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科目 思想品德 課題 第十課 假如我是你主備人 審核人 學案類型 新授課 學案編號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 懂得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過程與方法:通過參與體驗、反思等活動,感受人際交往離不開平等與尊重、寬容與理解、關心與互助三個方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關心、尊重、寬容和相互幫助,養成樂于助人的品質。重點: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上市平等的。難點:如何在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平等與尊重、寬容與理解。學法指導及使用說明:學生自學、探究、教師引導總結。知識鏈接:學習流程:自主學習10.1平等與尊重學案(一)自主學習:1、在現代社會, 、 、 、 ,是人際交往成功的 ,是文明交往的內在基礎,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平等與尊重2、《中華人民共和國 》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_____ 。”平等待人不僅是____ _的規定,更是_____ 的理想和道德的要求。3、平等待人是人類精神需要的反映,是人與人之間進行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_____ 。4 、在同學之間的交往中,我們不應因家境、身體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視他人,而應該____ _ 對待每一位同學。5、受到尊重,是人內在的 。每個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相互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又一 。(二)合作探究1、在社會交往中為什么要平等待人?2、尊重他人的意義?怎樣尊重他人?10.2 寬容與理解學案(一)自主學習1、交往需要面對不同的人,他們的不同之處表現在( )①處境不同 ②生活背景不同 ③生活條件不同 ④觀念、個性特點不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寬以待人、接納所有不同的人是人際交往的 之一。無論是 之間的交往,還是 之間的交往,都需要更多的寬容,因為寬容,我們的 變得更加美好。寬容待人,我們擁有了 ;寬容差異,我們擁有了 。 3、寬容包括:寬容他人的 ;寬容他人的 ;不把自己的 強加給別人;對于他人的成績、長處和優點,不嫉妒;對于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錯誤或過失,不過分苛責。對人寬容并不等于 的縱容。寬容是在不違背是非原則基礎上的 。4、理解是文明交往的 ,是成功交往的秘訣,是 、 、 的重要條件。理解也是我們的 。5、學會理解的關鍵是學會 ,也就是要學會 。(二)合作探究1、為什么要寬容他人 2、怎樣寬容他人?(怎樣學會寬容?)3、為什么要理解他人?怎樣理解他人?4、如何理解“換位思考”?關心與互助學案自主學習關心與幫助1、關心他人表現為對他人的 、 、 和 等。被他人關心是人人都有的 。2、關心他人,不僅要關心他人的身體健康、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也要關心他人的 、 和 等,并在他人需要時,即時伸出真誠的援助之手。3、幫助他人是 和 的表現。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都需要 。美好生活離不開人與人的 。合作探究人與人之間為什么需要相互關心與幫助?怎樣關心他人?選一選1、馬克思說:“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1)朋友之間應該將心比心(2)要想得到真摯的友誼,首先自己要以誠待人 (3)要為朋友奉獻自己的一切(4)友誼之花需要大家共同澆灌才能茁壯成長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2、下列語句中,表達了寬容這層意思的有( )(1)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2)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 人誰無過,當容其改 (4)宰相肚里好撐船,將軍額上能跑馬 (5)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A、 B、 C、 D、3、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在他的《公孫丑·上》里提到了“與人為善”。對“與人為善”正確的理解是( ) A、對別人要存善良之心 B、要求別人對自己存善良之心C、對自己喜歡的人要存善良之心 D、不喜歡自己的人不能對其心存善良4、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平等待人是( ) (1) 人類精神需要的反映 (2)(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3)人與人之間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前提 (4)(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本前提 A、 B、 C、 D、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就需要( ) 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權利 B、換位思考,替對方設身處地地著想C、寬容別人,委屈自己 D、同情弱勢群體6、下列名人名言中不能體現“與人為善”觀點的是( )A、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B、人有善,則取以益我;我有善,則與以益人。連環相生,故善端無窮C、如果美德可以選擇,請先把寬容挑選出來吧D、人性中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贊賞 7、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從交往的角度出發,它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理解 B、要寬以待人,容納他人C、要熱情、積極主動 D、要尊重他人 備注(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 備注(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3 備注(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備注(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裝 訂 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