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學習目標1.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實行、意義,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知道我國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了解西部大開發、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興邊富民行動對民族地區發展的促進作用。3.認識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認同國家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西部大開發政策。預習導學重點梳理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背景 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地位 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立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頒布實施 實施 1947年 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 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意義 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對維護 、鞏固 和促進 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為實現各民族 奠定了基礎 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一民族區域自治法 內蒙古 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民族團結 祖國統一 民族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知識點二共同繁榮發展 1.背景: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各民族發展 ,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 2.措施政治 改革 在民族地區進行 改革和 改造,廢除剝削和壓迫 經濟 援助 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提供各種方式的支持,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文化 保護 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尊重各民族的 和風俗習慣 政策 扶持 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 ,還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 行動 影響:通過改革,廢除了剝削和壓迫,使各族人民邁入 社會。各項措施的實施,使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二1.很不平衡2.民主 社會主義 宗教信仰 西部大開發 興邊富民3.社會主義 ·開拓視野· 西部大開發的三大標志性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合作探究任務驅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為目標,把少數民族視為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并且通過……制度安排,既體現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國各民族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大家庭”,這個“民族大家庭”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摘編自賈益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聚自覺》(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指出新中國為體現各民族平等進行的“制度安排”。 這一制度的實行有什么意義 (2)20世紀末,中央在西部地區實行的哪一政策為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 這一政策的實施有何意義 為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加快發展,國家還實施了何種行動 (3)和諧的民族關系需要我們共同來維護,請你為營造更加和諧的民族關系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答案:合作探究任務驅動(1)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這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政策:西部大開發。意義:西部大開發為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西部大開發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行動:興邊富民行動。(3)建議:進一步落實各項民族政策、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水平等。·知識拓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原因及作用①西部地區受歷史、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總體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實施西部大開發,對于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加速實現全國各地區的共同繁榮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②廣大西部省區地處祖國邊疆,是少數民族主要聚居的地方。多年來,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問題搞顛覆和分裂活動。實施西部大開發有利于從根本上鞏固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定的大好局面。歸納總結沒有各民族的共同團結奮斗,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沒有各民族的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和諧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明天。歷史表明,中國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