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復習學案(2) ——勾股定理一、考點過關考點1 勾股定理1.在Rt△ABC中,已知兩直角邊長分別為1和3,則斜邊的長為( D ) A.1 B.2.4 C.2 D.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3和4,那么這個三角形的第三條邊的長為( D )A.5 B.25 C. D.5或3.求出如圖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邊的長度.解:(1)在Rt△ABC中,AC=2,∠ACB=30°∴AB=AC=1.BC===.(2)在Rt△ABC中,AB=2,∠ABC=45°,∴AC=BC=.考點2 勾股定理的應用 4.(2023·臺江區期中)如圖,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根據圖中數據,可得出正方形A的面積是( B )A.12 B.24 C.30 D.105.如圖,一棵樹在離地面9米處斷裂,樹的頂部落在離底部12米處.樹折斷之前有 24 米.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6.如圖,在Rt△OBC中,OC=1,OB=2,∠COB=90°,以點B為圓心,BC的長為半徑畫弧,交數軸于點A,若點A所表示的數為a,則a的值是( D )A.--2 B.- C.-2 D.-+2考點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7.下列各組數據中的三個數為三角形的邊長,其中能構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A.1,2, B.,, C.7,8,9 D.,2,8.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12 cm,16 cm,20 cm,則此三角形的面積為 96 cm2.考點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應用9.如圖,一塊四邊形花圃ABCD中,已知∠B=90°,AB=4 m,BC=3 m,CD=12 m,AD=13 m.(1)連接AC,判斷△ACD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求四邊形花圃ABCD的面積.解:(1)△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Rt△ABC中,AB=4,BC=3.∴AC==5.∵AC2=25,CD2=144,AD2=169.∴AC2+CD2=AD2,即△ACD是直角三角形.(2)S四邊形ABCD=S△ABC+S△ACD=×AB×BC+×AC×CD=36. 考點5 命題與逆命題10.“如果兩個實數相等,那么它們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題是 如果兩個實數的平方相等,那么它們相等 ,這個逆命題是 假 (填“真”或“假”)命題.11.下列命題的逆命題是真命題的是( C )A.同旁內角互補 B.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C.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D.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二、核心練習12.如圖,在Rt△ABC中,AB=9,BC=6,∠B=90°,將△ABC折疊,使點A與BC的中點D重合,折痕為MN,求線段BN的長.解:∵點D為BC的中點,∴BD=CD=BC=3.設AN=為x,則BN=9-x.由題意得DN=AN=x.在Rt△BND中,由勾股定理,得x2=(9-x)2+32,解得x=5,∴BN=9-5=4,即BN的長為4.13.在Rt△ABC中,∠ACB=90°,AC=+,BC=-,CD⊥AB,求AB及CD的長.解:在Rt△ABC中,∠ACB=90°,∴AB==3.∵CD⊥AB.∴S△ABC=×AC×BC=×CD×AB.∴3CD=(+)(-),解得CD=.14.如圖,AB為一顆大樹,在樹上距地面10米的D處有兩只猴子,它們同時發現C處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從D處往上爬到樹頂A處,又沿滑繩AC滑到C處;另一只猴子從D處滑到地面B處.再由B跑到C.已知兩只猴子所經過的路程都為15米,求樹高AB.解:由題意得BD=10m,BC=5m.設AD=xm,則AC=(15-x)m.在Rt△ABC中,AB2+BC2=AC2,即(10+x)2+52=(15-x)2,解得x=2.∴AB=10+2=12(米).答:樹高AB為12米.15.如圖,正方形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每個小格的頂點叫格點,網格中有以格點A,B,C為頂點的△ABC,請你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求△ABC的面積;(3)點A到BC的距離= 2 .解:(1)△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由圖得AB2=12+22=5,AC2=22+42=20,BC2=32+42=25.∵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2)由(1)得△ABC是直角三角形.∴S△ABC=×AB×AC=5.16.如圖,在△ABC中,點D,E分別BC,AC的中點,連接AD,BE.(1)若CD=4,CE=3,AB=10,試說明:∠C=90°;(2)若∠C=90°,AD=6,BE=8,求AB2.解:(1)∵D,E分別是BC,AC的中點,∴BC=2CD=8,AC=2CE=6.∵AC2+BC2=62+82=100,AB2=102=100,∴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2)∵D,E分別是BC,AC的中點,∴CD=BC,CE=AC.在Rt△ACD中,AC2+CD2=AD2.∴AC2+(BC)2=36.在Rt△BCE中,BC2+CE2=BE2.∴BC2+(AC)2=64.∴AC2+(BC)2+BC2+(AC)2=100.∴AC2+BC2=100.∴AC2+BC2=80.即AB2=AC2+BC2=80.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復習學案(2) ——勾股定理一、考點過關考點1 勾股定理1.在Rt△ABC中,已知兩直角邊長分別為1和3,則斜邊的長為( )A.1 B.2.4 C.2 D.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3和4,那么這個三角形的第三條邊的長為( )A.5 B.25 C. D.5或3.求出如圖中直角三角形中未知邊的長度.考點2 勾股定理的應用 4.如圖,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外作正方形,根據圖中數據,可得出正方形A的面積是( )A.12 B.24 C.30 D.105.如圖,一棵樹在離地面9米處斷裂,樹的頂部落在離底部12米處.樹折斷之前有 米.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6.如圖,在Rt△OBC中,OC=1,OB=2,∠COB=90°,以點B為圓心,BC的長為半徑畫弧,交數軸于點A,若點A所表示的數為a,則a的值是( )A.--2 B.- C.-2 D.-+2考點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7.下列各組數據中的三個數為三角形的邊長,其中能構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 B.,, C.7,8,9 D.,2,8.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12 cm,16 cm,20 cm,則此三角形的面積為 cm2.考點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應用9.如圖,一塊四邊形花圃ABCD中,已知∠B=90°,AB=4 m,BC=3 m,CD=12 m,AD=13 m.(1)連接AC,判斷△ACD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求四邊形花圃ABCD的面積. 考點5 命題與逆命題10.“如果兩個實數相等,那么它們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題是 ,這個逆命題是 (填“真”或“假”)命題.11.下列命題的逆命題是真命題的是( )A.同旁內角互補 B.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C.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D.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二、核心練習12.如圖,在Rt△ABC中,AB=9,BC=6,∠B=90°,將△ABC折疊,使點A與BC的中點D重合,折痕為MN,求線段BN的長.13.在Rt△ABC中,∠ACB=90°,AC=+,BC=-,CD⊥AB,求AB及CD的長.14.如圖,AB為一顆大樹,在樹上距地面10米的D處有兩只猴子,它們同時發現C處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從D處往上爬到樹頂A處,又沿滑繩AC滑到C處;另一只猴子從D處滑到地面B處.再由B跑到C.已知兩只猴子所經過的路程都為15米,求樹高AB.15.如圖,正方形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每個小格的頂點叫格點,網格中有以格點A,B,C為頂點的△ABC,請你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判斷△ABC的形狀,并說明理由;(2)求△ABC的面積;(3)點A到BC的距離= .16.如圖,在△ABC中,點D,E分別BC,AC的中點,連接AD,BE.(1)若CD=4,CE=3,AB=10,試說明:∠C=90°;(2)若∠C=90°,AD=6,BE=8,求AB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復習學案(2) ——勾股定理(原卷版).doc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復習學案(2) ——勾股定理(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