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青春的證明第二課時 青春有格教學目標健全人格:樹立真確的價值觀和見賢思齊的人生態度重點:懂得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的道理難點:懂得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的道理教學準備:根據教材的輔助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活動一:教材第27頁 引導學生閱讀運用你的經驗的內容,討論并思考問題1這是我們熟悉的田字格。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2“我勸天公從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有格”,你如何理解這些語句中的“格”請小組討論:教師總結:1、“田字格”是一個模板,也體現著規范漢字的書寫的規則,由此我想到每個人的行為都要遵守一定規則,按照一定程序進行。2、“不拘一格”是指不限定于一種規格方式。“言有物而行有格”中的“行有格”是指要體現出本人的品格,“有恥且有格”是指人要有知恥之心,且能自我檢點而恪守正道,這些語句中的格有規格、標準、規范、規則、規矩的意思,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都要遵守規則,不能違反規則。設計意圖:通過對傳統文化中“格”字的釋義,進一步認識到青春期的我們有一些基本界限和底線是不能逾越的,需要規則規范來守護青春,引出新課二新課、第二課時青春有格的(一)行己有恥(自主導學)1.“行己有恥”的涵義:“行己有恥”意思是說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_________的就___________做。2.為什么要“行己有恥”?(1)青春并不意味著_____________,總有一些____________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_____________。(2)我們要_____________,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3.怎樣做到“行己有恥”?(1)有_____________,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2)_______面對自我聞過而終禮__________________樹立_________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__________的事情堅決不做。(3)磨礪意志,拒絕_____________,不斷增強_____________。4.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有什么作用?(1)引導我們判斷____________,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2)在行動之前,_______愿望;在行動之中,________調節,在行動之后,________效果與影響5.怎樣增強自控力?(方法)(1)增強“_____________”的力量。(2)增強“_____________”的力量。(3)加強______________。設計意圖:以自主導學為引導加小組討論,通過以填空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于行己有恥的含義作用方法等有一個有效的認識。探究與分享一:教材28頁引導學生閱讀內容,討論并思考問題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許多規則,這些規則讓我們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義。例如:不傷害別人;不說謊,不欺騙;遵紀守法;相互尊重;信守諾言等等1你認為還有那些規則還要遵守?2有人認為,只要不被發現,說謊欺騙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為什么?小組討論:教師總結:1規則校園、圖書借閱規則、運動規則、交通規則、遵守公共秩序等2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人們的行為規范中有誠實守信的行為規則要求,誠實即忠誠老實,就是忠于事物的本來面貌,不隱瞞自己的真是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不說謊、不做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期滿別人,因此說謊欺騙違背誠信原則,是不遵守規則的表現。說謊欺騙不論被發現還是不被發現都是不應該做的設計意圖:通過探究與分享一擴大學生的思維,了解到我們生活中有那些規則需要我們去遵守,是理論注入到生活中。閱讀感悟:故事一恥辱戒指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工學院的畢業生在設計橋梁的時候,由于計算不準確,致使完工后的橋梁倒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是這所大學蒙受巨大損失,校方為了讓學生汲取教訓,花重金買下建造這所橋梁的鋼鐵,做成了一個個戒指,名為。每位學生畢業時都會得到這樣一枚戒指戴在手上。長期以來,這枚“恥辱戒指”始終戴在所有加拿大工學院畢業生的手上,“恥辱戒指”成為他們工作嚴謹認真的不懈努力。他們謹記“恥辱戒指”的教訓,對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取得許多的非凡成就,為學校爭得無數榮譽,贏得社會的贊譽和尊重。故事二盧梭《懺悔錄》盧梭在這本書中以誠實坦率的態度和深刻的內省,敘述了自己自出生以來五十多年間的往事,把其生活中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無遺。其中他懺悔年輕時犯下的一個錯誤,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條漂亮的絲巾,卻反過來誣蔑女仆偷竊,那個無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過多年,盧梭一想起此事,內心仍隱隱作痛。這兩件事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什么?教師總結:“恥辱戒指”和盧梭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引導我們要有知恥之心,懂得“行己之恥”的道理,要我們學會判斷是非善惡,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設計意圖:引述世界著名事件和名著《懺悔錄》的做法、觀點與中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相互應證,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行己有恥,懂得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引導學生敢于真誠的面對自己,剖析自己的勇氣,進而反思自己的言行,進一步領悟行己有恥對個人的成長意義。二、止于至善(自主導學)1.為什么要有“至善”的追求?(怎樣理解“止于至善”?)答:(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種_________,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格調,有我們的“_________”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____________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_____________的精神狀態。2.怎樣追求“止于至善”?答:(1)從____________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2)尋找好的_________、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3)養成____________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________,端正自己的行為。3.好的榜樣有什么作用?答:(1)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________。好的榜樣昭示著___________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2)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________,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設計意圖:以填空的形式,以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基本的知識,知道為什么要有“至善”的追求?怎樣追求“止于至善”?好的榜樣有什么作用?激發學生熱情,增加印象。探究與分享二教材30頁引導學生閱讀討論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為幾位老人讀書讀報,陪老人聊天,堅持兩年不間斷。敬老院給學校寫了一封感謝信。學校號召大家向他學習。對此幾位同學有如下議論。1他能堅持一輩子我才不信呢?2我也當過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3雖然我沒做過,不過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試試4童小勇真棒,換成我不一定做到(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2)看到這封感謝信,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小組討論教師總結:(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的力量,榜樣不僅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好的榜樣昭示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美好。(2)我要積極尋找榜樣,以榜樣作為自己的鏡子,是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并服務于社會,促進社會的和諧探究與分享三教材31頁觀點一:,方能“止于至善”。一個人以寬廣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處世,始終對自己擁有信心、自我激勵,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棄善從惡,即使他普普通通,我們能說他一事無成嗎?觀夠點二:僅僅獨善其身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一切社會的完善,都是從個人做起,但如果只獨善其身而不能“普濟天下”,那獨善其身的結果未必靠的住,獨善其身的價值也未必保得住。1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應該具備那些品質?小組討論教師總結:1觀點一說明要做到止于至善就應該養成自我省查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從點滴小事做起,極少成多,積善成德。觀點二體現的是一個人要有遠大志向,要樹立為祖國、為社會奉獻的情懷,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美好。2“止于至善”的人應該有創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要善于尋找榜樣,向榜樣學習,要有自我省查的品質。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榜樣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從小事做起,積善成德的道理。本課總結:青春需要我們去經歷,去體驗,尋找好的榜樣,汲取榜樣的力量,要有羞恥之心,向善之心,從點滴小事做起極少成多,積善成德,以修身為本,行走在“至于至善”的道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名句欣賞孔子說:“行己有恥”朱熹說:“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青春有格(一)行己有恥(自主導學)1.“行己有恥”的涵義2.為什么要“行己有恥”?3.怎樣做到“行己有恥”?4.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有什么作用?5.怎樣增強自控力?(方法)止于至善(自主導學)為什么要有“至善”的追求?(怎樣理解“止于至善”?)2.怎樣追求“止于至善”?3.好的榜樣有什么作用?作業:教材32頁拓展空間反思: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的立足點,讓學生知道“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借用外國故事名著,中國古代修身思想,深刻的領悟到按照這種修身方式塑造自己的重要性。不成功之處:沒有對大學中的語句進行解釋再設計:對大學的語句進行白話解釋,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思想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