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歷史下冊 預習篇17. 外交事業的發展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1)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享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臺灣國民黨當局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3)為爭取恢復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2.時間及相關會議: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3.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充: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2)客觀原因:①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霸權地位削弱;②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需要;③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作用增強,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背景:①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②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2)過程:①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②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改革開放以后,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外交表現:(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2)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3.外交成果:(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中國已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多次舉辦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國乒乓球隊應邀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三個月后,基辛格訪華,雙方發表了有關尼克松總統訪華的聯合公報。據此可知( )A.尼克松訪華結束意識形態對抗 B.中美關系走向了正常化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D.中美關系開始出現轉機【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國乒乓球隊應邀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三個月后,基辛格訪華”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美國乒乓球隊應邀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和基辛格訪華使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D項正確;題干內容在尼克松訪華之前,不能得出尼克松訪華結束意識形態對抗和中美關系走向了正常化的影響,排除AB項;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2.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開創了新局面。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外交成就的是( )①萬隆會議 ②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③尼克松訪華 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①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不符題意;②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符合題意;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③符合題意;1972年中日建交,④符合題意。選擇D項。排除A、B、C項。故選D項。3.我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北京冬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與主場活動。2022年12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成功舉辦。這反映了( )A.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已形成 B.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C.中國科技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D.國際會議是外交最主要工作【答案】B【詳解】據題干“我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北京冬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與主場活動。2022年12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成功舉辦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與多國建交,參與多個政府間的工作會議,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在中國成功舉辦,這些都說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推行全方位外交,不斷加強國際合作,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這日益重要的作用,B項正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已形成不準確,國際秩序仍在不斷發展和演變中,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及中國科技的情況,排除C項;國際會議是外交最主要工作的說法不準確,外交工作包括多個方面,國際會議只是其中之一,排除D項。故選B項。4.沙特與伊朗2016年斷交。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兩國代表在北京舉行對話,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4月6日,在中方見證下,沙伊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這表明( )A.發展中國家開始主導世界秩序 B.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C.中東地區的和平已經完全實現 D.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答案】B【詳解】由題干“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兩國代表在北京舉行對話,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4月6日,在中方見證下,沙伊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沙伊兩國在中國斡旋下,恢復外交關系,這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B項正確;發展中國家開始主導世界秩序表述錯誤,排除A項;中東地區的和平已經完全實現表述錯誤,排除C項;和平與發展成為為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5.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美關系正常化C.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D.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答案】D【詳解】中國在19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離不開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與“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相符,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中國提出,強調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排除A項;中美關系正常化與“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不符,排除B項;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是相對于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兩大結盟陣營而言的,不結盟的主要含義在于強調獨立自主,和平相處,排除C項。故選D項。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亞丁灣護航等行動,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對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隊,向遭受火山、洪澇、地震等災害的國家第一時間提供援助。這表明中國( )A.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B.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中心作用C.已經成為科技發達的世界強國 D.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十分明顯【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對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隊,向遭受火山、洪澇、地震等災害的國家第一時間提供援助”可知當代我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說明中國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A項正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是中心作用,排除B項;中國科技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未成為世界強國,排除C項;材料強調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作用明顯,無法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7.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這說明當今中國( )A.專注于實現睦鄰友好的外交 B.積極塑造不結盟的大國形象C.致力于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 D.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原則【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結合所學可知,題干說明中國對外積極推行多邊外交,致力于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C項正確;“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說明不只是針對周邊鄰國,不能說明專注于“睦鄰”,排除A項;題干信息雖然反映了中國實行不結盟的政策,但塑造不結盟形象并非外交的目的,外交目的是維護國家利益,排除B項;中國外交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則,排除D項。故選C項。8.“未來5年內,中國將再向聯合國婦女署提供1000萬美元捐款。中國將繼續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支持全球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中國倡議在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這些舉措( )A.使婦女完全擁有選舉權 B.使中國主導了國際婦女事務C.有利于婦女地位的提升 D.實現了男女之間的完全平等【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中國將再向聯合國婦女署提供1000萬美元捐款……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支持全球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等信息可知,中國給聯合國婦女署提供資金、設立獎項、支持全球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婦女地位,C項正確;材料所述舉措有利于婦女地位的提高,但不一定使婦女完全擁有選舉權,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婦女地位的提升,促進全球婦女教育事業的發展,不代表中國主導國際婦女事務,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推動全球婦女事業的發展,但不能實現男女之間的完全平等,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9.“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基本方略、明確了戰略布署。”目前,我國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A.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B.以大國為主導,以周邊為基礎C.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交布局 D.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A項正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過程中,堅持以大國為主導,以周邊為基礎,屬于外交原則,與外交布局無關,排除B項;我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排除C項;新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習近平于2015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與外交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0.下列四幅圖片反映了建國以來我國外交領域的重大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發生在1997年;②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期間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是在1955年;③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④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正確的順序是④②③①,C項正確;其它選項的排序皆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二、綜合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毛澤東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楊忠虎,王明《中共黨史簡明讀本》(摘編)材料二 衡量戰爭勝負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標。中共中央確定的基本戰略目標是“使美國知難而退”,打到三八線地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戰爭的結果完全實現了這個預期的戰略目標,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乃至對于整個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和影響。——齊德學《英明的決策、勝利的結果、偉大的意義》(摘編)材料三 (如下圖)圖一 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情況簡表(累計) 圖二1921年—202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表(1)材料一中“最偉大的事件”指的是哪一事件 該事件發生于哪一年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完成的標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參加該戰爭的目的。列舉一位該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功臣。(3)材料三圖一中C階段為建交國家數量增長最快階段。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這一階段我國重大外交成就兩例。圖二中2001年后我國進出口總額迅速增長,寫出與此相關的重大舉措。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根本原因。【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黃繼光、邱少云。(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詳解】(1)事件、時間:根據材料“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我國進行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因此材料一內容體現了新中國成立的史實。標志: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6年期間,中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為公有制,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因此“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完成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戰爭:根據材料“中共中央確定的基本戰略目標是‘使美國知難而退’,打到三八線地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組成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擴大侵朝戰爭,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為保家衛國,中國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因此材料二所述為抗美援朝戰爭。目的:根據材料“中共中央確定的基本戰略目標是‘使美國知難而退’,打到三八線地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斷擴大侵朝范圍,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為保家衛國,中國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因此材料二所述為抗美援朝戰爭,因此中國參加抗美援朝的主要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功臣:根據所學知識庫遏制,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志愿軍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匯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3)舉例:根據材料數據可知,材料三圖一中的C階段正處于20世紀70年代,這時期我國外交取得突破性的進展,1971年10月,中國通過26屆聯大成功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72年初,隨著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了正常化;1972年9月,隨著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實現了外交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促進了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舉措: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獲得了包括最惠國待遇在內的多項貿易優惠,這有助于中國利用多邊貿易體制,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從而改善其國際貿易環境。根本原因: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根本支撐是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從而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提升,因此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根本原因是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斷增強。12.外交是智者的游戲,更是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上,中國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遭到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國的拒絕。會議無理決定把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國際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打開了外交新局面。材料三 老照片“喬的笑”材料四 “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習近平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1)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得到了類似戰敗國的待遇,這種“待遇”直接引發了近代中國哪一愛國事件的發生?此時我國的外交呈現什么樣的特點?(2)據材料二回答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圖片反映了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的哪一成就。(3)習主席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請你寫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參加的全球性經濟組織及區域型經濟合作組織的名稱。(4)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請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事件:五四運動;特點:屈辱外交。(2)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組織:世界貿易組織 ( WTO );亞太經合組織。(4)措施: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等。(寫出一條即可,言之成理即可)【詳解】(1)事件:根據材料一“中國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遭到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國的拒絕。會議無理決定把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結合所學可知,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得到了類似戰敗國的待遇,這種“待遇”直接引發了近代中國的五四運動。特點:根據材料一“中國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遭到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國的拒絕。會議無理決定把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可知,當時的中國遭到帝國主義國家的無視,中國的外交是屈辱外交。(2)外交政策:根據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附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根據材料三老照片“喬的笑”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第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通過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開懷大笑。(3)組織:根據所學可知,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4)措施: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從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教育、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方面簡要說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培養各種類型的人才;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等。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材料一圖A漢代絲綢之路主要以 路為主;圖B宋代絲綢之路主要以 路為主;可見宋代對外貿易重心已轉移到 一帶;宋代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的主要原因是 的阻隔。材料二 從歷史維度看,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思想家的推崇。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羅馬、安息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摘編自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2)依據材料二、感悟絲路精神,提煉絲路精神的內涵。(3)指出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意義。【答案】(1) 陸 海 東南沿海 少數民族政權(2)內涵: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答對三條即可)(3)意義:符合國家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的合作共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國國際形象。【詳解】(1)根據材料一圖片圖A信息可知,漢代陸上絲綢之路發達,而海上絲綢之路只能到達今印度南端及斯里蘭卡,所以①答案為“陸”;根據材料一圖片圖B信息和所學可知,宋代絲綢之路主要以海路為主,海外貿易興盛,所以②答案為“海”;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宋代對外貿易重心已轉移到東南沿海一帶,所以③答案為“東南沿海”;宋代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因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的出現,控制河西走廊一帶,使絲綢之路受阻,所以④答案為“少數民族政權”。(2)根據材料二“從歷史維度看,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等信息可知內涵是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3)意義:根據材料二“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和所學,根據習近平講話精神分析“共同理想”“新模式”“合作共贏”等關鍵詞組織答案即可: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意義是符合國家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的合作共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國國際形象。14.“國禮”,作為國家間友好關系的象征,不僅見證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歷史時刻,折射出國家間關系的冷熱親疏,更作為一種特殊媒介傳達著超越其本身價值的政治與文化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景泰藍燈——“新中國第一份國禮”1952年,中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景泰藍臺燈就是國禮之一,被郭沫若譽為“新中國第一份國禮”。材料三:瓷塑天鵝——中美外交史上“破冰之旅”的重要歷史見證1972年2月,美國總統訪問中國,將這件"和平之鳥"作為國禮贈送毛主席,并親自介紹其所含的深刻意義——天鵝象征著對和平、友善的祈望,祈盼它給中美兩國關系發展帶來好征兆。材料三:銀銘文盤“偉大構想”的重要歷史見證1984年12月,撒切爾夫人贈送給鄧小平的國禮,圓盤沿上刻著一行英文:在這為簽署聯合王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____★____問題的聯合聲明而專程訪問北京的重大時刻,瑪格麗特·撤切爾首相贈送給鄧小平。材料四:和平尊——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2015年9月,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國贈送了一件巨型景泰藍“和平尊"。傳遞了中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愿望和信念。——摘編自人民網和國際友誼博物館(1)材料一中“中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破冰之旅”指的是哪一事件 中美正式建交的時間是哪一年 建交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偉大構想指的是什么 “★”處指的是哪一地區 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何意義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哪次國際會議上恢復的 你認為我們國家應該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大國的積極作用 【答案】(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尼克松訪華;1979年;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3)“一國兩制”;香港;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4)第26屆聯合國大會;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詳解】(1)外交政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事件:1972 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破冰之旅”指的是尼克松訪華。時間:結合所學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前提條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3)“偉大構想”:結合所學可知指的是“一國兩制”。地區:結合所學,1984年12月,撒切爾夫人贈送給鄧小平的國禮,圓盤沿上刻著一行英文:在這為簽署聯合王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而專程訪問北京的重大時刻,瑪格麗特·撤切爾首相贈送給鄧小平。意義:結合香港回歸的意義可知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4)國際會議: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如何:結合當代中國外交相關知識可知我們國家應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歷史下冊 預習篇17. 外交事業的發展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1)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享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臺灣國民黨當局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3)為爭取恢復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2.時間及相關會議: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3.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充: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2)客觀原因:①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霸權地位削弱;②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需要;③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作用增強,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背景:①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②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2)過程:①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②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改革開放以后,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外交表現:(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2)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3.外交成果:(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中國已與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多次舉辦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國乒乓球隊應邀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三個月后,基辛格訪華,雙方發表了有關尼克松總統訪華的聯合公報。據此可知( )A.尼克松訪華結束意識形態對抗 B.中美關系走向了正常化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D.中美關系開始出現轉機2.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開創了新局面。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外交成就的是( )①萬隆會議 ②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③尼克松訪華 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我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北京冬奧會等重要國際會議與主場活動。2022年12月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成功舉辦。這反映了( )A.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已形成 B.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C.中國科技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D.國際會議是外交最主要工作4.沙特與伊朗2016年斷交。2023年3月10日,在中方斡旋下,沙伊兩國代表在北京舉行對話,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4月6日,在中方見證下,沙伊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這表明( )A.發展中國家開始主導世界秩序 B.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C.中東地區的和平已經完全實現 D.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5.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美關系正常化C.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D.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亞丁灣護航等行動,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對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隊,向遭受火山、洪澇、地震等災害的國家第一時間提供援助。這表明中國( )A.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B.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中心作用C.已經成為科技發達的世界強國 D.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十分明顯7.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這說明當今中國( )A.專注于實現睦鄰友好的外交 B.積極塑造不結盟的大國形象C.致力于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 D.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原則8.“未來5年內,中國將再向聯合國婦女署提供1000萬美元捐款。中國將繼續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支持全球女童和婦女教育事業。中國倡議在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這些舉措( )A.使婦女完全擁有選舉權 B.使中國主導了國際婦女事務C.有利于婦女地位的提升 D.實現了男女之間的完全平等9.“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基本方略、明確了戰略布署。”目前,我國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A.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B.以大國為主導,以周邊為基礎C.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交布局 D.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10.下列四幅圖片反映了建國以來我國外交領域的重大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二、綜合題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毛澤東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已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了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中國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楊忠虎,王明《中共黨史簡明讀本》(摘編)材料二 衡量戰爭勝負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標。中共中央確定的基本戰略目標是“使美國知難而退”,打到三八線地區,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戰爭的結果完全實現了這個預期的戰略目標,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乃至對于整個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和影響。——齊德學《英明的決策、勝利的結果、偉大的意義》(摘編)材料三 (如下圖)圖一 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情況簡表(累計) 圖二1921年—202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長表(1)材料一中“最偉大的事件”指的是哪一事件 該事件發生于哪一年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完成的標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這場戰爭”指的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參加該戰爭的目的。列舉一位該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功臣。(3)材料三圖一中C階段為建交國家數量增長最快階段。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這一階段我國重大外交成就兩例。圖二中2001年后我國進出口總額迅速增長,寫出與此相關的重大舉措。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根本原因。12.外交是智者的游戲,更是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上,中國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遭到操縱會議的英、法、美等國的拒絕。會議無理決定把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國際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打開了外交新局面。材料三 老照片“喬的笑”材料四 “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習近平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1)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得到了類似戰敗國的待遇,這種“待遇”直接引發了近代中國哪一愛國事件的發生?此時我國的外交呈現什么樣的特點?(2)據材料二回答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三的圖片反映了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的哪一成就。(3)習主席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請你寫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參加的全球性經濟組織及區域型經濟合作組織的名稱。(4)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請談談你的看法。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材料一圖A漢代絲綢之路主要以 路為主;圖B宋代絲綢之路主要以 路為主;可見宋代對外貿易重心已轉移到 一帶;宋代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的主要原因是 的阻隔。材料二 從歷史維度看,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受到歐洲思想家的推崇。在這條大動脈上,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實現共享,羅馬、安息等古國欣欣向榮,中國漢唐迎來盛世。——摘編自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2)依據材料二、感悟絲路精神,提煉絲路精神的內涵。(3)指出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意義。14.“國禮”,作為國家間友好關系的象征,不僅見證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歷史時刻,折射出國家間關系的冷熱親疏,更作為一種特殊媒介傳達著超越其本身價值的政治與文化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景泰藍燈——“新中國第一份國禮”1952年,中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景泰藍臺燈就是國禮之一,被郭沫若譽為“新中國第一份國禮”。材料三:瓷塑天鵝——中美外交史上“破冰之旅”的重要歷史見證1972年2月,美國總統訪問中國,將這件"和平之鳥"作為國禮贈送毛主席,并親自介紹其所含的深刻意義——天鵝象征著對和平、友善的祈望,祈盼它給中美兩國關系發展帶來好征兆。材料三:銀銘文盤“偉大構想”的重要歷史見證1984年12月,撒切爾夫人贈送給鄧小平的國禮,圓盤沿上刻著一行英文:在這為簽署聯合王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____★____問題的聯合聲明而專程訪問北京的重大時刻,瑪格麗特·撤切爾首相贈送給鄧小平。材料四:和平尊——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2015年9月,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國贈送了一件巨型景泰藍“和平尊"。傳遞了中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愿望和信念。——摘編自人民網和國際友誼博物館(1)材料一中“中國首次承辦國際性會議”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破冰之旅”指的是哪一事件 中美正式建交的時間是哪一年 建交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偉大構想指的是什么 “★”處指的是哪一地區 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何意義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哪次國際會議上恢復的 你認為我們國家應該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大國的積極作用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預習篇 2024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17.外交事業的發展 導學案 學生版.docx 預習篇 2024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17.外交事業的發展 導學案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