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5遺傳與進化(第一課時)認一認:遺 傳: 生物體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性 狀:變 異:生物體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如人的身高、膚色、單雙眼皮、酒窩等等。相對性狀請根據下表觀察你自己的具體性狀,并與同學交流,看看表中所列的幾種性狀完全相同的同學在班上有幾人。性 狀 具體表現 耳垂的位置 與面頰分離 與面頰緊貼能否卷舌 舌能向上卷曲 舌不能向上卷曲食指長短 較無名指長 較無名指短上眼瞼特征 雙眼皮 單眼皮酒窩 有 無足的特征 腳底有弧度 扁平足色覺 色覺正常 紅綠色盲表1-3 人體的性狀測一測:生物遺傳與變異對生物來說有何意義?遺傳——使生物的種族得以穩定。變異——是生物發展進化的內驅力。遺傳與變異是普遍存在的17 世紀時,有學者認為在人的精子或卵子中有父母性狀的縮影精子卵子隨著顯微鏡的發明,能清楚觀察精子和卵子結構。資料1:1879年,德國生物學家弗萊明在研究細胞時發現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體推測:染色體與生物遺傳現象有關仔細觀察下面表格和圖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資料2:1928年,美國生物學家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實了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獲得生理醫學諾貝爾獎。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通過一系列科學實驗,進一步證明了DNA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遺傳物質。圖的上半部分是以超高分辨率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拍到的照片。圖的下半部分是DNA的人工模型。模型法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閱讀課本P32,結合DNA分子模型,思考下列問題:1.說說DNA分子模型的特點;2.說說DNA分子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的組成;3.在圖甲中圈出DNA分子的一個基本單位,并標注其組成。磷酸脫氧核糖堿基磷酸脫氧核糖堿基資料4:19世紀60年代,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提出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觀點,但這僅僅是一種推理。在摩爾根的果蠅實驗中得到證實。1909年丹麥遺傳學家約翰遜在《精密遺傳學原理》一書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基因:起遺傳作用的DNA 片段,能控制生物體的性狀特征,如膚色、色覺,花的形狀等。在一個DNA 分子上有成百上千個基因。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為細胞內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發生變異而引起的。染色體 DNA 基因思考:請用圖示說明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