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學習目標:
1.通過鑒真像、唐對新羅影響的相關史實,了解鑒真東渡、唐朝與新羅交往的基本史實。2.通過《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掌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實;比較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對比二人的不同卓越貢獻。3.知道遣唐使的含義及其影響;理解并分析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
4.通過對鑒真、玄奘精神,學習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感受唐朝的開放交流、兼容并包,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基礎過關】
1.遣唐使
(1)概況: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鑒真東渡
(1)地位: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
(2)概況:鑒真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唐玄宗時期)。
(3)影響:鑒真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并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3.唐與新羅的關系
(1)貿易往來: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2)政治制度: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員。
(3)文化交流: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
4.玄奘西行
(1)概況:貞觀初年(唐太宗統治時期),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
(2)貢獻: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重難釋疑】
1.【歷史解釋】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原因
(1)唐朝國力強盛,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對當時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
(3)唐朝海陸交通發達,為中外友好往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2.【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玄奘與鑒真活動的異同點及啟示
【實戰演練】
1.(2023深圳)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國人擔任各類官職。據統計,總數不下3 000人,有一些還身居高位。這說明唐朝( )
A.開放包容 B.經濟繁榮 C.文化昌盛 D.政治腐敗
2.唐朝時,蔬菜品種豐富,有原產于地中海的萵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國(今尼泊爾)的菠菜等。這一現象反映了唐朝( )
A.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B.國力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C.對外經濟交流的繁盛 D.對外積極傳播儒家思想
3.(體育)唐朝在借鑒波斯馬球運動的同時,也融入自己的創造,使馬球運動兼具東西方文化特色。在外來體育運動影響唐朝的同時,我國本土體育運動也在向外傳播,如唐朝時圍棋傳入印度。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是( )
A.昂揚進取,充滿活力 B.恩威并重,懷柔為主
C.政策開明,和同一家 D.雙向交流,兼收并蓄
4.19世紀末,英國考古學家在比哈爾邦發現了一處佛教遺址,通過比對《大唐西域記》等歷史古籍,確定這里就是那爛陀寺遺址。這表明《大唐西域記》( )
A.記載了西域各國社會風俗 B.為中國佛教發展作出貢獻
C.為研究古印度提供了資料 D.是玄奘在印度撰寫的著作
5.(跨音樂)《婆羅門曲》為天竺佛教舞曲,后經中亞諸國、西域傳入唐朝,涼州(今甘肅武威)都督楊敬述將其獻給唐玄宗,經唐玄宗修改、潤色后,更名為《霓裳羽衣舞》,風靡一時。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趨同 B.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繁榮
C.絲綢之路成就盛唐氣象 D.文化交流推動藝術創新
6.漢代時人們將輸入中原的物種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蘿卜等;到了唐代,則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灣珍珠)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
A.唐朝與漢朝習俗迥異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時關閉絲綢之路 D.唐朝對外交往擴大
7.唐政府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斷吸收亞洲、歐洲、非洲的優秀文明成果;亞洲、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也不斷學習唐朝,如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制度等傳回日本。這體現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續 B.唐朝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
C.古代世界區域文明異彩紛呈 D.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
8.(跨語文)盛唐詩人王維曾寫道:“九天閶闔(chāng hé:宮門)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liú:天子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詩句主要描繪了唐朝的 (  )
A.政治制度 B.經濟狀況
C.對外關系 D.社會風氣
9.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 (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關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強
10.鑒真留居日本期間,辛勤不懈地傳授唐朝佛學,他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指導日本醫生鑒定藥物,傳播唐朝的建筑技術和雕塑藝術,還為日本精心設計了唐招提寺的建筑方案。據此可知 (  )
A.日本主動向中國學習文化 B.鑒真促進了中華文明的傳播
C.鑒真東渡歷盡了千辛萬苦 D.唐朝政府大力支持鑒真東渡
【能力提升】
11.唐朝在中國對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
材料二 唐朝的中外交流,更為積極的表現是文化的相互影響……從商貿活動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內向外——唐朝向周邊、由外向內——周邊向唐朝的互動、輻射,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
材料三 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國力強盛的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處于世界歷史的先導地位。亞、非地區許多國家的使節、商賈、學者、藝術家、僧侶等,不斷地來到唐朝訪問、求學和貿易……唐朝的對外交通很發達。當時,陸路交通以長安為中心……唐朝在當時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望,是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
——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
根據材料一,從圖中提取兩條關于唐朝對外交往的信息。(4分)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唐朝中外交流的特點。并從“由內向外”方面,列舉兩例唐朝文化交流的史實。(6分)
根據材料三,概括唐朝成為“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的原因。(4分)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代海內統一,國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亞洲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團和留學生來長安。外國來使中,有一部分由鹽城海口登陸,轉道內河、陸道而抵長安。
材料二
日本向中國派遣外交使團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唐朝對日本的影響。
材料二中兩個人物分別是誰?簡要介紹他們的事跡。
(3)唐朝時期世界各國與我國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今天應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往?
參考答案:
1.A 2.C
3.D 【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可知,唐朝既借鑒了波斯的馬球運動,又向印度輸出了圍棋,還在借鑒波斯馬球運動時融入了自己的創造,這體現了唐朝對外交流具有雙向交流、兼收并蓄的特點。故選D。
4.C
5.D 【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可知,《婆羅門曲》傳入中國后,經唐玄宗修改、潤色后,更名為《霓裳羽衣舞》,風靡一時,這體現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動藝術創新。故選D。
6.D 【解題思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相比漢朝,交往范圍更是擴展到了海上,這反映出唐朝對外交往擴大。故選D。
7.D 8. C 9. A 10.B
11.(1)對外交通發達,陸路、海路并舉;對外交往范圍廣。(4分)
(2)特點:以和平交流為主要方式;雙向互動;既有商貿活動,又有文化交流。(任答兩點即可,4分)史實: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分)
(3)唐朝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國力強盛;對外交通發達;對外政策開放。(任答兩點即可,4分)
12.(1)目的: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
影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鑒真和玄奘;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玄奘西行印度。
(3)唐朝時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世界上有著較大的影響;我們應在和平的基礎上學習各國的先進技術。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垦利县| 新宾| 友谊县| 洪泽县| 尼勒克县| 留坝县| 凤山市| 车致| 南投县| 峨边| 华亭县| 万州区| 东明县| 波密县| 万山特区| 沾益县| 溧阳市| 武宣县| 西城区| 甘德县| 定襄县| 松江区| 铜陵市| 荣成市| 乡城县| 布拖县| 九寨沟县| 札达县| 揭东县| 都兰县| 耒阳市| 丽水市| 瑞丽市| 永平县| 榆社县| 庆元县| 茂名市| 小金县| 镇安县|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