設置宣政院以及清朝設置駐藏大臣等措施,屬于中央政府加強對邊疆管轄的表現,并非文明的碰撞交流,也并非外交的沖突與危機,BC排除。故選D。6. B【詳解】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清朝不僅抗擊外來侵略,還對內部邊疆地區進行有效管理。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體現出這一特點,故B符合題意;A屬于明朝時期,排除;C是清朝加強思想控制措施,排除;D是外貿方面措施,排除。故選B。7. B【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為穩定西藏局勢,1727年,雍正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規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準,加強對西藏的管理,故B正確;ACD是屬于加強君主專制的政治措施,故ACD錯誤。綜上故選B。8. 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軍民各項事務,清朝設立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可知兩個朝代都是通過在邊疆地區設立機構進行管轄,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選B;西藏是西南,A錯誤;閉關鎖國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材料體現民族關系,C錯誤;材料不但有清朝還體現元朝,D說法不全面,排除。(三)、2020年中考真題1. 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中國臺灣。1661年3月,鄭成功從金門出發,準備收復臺灣。盤踞臺灣城的荷蘭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筑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后,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所以A項符合題意;B項文天祥與抗元有關,排除;C項戚繼光與抗倭有關,排除;D項是建立了元朝,排除。故選A。2. 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康熙”“雅克薩、尼布楚”可知與雅克薩之戰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滴醯勖钋遘妵パ趴怂_的侵略軍,最終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維護了我國的領土完整。因此該事件指的是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選項B符合題意;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A排除;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C排除;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是乾隆時期平定邊疆叛亂的斗爭,D排除。故選B。3. 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民族英雄鄭成功、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用的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這些維護國家統一;順治會晤五世達賴圖、金奔巴瓶、伊犁將軍府,這些措施加強了對邊疆的管理;《東歸英雄傳》體現了民族向心力;于是,出現了1820年的體現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清朝疆域圖;故D符合題意。華夏與戎、狄等族的民族交融,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故A不符合題意;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是秦漢時期,故B不符合題意;鮮卑與漢、羌等族的民族交融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4. D【解析】考查點: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解題思路:分析地圖,提取出“烏里雅蘇臺”、以及地圖中央的“清”等信息可知,材料考察的是我國清朝時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期,通過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和反抗外來侵略的有力措施,清朝維護了統一多民族的國家。D正確;清朝統治時期是我國大一統時期,不存在政權并立,A錯誤;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指的是隋唐時期,B錯誤;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指的是遼宋夏金元時期,C錯誤。綜上故選D。5. D【解析】605年,隋煬帝時期修建大運河,全長1300多公里,成為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北宋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益州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清朝時期,我國疆域的版圖達到了歷史上最大時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依據時間先后順序,④①②③符合題意。故D正確;A、B和C順序錯誤。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