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數據分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數據分析

資源簡介

第二十章 數據的分析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數據的分析這一章,是統計部分的最后一章.主要學習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常用方法。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主要是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統計量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情況。并通過研究如何用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這一章作為數據處理的最后一個環節,與前兩個學段相互聯系,學生的學習呈現出螺旋上升的形式,使學生對于分析數據的知識和方法形成整體認識,其意義深遠。
二、本章知識結構
三、本章要求.
1.課程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
(2)會計算加權平均數,理解“權”的意義.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集中趨勢.
(3)會計算極差和方差,理解它們的統計意義.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波動情況.
(4)能用計算器的統計功能進行計算,進一步體會計算器的優越性.
(5)會用樣本平均數,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方差.進一步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6)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統計活動,經歷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體驗統計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統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中考要求(參閱2009年中考說明)
(1)基本要求:
a.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包括加權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
b.會求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
(2)略高要求
a.能用樣本的平均數估計總體的平均數;根據具體問題,能選擇合適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集中程度.
b.根據具體問題,會用極差,方差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能用計算器處理較為復雜的統計數據;能用樣本的方差估計總體的方差.
(3)較高要求:無
3.本章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的常用方法的學習及應用.
難點:(1)體會“權”的差異性對加權平均數結果的影響.正確理解“權重”的含義.
(2)在不同情景中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個數據的比較與選擇應用.
(3) 體會極差受極端值影響較大的原因,關注極差,方差是描述一組數據波動的量.
4.本章與一版教材相比變化不大.
5.課時安排.
本章教學時間約需15課時,具體分配如下:
20.1 數據的代表 約6課時
20.2 數據的波動 約5課時
20.3 課題學習 約2課時
數學活動
小結 約2課時.
四、教法建議
1.注意與前兩學段相關內容的銜接.
(1)學生對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所接觸.
(2)本章的編寫是將三個學段的相關內容,在分析數據的這個大背景下統一起來,在對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進行整理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
(3)教學中應注意隨時對已有知識進行復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對于分析數據的知識和方法的整體認識.
突出統計思想,強調統計量的意義.
強調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統計基本思想.
教學中,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加權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適當分析它們的計算技巧,注重揭示各統計量的本質特征.
教學中可合理使用計算器(機),發揮計算器(機)在處理數據中的作用.
在活動中建立統計觀念,突出統計活動的基本過程.
適當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在具體情景下,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建立統計觀念.
在活動中,體會統計思想,體會統計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統計的積極性.
五、內容安排
第一節 數據的代表
數據的代表是指利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刻畫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所謂集中趨勢是指一組數據向某一中心值靠攏的傾向,測量集中趨勢就是尋找數據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一.平均數
1.學習平均數的意義
在刻畫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中,以平均數最為重要,其應用最為廣泛.這是因為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重心”,是度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基準,同時學習平均數也是學習方差的基礎.
2.平均數的常見計算方法
(1)求、、…、的算術平均數,;※如果這n個數都比較大,并且又都在同一個數a附近波動的話,那么我們可以這樣計算:,,…,,求,則;
( 2)如果這n個數中有一些數字重復出現的話,也可以這樣來求算術平均數:若出現 次,出現次,…,出現次(),那么;
(3)若n個數、、…、的權分別是、、…、,則叫做這n個數的加權平均數.數據的權能夠反映數據的相對“重要程度”,對于同樣的一組數據,若權重不同,則加權平均數很可能是不同的.(課本125頁例1);
注:a.再次體會2中的式子,可以看作是求、、…、這k個數據的加權平均數,
中就是的權;
b. 事實上加權平均并非平均數的又一概念的形成,只是對于數據較多而又重復時,一種計算平均數的簡便算法.
(4). 根據頻數分布表求平均數的問題,這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求加權平均數的問題,作法是:用各組的組中值代表各組的實際數據,把各組的頻數看作相應組中值的權.這樣求是因為數據分組后原始數據并不清楚,所以只能用各組的組中值和各組頻數近似地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所以這樣計算的加權平均數是一個近似的估計值,這也體現了統計學思維方式.
(5).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并不難,但是在教學中,也應注意引領學生實際計算,在公式的使用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努力發現巧算的方法,如湊整,找規律等,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的準確率.
例題選講
求下列各組數據的平均數.
(1) 6, 1, 3, 10, 9, 7; (2) 29, 39, 31, 37, 38, 36;   
(3) 2, 2, 4, 8, 10, 7, 8, 4, 10, 4, 3, 2, 2, 10, 2.
例2. 填空.
(1)如果數據2, 3, x, 4的平均數3, 則x = .
(2)某單位舉行歌詠比賽,分兩場舉行,第一場8名參賽選手的平均成績88分,第二場4 名參賽選手的平均成績94分,那么這12名選手的平均成績是 分.
(3)某學生使用計時器求30個數據的平均數時,錯將其中一個數據10.5輸入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數與實際平均數的差是_________.
(4) 已知數據、、的平均數為 ,、、的平均數為b,則數據、、的平均數為____________.
(5) 設、b、c的平均數為M,、b的平均數為N,N、c的平均數為P,若>b>c,則M與P的大小關系為___________.
例3.(2006.溫州市)某公司欲招聘一名部門經理,對甲,乙兩名候選人進行筆試和面試考核, 甲,乙兩名候選人的筆試成績分別是95分和93分,他們的面試成績如表:
候選人
評委1
評委2
評委3
評委4
評委5

87
93
90
91
89

94
90
95
92
94
分別求出甲,乙兩名候選人面試成績的平均分;
公司決定: 筆試成績的40%與面試成績的平均分的60%的和作為綜合成績,綜合成績高者將被錄用.請你通過計算判斷誰將被錄用.
例4.老師在計算學期總平均分的時候按照如下標準:作業占10%,測驗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試占35%,小麗和小明的成績如下表:
學生
作業
測驗
期中考試
期末考試
小麗
80
75
71
88
小明
76
80
68
90
分別求出小麗和小明的總平均成績.
例5.某校七(7)班50名學生的校服尺碼經統計如下:
尺碼(單位:cm)
組中值
人數
140x<150
145
7
150x<160
155
30
160x<170
165
10
170x<180
175
3
這50名學生的校服尺碼平均數是多少厘米?
例6.某西瓜種植戶,今年他的西瓜結了1000個,為了了解這些西瓜的總重量,他從這1000個西瓜中隨機抽取了20個,稱得的重量如下表:
重量(千克)
1.5
2
3
4
5
數量(個)
4
5
2
5
4
估計這1000個西瓜的總重量為________
二.中位數,眾數
1. 中位數的定義:將一組數據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處于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中位數的位置= (n為數據的個數)
2. 中位數是一個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數分析數據可以獲得一些信息.如果已知一組數據的中位數,那么可以知道,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這個中位數的數據約各占一半.注意:當數據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可能并不是這組數據中的某個數.
3. 眾數的定義: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
4.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是度量集中趨勢的三個主要特征數,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場合,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不同特點,有助于我們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合理的統計量來描述數據的集中趨勢.
平均數是通過計算獲得的,利用了全部數據信息,它具有優良的數學性質,是實際中應用最廣泛的集中趨勢度量值,但平均數的主要缺點是易受數據極端值的影響.(所以實際中也常采用去尾平均數)
中位數是一組數據中間位置上的代表值,它的優點是只需要很少的計算,不受極端值的影響,這在有些情況下是一個優點.
眾數是一組數據的峰值,它是一種位置代表值,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其缺點是具有不唯一性,只要頻數一樣且都是最大,那么就都是眾數,所以眾數可能有兩個或多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例1.
(1)數據92, 96, 98, 100, x眾數是96,則其中中位數和平均數分別是( )
A 97, 96 B 96, 96.4 C 96,97 D 98, 97.
(2)某班7個學習小組人數如下:5, 5, 6, x, 7, 7, 8. 已知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6,則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 ( )
A 7 B 6 C 5.5 D 5
(3)在2004年全國初中數學聯賽中,抽查了某縣10名同學的成績如下:78,77,76,74,69,69,68,63,63,63.在這一問題中,樣本容量是___________,眾數是___________,中位數是___________.
(4)已知一組數據:-2,-2,3,-2,x,-1.若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0.5,則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___________.
(5)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組數據、、、、,其中每個數據都小于,則對于樣本1、、、、、的中位數為___________.
例2.一名警察在高速公路上隨機觀察7輛車的速度,觀后他給出這樣一份報告:
調查時間:2008年1月1日8:00----8:15
調查地點: 高速公路某路段
調查車輛數目:7輛
調查結果如下表:
車序號
1
2
3
4
5
6
7
車速(千米/時)
66
57
71
54
69
58
69
樣本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各是多少?
有一輛車的速度是68千米/時,那么它速度如何?
若只調查序號1---6的車,那么這6個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各是多少?
例3.某校藝術節匯演,由參加演出的10個班各派一名代表擔任評委,給演出評分,甲,乙兩班所得成績如下:
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8
7
7
4
8
7
8
8
8
8

7
8
8
10
7
7
8
7
7
7
若采用平均數計算甲,乙兩班誰獲勝?你認為公平嗎?為什么?
采用怎樣的方法,對參賽班級更為公平,如果采用你提供的方法,甲,乙兩班誰會勝?
例4.某高科技產品開發公司現有員工50名,所有員工的月工資情況如下表:
員工
管理人員
普通員工
人員結構
總經理
部門經理
科研人員
銷售人員
高級技工
中級技工
勤雜工
員工數(名)
1
3
2
3
24
1
每人月工資(元)
21000
8400
2025
2200
1800
1600
950
請你根據上述內容,解答下列問題:
(1)該公司“高級技工”有 名;
(2)所有員工工資的平均數為2500元,中位數為 元,眾數為 元;
(3)小張到這家公司應聘普通工作人員,部門經理說:我公司員工的月平均工資是2500元,薪水是較高的. 問這個經理的介紹能反映該公司員工的月工資的實際水平嗎?
并指出用(2)中的哪個數據向小張介紹員工的月工資實際水平更合理些;
去掉四個管理人員的工資后,請你計算出其他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結果保留整數).并判斷能否反映該公司員工的月工資實際水平.
第二節.數據的波動
數據的集中趨勢只是數據分布的一個特征,它所反映的是數據向其中心值聚集的程度.而各數據之間的差異情況如何呢?這就需要考察數據的分散程度,也稱波動情況.數據的分散程度是數據分布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各個數據遠離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稱離中趨勢.刻畫集中趨勢的特征數是對數據一般水平的一個概括度量,它對一組數據的代表程度取決于該組數據的離散水平.數據的離散程度越大,刻畫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對該數據的代表性就越差,離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越好.
一.極差
1. 極差的概念: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叫做這組數據的極差.
2. 極差是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最簡單的統計量,計算簡單,容易理解.由于極差只是利用了一組數據兩端的信息,所以它受極端值的影響較大.不能反映出中間數據的分散狀況,提供的只是數據粗略的分散情況.但在有些情況下,我們只需要知道極差就夠了.例如,天氣預報,收入差距等.
例1
1.一組數據3,-1,0,2,的極差是5,且為自然數,則= .
2.一組數據的極差是0,這說明這組數據 .
3.若數據的極差為,則數據的極差為 . 的極差為 .
4.若10個數的平均數是3,極差是4,則將這10個數都擴大10倍,則這組新數據的平均數是 ,極差是 .
注:可依學生情況補充平均差:
一組數據的平均差是指各個數據與平均數的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 這也是一個衡量一組數據波動大小的統計量.
二.方差
1. 方差的概念是本章的難點,因此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一定要使學生對方差的 統計意義以及方差是如何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等有較深刻的認識,對為什么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就大,方差越小,數據的波動就越小,應作較細致的講解(課本139頁).
2. 方差的定義: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即用來衡量這組數據的波動大小,并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方差,記作s2.(方差=各數與其平均數差的平方的平均數)
3. 從方差的定義可以看出,要求方差,必須先求平均數,同時要想利用方差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情況,也必須是在這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最后還可以得出方差的單位應是原數據單位的平方.
4.在考試中,方差計算往往數據不會過大,但是在教學中也應注意帶領學生親自實踐,加深對公式的感受.
例1.
1.劉翔在出征北京奧運會前刻苦進行110米欄訓練,教練對他20次的訓練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判斷他的成績是否穩定,則教練需要知道他20次成績的 ( )
A.眾數 B. 平均數 C. 頻數 D.方差
2. 某中學人數相等的甲,乙兩班學生參加同一次數學測驗,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別為甲班方差為245, 乙班方差為190,那么成績較為整齊的是 ( )
A甲班, B 乙班, C 兩班一樣整齊 D 無法確定
3.已知一個樣本的方差,則這樣本的平均數是 .
三.知識的補充
1.數據的標準差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即,標準差的單位與原始數據單位相同.
2. 平均數、方差的運算性質
(1) 如果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是s2,那么一組新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仍是s2(為什么?).
(2) 如果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是s2,那么一組新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仍是a2s2,標準差是.
(3) 如果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是s2,那么一組新數據、、…、的平均數是,方差仍是a2s2,標準差是,其中a、b為常數.
※3. 方差的簡化公式
如果一組數據、、…、中,各數據的平均數是,那么它們的方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1)
(2) ,其中,,…,, a是接近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的一個常數
4. 數據的平均差
一組數據的平均差是指各個數據與平均數的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即,這也是一個衡量一組數據波動大小的統計量.
例2. 如圖,公園里有兩條石階路,哪條路走起來更舒服?為什么?(圖中數字表示每一級的高度,單位:厘米)
例3.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直徑為100毫米的零件,為了檢驗產品的質量,從產品中各隨機抽出6件進行測量,測得數據如下(單位:毫米):
甲機床:99,100,98,100,100,103
乙機床:99,100,102,99,100,100
請分析哪臺機床加工的零件更符合要求.
四.知識的提升與總結
隨著這一章知識的結束,初中階段的統計知識也結束了.因此在本章知識結束的時候,建議老師們在此時,對整個初中的統計知識做一個總結,幫助學生將統計知識作整體的梳理.同時可借助近一,兩年的中考題為例題,讓學生感受中考對這段知識的總體要求.下面以 08年北京中考題為例,作一分析.
例:為減少環境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的商品零售場所開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以下簡稱“限塑令”).某班同學于6月上旬的一天.在某超市門口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調查了“限塑令”實施后,顧客在該超市使用 購物袋的情況,以下是根據100位顧客的100份有效答卷畫出的統計圖表的一部分:
請你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補全圖1, “限塑令”實施前,如果每天約有2000人次到該超市購物,根據這100位顧客平均一次購物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平均數,估計這個超市每天需要為顧客提供多少個塑料袋;
補全圖2,并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說明,購物時怎樣選用購物袋,塑料購物袋使用后怎樣處理,能對環境保護帶來積極的影響.
補充練習.
一填空題:
1.有一個班的30名學生中,18名男生的平均體重是48kg,12名女生的平均體重是40kg,則這個班的平均體重是___________kg.
2. 一組數據2,6,的平均數是4,則三個數的平均數是_________,的平均數是__________.
3. 數據-1,2,3,0,1的平均數與中位數之和等于___________.
4.如果一組數據同時減去350后,新數據的眾數為7.3,中位數為8.2,則原數據的眾數是________,中位數是___________.
5. 當五個正整數從小到大排列后,中位數為4,如果這組數據的惟一眾數是6,那么這5個數和的最大值可能是_________.
6.為了測量一批種子的發芽時間(單位:天),從中隨機抽取100粒進行試驗,測得發芽天數如下表所示,則這批種子發芽的平均天數是_________,中位數是_________,眾數是__________.
發芽天數
1
2
3
4
5
6
7
發芽種子數
17
34
23
11
9
5
1
7. 一射擊運動員在一次射擊練習中打出的成績是(單位:環):7,8,9,8,6, 8,10,7,這組數據的眾數是__________.
8. 某公司對應聘者進行面試,按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儀表形象給應聘者打分,這三個方面的重要性之比為6:3:1.對應聘的小王、小張兩人的打分如下:
 
小張
小王
專業知識
14
18
工作經驗
16
16
儀表形象
18
12
如果兩人中錄取一人,若你是人事主管,你會錄用 .
9. 由于數據93,92,88,85,95,86,89,90都在________左右波動,計算平均數時可以將上面各數據同時減去__________,得到一組新數據3,2,-2,-5,5,-4,-1,0計算它們的平均數=-0.25,從而得到原數據的平均數為________,這是運用了計算平均數的一種簡便的方法.
10. 某校在一次考試中,甲、乙兩班學生的數學成績統計如下:
分數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數
甲班
1
6
12
11
15
5
乙班
3
5
15
3
13
11
請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甲班眾數為_________分,乙班眾數為__________分,從眾數看成績較好的是_______班;
(2)甲班的中位數是_______分,乙班的中位數是________分,甲班中成績在中位數以上(包括中位數)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乙班中成績在中位數以上(包括中位數)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從中位數看成績較好的是________班;
(3)若成績在90分以上為優秀,則甲班的優秀率為________%,乙班的優秀率為________%,從優秀率看成績較好的是_________班.
二.選擇題:
11. 已知一組數據10,10,x,8,的眾數與平均數相同,那么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 )
(A)8 (B)9 (C)10 (D)12
12. 一組數據中不一定在原始數據中出現的是( )
(A)平均數和眾數 (B)平均數和中位數
(C)中位數和眾數 (D)平均數
13. 某校學生體檢完后,抽查了6名男學生的身高(單位:厘米):151,151,151,152,152,154;給出以下結論:(1)眾數是152厘米;(2)眾數是151厘米;(3)中位數151厘米;(4)平均數152.其中正確的個數(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14. 數學老師對小明5次數學考試進行統計分析,判斷小明的數學成績是否穩定,于是老師需要知道小明這5次數學成績的( )
(A)平均數或中位數 (B)方差或極差 (C)眾數或頻率 (D)頻數或眾數
15.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中位數和平均數的大小與一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都有關.
(B)中位數一定是這組數據中的某一個數.
(C)中位數與數據排列的位置有關,中位數是惟一的且中位數可以不是這組數據中的數.
(D)眾數不是數據出現的次數,而是在這組數據中出現最多的數據.
16. 當一組數據中出現個別較大變動的數據時,這個數據( )
(A)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沒有影響
(B)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有影響
(C)對眾數沒有影響,對中位數、平均數有影響
(D)對眾數、中位數沒有影響,對平均數有影響
17.某班數學活動小組7位同學的家庭人口數分別為3,2,3,3,4,3,3.設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為a,中位數為b,眾數為c,則下列各式正確的是 ( )
A.a=b18.為了了解某小區居民的用水情況,隨機抽查了10戶家庭的月用水量,結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噸)
4
5
6
9
戶數
3
4
2
1
則關于這10戶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中位數是5噸 B. 眾數是5噸 C.極差是3噸 D.平均數是5.3噸
19.(2008.桂林)為了解我市初三女生的體能狀況,從某校初三的1,2班中各抽取27名女生進行1分鐘跳繩次數測試,測試數據統計結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鐘跳繩次數大于或等于105次的優秀,那么1,2兩班的優秀率的關系是( )
班級
人數
中位數
平均數
1班
27
104
97
2班
27
106
96
A.1班優秀小于2班優秀 B. 1班優秀大于2班優秀
C. 1班優秀等于2班優秀 D.無法比較.
三.解答題
20. 小文在八年級上學期歷次數學測驗中的成績(100分制)依次如下:
95 85 80 64 100 92 89 78 100 96 98 80
(1)他的平均成績是___________,中位數是____________,標準差是______;
(2)根據給出的信息,評價一下小文這學期學習數學的情況,并提出一些以后學習的建議或意見.
21. 如圖,是某籃球隊隊員年齡結構直方圖,根據圖中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該隊隊員年齡的平均數;
(2)該隊隊員年齡的眾數、中位數;
22. 某商貿公司有10名銷售員,去年完成的銷售情況如下表:
銷售額(單位:萬元)
3
4
5
6
7
8
10
銷售員人數(單位:人)
1
3
2
1
1
1
1
(1)求銷售額的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2)今年公司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銷售額,準備采取超額有獎的措施.請你根據(1)的計算結果,通過比較,幫助公司領導確定今年每個銷售人員統一的銷售標準應是多少萬元?說明理由.
23. 時代中學初中二年級準備從部分同學中挑出身高差不多的40 名同學參加校廣播操比賽,這部分同學的身高(單位:厘米)數據整理之后得到下表:
身高x(厘米)
頻數
頻率
152x<155
6
0.1
155x<158
m
0.2
158x<161
18
n
161x<164
11
164x<167
8
167x<170
3
170x<173
2
合計
(1)表中m=__________,n=__________;
(2)身高的中位數落在哪個范圍內?請說明理由.
(3)應選擇身高在哪個范圍內的學生參加比賽?為什么?
24.有兩個班參加期末考試,甲班的平均分為81分,方差為98.01,標準差9.9分,乙班的考試成績資料如下:
按成績分組
學生人數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4
10
20
14
2
合 計
50
要求:(1)計算乙班的平均分數和方差;
(2)比較哪個班的平均分數更有代表必.
25.某中學開展“八榮八恥”演講比賽活動,九(1),九(2)班根據初賽成績,各選出5名選手參加復賽,兩班各選出的5名選手的復賽成績(滿分為100分),如圖:
(1)填表
平均數(分)
中位數(分)
眾數(分)
九(1)班
85
85
九(2)班
85
80
(2)結合兩班復賽成績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析哪個班級的復賽成績較好;
(3)如果在每班參加復賽的選手中分別選出2人參加決賽,你認為哪個班的實力更強一些,并說明理由.
補充練習答案
一.填空
1. 44.8 2. 4, 18 3. 2 4. 357.3, 358.2
5. 21 6. 2.8, 2, 2 7. 8 8. 小王
9. 90, 90, 89.75 10.(1)90, 70, 甲 (2)80, 80, 62,54, 甲. (3)40, 48, 乙.
二.選擇題
11.C 12. B 13.A 14.B 15.B
16. D 17.D 18.C 19.A
三.解答題.
20. (1)88, 90.5 , 10.5 21. (1)21 (2)21, 21 .
22. (1)5.6, 4, 5. (2)標準定為5萬元較合適.
23.(1)m=12, n=0.3 (2) 158 (3)可選155至164之間的學生參賽合適,因為他們處于中位數附近 .
24. (1)分
=96
(2)

∵12.22%13.07%
∴甲班平均分數代表性強.
25. (1)85, 100. (2) 甲班復賽成績較好. (3) 九(2)班實力更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商洛市| 津南区| 葫芦岛市| 介休市| 佳木斯市| 福海县| 桑日县| 顺平县| 阿尔山市| 济宁市| 松原市| 宁阳县| 杨浦区| 鹤岗市| 通道| 中山市| 青河县| 涞源县| 肇州县| 绥芬河市| 高密市| 岱山县| 沭阳县| 平山县| 大安市| 雷波县| 堆龙德庆县| 陵水| 湖州市| 斗六市| 望谟县| 霍邱县| 綦江县| 荆州市| 红原县| 凭祥市| 从化市| 攀枝花市| 镶黄旗| 安龙县|