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章 相交線、平行線與平移 復習課復習目標1.復習兩條直線相交與平行的相關的所有概念與性質(zhì).2.掌握平移的概念與性質(zhì),能利用平移設計簡單的圖案.3.初步發(fā)展用幾何語言說理的能力,培養(yǎng)推理論證的基本能力.◎重點: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應用.預習導學核心梳理1.平面內(nèi)兩條不重合的直線的位置關系:平面內(nèi)兩條不重合的直線有 種位置關系: 和 . 2.對頂角的性質(zhì):對頂角 . 3.垂直: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如果有一個角是 ,那么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這個交點叫做 . 4.垂線的性質(zhì):過一點有且只有 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5.垂線段的性質(zhì):在連接直線外一點和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 最短. 6.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 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7.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 條直線平行于這條直線. 8.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 . 9.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如果兩條直線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 ;(2) ,兩直線平行;(3) ,兩直線平行;(4) ,兩直線平行. 10.平行線的性質(zhì):兩直線平行, ;兩直線平行, ;兩直線平行, . 11.平移及其特征:一個圖形和它經(jīng)過平移后得到的圖形中,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 .平移只改變圖形的位置,不改變圖形的 和 . 【答案】1.兩 相交 平行2.相等 3.直角 垂足4.一 5.垂線段6.垂線段的長度7.一 8.平行9.(1)平行 (2)同位角相等 (3)內(nèi)錯角相等 (4)同旁內(nèi)角互補10.同位角相等 內(nèi)錯角相等 同旁內(nèi)角互補11.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相等 形狀 大小合作探究專題一 垂線的有關性質(zhì)1.如圖,直線a、b,過直線a上一點A作AB⊥a,交b于點B,過B作BC⊥b,交a于點C,且AB=4 cm,AC=3 cm,BC=5 cm,則點C到AB的距離為 ,點C到b的距離為 . 2.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OE⊥AB,垂足為點O,OF平分∠AOC,且∠COE∶∠AOC=2∶5,求∠DOF的度數(shù).【答案】1.3 cm 5 cm2.解:因為OE⊥AB,所以∠AOE=∠BOE=90°.設∠EOC=2x,則∠AOC=5x.因為∠AOC-∠COE=∠AOE,所以5x-2x=90°,解得x=30°,所以∠COE=60°,∠AOC=150°.因為OF平分∠AOC,所以∠AOF=75°.因為∠AOD=∠BOC=90°-∠COE=30°,所以∠DOF=∠AOD+∠AOF=105°.專題二 平行線的性質(zhì)和判定3.如圖,AB∥EF∥CD,∠ABC=45°,∠CEF=155°,求∠BCE的度數(shù).【答案】3.解:因為AB∥CD,所以∠ABC=∠BCD=45°.因為EF∥CD,所以∠FEC+∠ECD=180°.因為∠CEF=155°,所以∠ECD=25°,所以∠BCE=∠BCD-∠ECD=20°.專題三 平移4.如圖,經(jīng)過平移,五邊形的頂點A移到了點A'的位置,請作出平移后的五邊形.【答案】4.解:所作圖形如圖所示.專題四 綜合應用5.已知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結(jié)合圖形,試探索∠1與∠2之間的關系,并說明你的結(jié)論.(1)如圖1,AB∥EF,BC∥DE,則∠1與∠2的關系是 . (2)如圖2,AB∥EF,BC∥DE,則∠1與∠2的關系是 . (3)由(1)(2)你得出的結(jié)論:如果 ,那么 . (4)若兩個角的兩邊互相平行,且一個角比另一個角的2倍少30°,則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 . 【答案】5.(1)∠1=∠2 (2)∠1+∠2=180° (3)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 這兩個角相等或互補(4)30°、30°或70°、110°素養(yǎng)小測1.如圖,直線a∥b,直線l與a、b分別相交于A、B兩點,過點A作直線l的垂線交直線b于點C,若∠1=65°,則∠2的度數(shù)為 . 2.如圖,把一塊長方形紙條ABCD沿EF折疊,若∠EFG=34°,則∠BGD'= 度. 3.如圖,點M,N分別在直線AB、CD上,且AB∥CD,若在同一平面內(nèi)存在一點O,使∠OMB=60°,∠OND=35°,則∠MON= . 4.如圖,在△ABC中,點E在BC上,BD⊥AC,EF⊥AC,垂足分別為D、F,點M、G在AB上,∠AMD=∠AGF,∠1=∠2.求證:∠DMB+∠ABC=180°.小勇在做上面這道題時用了以下推理過程.請幫他在橫線上填寫結(jié)論,在括號內(nèi)填寫推理依據(jù).證明:因為BD⊥AC,EF⊥AC,垂足分別為D、F(已知),所以∠BDC=90°,∠EFC=90°( ), 所以∠BDC=∠EFC(等量代換),所以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所以∠CBD=∠2( ). 因為∠1=∠2(已知),所以∠CBD=∠1( ), 所以 ( ). 因為∠AMD=∠AGF(已知),所以GF∥MD(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所以BC∥MD( ), 所以∠DMB+∠ABC=180°( ). 5.將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紙片①、②、③、④放置在如圖所示的長方形ABCD內(nèi)(相同紙片之間不重疊),其中AB=a.小明發(fā)現(xiàn):通過邊長的平移和轉(zhuǎn)化,陰影部分⑤的周長與正方形①的邊長有關.(1)請你說明陰影部分⑤的周長與正方形①的邊長的關系.(2)根據(jù)小明的發(fā)現(xiàn),用代數(shù)式表示陰影部分⑥的周長.(3)陰影部分⑥與陰影部分⑤的周長之差與正方形 (填編號)的邊長有關,并計算說明. 【答案】1.25°2.1123.25°或95°4.垂直的定義 BD∥EF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換 GF∥BC 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5.解:(1)設正方形①的邊長為x,則正方形②的邊長為a-x.所以陰影部分⑤的周長=2(a-x)+2[x-(a-x)]=2x,所以陰影部分⑤的周長等于正方形①的邊長的2倍.(2)設正方形③的邊長為y,則陰影部分⑥的周長=2(a-y)+2y=2a.(3)②,理由:設正方形②的邊長為m,則陰影部分⑤的周長=2m+2[(a-m)-m]=2(a-m),所以陰影部分⑥-陰影部分⑤=2a-2(a-m)=2m,所以陰影部分⑥與陰影部分⑤的周長之差與正方形②的邊長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