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美術是創造性的勞動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入新課:引入新課:引入新課:考一考:同學們,剛我們欣賞的每組課件中的作品,它們之間有什么關聯呢?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再現性藝術(真實)表現性藝術(抽象)(真實反映客觀世界,畫面內容寫實逼真)(主要表達作者主觀情感,畫面內容抽象變形。)作品簡介:《血衣》創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畫家王式廓解放初期在華北各地參加土地改革的斗爭場面。他以一位婦女高舉被害丈夫的血衣作為激發受害農民起來控訴地主罪行的導火線,塑造了眾多具有不同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者簡介:王式廓(1911年6月12日—1973年5月23日),出生于山東萊州,字子容,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其主要繪畫作品有《保衛家鄉》《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敵》《再上前線》《血衣》《寒鴉圖》《松樹》等,木刻作品《改造二流子》等,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畫集》《血衣》等畫冊。作者從1950年開始構思,到1983年去世前還在搜集相關素材,這是一件中國美術史上歷史最長而未實現的作品。土地改革縮影:《血衣》創作歷程:1234人物造型反復探索、嘗試:第一組人物分析:作品以手持被害丈夫血衣的貧苦婦女為畫面中心,該婦人衣衫襤褸,表情痛苦,雙手顫抖,無不控訴著地主的剝削和殘忍,她盡管處于悲痛之中,但還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第一組人物分析:作者正是抓住手持血衣控訴地主的瞬間,她那痛苦而扭曲的臉龐和向后扭轉的姿勢,是一種無言的抗爭,是一種心酸和仇恨,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種種惡行的揭露。雙目失明的老奶奶第二組人物分析:這位雙目失明的老奶奶,滿臉皺紋,神情悲慘一只手顫抖的伸向罪惡的地主,想要申訴,想要得到平等的對待……殘疾者的母親第二組人物分析:衣衫破舊并且殘疾的中年男人,憤恨的攥緊了拳頭,旁邊的母親表情痛苦,同時還要照顧被地主迫害的兒子,他們坐在最前面,眼睛望向被聲討的地主,似乎也渴望著得到自己那一份平等的回應………第二組人物分析:手拿字據,蹲坐的老者,滿臉愁容。厚實的雙手拿著自己辛苦勞動的證明,明明日日不休,卻還是一貧如洗,日子艱難。第三組人物分析:憤怒的群眾第四組人物分析:控訴地主的罪惡作品鑒賞(步驟):1.背景:這是一幅素描作品,作者王式廓,以土地改革為背景。2.畫面內容:畫面以一位手持血衣的婦女為中心,畫面人物眾多,地主四周站立著眾多被壓榨的勞苦大眾。畫面在黑白色彩的籠罩下給人一種震感的力量。3.藝術特色:畫家根據真實事件出發,用再現的手法、粗放的線條,細膩的人物表情等細節處理,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角色。4.歷史意義:這是一幅具有現實意義的宏偉作品,代表了中國現實主義繪畫藝術達到歷史的高度。《格爾尼卡》作者簡介:立體主義:重組 破壞 平面畢加索通過“破壞”再重建的方法使多維度空間在二維的畫面中達到新的統一,畢加索解放了人們在繪畫中的束縛,在新的造型體系與繪畫對畫面內在結構的思考中獲得真正的自由。《格爾尼卡》創作背景:《格爾尼卡》創作背景:1937年,德國法西斯炸毀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見右圖黑白照片),激起現代美術大師畢加索的極大憤慨,因而立即創作了這一享譽世界的巨幅作品。作者運用陰冷的色彩,夸張、變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現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的血腥景系,刻畫了無辜平民所遭受的災難、死亡和痛苦,達到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作品鑒賞(步驟):1.作者:畢加索,立體主義流派,西班牙著名現代主義畫家。2.畫面內容:以西班牙格爾尼卡小鎮遭受轟炸為靈感創作出這幅作品。3.藝術手法:作品內容眾多,但都殘缺不全,利用多視角的物體的重組來表現混亂的戰爭景象。采用象征的手法揭露法西斯的暴行。畫面呈黑白灰,更加劇了這一悲慘的氣氛。4.歷史意義:這幅作品是格爾尼卡遭受戰爭迫害的真實寫照,對于控訴法西斯罪行具有不朽的價值。美術作品和生活的聯系:美術作品生活提煉、加工(頭腦中的反應)來源于 高于提供源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