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1張PPT。淺談新課標下的中考高效復習一、 精心分析研究,確定最優化的復習方案。二、抓落實,重過程,促成效,搞好階段復習。三、做好幾項工作,確保復習有效果。如何“減負”和“優質高效復習” 一、 精心分析研究,確定最優化的復習方案。 1、認真研究《新數學課程標準》和現用教材,弄清《標準》在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把握中考命題的方向,以便做到“減負”和“優質高效復習”。數與代數加強的方面:(1)強調通過實際情景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與代數的意義;(2)增強應用意識,滲透數學建模思想;(3)加強學生的自主活動,重視對數與代數規律和模式的探求;(4)重視計算器和計算機的使用.減弱的方面:(1)降低運算的復雜性、技巧性和熟練程度的要求;(2)減少公式,降低對記憶的要求;(3)降低了對一些概念過分“形式化”的要求.關注課程標準,弄清《標準》在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 關注課程標準,弄清《標準》在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 空間與圖形加強的方面:(1)強調內容的現實背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2)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視圖與投影等內容;(3)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過程,強調幾何直覺,培養空間觀念;(4)突出“空間與圖形”的文化價值;(5)重視量與測量,并把它融合在有關內容中,加強測量的實踐性;(6)加強合情推理,調整“證明”的要求,強化理性精神.消弱的方面: 消弱了以演繹推理為主要形式的定理證明,減少定理數量——用4條“基本事實”證明40條左右的結論;刪去了大量繁難的幾何證明題,淡化幾何證明的技巧,降低了認證過程形式化的要求和證明的難度.統計與概率 強調與注意的方面:(1)強調統計與概率過程性目標的達成;(2)強調對統計表和統計量實際意義的理解;(3)注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4)注意統計與概率和其它內容的聯系;(5)注意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和對有關術語進行嚴格表達.關注課程標準,弄清《標準》在課程內容方面的變化 一、 精心分析研究,確定最優化的復習方案。 2、認真研究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和中考質量分析,把握重點、難點和考點,是“減負”和“優質高效復習”的有力保證。一、 精心分析研究,確定最優化的復習方案。 3、認真研究自己的學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減負”和“優質高效復習”的有效途徑。整體分析本屆學生的基礎、能力、興趣、成績和素質, 適當構建復習的整體框架,從整體上駕馭復習內容、進度、方法、時間以及學業達標測試題的選擇。個體分析每個班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興趣、成績和素質,確定“培優補低”的對象和方法,個別輔導與整體推進相輔相成,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一、 精心分析研究,確定最優化的復習方案。 4、認真擬定切實可行的復習備考計劃,是“減負”和“優質高效復習”的具體措施。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和所有的復習課時,以周為單位制定計劃。計劃要有目標意識。復習前和復習中要密切關注學生與中考要求的目標差,通過復習不斷地縮小這個目標差,逐步達標。還要有達標的措施。 二、抓落實,重過程,促成效,搞好階段復習。第一階段: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第二階段:注重專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第三階段:模擬中考,注重綜合訓練二、抓落實,重過程,促成效,搞好階段復習。第一階段: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這個階段的復習應以針對教材知識點為核心開展復習工作,采用按章節順序系統復習,注意歸納總結知識成網絡。立足課本,系統復習。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 二、抓落實,重過程,促成效,搞好階段復習。第二階段:注重專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本階段以能力為立意,突出“發展性”,追求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主要包括探究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應用與實踐能力。題型是提升能力的載體,核心是提高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提升能力和數學素養是二輪復習追求的最終目標。 二、抓落實,重過程,促成效,搞好階段復習。第三階段:模擬中考,注重綜合訓練本階段以狀態為立意,突出“綜合性”, 追求數學水平的有效發揮,大體思路是“抓基礎+抓漏洞+抓重點”。這個時候不宜再做偏題、難題、怪題,應注重基礎。應重在查漏補缺;狀態調整。訓練要注意科學性、基礎性,避免強度過大的訓練;評講要注意針對性,避免重復復習。立足課標,回歸課本,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有計劃的進行模擬訓練和迎考技術指導。 三、做好幾項工作,確保復習有效果。1、搞好例題教學 例題教學分三步:精選例題,化歸提煉和變式引伸。⑴選好例題,選題要思考,不能以多取勝,搞題海戰術。——有什么用?――認清功能;——用來干什么?――認清目的;——是否適合學生的水平?――從實際出發⑵化歸提煉就是要化歸解題方法,探求解題規律,優化解題策略。⑶用好例題,用好變式。設計變式型問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采用題組的形式一題多變):提高學生應變思維能力;陳題新講:將其變化延伸,拓展學生思維,于舊題中挖出新意;深題淺講:找準突破口,巧妙降低難度,將大題化小,深題化淺。要注重精講精練,懂一題,悟其妙,通一類。例:對于二次函數: y=-x2+5x-4 ①請指出它的圖象的開口方向,求出它的對稱軸、頂點坐標、與y軸的交點坐標、與x軸的交點坐標。并畫出草圖。②觀察圖象回答:當x取何值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x取何值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③當x取何值時,y>0, y=0, y<0?④函數有最大值還是最小值?如果有,請求出,并求出相應的x的值。⑤將拋物線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2個單位,寫出平移后的拋物線解析式。⑥設拋物線交軸于A、B兩點,拋物線的頂點為C,計算△ABC的面積。⑦除了頂點C外,拋物線上是否還存在一點P,使得S△ABP = S△ABC 例題:如圖,已知△ABC中,∠ACB=90°,以△ABC的各邊為一邊作正方形,S1、S2、S3分別表示這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則S1、S2、S3之間有什么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用好例題,用好變式用好例題,用好變式以△ABC的各邊為長邊在△ABC外⑴ 以各邊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呢?⑵ 以各邊為直徑作半圓呢?⑶ 以△ABC的各邊為長邊在△ABC外作矩形,使其每個矩形的寬為長的一半呢?例題:如圖所示,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為7cm,則正方形A、B、C、D的面積的和是 。 用好例題,用好變式用好例題,用好變式s1+s2+s3+s4= 例題:如圖,梯形ABCD中,AB∥DC, ∠ADC+∠BCD=90°,且DC=2AB,分別以DA、AB、BC為邊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積分別為S1、S2、S3,則S1、S2、S3之間的關系是 。用好例題,用好變式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1、如圖 1 , A、B 兩個村子在河CD的同側,A、B兩村到河CD的距離分別為AC=1 km,BD=3km,且CD=3 km,現要在河邊CD上建一水廠向A、B兩村輸送自來水,鋪設水管的工程費用為每千米2萬元,請你在河CD上選擇水廠位置O,使鋪設水管的費用最省,并求出鋪設水管的總費用F ?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2、在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的動點M (x,0)到定點P (5,5 )、Q( 2,1 )的距離分別為MP、MQ,那么當MP+MQ取最小值時,求點M的橫坐標。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 3、設正△ABC的邊長為2,M是AB邊的中點,P是BC邊上任意一點,PA+ P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記為s和t,則s-t= 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4、如圖4,在正方形ABCD中,E在BC上,BE=2,CE=1, P在BD上,求 PE與 PC的長度和的最小值。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5、如圖5,設半徑為R的半圓的圓心為O,直徑為AB,C、 D是半圓上兩點,若的度數為120,的度數為30,動點P在直線AB上,則CP+PD的最小值是 。 用“建水泵站”這一數學模型解幾何中最值問題例6、(2008年湖北省咸寧市) 已知兩點D(1,-3)、E(-1,-4),試在直線l上確定一點Q,使點Q到D、E兩點的距離之和最小,并求出Q點坐標. 2、上好數學習題、試卷講評課中考模擬測試是總復習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習題課或試卷講評也是常見的重要課型。講評課是查漏補缺的重要途徑,是升華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做好試卷的統計工作:考試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得分率;錯誤率統計:出錯的類型及人數,解法精彩的學生和有代表性錯誤。做好試卷的分析工作:分析試卷的內容,結構和答案;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分析錯因,避免再錯,是講評的關鍵三、做好幾項工作,確保復習有效果。3、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習中有兩個不等式: 學習時間≠學習效果, 知識掌握≠考試成績,答題技巧、考試心態、身體狀況等起到重要影響作用。三、做好幾項工作,確保復習有效果。3、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清楚該學什么(內容),該怎么學(方法)早省:今天要學什么?晚思:今天學到了什么。學習的時候,采取“四定法”: 一定向(學什么), 二定量(學多少), 三定時(花多少時間完成), 四定法(怎么學)。 三、做好幾項工作,確保復習有效果。備戰中考要牢記:知識技能是根基,發展能力為核心,思想方法長相憶。 總結語: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