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歷史下冊 預習篇4.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時間:1953~1957年底2.背景:(1)國內背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基礎薄弱且門類不全。(2)國際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孤立和封鎖,發(fā)展重工業(yè)有助于增強綜合國力,尤其是增強國防實力;受蘇聯模式的影響。3.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特點: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4.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5.主要成就:(1)工業(yè)成就: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fā)展。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2)交通運輸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6.結果: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7.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在北京召開。2.內容(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意義: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3.意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我國從2021年開始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關于我國的“一五”計劃的表述正確的是( )A.“一五”計劃自1956年開始實施 B.“一五”計劃是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是世界上最早的五年建設計劃【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是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改變了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工業(yè)化邁進,B項正確;“一五”計劃自1953年開始實施,排除A項;中共十四大提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C項;我國的“一五”計劃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五年建設計劃,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排除D項。故選B項。2.下圖反映了我國某一歷史時期工業(yè)比重的變化表。分析導致工業(yè)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開展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大躍進”運動的開展【答案】A【詳解】由題干工業(yè)比重的變化表可知,重工業(yè)比重大幅度上升,根據所學可知,為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1953年到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重工業(y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A項正確;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是為了實現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與工業(yè)無關,排除B項;開展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1958年,挫傷了人民的勞動積極性,排除CD項。故選A項。3.如圖為我國于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這部憲法表述正確的有( )①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②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③規(guī)定我國是人民民主主義國家④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性質),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共同綱領》規(guī)定:中國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即人民民主國家,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的ABD項。故選C項。4.人民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在1953年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壹分錢上的圖案是一輛車;貳分錢上的圖案是一架準備起飛的飛機,這些設計寓意我國( )A.開始大規(guī)模工業(yè)建設. B.成為世界工業(yè)強國C.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進步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在1953年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壹分錢上的圖案是一輛車;貳分錢上的圖案是一架準備起飛的飛機。“可知,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是集中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因此這些圖案的設計寓意是開展“一五”計劃進行大規(guī)模工業(yè)建設,A項正確;當時我國還不屬于工業(yè)強國,排除B項;題干材料主要強調工業(yè)成就,未涉及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進步,排除C項;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排除D項。故選A項。5.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說:“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被稱為“里程碑”是由于( )A.通過了《共同綱領》 B.確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線C.實施了“一五”計劃 D.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我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正確;《共同綱領》是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的,排除A項;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和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確定了土地改革的總路線,排除B項;1953—1957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排除C項。故選D項。6.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呂鴻賓說:“這次從莊里選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選到縣里,縣里選到省里,省里選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該怎樣高興。”這體現了( )A.人民利益得到實現 B.政治建設的民主性C.政治協商制度建立 D.人大代表的廣泛性【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這次從莊里選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選到縣里,縣里選到省里,省里選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該怎樣高興”,可知表明選舉人民代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政治建設的民主性,B項正確;人民利益在題干內容中沒有體現,題干內容反映的是選舉人民代表,排除A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題干內容反映的是選舉人民代表,排除C項;人大代表的廣泛性,是指在各領域各行業(yè)各界別都應有一定比例的代表,題干內容反映的是選舉人民代表,排除D項。故選B項。7.到1957年底,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yè),包括飛機、汽車、發(fā)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這說明新中國( )A.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B.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C.增強了工業(yè)基礎和實力 D.建成完整的工業(yè)體系【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yè),包括飛機、汽車、發(fā)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yè)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yè)實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的成就,一五計劃的成就得益于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增強了工業(yè)基礎和實力,C項正確;一五計劃沒有實現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排除A項;社會主義改造指的是將生產資料私有制改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排除B項;一五計劃并沒有建成完整的工業(yè)體系,排除D項。故選C項。8.某同學在查閱某法律文獻時,看到了這樣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此判斷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主共和制C.政治協商制度 D.生產資料公有制【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由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可知,這是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的內容,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A項正確;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形式,最高國家權力由多人執(zhí)掌和行使,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排除B項;政治協商制度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社會各界的代表,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組織形式的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屬于全體人民或勞動者集體所有的形式,排除D項。故選A項。9.在“一五計劃”期間,被贊譽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成就是( )A.川藏公路 B.青藏公路 C.鷹廈鐵路 D.武漢長江大橋【答案】D【詳解】題干中重要信息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五計劃’期間”,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一五”計劃期間,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D項正確;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線的現代升級,東起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是中國最險峻的公路,排除A項;青藏公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排除B項;鷹廈鐵路是中國福建省境內一條連接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國鐵Ⅲ級線,線路平剖面為Ⅱ級線,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鐵路干線,是福建省第一條干線鐵路、第一條出省鐵路通道,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繼成渝鐵路后第二條開工建設的干線鐵路,排除C項。故選D項。10.民主進步與法制完善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體現。為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各國在法律文獻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對各國的“努力”,解讀對應正確的是( )A.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民法典B.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C.1912年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分析選項可知,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真正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D項正確;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這一部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法典,但其不是民法典,排除A項;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獨立宣言》,不是《權利法案》,排除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排除C項。故選D項。二、綜合題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針對工業(yè)落后的面貌,黨中央實施了一項振興工業(yè)的偉大計劃,初步改變了中國工業(yè)落后的局面。材料一 “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1)據材料一,指出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實施的偉大計劃是什么 材料二 下表為1952年和1957年我國主要工農業(yè)產品產量表。項目 糧食 (百萬噸) 棉花 (百萬噸) 煤 (億噸) 鋼 (百萬噸)1952 163.90 1.30 0.66 1.351957 195.05 1.64 1.31 5.35項目 糧食(百萬噸) 棉花(百萬噸) 煤(億噸) 鋼(百萬噸)1952 163.90 1.30 0.66 1.351957 195.05 1.64 1.31 5.35(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振興工業(yè)的偉大計劃”結果如何。(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時期我國取得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列舉1項這一時期我國取得的成就。【答案】(1)最高利益:實現國家工業(yè)化。偉大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2)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符合題意,觀點正確,即可得分)(3)原因: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的積極參與,科學的規(guī)劃,蘇聯的援助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出其中兩點即可)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等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答出其中1項即可)【詳解】(1)最高利益:據材料“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可知,實現國家工業(yè)化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偉大計劃:據所學可知,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實施的偉大計劃是1953--1957年間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2)結果:據材料“下表為1952年和1957年我國主要工農業(yè)產品產量表”并結合所學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基礎。(符合題意,觀點正確,即可得分)(3)原因:據所學可從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的積極參與,科學的規(guī)劃,蘇聯的援助等角度回答。(符合題意,觀點正確,出其中兩點即可)成就:據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取得的成就有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等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答出其中1項即可)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曾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人民網《新中國的第一年》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國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三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全國人民熱情高漲,興奮地投身到這場大規(guī)模建設的洪流中去,多少人為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的“劇本”曾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請寫出這部“劇本”的名稱。(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什么?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這部憲法體現的兩大原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部憲法的地位是什么?【答案】(1)名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3)原則:社會主義原則和人民民主原則地位: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詳解】(1)名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2)機關:根據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可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認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3)原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憲法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和人民民主原則。地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1959年3月開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夢寐以求的當家作主的權利。——摘編自《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材料二 到1957年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千米。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摘編自《工業(yè)化奠基之役》(1)西藏和平解放時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誰?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期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這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說明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的共同作用。【答案】(1)代表:阿沛·阿旺晉美。意義: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為西藏民主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2)方面:交通運輸方面。原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黨和政府重視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鞏固了新生政權,為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國內外環(huán)境;人民高漲的建設熱情;蘇聯的援助等。共同作用:密切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內地的聯系;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鞏固祖國邊防等。【詳解】(1)代表:根據課本知識,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意義:根據材料一“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1959年3月開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夢寐以求的當家作主的權利”和所學可知,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為西藏民主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2)方面:根據材料二“到1957年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千米。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后建成”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期交通運輸方面的巨大成就。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從黨和國家的領導決策、新中國鞏固措施、人民作用、蘇聯幫助等方面分析概括即可,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黨和政府重視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鞏固了新生政權,為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國內外環(huán)境;人民高漲的建設熱情;蘇聯的援助等。共同作用:密切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內地的聯系;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鞏固祖國邊防等。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上午八時整,無數選舉站的大門開啟了,選民們嚴肅地列隊走到驗證處,每人領到一張選舉票,票上印著候選人的姓名,候選人是由廣大群眾經過充分醞釀提出來的,每個選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愛戴的人,即使是候選人名單以外的也可以。——摘編自《行使民主權利選舉區(qū)人民代表,首都市區(qū)選民踴躍投票》《人民日報》1954年1月25日材料二 福建省晉江縣從去年七月間開始進行普選以來,歷時七個多月,現在已有一百三十個鄉(xiāng)、鎮(zhèn)勝利完成,其他鄉(xiāng)、鎮(zhèn)正在進行。到三月中旬,全縣可全部結束基層選舉,轉入籌備和召開縣人民代表大會。——摘編自鄭炳山《福建省晉江縣在普選運動中,許多歸國僑胞和僑屬當選人民代表》《人民日報》1954年3月7日(1)根據材料一,指出區(qū)、市選舉的方式及特點。(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人民選舉人大代表的目的。(3)綜合上述材料,請為兩則材料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答案】(1)方式:直接選舉。特點:透明度高;選民可表達自己意愿。(2)目的:為了人民群眾的期盼和想法得以實現;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意思對即可)(3)主題: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詳解】(1)方式:根據材料信息“候選人是由廣大群眾經過充分醞釀提出來的,每個選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愛戴的人”,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直接選舉。特點:根據材料信息“選民們嚴肅地列隊走到驗證處,每人領到一張選舉票,票上印著候選人的姓名,候選人是由廣大群眾經過充分醞釀提出來的,每個選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愛戴的人,即使是候選人名單以外的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區(qū)、市選舉透明度高、選民可表達自己意愿。(2)目的:根據材料一信息“每個選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愛戴的人”,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為了人民群眾的期盼和想法得以實現;根據材料二信息“到三月中旬,全縣可全部結束基層選舉,轉入籌備和召開縣人民代表大會”,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3)主題:本問屬于開放性設問,主題只要是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正確歸納即可,如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歷史下冊 預習篇4.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時間:1953~1957年底2.背景:(1)國內背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工業(yè)水平很低,基礎薄弱且門類不全。(2)國際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孤立和封鎖,發(fā)展重工業(yè)有助于增強綜合國力,尤其是增強國防實力;受蘇聯模式的影響。3.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特點: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4.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相應地培養(yǎng)建設人才。5.主要成就:(1)工業(yè)成就: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fā)展。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2)交通運輸成就: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6.結果: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7.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在北京召開。2.內容(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意義: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3.意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我國從2021年開始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關于我國的“一五”計劃的表述正確的是( )A.“一五”計劃自1956年開始實施 B.“一五”計劃是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C.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是世界上最早的五年建設計劃2.下圖反映了我國某一歷史時期工業(yè)比重的變化表。分析導致工業(yè)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開展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D.“大躍進”運動的開展3.如圖為我國于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這部憲法表述正確的有( )①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②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③規(guī)定我國是人民民主主義國家④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人民幣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在1953年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壹分錢上的圖案是一輛車;貳分錢上的圖案是一架準備起飛的飛機,這些設計寓意我國( )A.開始大規(guī)模工業(yè)建設. B.成為世界工業(yè)強國C.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進步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說:“這次會議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被稱為“里程碑”是由于( )A.通過了《共同綱領》 B.確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線C.實施了“一五”計劃 D.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6.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呂鴻賓說:“這次從莊里選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選到縣里,縣里選到省里,省里選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該怎樣高興。”這體現了( )A.人民利益得到實現 B.政治建設的民主性C.政治協商制度建立 D.人大代表的廣泛性7.到1957年底,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yè),包括飛機、汽車、發(fā)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這說明新中國( )A.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B.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C.增強了工業(yè)基礎和實力 D.建成完整的工業(yè)體系8.某同學在查閱某法律文獻時,看到了這樣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此判斷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民主共和制C.政治協商制度 D.生產資料公有制9.在“一五計劃”期間,被贊譽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成就是( )A.川藏公路 B.青藏公路 C.鷹廈鐵路 D.武漢長江大橋10.民主進步與法制完善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體現。為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各國在法律文獻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對各國的“努力”,解讀對應正確的是( )A.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體系完整的民法典B.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C.1912年參議院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戊戌變法的重要成果D.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二、綜合題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針對工業(yè)落后的面貌,黨中央實施了一項振興工業(yè)的偉大計劃,初步改變了中國工業(yè)落后的局面。材料一 “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1)據材料一,指出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實施的偉大計劃是什么 材料二 下表為1952年和1957年我國主要工農業(yè)產品產量表。項目 糧食 (百萬噸) 棉花 (百萬噸) 煤 (億噸) 鋼 (百萬噸)1952 163.90 1.30 0.66 1.351957 195.05 1.64 1.31 5.35項目 糧食(百萬噸) 棉花(百萬噸) 煤(億噸) 鋼(百萬噸)1952 163.90 1.30 0.66 1.351957 195.05 1.64 1.31 5.35(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振興工業(yè)的偉大計劃”結果如何。(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時期我國取得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列舉1項這一時期我國取得的成就。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曾對民主人士黃炎培說:它是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人民網《新中國的第一年》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國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材料三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全國人民熱情高漲,興奮地投身到這場大規(guī)模建設的洪流中去,多少人為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的“劇本”曾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請寫出這部“劇本”的名稱。(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什么?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這部憲法體現的兩大原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部憲法的地位是什么?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實現和平解放,1959年3月開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夢寐以求的當家作主的權利。——摘編自《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材料二 到1957年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千米。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了一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摘編自《工業(yè)化奠基之役》(1)西藏和平解放時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誰?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意義。(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期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這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說明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的共同作用。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上午八時整,無數選舉站的大門開啟了,選民們嚴肅地列隊走到驗證處,每人領到一張選舉票,票上印著候選人的姓名,候選人是由廣大群眾經過充分醞釀提出來的,每個選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舉自己愛戴的人,即使是候選人名單以外的也可以。——摘編自《行使民主權利選舉區(qū)人民代表,首都市區(qū)選民踴躍投票》《人民日報》1954年1月25日材料二 福建省晉江縣從去年七月間開始進行普選以來,歷時七個多月,現在已有一百三十個鄉(xiāng)、鎮(zhèn)勝利完成,其他鄉(xiāng)、鎮(zhèn)正在進行。到三月中旬,全縣可全部結束基層選舉,轉入籌備和召開縣人民代表大會。——摘編自鄭炳山《福建省晉江縣在普選運動中,許多歸國僑胞和僑屬當選人民代表》《人民日報》1954年3月7日(1)根據材料一,指出區(qū)、市選舉的方式及特點。(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人民選舉人大代表的目的。(3)綜合上述材料,請為兩則材料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預習篇 2024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4.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導學案 學生版.docx 預習篇 2024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4.新中國工業(yè)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導學案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