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現代史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第一個五年計劃1.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2.時間:1953一1957年底: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4.成就: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Q工業: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未定國界一新修建鐵路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一新修建公路等建成投產。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交通: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成就分布示意圖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可提醒5.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一五”計劃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并不直擊中考是片面地發展重工業,(1)“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需要與蘇聯經濟建設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相區別,它的編制遵循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辈牧戏从沉诵轮袊闪⒊跗诠I客觀經濟規律。基礎薄弱的狀況,所以“一五”計劃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2)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中的“一橋”指武漢長江大橋。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會議: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中人民共和意。時間、地點:1954年9月,北京。。內容: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精裝本封面口意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食《中華人民共和國憲2.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地位: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利益的憲法。最高國家權力機關。78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意義: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意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第5課三大改造1概況1.時間:1953一1956年底。2.方式。農業: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了農業合作化合作社的高潮。·手工業:引導個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3.實質: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4.結果: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后,中國進入2意義和不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負2.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羅提醒1956年,毛澤東作了改變過快等缺點。《論十大關系》的報告,直擊中考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奠右圖圖示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三大生產資料合作化社會主義定了基礎,為新的歷史改造基本完成。私有制公私合營公有制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1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中共八大(1956年)食“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內容: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影響: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芋超冬瓜。”這首歌謠流2.國民經濟嚴重困難行于“大躍進”運動時期。。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7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