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河北 化學小實驗到實驗探究題2024中考備考重難專題課件課件說明一、課件設計初衷基于老師在總復習過程中對重難題型有較大的需求,難易結合化學學科的重難點,為此設計重難專題復習課件,助力高效課堂二、課件亮點1.對專題知識體系的構建側重專題知識體系分解再構建,根據本區域近五年的中考真題提煉知識點,通過知識點講授方法和技巧,并進一步形成對應體系,再讓學生嘗試應用已有體系中的方法與技巧去解決問題,在復習過程中構建自己的重難專題知識體系。會對難題進行分解,降低梯度,準確、高效攻克重難專題。2.過程性分析設置分步動畫對方法講解、解題步驟設置分步動畫,按步驟播放,更清晰有條理。三、課件使用場景適用于中考二輪專題復習1模型構建典例精析2鞏固練習3模型構建觀察到什么現象?試管中液面上升試管中CO2被消耗,氣體減少,液面上升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怎樣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觀察與問題假設與預測怎樣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反應?①能發生化學反應②不能發生化學反應設計實驗證明反應物減少或消失科學探究證明CO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消耗CO2消耗CO2未消耗證明反應物減少或消失——證明CO2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實驗設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二氧化碳消耗壓強減小將壓強變化可視化實驗驗證實驗儀器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推動活塞小氣球體積變大CO2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反應該實驗能證明CO2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嗎?原因是什么?實驗反思不能,可能只是與溶液中水發生了化學反應,需要設計對比實驗,對比CO2與氫氧化鈉溶液和水溶液反應現象的區別證明實驗驗證實驗儀器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推動活塞小氣球體積變大CO2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反應水推動活塞小氣球體積變大,但沒有實驗①的體積變化明顯實驗②實驗①設計對比實驗時需要控制哪些變量?水實驗②實驗①表達與交流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和水的體積科學探究的思維模型觀察與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實驗反思發現問題深入探究①發生反應②未發生反應表達與交流→CO2消耗→CO2未消耗單一實驗為何不能得到正確結論?分析原因、設計對比實驗拓展延伸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征是什么?有新物質生成證明發生化學反應的新思路證明是否有Na2CO3存在碳酸鈉的化學性質:①溶于水顯堿性②與酸、堿、鹽反應沉氣Ba2+Ca2+H+實驗驗證試劑選擇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樣→試劑→現象→結論)取樣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或稀硫酸取樣于試管中,滴加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取樣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有氣泡產生有白色沉淀產生有白色沉淀產生發生化學變化發生化學變化發生化學變化實驗②:滴加堿溶液實驗③:滴加鹽溶液實驗①:滴加過量稀酸溶液探究“CO2能否與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無明顯現象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證明有碳酸鈉生成證明二氧化碳減少或消失思路2:證明有新物質生成思路1:證明反應物減少或消失(利用性質,現象明顯)(對比實驗,控制變量)典例精析1.(2022逆襲卷)鈣爾奇D片是常見的補鈣劑,小明不小心將手中的鈣爾奇D片掉入裝有白醋的碗碟中,觀察到有氣泡出現,于是他對該現象產生興趣,進行如下探究。【查閱資料】①鈣爾奇D片的主要成分是CaCO3;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醋酸是一種常見的酸,能與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②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探究一:鈣爾奇D片遇白醋后產生的氣體是什么?【提出問題】產生的氣體是什么?【作出猜想】可能是CO2、H2、O2中的一種或兩種。【設計實驗】為了驗證氣體成分,小明同學將一定量的鈣爾奇D片加入到白醋中,并收集兩試管氣體。(1)小明將燃著的木條伸入其中一支試管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小明推斷出該氣體為CO2。寫出(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過程中,小明發現有同學將鈣爾奇D片加入到白醋中產生氣泡的速度較快,在老師的幫助下,小明對影響產生氣體速率的因素展開探究。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燃著的木條熄滅CO2+Ca(OH)2===CaCO3↓+H2O探究二:影響產生CO2速率的因素是什么?老師提醒小明可通過單位時間內產生二氧化碳的濃度判斷產生氣體的速率。【作出猜想】猜想1:與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有關猜想2:與反應溫度有關【進行實驗】將等質量的鈣爾奇D片與等體積、等濃度的白醋充分反應,用數字傳感器測得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實驗記錄如表所示。實驗編號 反應物形狀 溫度/℃ 曲線斜率① 片狀 100 1151② 片狀 25 389③ 粉末狀 100 1621④ 粉末狀 25 877相同溫度下不同的形狀對比相同形狀下不同的溫度對比實驗編號 反應物形狀 溫度/℃ 曲線斜率① 片狀 100 1151② 片狀 25 389③ 粉末狀 100 1621④ 粉末狀 25 877【實驗結論】(1)若驗證猜想2成立,需要選擇的對比實驗是____________(填實驗編號)。(2)設計實驗②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1:與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有關猜想2:與反應溫度有關①②或③④證明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影響產生CO2的速率溫度相同,形狀不同實驗編號 反應物形狀 溫度/℃ 曲線斜率① 片狀 100 1151② 片狀 25 389③ 粉末狀 100 1621④ 粉末狀 25 877(3)由上述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1:與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有關猜想2:與反應溫度有關相同條件下,溫度越高,產生CO2的速率越快(或相同條件下,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越大,產生CO2的速率越快)【交流反思】(1)白醋的濃度也可能影響產生氣體的速率,請你設計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圖1和圖2可知,等質量不同形狀的鈣爾奇D片與等體積等濃度的白醋反應,產生CO2的量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變量室溫下,將等質量的片狀鈣爾奇D片分別與等體積、濃度為5%和25%的白醋反應,用傳感器檢測產生C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相等溫度、形狀影響的都是CO2的反應速率,產生CO2的量是由反應物的量決定的鞏固練習1.2021年10月16日,搭載神舟十三號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亮相,航天工作者給它貼了“暖寶寶”。 某社會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對火箭貼“暖寶寶”的原因、“暖寶寶”中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展開了一系列探究活動。【查閱資料】①“暖寶寶”中含有鐵粉、氯化鈉、水等物質,可持續發熱12 小時左右。②返回器推進劑肼(N2H4) 的熔點為1.4℃,且有劇毒,一旦在低溫環境下凝固,會產生很多潛在的問題,甚至發生危險。【查閱資料】①“暖寶寶”中含有鐵粉、氯化鈉、水等物質,可持續發熱12小時左右。②返回器推進劑肼(N2H4) 的熔點為1.4℃,且有劇毒,一旦在低溫環境下凝固,會產生很多潛在的問題,甚至發生危險。探究一:探究貼“暖寶寶”的原因。【交流討論】分析資料,火箭貼“暖寶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返回器推進劑肼遇冷凝固探究二:驗證“暖寶寶”中的主要成分。【實驗準備】剪開“暖寶寶”外包裝,取出其中固體。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體中含有鐵粉②另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過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產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解 固體中含有氯化鈉固體逐漸溶解,產生氣泡,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銀沉淀不溶于酸【實驗總結】步驟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2HCl===FeCl2+H2↑探究三:探究成分中氯化鈉的作用【實驗2】小王同學設計并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觀察一段時間,發現鐵粉均生銹,且B中鐵粉生銹較快。【交流討論】該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結論】經改正后仍然是加氯化鈉的鐵粉生銹更快,則發熱貼中氯化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A、B 燒杯中的加水量不同控制變量法應只有一個變量,水的量不同,無法形成對比加快鐵粉的生銹速率【拓展交流】“暖寶寶”中的鐵粉在氧氣、水的作用下能發生緩慢氧化,同時放出熱量。 由此可見,人們可以利用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請再舉一例:_____________。煤燃燒取暖2.同學們了解到碳酸鈉與氫氧化鈣能發生反應,實驗中可觀察到溶液變渾濁的現象,但小明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時卻未觀察到預期現象,于是小組同學對此異常現象進行如下探究。【知識回顧】 碳酸鈉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Ca(OH)2===CaCO3↓+2NaOH【提出問題】 小明實驗中未觀察到渾濁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氫氧化鈣溶液的濃度偏低;猜想二:碳酸鈉溶液的濃度偏低;猜想三:生成的碳酸鈣沉淀溶解了。經討論,同學們認為猜想一不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已經飽和飽和澄清石灰水是該條件下的最大濃度【進行實驗】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編號 1 2 3實驗方案現象 渾濁 渾濁 不渾濁【解釋與結論】(1)實驗1中X的值為_____。(2)由上述實驗過程可知,猜想二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2不成立實驗2和實驗3的變量是什么?編號 2 3實驗方案現象 渾濁 不渾濁加入的碳酸鈉溶液濃度不同說明碳酸鈣沉淀溶解與碳酸鈉的濃度有關,再做進一步探究【繼續探究】為進一步驗證猜想三,小明將實驗1所得的渾濁液過濾,將濾渣分為兩等份,分別加入 A、B 兩支試管中,向 A 試管中加入2 mL 水,向 B 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蕩,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猜想三成立2mL10%的碳酸鈉溶液試管 A中濾渣不溶解,試管 B 中濾渣溶解【拓展延伸】由上述實驗方案可知,反應物濃度不同可能會影響反應的現象或結果,請你舉出一個此類現象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氣的濃度越大,可燃物燃燒越劇烈,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