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蘇州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卷(24)步入近代一、知識架構二、要點梳理考點1 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 西歐社會結構的變化2011版課標:從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西歐社會生產組織形式 租地農場 概況 (1)14世紀中葉以后,部分領主出租________,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英國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2)一些富裕農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特點 土地逐漸集中;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農副產品推向市場西歐社會生產組織形式 手工工場 概況 (1)分散手工工場出現:手工業者脫離農業生產,更多為市場生產;農民用自己的生產工具從事手工生產(2)集中手工工場形成:生產工具統一配備;工人與雇主形成徹底的________關系;工人在同一地點集中勞動;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特點 由分散走向集中;生產組織形式具有資本主義關系的特征;生產效率高影響 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西歐社會結構的變化 農村 13、14世紀,富裕農民、騎士等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控制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 (1)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2)富商巨賈的政治權利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考點2 文藝復興2011版課標: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概況 自14世紀中葉起,歐洲發生了一場思想文化運動。這場運動起源于________,傳播于歐洲,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背景 (1)經濟(根本原因):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城市工商業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2)思想: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核心思想 ________(要求建立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方式 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對古典文化有繼承,更有創新性質 是一場反對教會“________”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代表作品或代表人物 《神曲》 作者 意大利詩人________,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主要內容 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達·芬奇 簡介 意大利人,其作品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他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__________”代表作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亞 簡介 英國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創作了30多部戲劇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代表作 《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作品特點 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影響 (1)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考點3 新航路開辟 早期殖民掠奪2011版課標: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新航路開辟 時間 15世紀末開始原因 (1)經濟根源(根本原因):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__________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2)社會根源:東方的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馬可·波羅對東方國家的描繪使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3)商業因素(直接原因):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歐洲人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條件 (1)客觀條件:①15世紀初,________學說在歐洲逐漸流行;②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的中國“羅盤”導航技術;③13世紀,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主觀條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概況 航海活動 資助國家 時間 航行路線 意義迪亞士發現好望角 葡萄牙 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打開了繞道________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 找到了從海上到達印度的新航路“發現”美洲 西班牙 1492年8—10月(首航) 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來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 (1)“發現”美洲大陸,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2)掠奪美洲財富,給美洲帶來災難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519—1522年 從西班牙出發→穿越大西洋→________→印度洋→繞非洲→歐洲 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影響 (1)對歐洲: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2)對世界: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要點信息:航海家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起點國家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路線特點:以歐洲為中心;兩個方向,從西班牙出發的向西航行,從葡萄牙出發的向東航行;連接美、亞、非、歐四大洲,形成全球航線早期殖民掠奪 背景 (1)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2)美洲大陸的“發現”和環球航行的成功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方式 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掠奪殖民地、劫掠式貿易、成立貿易公司、殖民爭霸戰爭等表現 (1)葡萄牙與西班牙最早進行殖民掠奪:①葡萄牙人在亞非拉地區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進行劫掠式的貿易;②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__________建立起殖民大帝國,并強迫印第安人開采金銀礦、開發種植園(2)__________的殖民擴張: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17世紀,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種植園,掠奪原材料,販賣黑奴,獲取巨額利潤(3)荷、法、英殖民爭霸: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與荷蘭、法國為爭奪殖民地和世界市場發生了一系列戰爭,最終英國獲勝,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__________典型:三角貿易 時間 16世紀開始 英國在大西洋進行的“三角貿易”示意圖目的 獲取更大利潤;補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名稱由來 該貿易主要在歐洲、非洲、美洲之間進行,航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__________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主要國家 葡萄牙、西班牙、________(獲利最大)路線(以英國為例) (1)出程(歐洲→______):英國殖民者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2)中程(非洲→______):將在非洲擄獲的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3)歸程(美洲→歐洲):購進殖民地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影響 (1)對歐洲: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2)對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殖民者將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對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三、備考精練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B.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C.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D.殖民擴張的客觀作用2.某班同學舉行辯論會,下面為雙方辯手的觀點。據此判斷該辯論會的主題應該是( )正方,它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使該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反方,它掠奪了無數的財富,給當地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導致當地長期的貧困與落后。A.法國大革命的利弊 B.英國殖民侵略的利弊C.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利弊 D.美國獨立戰爭的利弊3.一位叫哥倫布的人向羅馬天主教(指西班牙)國王和王后建議,派遣船隊從這個國家的最西端出發去探索印度沿岸的群島。他請求給他提供船只和航海所需的一切,并許諾說,他們此行將不但去傳播天主教教義,而且肯定能帶回多得想不到的珍珠和香料。可見,哥倫布遠航的文化動因是( )A.傳播天主教教義 B.掠奪財富C.證明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D.宣傳人文主義思想4.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有學者認為全球化始于如圖所示的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航線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5.將不同類型的史料相互結合、相互印證,能促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接近歷史真相。以下兩則不同類型的史料能印證新航路開辟( )(美洲某島)島民們也用一種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該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狀和大小。當它們生長時為白色……磨成粉時雪白。這種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將帶給閣下一些他們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種子。參與過哥倫布第二次遠航的安格勒――利亞系西班牙王后的神甫,于1494年5月3日致信羅馬教廷國務大臣阿 斯福爾札的信件。A.打開殖民掠奪的道路 B.促進世界觀念的形成C.推動全球物種的交流 D.加速美洲文明的傳播6.有學者研究發現,15、16世紀前往北美的歐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時,大多選擇靠南的路線,而在返航時則選擇靠北的路線,這樣更符合洋流和季風的活動規律,順風順水讓航行變得更加順暢。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動( )A.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 B.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C.具有持久的經濟動力 D.受益于地理知識的進步7.16世紀的西歐上層社會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貴族往往以來自海外的金銀珠寶、茶葉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為顯示社會身份高低的重要標志,為此他們不惜揮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貸,卻又因為經營不善而經常無法償還。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三角貿易”的開展C.文藝復興擴展 D.世界市場的完全形成8.“哥倫布首航美洲時,于1492年12月發現了伊斯帕尼奧拉島(即海地島),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島上的印第安人約為25萬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約150人。”這段史料可以作為下列哪一選項的歷史背景( )A.新航路開辟成功 B.法國大革命C.黑奴貿易 D.美國獨立戰爭9.如圖為米開朗琪羅早期的雕塑作品,現陳列于佛羅倫薩市圣洛倫佐教堂的新圣器室。在陳列方式上,美第奇家族(佛羅倫薩市首富)的洛倫佐 美第奇和朱利亞諾 美第奇兩人的塑像居于中心位置,而象征時間流逝的四座神像只是陪伴在側。這些作品可用于印證當時( )A.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發源地B.雕塑陳列理念凸顯人文精神C.宗教題材是文藝復興的主流D.富豪投資決定藝術發展方向10.中世紀時期音樂是為宗教服務的,并且是會被教會壟斷的,這一時期主要的音樂是贊美歌和圣詠等。14世紀之后,教會音樂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渴望通過打動人心的音樂表達和交流情感。這一變化( )A.滲透著人文主義色彩 B.阻礙了西歐的社會變革C.為城市自治奠定基礎 D.深受古代亞非文明影響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們對古典的興趣并沒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紀的某些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仍表現得非常明顯。文藝復興不再被認為是與漆黑一團的中世紀相對立的時期,它也不是一個明顯的斷代時期或轉折點,而是從中世紀轉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過渡時期。——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下冊)》材料二:圖表所示新航路的開辟,使商路和商業中心開始轉移,從而改變了西歐各國的經濟。同時,它也加強了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航路的開辟在客觀上還推動了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摘編自《對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影響的探析》材料三:圖表所示西班牙人強迫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在礦井進行折筋斷骨的繁重勞動,印第安人大批死亡,但是金銀的開采卻為殖民者提供了致富的源泉……西班牙殖民者還大量從事奴隸貿易,將大量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從事奴隸勞動,黑奴成為美洲種植園經濟的勞動力支柱。——摘編自李其榮《世界通史 近代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世紀的某些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表現。如何理解文藝復興“是從中世紀轉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過渡時期”?(2)材料二圖片反映的是哪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根據材料二文字,概括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材料三中“三角貿易”中的中程和歸程分別運送什么貨物?根據材料三文字,指出西班牙的殖民掠奪產生的影響。1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在歐洲發生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雖然只限于社會上的少數英才——學者、文人和藝術家的活動,但它所宣揚的思想向長期以來在基督教神學籠罩下陷于沉悶窒息的西歐社會送來的一股清新的氣息,令人的精神為之一振,并且把絕大部分有文化教養的人士從中世紀的昏睡中喚醒過來。——摘編自《世界史》材料二:下面是《新航路開辟示意圖》材料三:新航路開辟后,商路和貿易中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主要的商路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場擴大了……這些都使得西歐早已萌芽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世界通史 中世紀卷》材料四:商人們賺取了利潤,而物產的流通則促進了世界各地的經濟交流。從那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摘編自《歷史地圖冊 必修Ⅱ》請回答:(1)材料一中文藝復興所宣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列舉文藝復興時期“學者、文人和藝術家”兩個,并寫出他們的代表作品各一個。(2)根據材料二,指出圖中A、B、C分別代表哪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3)根據材料三分析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產生了什么影響?(4)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產生了哪些影響?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