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學習目標 1.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背景和經過;掌握安史之亂的影響。2.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3.理解五代十國的實質和特點。◎重點: 安史之亂;唐朝的滅亡。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安史之亂 背景 __________末年以后,朝政日趨腐敗 各地的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__________過程 755年,__________和史思明發動叛亂;763年,叛軍被平定 影響 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__________逐漸形成__________的局面 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一開元 外重內輕 安祿山 由盛轉衰 藩鎮割據圖示歸納繪制圖示,明確唐玄宗的統治分為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圖示如下:知識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 黃巢起義 背景 唐朝后期,統治腐朽,中央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遭遇連年的災荒過程 起義軍在__________的率領下,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 結果 被__________等人聯合鎮壓 黃巢起義 影響 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唐朝滅亡 907年,朱溫建立__________政權,唐朝滅亡 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二黃巢 朱溫 后梁圖示歸納唐朝的興亡知識點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更迭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__________、后晉、后漢、__________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__________、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__________,史稱“五代十國” 分立 實質 唐末以來__________局面的延續 表現 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不安。__________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的發展 評價 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__________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三后唐 后周 吳 北漢 藩鎮割據 南方 統一合作探究任務驅動唐朝的滅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史料實證——探戰亂原因】材料一 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49萬人,占全國總兵數的85%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15萬人。材料二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從此荒廢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提拔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擔任宰相。他們把持大權,營私舞弊,排斥賢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敗。(1)閱讀以上材料,歸納安史之亂發生的原因。__________【時空觀念——比興衰變化】材料三 唐朝人口數據統計表時間 人口726年 4100多萬人755年 5200多萬人760年 1600多萬人 (2)從唐朝人口數據統計表來看,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后人口急劇減少,這一現象與什么事件有關 __________【歷史解釋——析戰亂影響】材料四 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摘編自《舊唐書》(3)上述材料說明安史之亂帶來了什么影響 __________【家國情懷——評轉衰原因】(4)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說:“開元之治,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結合你對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的認識,評價趙翼的這一觀點。__________答案:合作探究任務驅動(1)節度使勢力膨脹,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安祿山勢力過于強大,威脅中央政權;統治者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腐敗。(2)安史之亂。(3)唐朝中央集權大大削弱,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4)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敗,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導致安史之亂爆發,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戰亂和割據削弱了中央的統治,破壞了社會經濟。趙翼把楊貴妃說成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這是錯誤的,夸大了某一歷史人物的作用,且唐朝由盛轉衰是封建帝王唐玄宗荒廢朝政、任人唯親等行為的結果,不應把責任全加在楊貴妃身上。(言之有理即可)歸納總結唐朝盛極一時,但唐玄宗統治后期的奢侈腐化導致了王朝的衰敗和接下來的混亂,我們應該從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為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戒驕戒躁,始終如一。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